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一)紐時:台灣關稅快談成了?鮑爾傳辭職,誰來守通膨?

2025-07-14(一)紐時:台灣關稅快談成了?鮑爾傳辭職,誰來守通膨?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標普 500 指數自 2025 年 4 月 7 日低點反彈,漲幅接近 30%,顯示市場進入牛市氛圍
  • 美元表現強勁,上週創下自 2 月以來最佳單週表現,反映市場對關稅衝擊的接受度提高
  • 比特幣突破 11.8 萬美元,油價與黃金同步上漲,顯示避險資產與風險資產均受資金追捧

關稅進程

  • 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 35% 關稅,對歐盟課徵 30% 關稅,市場預期為談判加速而非最終稅率
  • 歐盟推遲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措施至 8 月 1 日,顯示雙方採取「敵不動我不動」策略
  • 台灣與印度關稅談判進展順利,預計以聲明形式公布協定,保留後續談判空間

美日談判

  • 日本因參議院選舉影響,對美方關稅態度轉趨強硬,石破茂稱談判為「國家利益戰鬥」
  • 日本汽車產業受 25% 關稅衝擊,車商主動降價以緩解影響,北美銷量未顯著崩盤
  • 美日關係雖有摩擦,但盧比歐強調無戲劇性衝突,美國僅鼓勵日本增加國防投資

美台談判

  • 台灣談判團隊進行 3 次實體會議與 6 次線上會議,顯示台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 國安局長蔡明彥參與談判,經濟部長未出席,暗示談判涉及國防與安全合作
  • 紐約時報分析顯示,川普對高關稅國家施壓,台灣等談成協定的國家稅率可能較低

關稅收入

  • 美國 2025 年關稅收入自 4 月起激增,6 月單月達 271 億美元,全年預估達 3,000 億美元
  • 關稅收入占美國利息支出(約 1 兆美元)約 30%,成為財政開源重要來源
  • 川普透過與科技巨頭談判降低雲端服務成本,如甲骨文提供 75% 折扣,節省政府支出

烏俄立場

  • 川普改變對烏克蘭態度,提供 3 億美元武器援助,包括愛國者飛彈,顯示務實外交策略
  • 俄軍攻擊頻率自 2 月起顯著上升,7 月每日無人機攻擊達 600 架次,促使美國介入
  • 川普強調北約安全重要性,否認完全孤立主義,顯示其政策兼顧歐洲盟友需求

美國庫存

  • 亞洲出口額創歷史新高,中國與新興亞洲市場表現強勁,但美國庫存增長溫和
  • 美國零售庫存銷售比從 1990 年代的 1.6 降至 1.1,顯示零售商維持精簡庫存策略
  • 滙豐報告提出三種可能:數據滯後、商品囤積於保稅倉庫、或美國終端需求超預期強勁

TACO 心態

  • 市場接受 10% 基準關稅,20% 關稅被視為理所當然,顯示投資人對關稅衝擊的恐懼降低
  • 川普關稅策略被認為是談判籌碼,而非引發通膨,通膨預期仍受供給面壓制
  • 市場預期 8 月 1 日關稅期限可能延至 9 月或 10 月,投資人對延期形成「對賭」氛圍

美股追蹤

  •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分化,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0 點至 6,259 點,納指下跌 45 點至 20,585 點
  • 全球股市以美元計價表現亮眼,波蘭股市漲 60%,台股受台幣升值 13% 影響,總報酬達 14%
  • 散戶資金流入美國股市,2025 年上半年 ETF 購買量達 1,553 億美元,超越 2020 年疫情高峰

權值集中

  • 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相關性縮窄,顯示權值股(如輝達)推高指數,個股表現與大盤脫鉤
  • 巴菲特旗下波克夏自 4 月 7 日起落後標普 500 指數 26%,凸顯價值股與成長股表現分化
  • 投行預測下半年美股資金流入達 5,000 億美元,主要來自散戶與平衡型基金

通膨壓力

  • 美國股市上漲推升財富效應,消費體量擴大,可能成為通膨推手
  • 川普放寬能源監管,預估每年為業界節省 18 億美元,力求降低供給型通膨
  • 聯邦政府裁員 1,300 人並縮減資本支出,同時放寬合法移民政策以緩解通膨壓力

聯準會獨立性

  • 聯準會主席鮑爾任內 FOMC 投票異議數極低,顯示其擅長達成共識
  • 鮑爾面臨壓力可能影響聯準會獨立性,市場關注其辭職與後續抗通膨政策變化
  • 川普關稅戰與抗通膨政策並行,力求在通膨預期與貿易條件間取得平衡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表現

    • 美國股市從歷史高點略有回落,但整體反彈強勁,標普 500 指數自 4 月 7 日低點已上漲近 30%,顯示從熊市轉為牛市氛圍。
    • 標普 500 指數今年漲幅僅 7%,落後於剔除美國後的 MSCI 全球市場(平均報酬 15% 至 16%)。
    • 美元上週創下自 2 月以來最佳單週表現,顯示市場對美元信心增強。
    • 市場資金乖離拉高,無顯著回檔,顯示投資熱度高。
  • 比特幣與大宗商品

    • 比特幣突破 11.8 萬美元,油價與黃金同步上漲,顯示避險與投機資產熱度上升。
    • 隨著財報季開啟,市場焦點在於標普 500 指數表現及川普關稅戰的影響。

關稅進程

  • 川普關稅策略

    • 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 35% 關稅,對歐盟課徵 30% 以上關稅,市場認為這些關稅是加速貿易談判的籌碼,而非最終目標。
    • 市場預期關稅稅率可能高於最初預估(15% 至 20%),因基礎稅率 10% 可能再加 15% 至 20%,接近目前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的稅率。
    • 歐盟對美國關稅反制措施延至 8 月 1 日,顯示雙方採取「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市場視為談判博弈的一部分。
  • 台灣與印度

    • 紐約時報報導,台灣與印度可能接近達成關稅協議,印度可能以聲明形式公佈,而非正式通知書,為後續談判保留空間。
    • 台灣未被列入高關稅名單,市場視為「不算利空」或「不確定性利空」,相較於 25% 的高關稅,影響較小。

美日談判

  • 日本關稅壓力

    • 日本因參議院選舉即將舉行,內部對關稅談判態度強硬。日本首相石破茂稱與美國關稅談判是「國家利益的戰鬥」,顯示鷹派立場。
    • 日本汽車產業受 25% 關稅衝擊,北美銷量下滑,車商主動降價分擔關稅成本,美國消費者未完全承擔價格上漲。
    • 盧比歐在東亞外長會議上否認美國對日本國防預算施壓,強調美日關係未分裂,試圖緩和緊張氣氛。
  • 談判進展

    • 美日談判僵持,日本未如預期成為亞洲第一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8 月 1 日前,日本可能進行最後衝刺談判。

美台談判

  • 談判進展

    • 台灣與美國談判進入關鍵階段,過去數月舉行 3 次實體會議、6 次線上會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返台,顯示談判密集。
    • 台灣談判團隊包括國安局長蔡明彥,但經濟部長郭智輝及農業部長未參與,顯示談判可能涉及國防合作,而非純貿易議題。
    • 紐約時報分析,川普對高關稅國家施壓,未達成協議者面臨懲罰性關稅;台灣與印度談成協議但不公開,以避免其他國家效仿低稅率。
  • 台灣優勢

    • 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面臨高關稅,台灣未被列入高關稅名單,市場視為相對利好。
    • 談判可能涉及國防支出擴大或台美聯合行動,漢光演習中英語教師指導台灣軍人,顯示台美在非貿易領域的合作深化。

關稅收入

  • 美國財政收益

    • 美國今年 4 月至 6 月關稅收入突破 1,000 億美元,6 月單月達 271 億美元,預估全年關稅收入可達 3,000 億美元,覆蓋美國利息支出(約 1 兆美元)約三分之一。
    • 關稅收入快速增長,為美國財政開源,川普透過關稅政策增加財政收入,同時推動政府瘦身。
  • 科技公司讓利

    • 川普與科技巨頭談判雲端服務合約,甲骨文已同意給聯邦政府 75% 折扣,Google、微軟、亞馬遜也將跟進降價。
    • 四大科技巨頭每年從美國政府獲約 200 億美元雲端收入,為避免與政府衝突,多數選擇讓步。

烏俄立場

  • 川普政策轉變

    • 川普對烏克蘭立場從「24 小時結束戰爭」轉為務實,宣布透過北約提供 3 億美元美製武器(包括愛國者飛彈),顯示放棄孤立主義。
    • 俄軍自 2 月起攻擊頻率上升,7 月每日無人機攻擊達 600 架次,普丁趁川普「不管」言論大舉入侵,促使川普介入。
    • 川普今晚將針對俄羅斯發表重大聲明,可能重返烏俄戰場,顯示其政策更務實,承認美國退出歐洲代價過高。
  • 關稅與通膨

    • 川普關稅政策旨在爭取更好貿易條件,而非引發通膨失控。高稅率是談判手段,實際稅率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美國庫存

  • 庫存與出口反差
    • 亞洲(特別是中國及新興市場)出口量創歷史新高,但美國零售庫存增長溫和,未出現過剩。
    • 滙豐報告提出三種可能:1) 數據滯後;2) 商品囤積於保稅倉庫規避關稅;3) 美國終端需求(尤其夏季旅遊)略強於預期。
    • 美國零售庫存銷售比長期下降(從 1990 年代的 1.6 降至 1.1),顯示零售商維持精簡庫存策略,降低過剩風險。

TACO 心態

  • 市場接受關稅
    • 市場已接受 10% 基準關稅,甚至視 20% 為合理,越南關稅最低,顯示關稅衝擊未如預期嚴重。
    • 川普關稅威脅多次延期,市場對 8 月 1 日期限存疑,預期可能延至 9 月或 10 月,類似「狼來了」效應。
    • 川普關稅策略旨在壓低通膨預期,爭取更好貿易條件,市場逐漸視關稅為談判手段而非毀滅性衝擊。

美股追蹤

  • 美股表現

    • 7 月 14 日美股四大指數下跌:道瓊跌 279 點(0.63%),標普 500 跌 20 點(0.33%),納指跌 45 點(0.2%),費半跌 11 點(0.21%)。
    • 納指與標普 500 已創歷史新高,道瓊與費半也接近高點,但全球股市(剔除美國)表現更強,如波蘭(漲 60%)、希臘(漲 56%)、西班牙(漲 45%)。
    • 台股今年漲 14%,其中 13% 來自台幣升值,僅 1% 為實際漲幅。
  • 權值股影響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主要由少數科技權值股(如輝達)推動,成分股隱含相關性縮窄,顯示個股表現與大盤脫鉤。
    • ETF 投資者表現優於個股投資者,因指數受權值股推高。巴菲特旗下波克夏自 4 月 7 日起落後標普 500 約 26%。
  • 市場情緒

    • VIX 恐慌指數處於低檔(15 至 16),顯示市場情緒樂觀,但接近週期尾聲,需謹慎應對急跌風險。
    • 小摩預估下半年美股有 5,000 億美元資金流入,主要來自散戶與風險平價基金,上半年散戶買入 1,553 億美元 ETF,超越 2020 年疫情高峰。

通膨壓力

  • 通膨與股市

    • 美股上漲推高財富效應,增加消費體量,可能成為通膨推手。川普透過放鬆能源監管(如油氣產出限制)降低供給型通膨。
    • 能源政策放寬預估每年為業界節省 18 億美元,但對沖基金對原油多單減少至 14 萬口,顯示看多情緒減弱。
    • 川普取消嚴格的能源效率規定(如燈泡、馬桶),試圖降低成本,但效果待觀察。
  • 政府支出與裁員

    • 川普推動政府瘦身,裁撤 1,300 名員工(包括 246 名外交人員、1,107 名本土公務員),引發爭議但獲最高法院支持。
    • 放寬合法移民政策以降低通膨壓力,同時打擊非法移民。
  • 聯準會獨立性

    • 聯準會主席鮑爾面臨壓力,若辭職可能影響抗通膨政策獨立性。鮑爾任內 FOMC 投票異議率低,顯示其擅長凝聚共識。
    • 利率由票委決定,市場關注新角色提名及聯準會獨立性是否受干預。

總結

  • 關稅策略與通膨

    • 川普關稅戰旨在爭取更好貿易條件,同時壓低通膨預期,透過供給面調控(如能源放鬆、合法移民)降低成本。
    • 關稅收入大幅增長,為美國財政開源,但需避免通膨失控以維持政策正當性。
  • 市場展望

    • 全球股市與比特幣表現亮眼,但美股接近週期尾聲,需警惕急跌風險。台灣在關稅談判中相對有利,但需關注國防與貿易合作進展。
    • 投資者應把握中期回檔機會,快速布局以降低成本,因景氣擴張期買入時機短暫。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