2025-08-07(四)100% 半導體關稅,有投資免關稅!台積電逃過一劫?
摘要整理
半導體關稅政策
- 川普宣佈對半導體加徵 100% 關稅,但對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企業提供豁免,蘋果因承諾新增 1,000 億美元投資,總投資達 6,000 億美元,可完全規避關稅
- 台積電、AMD、Meta 等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因出口中間財而非終端商品,幾乎全數豁免關稅,降低通膨預期
- 關稅豁免需符合設廠規模與就業創造條件,後續細則將規定進口額度與投資規劃,違規可能面臨追究,台積電承諾投資由 1,650 億美元調整至 2,000 億美元
對等關稅影響
- 美國自 2025 年 8 月 7 日中午 12 點起對台灣實施 20% 對等關稅,較日韓高出約 5%,導致競爭優勢喪失
- 台灣傳產因關稅壓力可能被迫停止接單,中小企業占比達 90%,影響工具機(1,963 家)、扣件(2,011 家)等產業生計
- 彭博社預估關稅對台灣經濟衝擊從 7 月 21 日的 5.3% 升至 8 月 1 日的 8.3%,傳產面臨更大壓力
台灣經濟與產業影響
- 台灣 ICT 產業占整體產值 70%,因半導體關稅豁免而規避衝擊,但傳產中小企業(占比 90%)面臨 5% 關稅差距壓力
- 傳產企業數約 1 萬家,涵蓋工具機、扣件、水五金(310 家)、手工具(2,320 家)等,關稅導致生存挑戰
- 建議政府以半導體產業獲利補貼傳產,否則 5% 關稅差距將重創中小企業,影響上百人就業
國際關稅與地緣政治
- 印度因持續購買俄羅斯原油(累計 1,370 億美元),關稅從 25% 上調至 50%,引發不滿,但對美國出口僅占 GDP 2%,衝擊有限
- 日本關稅從 15% 增至 30%,超出原有共識,引發爭議,川普推動福特 F150 皮卡銷往日本,顯示非關稅壁壘調整可能性
- 俄羅斯能源交易國受關稅影響,烏俄戰事未於 8 月 8 日前停火,導致地緣政治緊張加劇
美股與台股市場表現
- 美股四大指數上漲,道瓊升 81 點(0.18%)至 44,193 點,標普 500 升 45 點(0.73%)至 6,345 點,納指升 252.1 點(2.1%)至 21,169 點
- 台股上漲 457 點至 23,900 點,市場對關稅通膨侵蝕的擔憂減弱,利空消除推動股價上揚
- 標普 500 指數高位盤旋,即便下跌兩成仍不破 4 月低點,顯示市場買盤強勁,但景氣週期回檔風險仍存
AI 投資與經濟驅動
- 美國 AI 資本支出對第二季 GDP 貢獻超越消費支出(占 GDP 70%),成為經濟擴張主要引擎
- 川普禁止對 AI 過度監管的州獲取聯邦資金,推動法規一體化,加速 AI 發展,輝達 GPU 投資引領熱潮
- 美國數據中心用電量預估至 2030 年暴增 4 倍,相當於日本年度用電量,電力供應不足成 AI 發展瓶頸
投資策略與市場建議
- 川普政策短期利多利空頻繁,投資者應避免隨短期政策波動調整,專注景氣與情緒週期制定策略
- 台灣 80% 產業進入高速緊縮,股價均值回檔有限,投資者應依歷史週期判斷,避免追逐短期波動
- 大型企業因關稅豁免與 AI 投資獲利,中小企業卻面臨成本上升與關稅壓力,投資需謹慎評估長期格局
觀點整理
半導體關稅
關稅政策與豁免條件:
-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半導體加徵 100% 關稅,但對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企業(如蘋果、AMD、Meta、輝達、台積電、三星等)提供全面豁免,無需繳納關稅。
- 豁免條件不僅限於已投產企業,即便處於建設階段或承諾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也可獲得豁免,顯示政策靈活性。
- 主持人質疑 100% 關稅的實際執行力,認為川普的真正意圖並非徵收高額關稅,而是透過高關稅威脅,促使企業擴大在美投資,保護本土製造業。
- 川普強調晶片公司最終將回流美國,特別提到台積電、輝達等企業已在美國設廠,顯示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
對台灣的影響:
- 台灣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台積電)因已在美國設廠,幾乎完全規避關稅風險,特別是出口中間財而非終端商品的特性,使其受益於豁免政策。
- 主持人指出,半導體關稅的通膨預期已消失,對台灣資通訊產業(占整體產值 70%)影響有限,中小型半導體企業占比 61%,顯示大型企業主導產業。
- 然而,後續細則(如設廠規模、進口額度、投資計畫)可能影響豁免資格,需持續關注川普政府是否會調整政策。
- 分析師 Patrick Moorhead 提出,強迫台積電加碼投資對美國投資安全幫助有限,建議直接挖角台積電工程師,引發主持人對技術轉移及反壟斷風險的擔憂。
台積電投資爭議:
- 台積電對美投資金額存疑,川普曾提及 3,000 億美元,後修正為 2,000 億美元,實際承諾為 1,650 億美元,顯示資訊快速變動。
- 主持人認為,台積電投資金額可能隨政策壓力逐步調高,但強調需確認實際數字,避免誤解。
對等關稅
對等關稅現況:
- 台灣對等關稅自 8 月 7 日中午 12 點起實施,稅率維持 20%,未進一步調降,較日韓高約 5%,導致競爭優勢喪失。
-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代表顏慧欣表示,台灣關稅從 30% 降至 20%,為美國貿易逆差國中調降幅度第二大,但談判未達預期成果,8 月 7 日非最終截止日,後續將持續協商。
- 主持人強調,對等關稅對台灣傳統產業(傳產)影響較大,可能導致停止接單,尤其中小型企業(占比 90%)面臨生存壓力。
傳產衝擊與建議:
- 台灣傳產(如工具機 1,963 家、扣件 2,011 家、水五金 310 家、手工具 2,320 家、模具 3,200 家)合計約 1 萬家,背後涉及數十萬人生計,5% 關稅差距可能壓垮中小企業。
- 彭博社估計,關稅對台灣經濟衝擊從 7 月 21 日的 5.3% 增至 8 月 1 日的 8.3%,顯示影響加劇。
- 主持人建議政府利用半導體產業獲利補貼傳產,緩解關稅壓力,並呼籲加快經貿談判進度,向傳產交代明確政策方向。
- 質疑半導體關稅與對等關稅是否仍需綁在一起談判,認為台積電投資對降低對等關稅的影響有限,政府需另尋籌資方式。
國際比較:
- 印度因持續購買俄羅斯原油,關稅從 25% 上調至 50%,引發不滿,顯示川普針對地緣政治因素採取差異化關稅。
- 日本關稅從 15% 增至 30%,超出原共識,引發爭議,川普則要求日本進口美國福特 F150 皮卡,顯示關稅背後的貿易談判策略。
- 瑞士總統訪美未獲川普接見,顯示美國對瑞士、印度、台灣等國的對等關稅談判暫無急迫性。
美國及台股市場動態
美股表現:
- 8 月 6 日美股四大指數盤後上漲:道瓊上漲 81 點(0.18%,收 44,193 點)、標普 500 上漲 45 點(0.73%,收 6,345 點)、納斯達克上漲 252.1 點(2.1%,收 21,169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1 點(0.21%,收 5,550 點)。
- 主持人認為,美股處於高位盤旋,買盤踴躍但未極度樂觀,標普 500 即使下跌兩成也未跌破 4 月低點,顯示市場乖離幅度高,需謹慎看待景氣及情緒週期回檔。
台股表現:
- 台股上漲 457 點,收 23,900 點,主持人形容「莫名其妙」,認為市場對關稅通膨的侵蝕已不在乎,利空逐漸消除(如關稅從 32% 降至 20%)推升樂觀情緒。
- 強調台股長期受景氣週期影響,80% 產業進入高速緊縮,股價回檔幅度不如預期,投資人應專注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政策波動。
投資建議:
- 主持人警告,短期追逐川普政策利多利空可能導致失誤,投資應依循景氣及情緒週期,堅持長期策略。
- 幽默比喻投資需堅定信念,如古代夫妻對話,強調市場本質不變,投資人應避免被短期波動牽著走。
AI 刺激計劃與經濟影響
AI 政策:
- 川普推動 AI 星際之門計畫(約 5,000 億美元),但進展緩慢,近期提出禁止對 AI 過度監管的州獲取聯邦資金,意圖統一法規,加速 AI 發展。
- 主持人認為,分散的州級 AI 法規拖慢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進度,川普試圖透過資金分配集中權力。
AI 經濟貢獻:
- 薛沃德數據顯示,2025 年第二季 AI 資本支出對美國 GDP 貢獻超越消費支出(占 GDP 70%),顯示 AI 成為經濟擴張主要引擎。
- 主持人感嘆 AI 投資熱潮超越民間消費,輝達 GPU 等資本支出甚至「取代消費」,凸顯 AI 對經濟的深遠影響。
挑戰與隱憂:
- AI 時代最大挑戰非演算法或倫理爭議,而是電力供應不足。美國數據中心用電量預計 2030 年前暴增 4 倍,相當於日本年度用電量,基礎設施跟不上 AI 發展速度。
- 標普 500 企業營收創高,但淨利比例下滑,中小企業因成本上升及電力價格調漲面臨更大壓力,顯示 AI 競賽加劇大型與中小企業差距。
總結
- 關稅策略:川普透過 100% 半導體關稅及豁免政策,成功吸引企業在美投資,台灣半導體產業規避風險,但對等關稅(20%)對傳產造成壓力,需政府補貼及加速談判。
- 市場展望:美股、台股高位盤旋,利空逐漸消除,但景氣週期緊縮預示回檔風險,投資人應專注長期策略。
- AI 影響:AI 成為經濟增長核心,但電力短缺及中小企業壓力凸顯結構性挑戰。
- 建議:投資人應避免追逐短期政策波動,關注景氣週期,並期待政府對傳產提供明確支持。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