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一)川普頻施壓 鮑爾回擊!日參院選情失利!石破茂下台?
摘要整理
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與政治影響
- 自民黨與公民黨在第 27 屆參議院選舉中慘敗,改選席次雙雙跌破 50 席,自民黨從上屆 57 席降至 35 席,公民黨僅剩 7 席,創 1955 年自民黨成立以來最差表現
- 執政聯盟失去參議院過半數優勢,國民民主黨獲 16 席,立憲民主黨獲 21 席,新興及右派勢力崛起,顯示選民對執政黨的不滿加劇
- 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面臨內部壓力,內閣支持率從 6 月的 39% 降至 31%,不支持率高達 53%,可能影響後續政策談判與政權穩定性
日本通膨與經濟挑戰
- 日本通膨率高於全球平均,東京 6 月通膨率達 3.1%,全國平均 3.5%,遠超美國 2.4%、南韓 1.9% 及台灣 1.55%
- 實質薪資連續近 4 年呈負值,2024 年初曾短暫轉正,但物價上漲幅度遠超薪資,東京物價自 2022 年起累計漲幅約 40%
- 日本國債殖利率創歷史新高,30 年期達 3.21%,10 年期達 1.59%,政府可能被迫採取更多財政擴張政策,加劇通膨壓力
日本米價問題與政策兩難
- 米價上漲 1.9 倍引發選民不滿,石破茂政府壓制米價未果,農民因政策受衝擊,鄉村對執政黨評價鬆動
- 執政與在野黨均提議降低消費稅或發放補貼,消費稅減免規模約 5 兆日元,現金普發每人 2 萬日元以上,恐進一步推升通膨
- 日本央行面臨兩難,寬鬆政策可能加劇通膨,緊縮政策則因出口下滑(汽車、鋼鐵等產業衰退,日元升值 8%)難以實施
日本反移民情緒與社會變遷
- 外籍人口從 1980 年代不到 100 萬增至 380 萬,占總人口 3%,中國留學生每年約 13 萬人,引發本地薪資壓抑與社會不滿
- 東京市中心新建公寓外國人購買比例從 2024 年 7 月的 16% 升至 21.9%,中國資本收購 67 家大型旅館,激化本地居民反移民情緒
- 極右派候選人平野羽絨提倡「日本人優先」政策,雖未當選但網路聲勢高漲,顯示反移民與反中情緒影響選舉
日本能源政策與電價壓力
- 民生與企業用電成為選舉焦點,自民黨支持核能,刪除降低核能依賴的論述,小黨則主張 100% 再生能源,影響未來政策走向
- 電價因再生能源擴張可能進一步上漲,日本電力需求持續增加,推升通膨壓力
- 核能作為潔淨且較低成本的能源選項,與再生能源的高成本形成對比,影響日本通膨與經濟穩定
美日貿易談判與地緣政治影響
- 石破茂在美日貿易談判中態度強硬,日本稻米自給率 99%,難以在談判中讓步,否則將進一步激怒農民
- 日本對台灣投資從 2020 年的 17 億美元降至 4.52 億美元,受地緣政治風險影響,日本政府警告企業中國若入侵台灣,撤離需自力救濟
- 美國對台灣投資翻倍,英國成長三倍,日本企業因保守策略與政府警告,投資台灣意願降低
聯準會面臨的挑戰與川普影響
- 聯準會因川普施壓面臨獨立性挑戰,川普指控聯準會大樓翻修浪費 25 億美元,聯準會反駁指控不實,強調翻修為更新老化設施
- 關稅通膨未定案,聯準會難以根據當前數據降息,未來可能透過更換 FOMC 主席或強硬派票委來制衡川普影響
- 川普近期發文頻率降低,健康問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副作用導致瘀青)與愛波斯坦案件爭議(MAGA 派不滿資料未公開)影響其聲勢
市場展望與避險操作
- 日元作為全球第二大避險貨幣,投機交易者持有 11 億美元空頭部位,CFTC 數據顯示槓桿基金期貨合約達 4 萬份,創年中新高
- 日本可能因選舉結果採取寬鬆政策,引發通膨失控風險,市場預期日元走貶,需警惕類似 2024 年 7-8 月日元套利平倉導致的股災
- 美國股市持續創高,納指周漲幅 1.5%,標普 500 周漲幅 0.59%,但 8 月 1 日關稅期限與聯準會 7 月 30 日會議前的緘默期可能引發資金轉向避險操作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全球股市表現:主持人指出,上週美國股市持續創歷史新高,納斯達克指數週漲幅為 1.5%,標普 500 指數週漲幅為 0.59%。儘管如此,市場即將面臨重大轉折,因聯準會 7 月 30 日會議前的緘默期及 8 月 1 日的關稅時限(剩不到 10 天)可能引發避險操作,資金流動將出現變化。
- 國際政經影響:全球局勢動盪,包括南韓大選結束、日本參議院選舉自民黨慘敗、川普可能對歐盟課徵 15% 至 20% 關稅,這些事件可能影響各國談判步調與市場預期,特別是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談判。
日本參議院選舉與政治局勢
- 選舉結果:日本第 27 屆參議院選舉顯示,自民黨與公民黨慘敗,改選席次分別跌至 35 席與 7 席,執政聯盟失去參議院過半優勢,成為少數派。這是自 1955 年自民黨成立以來,少數同時在眾參兩院失利的局面,反映政權不穩。
- 選舉影響:主持人分析,自民黨支持率在選前已跌至 31%,不支持率高達 53%,顯示民意顯著轉變。新興及右派勢力崛起(如國民民主黨 16 席、立憲民主黨 21 席),極右派聲量增加,影響未來政策方向。石破茂雖未立即下台,但其領導地位受挑戰,可能由小泉進次郎接任。
- 政治不穩原因:自民黨長期保守偏右,但近期極右派興起,反映民眾對通膨、經濟緊縮與購買力下降的不滿。選舉結果顯示年輕世代支持小黨,60 歲以上選民仍偏向執政聯盟。
日本經濟與通膨挑戰
- 通膨壓力:日本正面臨嚴重通膨,東京 6 月通膨率達 3.1%,高於美國(2.4%)、南韓(1.9%)、香港(1.9%)與台灣(1.55%)。自 2022 年以來,東京物價累計漲幅約 40%,實質薪資連續近 4 年為負值(目前為 -3%),購買力顯著下降。
- 物價上漲實例:東京迪士尼門票從 9,400 日元漲至 10,900 日元(漲幅 16%),地鐵費從 170 日元漲至 180 日元(漲幅 6%),麥當勞漢堡從 110 日元漲至 190 日元(漲幅 73%),洗衣機與衛生紙分別漲 39% 與 24%。這些漲幅加劇民眾不滿。
- 米價問題:米價上漲 1.9 倍,石破茂政府試圖壓制米價,但效果有限且激怒農民,導致鄉村選民對執政黨支持鬆動。補貼米價將推高通膨,持續壓制則衝擊農民生計,形成兩難。
- 財政刺激與國債:選舉結果可能迫使政府採取高強度財政刺激(如減免消費稅、普發現金 2 萬日元以上),但這將加劇通膨。日本 30 年期國債殖利率達 3.21%,10 年期達 1.59%,均為 2008 年來新高,顯示市場對舉債刺激的擔憂。
- 日元走勢:對沖基金看空日元,持有 11 億美元空頭部位,規模為今年中旬新高。日元升值 8%,但日本央行縮表與高通膨可能迫使進一步寬鬆,導致日元走弱風險上升。
日本央行挑戰
- 政策兩難:日本央行面臨通膨失控與出口疲弱的雙重壓力。出口下滑(汽車、鋼鐵、非鐵金屬表現不佳),車價在美國市場下跌 105%,部分因關稅與日元升值影響。緊縮政策難以實施,因經濟疲弱,但寬鬆將加劇通膨。
- 能源問題:電價上漲推高通膨,核能與再生能源政策分歧加劇。自民黨支持核能,認為其成本低且潔淨;小黨則推崇 100% 再生能源,可能導致電價進一步調升,成為通膨推手。
- 移民爭議:反移民聲浪在選舉中顯著,民眾認為外籍勞工(380 萬人,占人口 3%)壓抑薪資漲幅。中國留學生(年均 13 萬人)與中資收購日本房產(東京市中心新建公寓 21.9% 由外國人購買)引發不滿,極右派「日本人優先」政策獲支持。
聯準會挑戰
- 關稅與通膨不確定性:聯準會面臨關稅通膨未明與就業市場穩定的兩難。8 月 1 日後的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通膨,但當前數據不足以支持立即降息。
- 川普施壓:川普指控聯準會大樓翻修(耗資 25 億美元)浪費,要求鮑爾下台。聯準會反駁,指翻修為更新老化設施與符合安全標準,否認浪費。川普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干預加劇市場波動。
- 內部制衡:主持人推測,聯準會可能透過續任鮑爾為 FOMC 主席(相對聯準會主席更有貨幣政策實權)來維持獨立性,抵禦川普壓力。
川普政策與影響
- 執政表現:川普稱其第二任期前 6 個月為「最有作為時期」,包括約束無關戰爭,但其政策(如關稅與干預聯準會)引發爭議。近期發文頻率降低,部分因健康問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頻繁握手導致瘀青)。
- 愛波斯坦爭議: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曾為愛波斯坦寫生日賀詞,引發 MAGA 派不滿,認為川普未兌現公開愛波斯坦資料承諾,且開除調查相關案件的 FBI 官員莫林科米,加劇與基本盤裂痕。
- 對日談判壓力:川普對日本採強硬貿易態度,若石破茂繼續主政,談判可能陷入僵局。日本稻米自給率 99%,難以開放市場,恐加劇美日貿易緊張。
總結與展望
- 日本挑戰:主持人對日本經濟前景不樂觀,認為通膨失控風險高,財政刺激與普發現金政策雖迎合選民,但將加劇物價上漲。日本央行難以採取緊縮政策,出口疲弱與日元走弱進一步惡化停滯性通膨。
- 聯準會困境:聯準會在通膨不確定性與川普施壓下難以決策,降息時機未明,獨立性受挑戰。
- 全球影響:川普政策與日本政治經濟動盪顯示,各國內部物價控制與對外強硬態度成為政權更迭關鍵。主持人提醒投資者注意日元套利平倉風險,可能重演 2024 年 7-8 月股災。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