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二)以伊停戰!川普成贏家?特斯拉大漲 10%,自駕車席捲全球?

2025-06-24(二)以伊停戰!川普成贏家?特斯拉大漲 10%,自駕車席捲全球?

摘要整理

中東局勢降溫與油價影響

  •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色列與伊朗自美東時間 6 月 24 日午夜起停火,結束僅兩天的衝突,油價因此回落至戰爭前水準,西德州原油每桶約 64 美元
  • 川普透過社群平台推文,強調油價需保持低位,要求美國頁岩油商增產,顯示其政策核心為抑制通膨與穩定資產價格
  • 伊朗對美國卡達基地發射 13 枚飛彈全被攔截,提前通報確保零傷亡,顯示此次衝突具表演性質,未進一步推高油價或引發荷姆茲海峽封鎖

美國經濟與通膨預期

  • 6 月標普全球 PMI 顯示製造業 PMI 達 52,服務業 PMI 為 53.1,高於市場預期 52.9,反映美國經濟二季度擴張態勢穩健
  • 通膨壓力因油價回落而減輕,若 6 月油價維持 64 美元水準,聯準會降息可能性增加,市場預期降息路徑可能於 7 月明朗
  • 川普的關稅政策若能達成有利協議,市場對關稅通膨的預期將下降,有助於進一步打開降息空間

川普政策與市場反應

  • 川普強調「鑽洞吧寶貝」政策,推動美國頁岩油增產,油價自高點 70-80 美元回落至 64 美元,顯示其對能源市場的強勢干預
  • 英鎊價格單日大跌約 7%,為歷史第六大跌幅,反映市場對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
  • 川普未依戰爭權利決議案提前通知國會即摧毀伊朗三大核設施,引發民主黨質疑其擴張軍事許可權,共和黨內 MAGA 派也反對介入中東戰事

MAGA 派內部裂痕與定位

  • MAGA 派內部出現價值澄清,強調不干涉主義,反對長期海外軍事介入,與川普的機會主義操作產生張力
  • 共和黨眾議員泰勒格林於 X 平台批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認為中東戰爭非美國事務,和平才是解決之道
  • MAGA 派影響美國政經局勢,與傳統共和黨建制派及科技派形成三足鼎立,科技派由財政部長貝恩特等影響白宮政策

美國製造業復甦與關稅影響

  • 美國卡車組裝量 5 月年化增長 18%,達 984 萬輛,創 1967 年來新高,顯示川普製造業回流政策初見成效
  • 關稅政策旨在促進製造業回流,但可能推高通膨壓力,市場預期第三季物價上漲風險將逐步顯現
  • 標普 PMI 顯示製造業擴張(52),服務業價格上升放緩,關稅壓力與融資、工資、燃料成本共同影響市場預期

大而美法案與財富繼承

  • 大而美法案增加晶片補助並降低 899 條款稅率,參議院版本預計獲足夠票數通過,市場預期消費增長將抵消短期財政赤字影響
  • 遺產稅免稅額若調整至 1,500 萬美元,2026 年淨資產 1,500 萬美元者可免繳遺產稅,相較現行法律可節省 314 萬美元稅金
  • 法案對高資產階層有利,特別是遺產稅減免,預估 2026 年聯邦遺產稅收入將減半,引發稅收下滑爭議

美股與台股表現

  • 美股四大指數 6 月 24 日上漲,道瓊漲 374 點(0.89%)收 42,581 點,標普漲 57 點(0.96%)收 6,025 點,納指漲 183 點(0.94%)收 19,630 點
  • 台股上漲 361 點,收 22,093 點,高檔盤整下乖離率逐步降低,顯示市場進入整理階段
  • 美股盤後因川普釋放利多消息,電子盤持續衝高,投資人應等待均值回檔尋找左側交易機會

特斯拉無人計程車與商業模式轉型

  • 特斯拉 6 月 23 日於奧斯丁啟動無人計程車(Robotaxi)試營運,20 輛 Model Y 搭載 FSD 系統,每趟費用 4.2 美元,股價當日大漲 8.23% 收 348 美元
  • Robotaxi 預估長期利潤為傳統賣車 5 倍,馬斯克預測其為特斯拉貢獻 5-10 兆美元估值,改變商業模式從消費品轉為投資工具
  • 特斯拉採純視覺感測技術(8 組攝影機),對比 Waymo 的 40 多組感測器,成本優勢顯著,700 萬輛具自駕功能車輛待法規放行即可轉為 Robotaxi

AI 發展與法規挑戰

  • 科技巨頭(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推動法案,擬禁止美國各州未來 10 年制定 AI 監管法規,旨在統一聯邦標準並鞏固對中國技術領先
  • AI 懷疑論者 Emily Bender 批評大型語言模型(LLM)為統計拼湊文字,剝削藝術家與勞工,預估難以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
  • 過去 3 年美國上市公司裁撤 3.5% 白領員工,管理職與高階主管裁撤幅度達 6% 與 4.5%,人資部門裁員 6%,顯示 AI 對就業市場的衝擊

科技派勢力與軟實力

  • Meta 執行長祖克伯轉型形象,親近川普陣營,2024 年捐數百萬美元支持川普就職典禮,並放寬平台審查規則,支付 2,500 萬美元與川普和解
  • 特斯拉與 Meta 等科技公司強調軟實力,馬斯克透過情境營造讓投資人參與科技革命,Meta 則打造共情能力,提升用戶與投資人歸屬感
  • AI 生產力週期推動星際之門計畫,科技派在川普任期內影響力增強,但就業市場衝擊與法規爭議將於未來數年逐步顯現

觀點整理

中東局勢降溫與油價影響

  • 觀點:主持人認為中東局勢(以色列與伊朗停火)快速降溫,顯示美國總統川普的軍事行動有效控制了局勢,油價因此回落到戰爭前的水準(西德州原油每桶 64 美元)。這有助於抑制通膨壓力,為聯準會降息鋪路。
  • 細節
    • 川普在空襲伊朗核設施後僅兩天促成停火,展現高效決策,並在社群平台上強調油價穩定(「everyone keep oil price down」)與美國頁岩油增產(「drill baby drill」)。
    • 伊朗的報復行動(對卡達美軍基地發射飛彈)因提前通報,未造成傷亡,主持人形容其為「WWE 式的表演」,認為伊朗在面子上勉強維持平衡。
    • 油價回穩降低了通膨預期,若川普能在 7 月釋出有利關稅協議,將進一步降低市場對通膨的擔憂,利於聯準會降息路徑。
  • 市場影響:油價暴跌與中東局勢緩解,使市場壓力從地緣政治轉向美國內部政治(如民主黨與共和黨 MAGA 派的爭論)。

美國內部政治與 MAGA 派定位

  • 觀點:主持人認為川普的軍事行動雖展現美國國力,但 MAGA 派內部出現價值分歧,反映其對不干涉主義與反對海外軍事介入的堅持。
  • 細節
    • 共和黨 MAGA 派(如眾議員泰勒格林)反對介入中東戰事,強調和平優先,認為以色列的擁核地位使其不需美國過多干預。
    • 民主黨則批評川普違反戰爭權利決議案,未提前通知國會即採取軍事行動。
    • MAGA 派內部裂痕並非分裂,而是價值澄清,強調不干涉主義與國內經濟優先,與川普的機會主義操作產生張力。
    • 川普派系包含三股勢力:MAGA 派(傳統白人、反對過度干預)、共和黨建制派(鷹派)、科技派(以財長貝恩特為代表,影響白宮政策)。
  • 市場影響:中東局勢緩解使市場焦點轉向美國內政,特別是通膨與景氣擴張問題。

美國經濟與通膨展望

  • 觀點:主持人認為中東局勢緩解消除了通膨的一大威脅,聯準會降息可能性增加,但關稅政策仍是未來通膨的關鍵變數。
  • 細節
    • 油價回穩使 6 月通膨預期下降,若維持在每桶 70 美元以下,聯準會降息幾乎「板上釘釘」。
    • 關稅通膨預期若能因川普的談判而降低,將進一步支持降息路徑。
    • 標普全球 PMI 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二季度表現亮麗(製造業 PMI 52,服務業 PMI 53.1),但服務業價格上升(歸因於關稅、融資成本、工資等)可能帶來壓力。
    • 美國製造業復甦顯著,卡車組裝量創 1967 年來新高(年化增長 18%,達 984 萬輛),顯示川普製造業回流政策初見成效。
  • 市場影響:經濟數據支持市場樂觀情緒,但關稅與通膨壓力可能在第三季顯現。

美國內政政策與「大而美法案」

  • 觀點:主持人認為川普的「大而美法案」旨在透過減稅刺激消費,抵銷短期財政赤字的影響,長期看好經濟成長降低債務占比。
  • 細節
    • 法案在參議院調整後,增加晶片補助、降低 899 條款稅率,雖未獲全體共識,但已足以通過。
    • 法案對富豪的遺產稅減免具吸引力(如 2026 年免稅額從 714 萬美元提高至 1,500 萬美元),有利於財富傳承,獲得華爾街支持。
    • 川普認為減稅帶來的經濟成長將使債務占 GDP 比值下降,優先於短期財政赤字問題。
  • 市場影響:法案若通過,將刺激消費預期,但可能導致聯邦遺產稅收入大幅下降,影響財政結構。

美股與台股表現

  • 觀點:主持人認為美股持續多頭格局,台股則呈高檔盤整,投資者需耐心等待回檔機會,強調風險控制與長期參與的重要性。
  • 細節
    •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強勁:道瓊上漲 374 點(0.89%,收 42,581 點)、標普上漲 57 點(0.96%,收 6,025 點)、納指上漲 183 點(0.94%,收 19,630 點)、費半上漲 32 點(0.63%,收 5,244 點)。
    • 台股上漲 361 點,收 22,093 點,處於高檔盤整,乖離率逐漸降低,適合左側交易者等待均值回檔。
    • 主持人以幽默比喻(丈母娘與小白的屁)提醒投資者避免過度槓桿,強調市場生存關鍵在於風險控制而非短期暴利。
  • 市場影響:美股多頭格局強勁,台股高檔盤整,投資者需謹慎操作,長期參與市場需分散風險與嚴守停損。

特斯拉與無人計程車(Robotaxi)

  • 觀點:主持人看好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Robotaxi)作為商業模式轉型的關鍵,認為其基於 AI 與規模效應的潛力將重塑估值與市場格局。
  • 細節
    • 特斯拉股價上漲 8.23%,收每股 348 美元,受惠於奧斯丁無人計程車試營運(20 輛 Model Y,搭載 FSD 系統,費用每趟 4.2 美元)。
    • Robotaxi 預估長期利潤為傳統賣車的 5 倍,馬斯克認為可為公司貢獻 5 至 10 兆美元估值。
    • 特斯拉與競爭對手 Waymo 技術路線不同:特斯拉採用純視覺感測(8 組攝影機),成本低、規模大(全球 700 萬輛具 FSD 車輛);Waymo 依賴昂貴雷達與光達(40 多組感測器),擴張受限。
    • Robotaxi 發展分四階段:初期競爭、快速搶市、成本優勢、平台化,預計 1 至 2 年內規模化,但法規仍是最大挑戰(台灣道路環境複雜,落地難度高)。
    • 特斯拉的軟實力在於馬斯克的情境營造,塑造「參與科技革命」的世界觀,吸引用戶與投資者。
  • 市場影響:Robotaxi 若成功,將推動特斯拉估值躍升,帶動 AI 與電動車相關產業的投資熱潮。

科技派勢力與祖克伯轉型

  • 觀點:主持人認為科技派在川普政府下影響力上升,祖克伯透過形象轉型與政策調整,成功貼近川普陣營,確保 Meta 市場地位。
  • 細節
    • 祖克伯從書呆子形象轉向「傳統老白男」(練柔術、留鬍渣),並任命川普盟友進入 Meta 董事會,捐款支持就職典禮,放寬平台審查。
    • Meta 因元宇宙失利轉向 AI 投資(數百億美元),與微軟、Open AI 競爭,顯示選邊策略以適應川普政府。
    • 科技巨頭(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聯合推動法案,禁止未來 10 年內美國各州制定 AI 監管法規,確保技術領先中國,但引發民主黨反對,認為是壟斷市場的手段。
  • 市場影響:科技派與川普的合作有利於 AI 產業發展,但監管爭議可能影響長期市場穩定。

AI 懷疑論與就業市場衝擊

  • 觀點:主持人引用 AI 懷疑論者 Emily Bender 的觀點,認為當前 AI(LLM)並非真正的通用人工智慧(AGI),其發展可能帶來就業崩解與創意枯竭,但特斯拉等企業的實體技術創新更具生產力潛力。
  • 細節
    • Bender 批評 LLM 為統計拼湊的文字,剝削藝術家與勞工,利益集中於科技巨頭,難以提升真實生產力。
    • 過去 3 年,美國上市公司裁撤 3.5% 白領員工,中高層主管(6% 管理職、4.5% 高階主管)與人資部門(6%)裁員最多,顯示 AI 取代行政工作趨勢。
    • 法律部門因訴訟增加而擴編,顯示裁員引發的糾紛問題。
    • 主持人強調「軟實力」與「工作自信」的重要性,認為某些職業(如教師)因共情能力難被 AI 取代,鼓勵投資者與工作者尋找不可替代的價值。
  • 市場影響:AI 發展的副作用(如失業)將逐步顯現,投資者需關注 AI 對就業市場的長期影響。

節目特色與財經觀點

  • 觀點:主持人強調節目以生活化語言解讀財經,透過幽默與共情能力讓觀眾產生共鳴,認為真正的專業在於讓人理解與重播,而非敬畏。
  • 細節
    • 節目以比喻(如通膨為「前任陰魂」、ETF 為「選妃制度」)將財經議題與生活連結,提升觀眾的參與感。
    • 比喻成人產業的「淫語能力」,強調軟實力(情境營造、共情能力)在財經與科技領域的重要性。
    • 鼓勵投資者培養長期視野與風險意識,強調「活得久、跌得起、學得快」是市場生存之道。
  • 市場影響:節目風格有助於投資者以輕鬆方式理解複雜財經議題,提升市場參與的信心。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