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三)川普再威脅,關稅繼續來?銅藥晶片關稅,最大利空?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關稅戰影響
- 川普明確表示不會延長 8 月 1 日的關稅期限,計畫對銅、藥品及晶片課徵高關稅,銅關稅高達 50%,藥品關稅可能達 200%
- 美國股市未因關稅利空顯著下跌,道瓊指數上漲 165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逆勢上漲近 2%,顯示市場對半導體關稅衝擊反應有限
- 日韓股市因關稅確定性上漲,市場預期 TACO 交易(談判讓步)可能性,台灣尚未收到關稅信函,市場不確定性導致台股下跌 1% 以上
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
- 全球供應鏈分為北美、東亞、歐洲三大區,北美供應鏈因美墨加協議豁免具優勢,加拿大與墨西哥關稅較低
- 東亞供應鏈因轉運稅改變可能收縮,赴美設廠趨勢增強,台灣企業若不確定設廠地點,可能錯失低關稅優勢
- 美國本土銅產量不足,進口銅 70% 來自智利,銅價飆升至每磅 5.69 美元創歷史新高,顯示關稅政策難以實現自給自足
台灣關稅談判進展
- 台灣可能維持 10% 關稅,鏡報獨家報導指短期內不會收到新關稅信函,顯示美台談判具戰略價值
- 談判僵持點集中於農產品,美國要求取消美牛、美豬產地標示及基改大豆限制,台灣因食安議題與選票考量尚未全面讓步
- 台灣汽車關稅談判順利,貨物稅調降無大爭議,但農產品開放可能影響選民支持,談判需平衡食安與經濟利益
日韓與歐盟關稅談判動態
- 日韓因貿易逆差(日本 690 億美元、南韓 660 億美元)為關稅戰焦點,日本自民黨批評美國通知方式失禮,韓國承諾修改法律降低非關稅壁壘
- 歐盟與美國接近達成初步協定,計畫對 3,700 億歐元出口商品課徵 10% 關稅,汽車與飛機零組件爭取配額減免
- 日本國債遭拋售,30 年期收益率衝破 3%,40 年期達 3.37%,反映市場對財政惡化與政治不確定性的擔憂
台灣出口與經濟表現
- 台灣 6 月出口額達 533.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受美國提前囤貨影響,AI 伺服器 ODM 廠營收年增 120%
- 台灣電子設備出口達 2,430 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1 兆美元),凸顯高價值產品競爭力
- 半導體關稅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緯創 6 月營收 2,091 億元,年增 135%,顯示 AI 相關產業快速成長
美國內政與外交政策
- 川普恢復對烏克蘭軍援,提供 670 億美元武器,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與地獄火飛彈,應對烏東戰場惡化
- 川普與內唐亞胡會面,討論加薩停火,內唐亞胡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顯示美以合作深化
- 川普批評馬斯克成立美國黨,市場預期馬斯克年底前登記新黨機率達 71%,可能影響特斯拉股價表現
投資策略與市場週期
- 市場對關稅戰反應以預期為主,通膨數據未顯著受影響,但國債拋售與日元貶值至 146 反映經濟不確定性
- 投資需重視長期週期,台股與美股震盪受短期政策影響,長期投資應專注資產成長與衰退週期
- 川普關稅政策雖引發波動,但市場適應力強,投資人應把握 AI 等成長產業,並關注全球供應鏈重組機會
觀點整理
關稅戰與全球貿易
川普關稅政策與時間線
- 川普明確表示 8 月 1 日的關稅期限不會延長,並在 Truth Social 平台重申立場,顯示其貫徹對選民的承諾。
- 關稅重點品項包括銅(50% 關稅)、藥品(可能高達 200%)及晶片(預計有新計畫,給予製藥公司 1 至 1.5 年寬限期將生產線移回美國)。
- 美國《大而美法案》提供 2026 年前設廠的企業 35% 稅收抵扣,鼓勵企業加速赴美設廠。
全球供應鏈影響
- 全球供應鏈分為北美、東亞及歐洲三類。北美因美墨加協議豁免具優勢,東亞因轉運稅改變可能收縮,歐洲對基礎勞動力的需求減少。
- 銅價因 50% 關稅飆升至每磅 5.69 美元,創歷史新高。美國銅產業難以自給自足,主要依賴智利(占進口 70%)、加拿大及秘魯,川普的「大煉銅時代」計畫效果存疑。
日韓與 TACO 交易預期
- 日韓股市因關稅確定性上漲,投資人押注 TACO 交易(預期川普最終讓步),尤其日本參議院選舉後可能調降稅率。
- 日本政府表態爭取減緩關稅影響,強調保護國家利益;南韓承諾修改法律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顯示積極應對。
歐盟談判進度
- 歐盟預計 7 月 10 日收到關稅通知函,針對 3,700 億歐元出口商品可能徵收 50% 關稅,但雙方磋商以 10% 統一稅率及非關稅壁壘豁免為目標。
- 汽車零組件、商用飛機及鋼鋁是談判焦點,歐盟可能獲得配額制度優勢,相較日本更具競爭力。
台灣的關稅與談判
- 台灣尚未收到關稅信函,《鏡報》報導稱短期內可能維持 10% 稅率,因台灣在美國產業鏈中的戰略價值。
- 談判僵持點在農產品(美牛、美豬標示與檢測問題),而非汽車,因台灣對美汽車出口量少。
- 美國要求取消農產品產地標示、開放基改大豆進入校園午餐市場、放寬發芽馬鈴薯退貨規定,追求全面市場開放。
- 台灣農產品競爭壓力有限,因美國優先供應日本、南韓、歐盟等大市場,食安議題則涉及國內票源考量。
市場表現與投資觀點
全球股市反應
-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165 點(0.37%)至 44,224 點,標普 500 下跌 4 點(0.07%)至 6,225 點,納斯達克上漲 5 點(0.03%)至 20,418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逆勢上漲 1.81% 至 5,641 點,顯示半導體關稅利空未完全反映。
- 日韓股市:因關稅確定性大漲,投資人預期 TACO 交易。
- 台股:下跌超 1%,反映市場對台灣關稅不確定性的擔憂。
台灣出口與 AI 產業
- 台灣 6 月出口額達 533.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顯示美國提前囤貨效應,可能已囤至明年耶誕節。
- AI 伺服器 ODM 廠(緯創、廣達、雲達、英業達)營收暴增,緯創 6 月年增 135%,上半年整體年增 20-30%,顯示 AI 需求強勁。
- 台灣在全球電子設備零組件出口排名第二(2,430 億美元),僅次中國(1 兆美元),凸顯高價值出口優勢。
日本市場風險
- 日本超長期國債(30 年期收益率超 3%,40 年期達 3.37%)遭拋售,日元兌美元貶至 146,反映財政惡化及政治不確定性。
- 野村證券分析顯示,7 月 20 日日本參議院選舉執政聯盟可能失去多數席次,歷史數據表明執政黨失利後東證指數常下跌。
外交與內政
美國外交政策
- 川普恢復對烏克蘭軍援(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等),總額達 670 億美元,因烏東戰場惡化改變談判策略,但強調有限參與,依賴歐洲主導。
- 川普與內唐亞胡會面,討論加薩停火,內唐亞胡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顯示友好關係。
美國內政與美國黨
- 川普批評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為「荒謬」,市場預期馬斯克年底前登記美國黨並參選中期選舉,目標取得 2-5 席參議員,成為關鍵少數。
- 市場賭盤顯示馬斯克被川普「關押」機率僅 5%,但特斯拉股價承壓,反映政治風險。
石破茂與日本政治
- 石破茂被預測為 2025 年最可能下台領導人(機率 15-20%),因參議院選舉前景不佳及關稅爭議。
- 自民黨對川普關稅信函表達憤慨,認為對盟友失禮,石破茂強調保護國家利益並警告談判失敗可能衝擊就業。
投資哲學與生命週期
- 投資應以長期(40 年)視角看待,而非追逐短期(4 年)政策波動。
- 資產與產業有生命週期(成長、成熟、衰退),投資人應尊重規律,把握成長期機會,調整衰退期預期。
- 以生物進化比喻投資,女性生育策略(30 歲後欲望增加)類比市場成熟期需積極把握機會,強調順應週期規律。
總結
- 川普關稅戰推動北美供應鏈重組,台灣因高價值電子出口具優勢,但半導體關稅是最大風險。
- 日韓積極應對,歐盟談判領先,台灣談判卡在農產品食安議題,短期可能維持低稅率。
- 全球市場對關稅不確定性反應分歧,台灣出口創歷史新高,AI 產業表現強勁。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