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四)鮑爾尬川普,降息無望?美韓達協議,台灣將揭牌?

2025-07-31(四)鮑爾尬川普,降息無望?美韓達協議,台灣將揭牌?

摘要整理

美韓關稅協定達成

  • 美韓達成全面關稅協定,南韓承諾對美國投資 3,500 億美元,用於美國主導項目
  • 南韓將採購 1,000 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及其他能源產品,另有巨額投資計畫將於兩週內公布
  • 南韓全面開放對美貿易市場,汽車、卡車、農產品關稅壁壘降低,汽車關稅從 25% 降至 15%

美印關稅談判進展

  • 美國對印度出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威脅若印度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將採取更嚴厲措施
  • 印度對美出口 870 億美元,進口 420 億美元,貿易順差顯著,但對 GDP 影響有限
  • 印度內需市場保護嚴格,農產品關稅高達 39%,植物油 45%,蘋果及玉米 50%,談判焦點在市場開放

台灣關稅談判挑戰

  • 台灣作為主要貿易國家中最後談判方,基準關稅預估維持 15%,投資額可能達 2,000 至 3,000 億美元
  • 台灣半導體出口 2025 年上半年達 600 億美元,占對美出口比重高,232 調查的半導體關稅影響重大
  • 台灣傳統產業如手工具及水五金對美出口 25 億美元,占總出口 50%,關稅若升至 17-18% 將衝擊就業

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分歧

  • 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通膨仍高,9 月降息預期從 60% 降至 40%,基準利率不變機率升至 58.8%
  • 美國第二季 GDP 成長 3%,主要因進口驟降 40%,私人投資趨近於 0,顯示經濟動能非內需驅動
  • 聯準會內部票委分裂,包曼及華樂主張立即降息,認為高利率對房地產市場衝擊已超 2008 年金融海嘯

美國經濟與投資展望

  • 美國受惠於日韓等國投資,日本 5,500 億美元、韓國 3,500 億美元,預計推升未來幾季投資熱潮
  • 美國個人消費季增率 1.4%,低於去年各季,顯示消費動能趨緩,經濟依賴投資及出口支撐
  • 美國房市銷售指標低於 2008 年,存屋庫存達 2019 年高點,高利率對房地產市場造成顯著壓力

美股與科技財報表現

  •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分化,道瓊下跌 0.38% 至 44,461 點,納指上漲 0.15% 至 21,129 點
  • Meta 第三季財報超預期,營收預估 475 至 505 億美元,盤後大漲 12%,AI 資本支出增至 1,140 至 1,180 億美元
  • 微軟雲端業務成長 26%,整體營收增 18%,市值突破 4 兆美元,AI 浪潮推動雲端與 Copilot 使用人數破億

台股與台灣經濟挑戰

  • 台股開盤上漲 21 點至 23,512 點,受國際關稅談判與財經新聞影響波動
  • 台灣若支付 2,000 億美元投資額,占 GDP 8,000 億美元的 1/4,財政壓力沉重,普發現金可能性低
  • 台灣傳統產業如 PCB 及伺服器組裝涉及 4.6 萬人就業,水五金及金屬加工 5.8 萬人,高關稅將加劇產業困境

投資策略與市場反思

  • 市場高估值風險上升,席勒本益比接近 1929 年及 2000 年 .com 泡沫高點,投資需謹慎追高
  • 短期交易成本與價格落差風險增加,投資者應堅守長期策略,避免因政策噪音改變規劃
  • 全球經濟進入存量轉移階段,台灣等國對美投資增加,國內基建支出可能減少,影響經濟循環

觀點整理

美韓關稅協定

  • 協定內容與影響

    • 美韓達成全面關稅協定,南韓承諾提供美國 3,500 億美元用於美國主導的投資項目,並採購 1,000 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等能源產品。
    • 南韓全面開放對美貿易市場,涵蓋汽車、卡車、農產品等,打破數十年貿易壁壘(如汽車保護)。
    • 南韓對美出口以汽車為主(占 31%),機械與零組件(21%)、電機設備與半導體(18%)次之。汽車關稅從 25% 降至 15%,大幅減輕出口壓力。
    • 主持人認為,南韓因產業結構以整車出口為主,必須爭取較低關稅以維持競爭力。
  • 觀點

    • 南韓迅速讓步,顯示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以及汽車產業的重要性。
    • 主持人驚訝於南韓總統李在明的快速妥協,認為這可能與川普的談判壓力有關。
    • 未來兩週內,南韓將公佈更多投資計畫細節,李在明將赴白宮簽約。

美印關稅談判

  • 談判進展與爭議

    • 美印談判一度破裂,川普威脅對印度出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並警告若印度持續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將面臨更嚴厲懲罰。
    • 印度隨後表達重新談判意願,希望在 8 月 1 日前達成協議。
    • 美國對印度出口 420 億美元,進口 870 億美元,貿易逆差顯著,但印度內需市場龐大(GDP 占比高),對出口依賴較低。
    • 印度對農產品設高關稅(如植物油 45%、蘋果與玉米 50%),美國要求全面開放內需市場,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
    • 印度對美出口以鑽石(67 億美元,占 44.5%)和藥品(130 億美元)為主,影響相對有限。
  • 觀點

    • 主持人認為印度因內需市場強大,談判籌碼較多,較能抵禦關稅壓力。
    • 川普批評印度高關稅,認為其應效法日本、東南亞等國開放市場。
    • 主持人幽默提到,談判破裂可能因文化誤解(如印度人搖頭表達同意被誤解),顯示談判過程的複雜性。

台灣關稅談判

  • 談判進展與挑戰

    • 台灣是主要貿易國家中最後談判的「壓軸」,顯示談判團隊(以鄭麗君為代表)的堅韌與技巧。
    • 彭博社報導,台灣基準關稅可能維持在 15% 左右,但投資額可能因「壓軸」而較高(估計 2,000 億至 3,000 億美元)。
    • 台灣 GDP 約 8,000 億美元,投資額占 GDP 比重高(約 25%),對財政壓力巨大。
    • 台灣出口以半導體與資通訊產品為主(合計占 50% 以上),汽車與機械占比低,基準關稅影響較小,232 調查的半導體關稅更關鍵。
    • 台積電 1,650 億美元的美國投資案(3 月確認)未納入談判,可能增加政府負擔。
  • 觀點

    • 主持人讚揚談判團隊的努力,認為能拖延至最後一刻且未讓美方翻臉,顯示談判技巧高超。
    • 台灣面臨三大難關:(1)時間壓力(8 月 1 日期限);(2)半導體關稅的不確定性;(3)高投資額對財政的衝擊。
    • 台灣需權衡半導體產業(出口主力)與傳統產業(就業相關)的利益,高關稅可能衝擊桃園、台中等地傳統產業(就業人口約 13.5 萬)。
    • 主持人擔憂,若投資額過高(如 2,000 億美元),等同失去 1/4 產值,甚至可能動用外匯存底。

聯準會政策與美國經濟

  • 聯準會利率決策

    • 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通膨仍高,距離降息「有一段距離」,衝擊市場對 9 月降息的預期(機率從 60% 降至 40%)。
    • 聯準會內部出現分裂,票委包曼與華樂主張立即降息,認為高利率對房地產等產業的副作用已顯現。
    • 美國二季度 GDP 成長 3%,但主要由進口驟減(40%)推動,而非內需強勁。商業投資趨近於 0,消費情緒疲弱。
  • 觀點

    • 主持人認為,鮑爾與川普的政策衝突加劇,聯準會內部分裂達近年高峰。
    • 關稅協議減少通膨壓力,但巨額投資(韓國 3,500 億、日本 5,500 億、歐洲 6,000 億等)可能引發「投資通膨」。
    • 美國經濟受川普政策影響,景氣循環被拉長,投資熱潮可能延續至中期選舉,但長期隱憂仍存。

美國股市與財報

  • 股市表現

    • 道瓊指數下跌 171 點(0.38%),收 44,461 點;標普 500 下跌 7 點(0.12%),收 6,362 點;納斯達克上漲 31 點(0.15%),收 21,129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47 點(0.83%),收 5,787 點。
    • Meta 財報超預期,Q3 營收預估 475 億至 505 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 462 億美元),盤後大漲 12%。但 Reality Labs(VR/AR)持續虧損,資本支出預估上調至 1,140 億至 1,180 億美元。
    • 微軟雲端業務增長 26%,Copilot 使用人數超 1 億,總營收成長 18%,盤後上漲 9%。
  • 觀點

    • 主持人認為,美國股市高估值(席勒本益比接近歷史高點)受關稅戰結束與投資熱潮推動,但需謹慎追高。
    • Meta 在 AI 競賽中的高資本支出顯示長期潛力,但 VR/AR 商業化仍難。
    • 微軟雲端與 AI 業務的強勁成長,顯示其在 AI 浪潮中的核心地位。

總體投資觀點

  • 景氣循環與投資策略

    • 主持人認為,川普政策拉長美國景氣循環,但非理性繁榮可能帶來風險。
    • 投資應保持紀律,不因短期波動改變策略。短期交易可能因手續費與價格落差導致資金縮水。
    • 市場需「休息」以保持理性,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資產績效,避免追逐短期回報而偏離初衷。
  • 台灣投資挑戰

    • 台灣需平衡半導體與傳統產業的利益,高關稅或高投資額將加劇財政與就業壓力。
    • 主持人建議投資者關注關稅談判結果與半導體關稅動向,同時謹慎評估全球投資熱潮對國內公共建設的影響。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