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五)央行凍利率,房價還能漲?外資空單大增,股市回調開始?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台灣股市昨日下跌 353 點,勉強守住 22,000 點,但夜盤跌破此關卡,顯示市場短期壓力增大
- 台灣央行理監事會議未對房地產市場政策做出重大調整,維持既有利率政策,通膨率 5 月降至 1.5%,降息預期減弱
- 台幣升值壓力持續,因央行未以降息對沖匯率影響,短期內地緣政治緊張可能導致市場調整,台股 6 月尚未經歷顯著回檔
台股追蹤
- 台股近期在年線與半年線間波動,外資期貨空單增至 4.5 萬口,顯示短期內操作空間有限
- 外資今年賣超台股約 5,401 億,投信買超僅 2,219 億,相較去年買超力道減弱,存股族等待更低價位進場
- 亞洲股市中,韓國 KOSPI 指數今年漲幅達 24%,台灣台股下跌 3.6%,為亞洲表現最差,但自 2022 年 10 月藍燈以來累計漲幅 72%,居亞洲之首
央行理監事會議
- 央行維持 GDP 預測 3.05%,未因美國關稅政策下修,顯示對經濟信心,雖下半年出口與投資動能趨緩
- 5 月台灣出口創歷史新高 517 億美元,3 月與 4 月分別為 495 億與 486 億美元,反映上半年提前拉貨效應
- 下半年庫存壓力可能放大,部分產業如塑橡膠製品年減 4.7%、化學品年減 6.6%、礦產品衰退 27%,顯示復甦不均
降息空間
- 5 月通膨率僅 1.55%,低於央行 2% 目標,但因經濟成長仍穩,央行未考慮降息,歸因於高基期效應
-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幣升值為合理修正,匯率達 29.5 無重大問題,不會以降息干預升值預期
- 台幣近三個月升值 11.6%,高於瑞士法郎與俄羅斯盧布的 7.3%,短期升值速度過快,引發匯兌損失疑慮
升值衝擊
- 央行認為短期匯兌損失屬情緒波動,近十年台幣匯兌利益達 3,580 億,長期基本面仍穩健
- 5 月外匯存款餘額減少 4,347 億,年減 9.36%,為 2022 年以來最大美元拋售潮,出口商急換台幣
- 央行不因匯兌損失調整貨幣政策,認為長期基本面將主導匯率,短期波動不影響整體基調
房市管制
- 央行自 2023 年 9 月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房市降溫顯著,第一季第二戶購屋貸款戶數降至 1,791 戶,年減 46%
- 5 月購置住宅貸款與不動產貸款年增幅分別降至 8% 與 6.6%,為一年多來新低,房市指標全面降溫
- 本國銀行無自用住宅貸款比例從 2023 年 57% 升至 62.4%,顯示投資性買盤減少,首購需求為主
房價衝擊
- 2025 年第一季信義房價指數顯示新竹季減 6.2%、台南季減 8.4%、高雄季減 5.06%,但年增幅仍達 5-8%
- 國泰房價指數年增 16%,顯示房價雖有季跌但幅度有限,賣方不願大幅降價,買方多為剛性需求
- 高雄橋頭新市鎮房價從 30 萬漲至 40 萬,年漲幅 26%,重劃區漲幅達 10-20%,投資客持房信心強
成交量衝擊
- 5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 17,196 棟,月增 1.9% 但年減 36%,市場交易量持續收縮
- 4 月預售屋交易量不到 4,000 件,年減 70%,為疫情以來最冷清,豪宅市場成交量更顯著萎縮
- 房仲業者如永慶年減 40%、住商年減 50%、中信年減 30%,顯示房地產從業壓力增加
房貸卡關挑戰
- 換屋族因房貸限制面臨流動性問題,第二戶貸款成數限 50%,導致換屋鏈斷裂,首購與換屋均受阻
- 非新青安房貸利率升至 2.5-2.8%,部分民間銀行達 3%,公股行庫新青安受理戶數從高峰 6,800 戶降至 4,144 戶
- 公股行庫因財政部新青安政策與央行房貸總量管制衝突,面臨高風險低利潤挑戰,部分業務對新青安審慎
房價前景
- 市場普遍等待房價鬆動,但賣方因過去兩年漲幅過高,預期跌幅有限,買方多持觀望態度
- 新青安政策至 2026 年 7 月結束,市場預期 2026 年底大選前財政部可能推出新政策,影響房價走勢
- 房價長期解決之道為增加供給,如社宅建設,但六都社宅進度落後,台北 78%、新北 26%、高雄 24%
AI 推升力
- 北士科、南港、內湖形成台北科技廊道,AI 產業帶動房價上漲,北士科房價受輝達效應顯著拉抬
- 台灣 AI 產業園區從汐止到林口、土城,環繞台北形成完整生態,支撐科技業剛性買盤
- 科技業、金融業與房地產聯動,推動台灣經濟,AI 產業升級預期將引領下一輪房價週期
產業升級
- 5 月打詐儀錶板顯示財損金額持續創高,2024 年少年嫌疑犯增至 11,785 人,年增 43%,反映詐騙產業技術化
- 詐騙集團吸引青少年從事高薪技術犯罪,車手人數增至 2,354 人,為 2020 年三倍,少子化下犯罪人數仍激增
- 台灣經濟受科技業、房地產、金融業驅動,AI 產業升級帶動就業與經濟,但衍生社會問題需關注
觀點整理
台股市場表現與展望
近期表現與挑戰:
- 台股近期經歷大幅震盪,6 月 19 日下跌 353 點,勉強守住 22,000 點,但夜盤跌破此關卡。
- 台股目前在年線與半年線間波動,外資期貨空單增至 4.5 萬口,顯示短期內操作空間有限,外資可能轉向賺取台指期價差。
- 2025 年上半年台股表現不佳,跌幅達 3.6%,為亞洲股市中最弱勢,原因在於過去高基期影響。然而,從 2022 年 10 月低點以來,台股累計漲幅 72%,仍是亞洲表現最佳的市場。
外資與投信動態:
- 外資今年賣超台股上市櫃公司約 5,401 億台幣(年初賣超 7,000 億,回補約 1,000 億)。投信買超僅 2,219 億,較去年縮減,顯示買盤力道不足。
- ETF 存股族等待股價進一步回檔,尚未形成強勁買盤,反映投資者對市場調整的期待。
未來觀察重點:
- 市場缺乏像樣回檔,短期內可能因地緣政治(如以伊衝突)或高基期影響進行調整。
- 投資者需關注外資回補意願與 ETF 買盤是否能因超額儲蓄(2024 年達 3.69 兆台幣,占 GDP 15.58%)而推升市場。
央行政策與貨幣環境
利率政策與通膨:
- 5 月台灣通膨率降至 1.5%,低於央行 2% 目標,但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經濟成長仍穩健,無降息必要,降息預期可能延至 2026 年。
- 央行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及短期融通利率不變,顯示貨幣政策保持中性,不寬鬆也不過緊。
- 通膨降溫歸因於基期效應,而非物價下跌,經濟仍處擴張格局,減少台幣升值的理由。
台幣匯率動態:
- 台幣近期快速升值,過去三個月升幅達 11.6%,遠超瑞士法郎(7.3%)等貨幣,引發出口商匯兌損失。
- 央行認為台幣升值屬合理修正,無意以降息或大幅干預(如購美元沖銷)抑制升值,強調長期匯兌損益平衡(近十年累計利益 3,580 億台幣)。
- 5 月外匯存款餘額減少 4,347 億台幣,年減 9.36%,為 2022 年來最大美元拋售潮,反映出口商因台幣升值預期而換回台幣。
政策影響:
- 央行避免寬鬆政策,擔心過多資金流入房市,進一步推高房價。
- 2025 年 GDP 預估維持 3.05%,未因美國關稅政策下修,顯示上半年提前拉貨支撐經濟,但下半年庫存壓力可能放大。
房地產市場與政策
房市現況:
- 房市降溫顯著,2024 年 5 月住宅貸款年增率降至 8%,不動產貸款降至 6.6%,為一年多來新低。不動產貸款占銀行總放款比例降至 37.08%。
- 交易量大幅萎縮,5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 17,196 棟,年減 36%。預售屋更慘,4 月交易量不到 4,000 件,年減 70%,為疫情以來最冷清。
- 豪宅市場表現最差,台北市核心區(如大安、中正)成交量減幅達 50%-94%,因豪宅稅限制導致買盤轉向小坪數規避稅負(如公設比高達 64% 的「牙籤屋」)。
房價走勢:
- 房價雖有季跌(如新竹季減 6.2%、台南 8.4%),但年增幅仍達 5%-8%,顯示跌幅有限,僅回落到 2024 年第四季水準。
- 高雄、台中等地重劃區年漲幅達 10%-26%,賣方因獲利豐厚而不願大幅降價,導致價格僵持。
- 房價由「買得起的人」決定,而非人均薪資,剛性需求仍支撐市場。
新青安政策與換屋挑戰:
- 新青安政策(2023 年 8 月上路)助 12 萬年輕人購屋,但公股行庫房貸額度受限,導致部分年薪 150 萬者貸款受阻。
- 換屋族面臨流動性困境:首購難負擔、第二戶貸款受限(五成限制)、賣房時間長,導致換屋鏈斷裂。
- 公股行庫因新青安低利潤、高風險(信用小白為主),業務意願降低,與央行房貸總量管制政策衝突。
社會住宅與長期解決之道:
- 增加供給(如社宅)是房價長期解決之道,但進度緩慢,六都中僅台北市進度達 78%,其他地區(如新北 26%、高雄 24%)嚴重落後。
- 房地合一稅自 2017 年累計 2,795 億,2024 年首次撥 89 億(8.9%)至重建社宅,但資金多用於新青安與租金補貼。
- 政府政策偏向補貼買 intregrity(誠信)與長期持有,認為房價高是正常經濟現象,而非系統性問題,導致政策重點在補助而非增加供給。
經濟與產業趨勢
出口與庫存壓力:
- 2025 年 3-5 月出口創歷史前三高(517 億、495 億、486 億美元),因美國提前囤貨,但下半年庫存壓力可能放大,2026 年或出現宏觀庫存壓力。
- 部分傳統產業(如塑橡膠、化學品)仍衰退,顯示經濟復甦不均,AI 相關產業為主要成長動力。
AI 產業與房價連動:
- AI 產業帶動北士科、南港、內湖等科技園區房價上漲,形成新生產力週期,預期下一波 AI 爆發將進一步推升房市。
- 科技業與金融、房地產為台灣經濟核心,AI 設廠地區(如北士科)具顯著剛性買盤支撐。
社會現象與詐騙產業:
- 2024 年少年犯罪人數增至 11,785 人,年增 43%,詐騙集團利用高薪吸引年輕人,車手人數增至 2,354 人(2020 年三倍),反映少子化下社會變遷與經濟結構轉向技術密集型犯罪。
總結與展望
- 經濟整體穩健:儘管通膨降至 1.5%,央行因超額儲蓄(3.69 兆台幣)與經濟擴張,維持緊縮政策,降息可能延至 2026 年。
- 台股調整壓力:高基期與外資賣壓導致短期震盪,投資者需觀察回檔與買盤動能。
- 房市僵局:房價小幅回檔但未顯著鬆動,交易量萎縮,換屋族因貸款限制受阻,長期解決需靠社宅供給而非補貼。
- AI 驅動未來:科技業帶動房價與經濟,下一波 AI 熱潮將成房市與股市關鍵動能。
- 投資心態:行為經濟學與護城河理論提醒投資者注重人性與長期價值,旺盛精力是財富成功的基礎。
閱讀推薦書籍
《財富的靈魂》
- 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Daniel Crosby),美國心理學家與金融專家。
- 內容重點:
- 以行為經濟學角度探討投資心理學,強調人性在投資決策中的影響。
-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但行為經濟學研究非理性行為,分析情緒、習慣如何驅動投資決策。
- 舉例:
- 年輕人投資高風險加密貨幣,可能是為了追求社交紅利(朋友賺錢的壓力),而非技術信仰。
- 中年人不願賣出持有多年的股票,可能是因為損失厭惡(不願承認錯誤),而非基於基本面。
- 強調理解人性是掌握財富選擇的關鍵,行為經濟學幫助投資者洞察背後的行為動機。
- 啟發:透過行為經濟學,投資者能更清楚自己的決策偏見,做出更理性的投資選擇。
《投資守則第一條》
- 作者:菲爾.湯恩(Phil Town),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前成員,投資領域專家。
- 內容重點:
- 聚焦於投資護城河理論,探討有錢人如何透過聰明買進法則進行投資。
- 強調價值投資哲學,分析資產階級的投資邏輯與核心原則。
- 提出財富來源與「欲望」和「精力旺盛」密切相關:
- 精力旺盛帶來良好心態,能快速從失敗中恢復,保持探索與好奇心。
- 精力旺盛的人能承擔高強度工作,持續學習與研究,從而創造財富。
- 書中結合實務案例,講解如何辨識具備長期價值的投資標的。
- 啟發:投資不僅是技術分析,更需要強大的心態與精力支持,理解護城河能幫助投資者找到穩健的投資機會。
- 內容重點:
總結
- 《財富的靈魂》從行為經濟學出發,幫助投資者理解心理因素對投資決策的影響,適合想提升投資思維的讀者。
- 《投資守則第一條》聚焦價值投資與財富心態,強調精力與欲望在財富累積中的作用,適合追求長期穩健投資的讀者。
- 兩本書相輔相成,結合心理學與實務投資策略,幫助投資者從人性與邏輯雙重角度提升財富管理能力。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