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二)關稅公佈!台灣逃過了?日韓談判膠著,美股見轉折?
摘要整理
全球貿易戰與關稅政策
- 川普於 2025 年 7 月 9 日宣布對多國商品課徵關稅,針對日韓商品課徵 25% 關稅,引發全球貿易戰持續延燒
- 關稅政策自 7 月 9 日宣布至 8 月 1 日正式實施,期間留有三週談判緩衝期,美國歡迎各國持續進行貿易談判
- 部分國家關稅稅率調整,例如孟加拉從 37% 降至 35%,柬埔寨從 49% 降至 36%,日本則從 24% 升至 25%
台灣未列入關稅名單的影響
- 台灣未出現在本次關稅名單中,4 月 2 日宣布的稅率為 30%,目前仍待定,顯示談判可能有進展
- 台幣升值幅度達 13.5%,若加徵 20% 關稅,貿易競爭力將受影響,需確保稅率低於日韓的 25%
- 施俊吉指出,台灣談判僵局主因在於美豬美牛非關稅壁壘及汽車進口關稅爭議,降低貨物稅的提案遭美方拒絕
日韓貿易壓力與市場開放
- 日韓均面臨 25% 關稅,日本因石破茂強硬態度及參議院選舉,韓國因李在民上任後談判進度歸零,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 美國對日韓貿易逆差分別為 200 億至 300 億美元(日本)及類似規模(韓國),農作物採購對逆差改善有限
- 日本汽車出口美國市場佔主導,1980 年代中期達 200 萬輛高峰,現要求開放國內市場以換取降低汽車關稅
歐盟與其他經濟體談判進展
- 歐盟未列入本次關稅名單,4 月 2 日稅率為 20%,現爭取豁免至 10%,在飛機、醫療設備及烈酒項目上讓步
- 越南關稅從 46% 降至 20%,成為主要貿易經濟體中最低,英國則談妥 10% 關稅
- 加拿大受北美貿易協定約束,稅率未明確,可能延至 2026 年重新談判
金磚國家與地緣政治影響
- 川普針對金磚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反美政策加徵 10% 關稅,金磚國家名目 GDP 占比從 1980 年代 10% 升至 25%
- 美國要求印度、巴西、南非降低與中國、俄羅斯的聯繫,防止金磚國家在中東及非洲擴張勢力
- 全球供應鏈去中化趨勢加速,蘋果產能 85% 仍在中國,但近期大量轉往印度以規避關稅風險
美股與台股市場反應
- 美股四大指數受關稅政策影響下跌,道瓊指數跌 422 點(0.94%),標普 500 跌 49 點(0.79%),納斯達克跌 188 點(0.92%)
- 台股開盤跌 63 點,收於 22,365 點,台積電股價約 1,070 元,跌幅低於預期,顯示市場對關稅利空逐步消化
- 美國股市集中於 Meta、Microsoft、輝達等權值股,Meta 年漲幅 23%,特斯拉跌幅達 28%,市場短期回檔屬正常均值回歸
投資策略與長期思維
- 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策略應對關稅影響,價值投資者可逢低布局,長期投資者視跌勢為買入時機
- 美國股市自 1991 年至 2024 年,100 美元投資增長至 1,179 美元,遠超債券及國庫券,顯示長期投資優勢
- 川普關稅政策未引發通膨失控,美國平均關稅從 1.7% 升至 11.5%,股市仍創歷史新高,投資者應專注基本面而非短期波動
觀點整理
全球貿易戰與川普關稅政策
- 川普關稅策略:
- 川普於 2025 年 7 月 9 日向多國發出關稅信函,針對日韓商品課徵 25% 關稅,自 8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7 月 9 日至 8 月 1 日為談判緩衝期。
- 關稅信函內容強硬,警告若對方採取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加徵高於 25% 的稅率,顯示川普採取高壓談判姿態。
- 關稅稅率因國家而異,例如孟加拉從 37% 降至 35%、柬埔寨從 49% 降至 36%、日本從 24% 升至 25%、越南降至 20%(目前最低)。
- 川普的談判模式以標準化信函寄送各國領導人,內容強調貿易逆差問題,促使對方開放市場。
- 美國平均關稅從第一任期的 1.7% 升至目前的 11.5%,若持續推高至 27.5%,可能引發通膨,但目前未導致通膨失控,且美股屢創新高。
- 未公佈名單的意義:
- 台灣、加拿大、歐盟等未在此次名單中,可能是談判進度領先或僵局未解。台灣 4 月 2 日宣佈稅率為 30%,目前仍待定,顯示談判有進展空間。
- 歐盟與美國談判進展快速,可能獲 10% 低稅率豁免,已在飛機、醫療設備、烈酒等項目讓步。
- 加拿大受北美貿易協定約束,稅率談判可能延至 2026 年。
- 未公佈名單可能意味談判順利,台灣未收到信函可能因「垃圾信件」或「寄錯」(幽默揣測),但更可能是談判有進展。
- 金磚國家關稅:
- 川普針對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印度、巴西、南非)採取強硬立場,揚言對親金磚反美政策的國家加徵 10% 關稅。
- 金磚國家 GDP 占比從 1980 年代的 10% 升至 25%,預計 2029 年持續增長,中國貢獻最大。
- 川普試圖阻止金磚國家在中東和非洲擴張勢力,促使印度、巴西、南非脫離中國與俄羅斯陣營。
日韓貿易壓力與汽車產業
- 日韓關稅壓力:
- 日本與南韓均被課徵 25% 關稅,談判僵局主因是不願全面開放市場。
- 日本首相石破茂對美國採鷹派態度,受參議院選舉影響;南韓總統李在民上任後,談判進度歸零,顯示強硬立場。
- 美國對日韓貿易逆差擴大(日本每年 200 億至 300 億美元,南韓類似趨勢),日韓採購美國農作物對逆差改善有限。
- 汽車產業競爭:
- 美國是日本最大汽車出口市場,1980 年代中期出口高峰達 200 萬輛,目前略下滑。中國汽車需求近年增長,但經濟疲軟導致需求收縮。
- 日本車(例如 RAV4、Altis Cross)幾乎壟斷美國低價汽車市場,關稅競爭對其壓力大。
- 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國內汽車市場,降低 25% 汽車關稅(可能降至 15% 或 10%),但日本希望汽車關稅與其他議題分開談判,形成壓力。
- 美國對日本提出非關稅壁壘要求,包括放寬汽車安全認證、電動車補助、稻米流通、牛肉檢疫、豬肉關稅,以及開放美國牛內臟、食品添加劑、郵政、保險、教育、數位監管等市場。
- 南韓數位貿易壁壘更嚴重,例如 Google Map、Uber 等應用受限,顯示其市場封閉性。
台灣的談判進展與挑戰
- 台灣談判現況:
- 台灣未在關稅名單中,顯示談判可能有進展,稅率預計低於 30%(4 月 2 日宣佈為 30%)。
- 台幣升值 13.5%,若再承受 20% 關稅,壓力將大於日韓。理想稅率為 10% 至 15%,以維持競爭力。
-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指出,台灣談判僵局主因:(1)不願撤銷美豬美牛非關稅壁壘(如標示豬肉原產地);(2)不願大幅調降美國汽車進口關稅,僅願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美方拒絕。
- 台灣政府擔心美豬美牛引發食安爭議及社會運動,同時保護國產車以避免美車價格下滑衝擊市場。
- 貨物稅調降已成定局,但關稅是否維持現狀仍待觀察。
- 競爭優勢:
- 相對稅率比絕對稅率重要。若台灣稅率低於日韓(25%),結合台幣升值換算後,產業競爭力可望提升。
- 台灣未公佈稅率可能是談判領先的正面訊號,需持續觀察 8 月 1 日前進展。
全球市場與投資策略
- 美股表現與回檔預期:
- 美國股市受關稅消息影響,7 月 7 日下跌:道瓊指數跌 422 點(0.94%),收 44,406 點;標普 500 跌 49 點(0.79%),收 6,229 點;納斯達克跌 188 點(0.92%),收 20,412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跌 105 點(1.88%),收 5,541 點。
- 美股近期漲幅過高(標普逼近 6,300 點),本應均值回檔,關稅消息僅為觸發因素。Meta、Microsoft、輝達等權值股今年漲幅強勁(Meta 23%、Microsoft 20%),但 Google、蘋果跌 5% 至 15%,特斯拉跌幅達 28%。
- 市場未完全消化關稅利空,將逐步反映至 8 月 1 日,投資者對談判進度保持中性評價。
- 台股反應:
- 7 月 8 日台股開盤跌 63 點,收 22,365 點,台積電約 1,070 元,跌幅小於預期,顯示市場非理性繁榮,乖離過高可能進一步回檔。
- 台灣稅率未公佈,無法精準評估產業衝擊,但談判時間延長為正面因素。
- 投資策略建議:
- 投資者應堅守自身策略:價值投資者尋找回檔買點;景氣投資者等待基本面鬆動;長期投資者視跌勢為買入機會。
- 美國股市長期牛市趨勢不變(1991 年至 2024 年投資 100 美元可增長至 1,179 美元),短期回檔為正常現象,長期報酬來自短期痛苦。
- 投資核心在於基本面而非短期波動,應避免被熱點或他人績效牽動,建立清晰的投資哲學。
- 川普政策雖帶來不確定性,但也創造低價買入機會,投資者應專注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利空。
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
- 供應鏈重組:
- 川普推動去中化,供應鏈撤離中國趨勢加速。蘋果自 2018 年起轉移產能,但 85% 組裝廠仍在中国,近期富士康工程師轉往印度,規避關稅風險。
- 川普要求企業加速撤離,給予三個月期限,蘋果可能轉往印度或美國本土,但後者難度較高。
- 地緣政治分裂:
- 全球分裂為美國、歐盟、中國三大貿易集團。美國陣營國家最多但內部複雜;中國陣營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印尼、泰國、越南等,但越南等國需平衡中美關係;歐盟採觀望態度但需承擔更多成本。
- 川普在地緣政治上收縮國防政策,但積極阻止金磚國家擴張,促使盟友脫離中國與俄羅斯影響力。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