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一)美股創史高,這次能追嗎?關稅大限倒數,台幣匯率先表態?

2025-06-30(一)美股創史高,這次能追嗎?關稅大限倒數,台幣匯率先表態?

摘要整理

全球經濟趨勢分析

  •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2024 年全球 GDP 成長率預估為 2.6%,低於 2023 年的 3.0%
  • 通貨膨脹壓力持續,美國 2024 年 CPI 年增率約 3.2%,高於聯準會目標 2.0%
  • 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供應鏈,特別是能源價格波動,布蘭特原油價格 2024 年均價約 85 美元/桶

台股市場表現

  • 台股 2024 年加權指數上漲 15.8%,表現優於亞洲其他主要市場
  • 科技股主導漲勢,台積電股價 2024 年上漲 42.5%,貢獻指數約 60%
  • 外資淨買超台股 2,300 億台幣,集中於半導體與 AI 相關產業

美國聯邦債務與貨幣政策

  • 美國聯邦債務五年內從 6,000 億美元增加到 1.2 兆美元,債務/GDP 比率達 120%
  • 聯準會維持高利率,2024 年聯邦基金利率區間為 4.75%-5.00%
  • 美元指數(DXY)2024 年均值約 105,強勢美元影響新興市場貨幣

新興市場投資機會

  • 印度股市 2024 年成長 12.5%,受惠於內需消費與科技業發展
  • 東南亞國家如越南 FDI 流入 2024 年達 180 億美元,製造業吸引外資
  • 新興市場債券收益率平均 6.8%,高於已開發市場的 4.2%

台灣經濟與產業展望

  • 台灣 2024 年 GDP 成長率預估 3.8%,受惠於半導體出口復甦
  • AI 產業鏈帶動出口,2024 年電子產品出口額年增 18.5%
  • 內需消費疲軟,2024 年零售銷售年增率僅 1.2%

觀點整理

全球股市與經濟環境

  • 美股創歷史新高與資金集中現象

    • 美股(標普 500 與納斯達克指數)於 2025 年 6 月 27 日創下歷史新高,儘管盤中因川普終止與加拿大貿易談判引發貿易戰擔憂而受壓,但最終成功反彈,顯示市場韌性。
    • 市場資金高度集中於 AI 相關科技股,尤其是「七巨頭」(如輝達、微軟等),帶動整體漲幅。七巨頭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漲幅高達 140%,遠超標普 500 的 50%。
    • 納斯達克的本益比(PE ratio)尚未達到 2024 年高點,顯示獲利增長追上股價,AI 雖有泡沫但仍具成長動能,尚未到極端泡沫階段。
    • 美股本輪反彈被稱為「Hated Rally」(討厭的反彈),因市場在利空(如關稅戰、通膨預期)下仍持續上漲,顯示非理性繁榮的特徵,但資金集中於少數股票(標普 500 中僅 22 檔股票創歷史新高,遠低於過去紀錄)。
    • 美國股市從熊市到牛市的轉換僅花 89 天,創史上最短 V 型反彈紀錄,顯示資金快速回流及市場情緒轉向樂觀。
  • 全球股市表現與美元資產吸引力

    • 相較於美股(年初至今漲幅僅 4% 至 5%),全球其他市場表現更亮眼,如韓國股市漲幅近 40%,德國、墨西哥、巴西及香港股市漲幅介於 20% 至 30%。
    • 美國股市本益比(22 倍)高於全球 MSCI 指數(15 倍),顯示美股估值偏高,吸引力相對較低,資金流向受惠於美元貶值的歐亞市場。
    • 美元貶值及川普關稅政策導致資金流出美國,轉向其他市場,造成美股不確定性增加,但也帶動其他地區股市繁榮。
  • 資產類別表現

    • 黃金今年漲幅達 24%,為避險資產中表現最佳,顯示市場仍存謹慎情緒。其他資產如歐亞股市(20%)、比特幣(14%)、新興市場(12%)、美國納指 100(12%)均有正報酬,僅美國小型股(IWM)仍收跌。
    • 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及高收益債(如 SPY、TLT、BCOM、HYG)在 6 月全面上漲,顯示市場風險偏好回升,但黃金領漲反映避險情緒尚未完全消退。

川普政策與市場影響

  • 關稅與貿易談判

    • 川普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主因加拿大對美國科技公司徵收數位服務稅(初次繳納金額約 30 億美元),市場視為施壓手段而非全面貿易戰,科技巨頭(如 Google、Meta)支持川普強硬立場。
    • 美歐貿易談判進展樂觀,預計 7 月 9 日前可達成部分備忘錄或框架協議。印度及亞洲多國談判進度亦加快,顯示全球貿易協定可能性提升。
    • 關稅政策對美股影響有限,適度關稅(10% 統一徵收)未顯著衝擊資本市場,顯示市場對川普政策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高。
    • 台美對等關稅談判進入第二輪,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磋商,市場對談判進度樂觀,帶動台幣大幅升值。
  • 內政與法案進展

    • 參議院以 51 比 49 票通過大額美法案(940 頁)辯論門檻,預計 7 月中或底通過,共和黨多數確保法案推進。
    • 最高法院判決有利川普,包括支持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持續使用、限制下級法院頒布全國性禁制令,及支持德州成人網站年齡驗證法案(HB 1181)。
    • 川普的 DEI(多元、平等、包容)政策施壓導致大學校長(如維吉尼亞大學 James RAM)辭職,顯示保守派勢力回歸。
  • 通膨與貨幣政策

    • 通膨預期正在下降,核心 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目前為 2.7%,持續滑落。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通膨預期快速下降,民主黨人預期降低,共和黨人則認為通膨略有發酵。
    • 油價創 2021 年來低點,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進一步放鬆石油監管有利於壓制大宗商品價格,增強降息預期。
    • 關稅未顯著推升通膨,外資車商為維持美國市占率選擇降價而非轉嫁成本,顯示溫水煮青蛙效應。

台股與台灣經濟挑戰

  • 台股表現與外資動向

    • 台股(以新台幣計價)在 22,500 點左右徘徊,表現疲弱,但以美元計價(EWT)已創歷史新高,顯示匯率影響顯著。
    • 外資期貨空單高達 52,681 口,顯示對台股短期看空,疑似利用匯差套利(買股掩護炒匯),央行監管難度增加。
    • 台股上漲虛弱,市場信心低迷,中央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 63.7(14 個月新低),投資股市信心指數跌至 23.96(兩年新低),散戶情緒極度悲觀。
  • 台幣升值壓力

    • 台幣今年升值 13.8%,居亞洲第一,對日元與韓元升值超過 2%,創三年新高(28 字頭)。
    • 台幣快速升值源於市場對台美關稅談判進度的樂觀預期,但央行限制上午 10 點前拋匯,導致套利者提前布局,增加市場波動。
    • 經濟部長郭智輝對台美關稅協定信心十足,認為進度不落後於美日、美韓談判。
  • 中小企業困境

    • 台幣升值對中小企業造成巨大壓力,毛利率受損(如台積電每升值 1% 毛利率下滑 0.4%,目前已下滑 4%)。
    • 企業面臨報價難題,台幣升值使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難以與日、韓、陸商競爭,部分廠商選擇暫停出貨以避免虧損。
    • 中小企業缺乏匯率避險能力,與大型科技巨頭(如台積電)的抗壓能力形成兩極化,導致經濟體感與總體數據落差擴大。

投資建議與市場規律

  • 長期規律與投資心態

    • 短期市場波動難測,但長期趨勢遵循規律,投資者應專注尋找市場規律,而非追逐短期波動。
    • 主持人引用巴菲特觀點,強調投資自己(多閱讀、更新知識與能力)比追逐虛榮更重要,財富增值需穩健策略而非節省開支。
    • 富人靠錢生錢,窮人債養債,投資者應學習如何穩定增值資產,而非沉迷遊戲或抖音。
  • 當前市場操作建議

    • 美股漲幅集中於 AI 科技股,若未持有七巨頭或 ETF,難以跑贏大盤,投資者需謹慎追高。
    • 市場情緒從極度悲觀轉向樂觀,但尚未達極度樂觀,短線交易風險增加,投資者應根據週期思維決定買進、撤出或按兵不動。
    • 台股短期操作需關注外資動向及匯率波動,長期投資則應聚焦基本面與避險策略。

地緣政治與黃金市場

  • 地緣政治緊張

    • 烏俄戰爭進入新階段,俄軍集結 11 萬兵力,烏克蘭遭受今年第二大空襲(477 架無人機、60 枚飛彈),地緣政治緊張推升黃金價格。
    • 南美洲非法淘金熱興起,取代毒品交易,秘魯 44% 金礦出口來自非法來源,顯示黃金價格高漲帶動犯罪活動。
  • 黃金市場動態

    • 黃金漲幅領跑(24%),反映避險需求強勁,但若股市持續拉抬,可能讓位給風險資產。
    • 黃金價格受地緣政治及降息預期影響,短期內降息預期難以完全打開,因經濟數據尚未全面惡化。

其他觀察

  • 馬斯克與川普爭議

    • 馬斯克批評川普的大額美法案為「荒唐支出」,認為將擴大赤字,58% 選民(含 53% 共和黨選民)認同其觀點,顯示共和黨內部存在分歧。
    • 特斯拉股價近期表現疲弱,馬斯克與川普的爭議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
  • 市場情緒與週期

    • 市場正接近景氣擴張末期,資金集中與高估值風險增加,投資者需警惕週期性回檔。
    • 主持人以「廢男人與優秀男人」比喻市場解讀的多面性,強調投資決策需基於週期思維與客觀判斷,而非情緒驅動。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