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三)美中續休戰,美股穩了?半導體關稅衝擊有多大?

2025-07-30(三)美中續休戰,美股穩了?半導體關稅衝擊有多大?

摘要整理

美中貿易談判進展

  • 美中於斯德哥爾摩談判達成新一波停火協定,關稅時間線延後 90 天,緩解貿易緊張局勢
  • 中國關稅水準仍高於其他國家,平均稅率約 17.3%,高於全球均值 10-15%
  • 美方要求中國協助完善稀土控制系統,並推動中國從生產經濟轉向消費經濟,避免產能過剩

全球關稅政策影響

  • 美國與 7 個主要交易夥伴達成協議,涵蓋超過 60% 的進口商品,關稅稅率從 22% 降至 17.3%
  • 東南亞國家因關稅優勢逐漸顯現,台灣、日本、韓國在稅率 15-20% 區間具競爭力
  • 美國貿易赤字 6 月縮減 10.8%,降至 860 億美元,出口額拉升且消費品進口降至 2020 年 9 月以來最低

美國經濟與投資趨勢

  • 美國 GDP 預估第三季度成長 2.4%,受進口額回落與貿易赤字縮小推動
  • 歐盟承諾數千億美元能源與國防支出,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能源供應國,取代三年前的俄羅斯
  • 外資承諾投資美國金額達 2-3 兆美元,引發投資通膨隱憂,土地與產能供給能力受質疑

地緣政治與烏俄戰事

  • 川普對俄羅斯發出 10 天內停火最後通牒,否則將面臨次級制裁,關稅對俄影響有限
  • 俄羅斯軍事儲備從 2022 年 24.2 萬噸降至 2025 年預估 11.9 萬噸,北韓成為主要彈藥來源,2024 年進口 25 萬噸
  • 歐元區國防預算大增,德國 2029 年預估達 1890 億美元,軍援烏克蘭加劇戰事白熱化

美股與市場情緒

  • 美股四大指數盤中創高後回落,道瓊下跌 204 點至 44,632 點,標普 500 下跌 8 點至 6,370 點
  • 市場貪婪指標快速上移,中小型股票如 ARKK 過去三個月大漲 50%,投機氛圍升溫
  • 高於 50 日移動平均線的成分股比例從 24 年 8 月的 25% 回升至 70%,顯示多頭市場氛圍

半導體關稅與科技管制

  • 美國擬 8 月 1 日上調半導體關稅,預估稅率約 20%,高於台積電在美成本上升幅度 15-20%
  • 台灣輸美半導體占比僅 4%,以中間財為主,成熟製程影響較大,先進製程競爭力仍強
  • 東南亞成為中國規避美國 AI 晶片禁運的轉運熱點,中國銷售 B200 晶片機櫃價格達 300-350 萬人民幣,比美國貴 1.5 倍

總結與市場展望

  • 美國關稅戰進入尾聲,政策從貿易赤字削減轉向全球貿易條件再平衡,台灣需關注 8 月 1 日半導體關稅細則
  • 市場多頭氛圍強烈,利空消息易被解讀為利多,需回歸景氣週期調整持倉部位
  • 台股小漲 143 點,收 23,344 點,投資人應警惕政策不確定性與投機過熱風險

觀點整理

美中貿易談判與關稅戰

  1. 美中停火協定與關稅延後

    • 美中在斯德哥爾摩談判達成新一波停火協定,將關稅時間線延後 90 天,顯示雙方有意緩解緊張局勢。
    • 主持人認為,斯德哥爾摩談判因其高緯度、夏季白天時間長,適合進行長時間談判,較瑞士更具意義。
    • 美國代表貝森特已將協議提交白宮,川普預計簽署,關稅戰暫時進入尾聲。
  2. 中國關稅壓力與經濟結構調整

    • 中國的關稅稅率高於其他國家,可能迫使中方急於達成協議,因長期延後並非長久之計。
    • 美方要求中國從生產經濟轉向消費經濟,遏制製造業無限擴張與低價出口,防止全球產能過剩與內卷化。
    • 主持人指出,過去幾年經濟衰退多源於產能過剩,導致庫存積壓、工人無薪資購買力,形成惡性循環。
  3. 美國稀土與產能轉型訴求

    • 美方推動完善自身稀土控制系統,要求中方協助技術轉移或建造稀土系統,但具體形式尚未明確。
    • 美方不希望與中國全面脫鉤,而是採取「去風險化」策略,針對戰略產業進行選擇性脫鉤。
  4. 關稅戰對全球貿易的影響

    • 美國與 7 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涵蓋 60% 以上進口商品,關稅稅率從 22% 降至 17.3%,預計進一步滑落至 10-15%。
    • 中國的關稅稅率下滑幅度有限,占協議總量的 1/3,歐盟、越南、日本、印尼、菲律賓、英國等國也簽署讓步協議。
    • 台灣、日本、韓國因關稅稅率低於中國(15-20% 之間),在傳統產業與電子零組件上具競爭優勢,相較東南亞國家的 20% 關稅更具吸引力。
    • 美國透過高關稅施壓,成功換取多國投資承諾,避免更高懲罰性關稅。
  5. 美國貿易赤字與經濟影響

    • 美國 6 月貿易赤字縮減 10.8%,降至 860 億美元,消費品進口降至 2020 年 9 月以來最低,顯示關稅戰結束預期影響市場行為。
    • 2022 年因全球供應鏈斷裂,企業過度囤貨導致庫存過剩,影響手機、筆電等銷售,至今仍未完全消化。
    • 美國出口額上升,預計第三季度 GDP 成長 2.4%,受進口額回落與貿易條件改善推動。
  6. 投資與產能挑戰

    • 日本投資 5,000 億美元、歐盟 6,000 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 1 兆美元、卡達 5,000 億美元,合計超過美國年度投資額 4-5 兆美元,引發「投資通膨」隱憂。
    • 美國面臨土地、能源(如大豆、原油、天然氣)與國防訂單供應能力不足的挑戰,需進一步探討實業投資空間。
    • 歐盟承諾大規模能源與國防支出,但美國是否能滿足需求存疑,例如能否快速生產波音飛機或武器。

半導體關稅與科技管制

  1. 半導體關稅即將公佈

    • 美國計畫 8 月 1 日上調半導體關稅,預估稅率可能達 20%,以高於台積電在美成本(上升 15-20%)為基準,促使企業轉向美國生產。
    • 台灣輸美半導體占比僅 4%,多為中間財而非終端產品,影響程度取決於關稅課徵方式。
    • 若關稅僅針對整機而非中間財,影響有限;但若針對中間財,台灣半導體產業將面臨挑戰。
  2. 科技管制與晶片轉運

    • 美國對中國 AI 晶片實施嚴格出口管制,但中國透過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轉運規避,如安徽時代之門公司銷售 B200 晶片,價格高達 300-350 萬人民幣。
    • 美國可能進一步收緊科技管制,防止中國取得先進製程晶片,確保美國本土技術優勢。
    • 亞馬遜關閉上海 AI 實驗室,顯示美方意圖將高階 AI 研發集中於本土,避免中國反超。
  3. 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 成熟製程受關稅影響較大,先進製程因無替代選擇,台灣仍具競爭優勢。
    • 川普放鬆對 H20 晶片的管制,但對更高階技術保持嚴格限制,顯示科技戰與貿易戰並行。

地緣政治與烏俄戰事

  1. 川普的外交策略

    • 川普積極介入以伊衝突、泰柬邊境及烏東戰事,顯示其追求諾貝爾和平獎的意圖。
    • 對俄羅斯發出 10 天內與烏克蘭停火的最後通牒,威脅次級制裁,但俄方未積極回應,關稅對俄影響有限。
  2. 烏俄戰事現況

    • 烏克蘭因美方軍援逐步到位,戰況升溫,與俄軍進入白熱化階段。
    • 俄羅斯軍備消耗顯著,2025 年軍事儲備預估降至 11.9 萬噸,接近 2021 年水準,主要依賴北韓彈藥(2024 年進口 25 萬噸)。
    • 俄羅斯轉向無人機蜂群戰術,命中率與出動數量大幅提升(分別為年初的 3 倍與 5-6 倍)。
    • 歐元區國防預算增加,如德國 2029 年預計達 1,890 億美元,軍火支援烏克蘭前線。
  3. 北韓的角色

    • 北韓成為俄羅斯主要彈藥與雇傭兵來源,凸顯俄羅斯因西方制裁與庫存耗盡的困境。
    • 川普可能透過美韓或美朝談判,嘗試切斷北韓對俄援助。

美股與全球市場走勢

  1. 美股表現與市場情緒

    • 美股標普 500 盤中創歷史新高後回落,道瓊下跌 204 點(0.46%,收 44,632 點),標普下跌 8 點(0.3%,收 6,370 點),納斯達克下跌 80 點(0.38%,收 21,098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 點(0.04%,收 5,739 點)。
    • 市場情緒偏向貪婪,中小型股票(如 GoPro、ARKK)快速上漲,ARKK 過去三個月漲幅達 50%,顯示投機氛圍升溫。
    • 高於 50 日移動平均線的成分股比例從 2024 年 8 月的 25% 回升至 70%,顯示多頭市場氛圍,但未突破歷史高峰。
  2. 市場週期與政策解讀

    • 主持人強調市場週期的重要性,多頭市場將利空解讀為利多(如關稅戰帶來投資承諾),空頭市場則放大負面數據。
    • 川普的關稅政策雖引發供應鏈混亂預期,但最終換取數千億美元投資承諾,轉為美國本土利多。
    • 市場波動難以單靠政策解讀,需回歸景氣週期調整投資策略。
  3. 台股表現

    • 台股小漲 143 點,收 23,344 點,顯示穩定表現。

比喻與市場哲學

  1. 「渣男理論」與市場不確定性

    • 主持人以「渣男進化」比喻市場方向難以預測,傳統渣男(帥哥、有錢人)進化為「學識渣」(看似無害的知識型男性),如同市場從利空(關稅戰)轉為利多(投資承諾)。
    • 市場走勢常出人意料,投資者需尊重週期,避免過度樂觀或悲觀。
  2. 感情與市場的類比

    • 主持人以娛樂圈八卦(女歌手與小鮮肉的姐弟戀)為例,說明現代感情觀與市場相似,傳統假設(如提防年輕貌美女性)已不適用,需警惕「成熟姐姐」或「老嫗」。
    • 市場與感情皆充滿不確定性,投資者需靈活應對,提防意外轉向。

總結與展望

  1. 美國政策的核心目標

    • 川普的關稅戰旨在改善美國貿易條件,透過施壓迫使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已開發國家增加國防支出與投資、中國調整經濟結構。
    • 關稅戰雖進入尾聲,但投資通膨與供應能力不足成為新挑戰,美國需解決土地、能源與國防訂單的瓶頸。
  2. 台灣的挑戰與機遇

    • 半導體關稅(預計 8 月 1 日公佈)對台灣影響取決於課徵方式,成熟製程風險較高,先進製程競爭力仍強。
    • 台灣因關稅稅率低於中國與東南亞,具短期競爭優勢,但需關注美國科技管制與產業鏈重組的長期影響。
  3. 投資建議

    • 主持人建議投資者回歸景氣週期調整持倉,避免因短期樂觀情緒過度投機。
    • 8 月 1 日的半導體關稅公佈將是關鍵,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其對台股與科技產業的影響。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