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五)等不到信,台灣關稅安全了?匯損來了!台股撐得住?
摘要整理
美股市場表現與關稅戰影響
- 美股主要指數持續創歷史新高,標普 500 指數收於 6,280 點,漲幅 0.27%,納斯達克指數收於 20,630 點,漲幅 0.09%
- 輝達市值突破 4 兆美元,帶動 AI 浪潮,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0.75%,收於 5,708 點,逼近去年 7 月高點
- 即便川普對巴西課徵 50% 關稅,市場利空鈍化,投資者聚焦 8 月 1 日後關稅談判進程,而非當前稅率
比特幣與商品市場動態
- 比特幣價格創歷史新高,達到 114,000 美元,反映市場對數位資產的強勁需求
- 美國紐約銅庫存短時間從 0 增至 20 萬噸,顯示市場因供應鏈中斷預期而囤貨
- 銅價波動率單日超過 10%,儘管庫存暴增,價格仍上漲,顯示市場對關稅戰後供應壓力的擔憂
巴西與美國貿易衝突
- 巴西總統魯拉因對美強硬態度,民調顯著上升,左派支持度提升,反映對抗川普策略的政治效益
- 巴西作為美國主要咖啡進口國,可能以出口管制咖啡作為報復,美國咖啡價格恐受衝擊
- 巴西經濟封閉,人口 2 億,擁有自主 iPhone 與汽車生產線,高關稅與外匯管制使其對貿易戰有一定抵抗力
日本與台灣在關稅談判中的挑戰
- 日本談判陷入僵局,誤判美日同盟特殊地位,關稅條件未優於台韓,國內市場保護程度高使談判難度增加
- 台灣關稅稅率尚未公布,可能因近期釋放善意或政治考量延至 8 月 1 日,市場預估稅率可能低於越南的 20%
- Sjöberg
- 越南關稅稅率從預期 11% 升至 20%,顯示美國談判策略混亂,台灣可能因政治環境考量獲較長調整時間
台灣出口與匯損壓力
- 台灣 6 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達 533 億美元,但匯損影響台積電 6 月營收跌至 2,637.9 億元,月減 17.7%
- 大立光第二季獲利因匯損大減 84%,從每股 48.28 元降至 7.73 元,中小企業受匯損影響更嚴重
- 台灣出口型經濟表現亮眼,超越南韓、香港、新加坡,但避險成本上升與匯損風險持續擴大
台股與 ETF 資金動態
- 台股 ETF 資金淨流入 190 億美元,超越南韓與中國總和,0050 降費與拆股吸引 62 億美元流入
- 外資撤出 30 億美元,但台股因 200 萬人每月定期定額 150 億元新台幣支撐,跌幅受限
- 台積電佔 0050 權重 6 成,帶動 ETF 吸引力,出口未衰退下資金持續流入
通貨膨脹與農漁業挑戰
- 台灣 6 月通膨率降至 1.37%,為 51 個月新低,房價指數漲幅 1.76%,租金壓力趨緩
- 颱風丹納斯重創中南部農漁業,麻豆文旦產量剩 1 成,沿海養殖損失超 8 成,食品通膨預計 7、8 月上升
- 美國通膨率 2.4%,歐元區 1.9%,日本 3.5%,聯準會因關稅預期未啟動降息,台灣央行亦受限房價壓力
投資心態與市場策略
- 投資者需避免「來都來了」的沉沒成本謬誤,應定期審視策略,適時調整以控制風險
- 美股散戶報酬率 40%,超越 QQQ 的 34% 與 SPY 的 30%,顯示散戶抄底 4 月股災表現優於對沖基金
- 市場高估值與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高盛預測下半年緩牛格局,投資者需關注匯率與關稅風險
美國經濟與關稅策略分析
- 美國進口額暴增 15%,囤貨需求推高庫存,但美元走弱不利資產價格持續拉抬
- 高盛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受限,企業因關稅不確定性不敢擴廠,利率高企影響市場預期
- 川普關稅策略混亂,無明確邏輯,部分國家如莫爾達瓦意外被列入名單,談判進程不透明
台灣企業在美投資挑戰
- 富士康在美國 Wisconsin 投資僅創造 1,454 個就業機會,遠低於目標,部分土地轉售微軟
- 台積電在美面臨文化差異與歧視指控,補貼政策易引發利益輸送,長期設廠誘因不足
- 關稅戰加劇台灣企業在美挑戰,需平衡補貼與稅收抵免以確保投資效益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
- 美股持續上漲:即使在關稅與貿易戰的背景下,美股多頭氣勢不減,標普 500 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創歷史新高,道瓊指數逼近去年峰值,費城半導體指數也接近去年 7 月 AI 浪潮高點。
- 輝達市值突破:輝達市值突破 4 兆美元,顯示 AI 相關企業持續受到市場追捧。
- 比特幣新高:比特幣價格創歷史新高,達到 11.4 萬美元,反映市場對另類資產的熱情。
- 關稅影響鈍化:市場對關稅的負面影響反應減弱,投資者更關注 8 月 1 日後關稅談判進展,而非當前稅率。
美股表現與散戶投資
- 美股指數表現:
-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192 點(0.43%),收 44,650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17 點(0.27%),收 6,280 點,創歷史新高。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19 點(0.09%),收 20,630 點,亦創歷史新高。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42 點(0.75%),收 5,708 點,挑戰去年 7 月高點。
- 散戶表現:2025 年上半年,美國散戶投資報酬率達 40%,超越 QQQ(34%)與 SPY(30%),跑贏對沖基金,尤其在 4 月股災時積極抄底,表現優於機構投資者。
- 輝達估值:輝達股價創高,超越 25 年前網路泡沫時期的思科,但本益比因獲利快速增長而低於去年,顯示其基本面支撐股價。
比特幣與另類資產
- 比特幣價格突破 11.4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顯示市場對高風險資產的追逐熱情,與美股高漲情緒一致。
關稅與貿易戰
- 關稅影響與市場反應:
- 市場對關稅利空的敏感度降低,投資者更關注 8 月 1 日後的談判進程,而非當前稅率變動。
- 關稅名單與 4 月 2 日相比變化不大,部分國家稅率甚至提高,但股市仍持續上漲,顯示利空影響被淡化。
- 巴西關稅衝突:
- 美國對巴西課徵 50% 關稅,引發市場短期恐慌,但巴西總統魯拉因強硬表態,民調反而上升,顯示對美強硬有助國內政治支持。
- 巴西可能以咖啡出口管制作為報復,因美國主要咖啡進口來自巴西,咖啡價格上漲可能衝擊美國消費者。
- 日本談判僵局:
- 日本首相石破茂堅持日美同盟特殊待遇,但談判陷入僵局,日本誤判其在美國心中的地位,未能獲得優於台韓的稅率條件。
- 日本國內市場保護程度高,談判難以突破,美國以市場開放程度作為稅率判斷依據。
- 越南的沉默:
- 越南面對 20% 關稅未公開表態,預估稅率應為 11%~13%,顯示美國談判與公佈稅率脫節,川普可能僅為施壓而未急於解決。
- 台灣稅率未明:
- 美國尚未公佈對台灣的稅率,若本週無進展,可能延至 8 月 1 日,顯示談判歧見或美方顧及台灣政治環境(7 月底選舉)。
- 台灣在談判中展現較日韓更多的善意,美方可能給予更多調整時間,或因內部權力鬥爭而延後公佈。
銅價與庫存壓力
- 銅關稅影響:美國對銅課徵 50% 關稅威脅導致市場波動,當日銅價波動率超過 10%。
- 庫存暴增:紐約銅庫存從 0 快速增至 20 萬噸,顯示市場囤貨需求高,擔憂供應鏈中斷。
- 價格矛盾:庫存暴增通常壓抑價格,但銅價卻同時大漲,顯示市場對關稅後供應短缺的預期。
- 產業壓力:高關稅可能導致美國本土貴金屬價格壓力,企業可能重啟銅庫存,進一步加劇庫存過剩風險。
巴西經濟與報復措施
- 巴西內需優勢:巴西擁有 2 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自產 iPhone、汽車等,本土品牌強勢,對外已採高關稅、外匯管制與進口審查。
- 咖啡報復潛力:巴西可能以咖啡出口管制反制美國,因美國咖啡主要來自巴西,價格上漲將衝擊美國消費者(咖啡因依賴高於台灣)。
- 政治效應:魯拉因對美強硬,左派支持度上升,顯示對美強硬有助選舉,但服軟可能換取更優惠稅率,陷入兩難。
日本與越南的談判挑戰
- 日本困境:
- 日本誤判其日美同盟特殊地位,談判未獲優惠稅率,國內市場保護程度高使談判難以突破。
- 相較第一次川普時期,日本此次難以靈活交換利益,談判複雜度增加。
- 越南策略:
- 越南對 20% 關稅保持沉默,顯示談判與公佈稅率脫節,實際稅率可能低於預期(11%~13%)。
- 美國可能以施壓為主,爭取各國市場全面開放,而非急於解決關稅問題。
台灣稅率與經濟影響
- 稅率未公佈:
- 美國尚未公佈對台灣的稅率,可能因談判歧見、美方顧及台灣選舉環境,或內部權力鬥爭而延至 8 月 1 日。
- 台灣展現較日韓更多的善意,美方可能給予調整時間,或因內部因素推遲公佈。
- 關稅減免效益:
- 若台灣進口車免除貨物稅與關稅,價格可大幅下降,例如特斯拉 Model 3 從 170 萬降至 138 萬(減幅 19%),GLE 從 339 萬降至 200 萬(減幅 41%)。
- 代理商難以集體不降價,市場競爭將推動價格下調。
- 出口亮眼:台灣 6 月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達 533 億美元,表現優於南韓(衰退)、香港(16%)、新加坡(6%~8%)與中國(6%)。
- 貿易結構:
- 美國已成台灣最大出口國,預計明年超越中國,但中國仍是最大進口國。
- 華爾街分析師質疑台灣可能作為中國貨品轉口美國的管道,以規避關稅,但主持人認為台灣無洗產地問題,因出口多為 AI 伺服器,傳產已難競爭。
匯率損失與企業影響
- 匯損顯現:
- 台積電 6 月營收跌至 2,637.9 億元,月減 17.7%,年增幅從上半年 30%~40% 降至 26%,顯示匯損影響。
- 大立光第二季獲利大減 84%,每股盈餘從 48.28 元降至 7.73 元,匯損為主要原因。
- 中小企業壓力:匯損對中小企業影響更大,避險成本高企,出口企業面臨 10%~15% 的匯率沖銷損失。
- 台灣出口優勢:台灣上半年出口表現為全球最亮麗的出口型經濟體,但匯損與避險成本將持續影響企業獲利。
通膨挑戰與農漁業影響
- 通膨趨緩:
- 台灣 6 月 CPI 年增幅僅 1.37%,創 51 個月新低,低於美國(2.4%)、歐元區(1.9%)與日本(3.5%)。
- 房價指數漲幅僅 1.76%,為 17 個月新低,租金漲幅趨緩。
- 通膨預期:
- 7~8 月通膨可能因水果價格上漲而回升,受颱風影響,食品通膨壓力增加。
- 台灣央行具降息條件,但因信用管制未滿一年,擔憂降息推高房價,短期難採行動。
- 農漁業損失:
- 丹納斯颱風重創中南部,麻豆文旦產量僅剩一成,嘉義沿海漁業損失逾八成,82 萬戶停電影響養殖業。
- 中秋節文旦供應短缺,預計推高食品通膨,影響消費者物價。
台股 ETF 資金流向
- 資金流入強勁:
- 儘管外資撤出 30 億美元,台股 ETF 吸引 190 億美元淨流入,超越南韓、中國、澳洲與印度,為亞洲之冠。
- 0050 降費與拆股吸引 62 億美元流入,台積電占六成權重提升吸引力。
- 散戶參與:約 200 萬人定期定額投資,每月流入 150 億新台幣,支撐台股抗跌力。
企業薪資差距
- 產業差距:
- 上市企業如聯發科、銳意半導體年薪達 343 萬,但上櫃企業如運動休閒、旅遊業年薪僅 34 萬~40 萬。
- 薪資差距擴大,凸顯科技與傳統產業間的結構性問題。
- 內部挑戰:薪資差距與通膨壓力可能加劇社會不均,影響內需市場穩定。
投資心態與沉沒成本謬誤
- 來都來了心態:
- 投資者常因「來都來了」心態死守錯誤投資,忽略基本面變化,如將港股視為長期投資方向。
- 主持人以中國「偽娘事件」為例,諷刺「來都來了」心態導致非理性決策,強調投資需避免沉沒成本謬誤。
- 正確心態:
- 投資是動態過程,需控制風險、等待合理機會,定期審視策略是否符合市場現況。
- 投資者應專注客觀數據與內心框架,而非情緒化操作。
高盛對美股展望
- 高估值風險:
- 美股二季度快速反彈,進入「金髮女孩」經濟情景,但下半年風險上升。
- 風險包括:經濟增長不確定(企業因關稅不確定性不敢擴廠)、高利率持續(聯準會因通膨預期未降息)、美元走弱不利資產價格。
- 保守展望:高盛調升標普 500 指數目標價,但對下半年行情趨於保守,預期進入緩牛格局。
閱讀推薦書籍
《富士坑》
- 作者:勞倫斯・塔巴克(Laurence Tabak),美國資深記者,常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等媒體發表作品。
- 內容重點:
- 聚焦鴻海(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深入調查 2017-2018 年美中貿易戰期間,郭台銘宣佈的設廠計畫。
- 探討富士康是否實現承諾,將威斯康辛打造成「下一個矽谷」。
- 數據觀察:計畫創造的就業機會僅 1,454 個,遠低於預期目標;2023 年部分土地賣給微軟。
- 核心議題:
- 臺灣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挑戰:文化差異、法遵問題、補貼政策引發的利益輸送疑慮。
- 補貼政策效果有限,未顯著惠及當地勞動者與社區,計畫部分失敗但無人承擔責任。
- 川普反對補貼的原因:若設廠僅為補貼而非長期投資,缺乏擴張誘因。
- 啟發:提供投資者思考臺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困難與風險,特別是文化適應與政策環境的挑戰。
- 推薦原因:透過真實案例分析,幫助理解台美經貿合作的複雜性與潛在障礙。
《一看就懂!美國與地緣政治》
- 出版商:商周出版。
- 內容重點:
- 以圖表為主、文字簡潔,圖像化呈現美國當前地緣政治議題。
- 聚焦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政策背後意義,及其對全球的影響。
- 分析亞洲國家如何在美中競爭中尋求平衡,幫助讀者理解地緣政治格局。
- 特別適合地理或國際時事知識較薄弱的讀者,透過淺顯方式快速掌握美國地緣政治脈絡。
- 案例:提及川普對小國莫爾達瓦的關稅措施,凸顯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與邏輯混亂。
- 推薦原因:適合希望快速了解美國地緣政治與貿易政策影響的投資者,特別是透過視覺化圖表加深理解。
總結
- 《富士坑》深入剖析臺灣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挑戰,適合關注台美經貿關係與企業國際化的讀者。
- 《一看就懂美國的地緣政治》以簡明圖表解釋複雜地緣政治,適合想快速掌握美國政策影響的讀者。
- 兩本書皆從不同角度提供投資者理解全球經貿與地緣政治的視角,對制定投資策略有啟發性。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