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四)降息無望,美債還要跌?川普將介入以伊?油價高漲成主因
摘要整理
聯準會 FOMC 會議與利率政策
- 聯準會 6 月 FOMC 會議維持利率不變,點陣圖顯示 2025 年底前仍有兩次降息可能,與 3 月預測一致
- 聯邦資金利率預估接近 3.9%,2026 年降息預期從兩次下修至一次,顯示降息時程延後
- 19 位決策者中,7 位預測 2025 年不降息,高於 3 月的 4 位,反映鷹派立場增強
通膨預期與油價影響
- 聯準會上調 2025 年核心通膨預估,從 2.8% 升至 3.1%,納入關稅與油價上漲預期
- 6 月 CPI 因以伊衝突導致油價上漲,預計顯著攀升,影響聯準會 9 月降息步調
- 伊朗每日原油出口 233 萬桶,較前年增 44%,油價上漲更多來自心理情緒而非供給短缺
經濟預測與市場壓力
- 聯準會下修 2025 年經濟增長率,從 1.7% 降至 1.4%,失業率小幅上調至 4.5%
- 核心 PCE 通膨自去年底緩步走高,失業率從 2023 年 3.5% 升至 4.2%,仍屬充分就業
- 美國房地產市場受高利率壓制,5 月房價年減 1%,奧斯丁自 2022 年高點跌近 20%
地緣政治與川普政策
- 川普透露伊朗主動聯繫美方,但不排除介入以伊衝突,首要考量為抑制油價上漲引發通膨
- 美軍若介入,可能動用 B2 轟炸機摧毀伊朗核設施,確保荷姆斯海峽暢通以穩定油價
- 川普政策受《The Art of the Deal》啟發,強調高開價與場外宣傳,關稅戰已課全球 10% 稅率
美國財政與債務壓力
- 美國政府赤字占 GDP 6.5%,高於法國 5.5% 與英國 4.5%,淨債務逼近日本與義大利
- 利息支出成為財政赤字主要部分,CBO 預估未來數十年債務總量因利息增長而擴大
- 川普冀望經濟成長超越債務增長,1940 年債務占 GDP 120%,後因經濟快速擴張而下降
就業市場與房地產動態
- 初領失業救濟人數緩步走高,上週降至 24.5 萬,但續領人數連續數週維持 190 萬以上
- 5 月非農就業新增 13.9 萬人,但數據常被下修,如 3 月從 22.4 萬下修至 11 萬
- 房地產市場信心指數 6 月跌至 32,創 13 年低點,高利率導致成交量萎縮,3 成市場房價跌逾 1%
股市表現與投資邏輯
- 美股 6 月 18 日表現分化,道瓊跌 44 點至 42,171 點,納指漲 25 點至 19,546 點
- 以色列股市創歷史新高,年漲 16%,遠超標普 500 的 2%,反映投資者對衝突風險低估
- 投資應避免邏輯混淆,價值投資聚焦公司估值,景氣投資需關注 3-4 年庫存週期
台股與市場展望
- 台股 6 月 18 日下跌 108 點,收 22,206 點,波動受國際局勢與聯準會政策影響
- 聯準會降息延後對債券市場影響有限,中長期不預期新一波升息,債券配置仍具平衡價值
- 投資者應以週期思維佈局,左側交易者宜待股價下跌與情緒悲觀時進場,避免追高
觀點整理
聯準會貨幣政策與利率展望
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偏鷹派訊號:
- 聯準會在 2025 年 6 月 FOMC 會議決定維持當前利率政策,點陣圖顯示 2025 年底前仍有 2 次降息可能性,但降息週期明顯延後。
- 聯邦資金利率預估接近 3.9%,與 3 月預測相近,但 2026 年降息次數從 2 次下修至 1 次,顯示聯準會對降息態度更保守。
- 19 位政策制定者中,7 人預測 2025 年不降息(較 3 月的 4 人增加),2 人預測僅降息 1 次,顯示鷹派聲音增強。
聯準會不再僅依賴過往數據:
- 聯準會決策已從單純參考通膨與失業率數據,轉向納入未來預期因素,例如川普政策不確定性、以伊衝突導致的油價上漲及 7 月對等關稅協定談判結果。
- 主持人認為聯準會提前納入關稅與油價對 CPI 的潛在影響,釋放前瞻性指引,顯示對通膨再起的警惕。
經濟預測與通膨壓力:
- 聯準會下修 2025 年經濟增長率從 1.7% 至 1.4%,核心通膨預估從 2.8% 上調至 3.1%,反映對關稅及油價衝擊的預期。
- 失業率從 4.4% 小幅上行至 4.5%,仍屬充分就業範圍,但通膨壓力在下半年可能加劇,聯準會因此採取鷹派立場。
- 主持人指出,聯準會認為經濟穩健、失業率低,但通膨上升壓力使降息週期必須延後,並需等待 7 月關稅談判及油價走勢明朗。
聯準會面臨的挑戰:
- 聯準會政策與現實不一致性擴大,例如川普 4 月宣佈的對等關稅加劇通膨風險,使決策者更保守。
- 主持人認為,若消費市場疲軟或失業率飆升,聯準會可能面臨降息壓力,但目前傾向觀望,避免重蹈 2022 年升息過晚的批評。
以伊衝突與油價影響
以伊衝突對油價的心理影響:
- 以伊衝突導致油價上漲,但主持人認為影響主要來自市場心理情緒,而非實際供給減少。伊朗每日石油出口量達 233 萬桶,較前年增加 44%,顯示供給未受顯著影響。
- 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例如駭客攻擊伊朗銀行系統)引發恐慌,但未改變伊朗石油出口能力。
川普對中東局勢的立場:
- 川普透露伊朗主動聯繫美方,但表示伊朗防禦能力薄弱,暗示可能支持以色列採取進一步行動,卻未明確承諾軍事介入。
- 主持人認為,川普關注油價上漲對通膨的影響,擔心高油價破壞聯準會 9 月降息計畫,因此可能採取行動壓制油價,例如確保荷姆斯海峽暢通或緩和中東局勢。
油價與通膨的連動:
- 油價上漲可能推升 6 月至 7 月 CPI,影響聯準會貨幣政策。主持人認為,川普介入中東局勢的主要動機是控制通膨,而非單純支持以色列。
- 若油價持續高漲,川普可能面臨通膨壓力被歸咎於關稅政策或中東局勢的質疑。
美國經濟與市場現況
就業市場鬆動:
- 美國失業率從 2023 年的 3.5% 緩步升至 4.2%,仍屬充分就業,但初領失業救濟人數緩步走高,續領人數連續數週超過 190 萬,顯示就業市場鬆動。
- 非農就業數據常被下修,例如 5 月數據從初值 22.4 萬人下修至 11 萬人,顯示就業市場不如表面強勁。
- 華府地區(維吉尼亞州、馬里蘭州、華盛頓特區)初領失業救濟人數創歷史新高,反映區域性就業壓力。
房地產市場承壓:
- 高利率長期壓制房地產市場,5 月房價出現 2012 年來首次月度下跌,年減幅約 1%。
- 全美約 30% 的房地產市場房價下跌超 1%,如德州奧斯丁(跌幅近 20%)、舊金山(跌 8.3%)。房屋建商信心指數(NAHB)降至 32,創 13 年低點,顯示市場情緒低迷。
- 主持人認為,高利率對房地產的衝擊比金融海嘯更嚴重,增加降息預期。
政府債務與財政壓力:
- 美國政府赤字占 GDP 比重達 6.5%,淨債務逼近日本與義大利,財政壓力為 G7 國家中最大。
- 利息支出成為財政赤字主要組成,CBO 預估未來數十年債務與利息支出將持續增長。
- 主持人建議,解決債務問題需經濟成長速度快於債務增長,並降低利息負擔,增加聯準會降息壓力。
全球市場與投資邏輯
美股表現與市場氛圍:
- 美股波動有限,道瓊指數跌 44 點(0.1%)至 42,171 點,標普 500 跌 1 點(0.03%)至 5,980 點,納斯達克漲 25 點(0.13%)至 19,546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27 點(0.52%)至 5,251 點。
- 儘管以伊衝突及聯準會鷹派談話構成利空,美股未顯著下跌,主持人認為市場處於「利空不跌」的誘空階段,投資者情緒在懷疑中成長,非極度悲觀或樂觀。
以色列股市表現:
- 以色列股市在以伊衝突下創歷史新高,今年漲幅達 16%,遠超標普 500 的 2%,顯示投資者對衝突的長期影響不悲觀,押注以色列資產安全。
- 主持人認為這現象異常,類比若台海衝突導致台股大漲,難以理解。
台股表現:
- 台股小跌 108 點,收在 22,206 點,主持人未深入分析台灣市場,但提到台灣經濟總體數據良好(如出口創歷史新高),但個體經濟(如傳統產業、房仲業績)表現疲弱,與美國類似。
投資邏輯與建議:
- 主持人強調投資需有中心邏輯,避免「搞反」。例如,價值投資應關注公司估值回檔,而非短期情緒財;景氣投資需以 3-4 年週期為基礎,而非短期波動。
- 美元資產因美元貶值可能承壓,但若以美元計價,台股已接近歷史新高,投資者應釐清自身投資立場。
- 左側交易者應等待股價下跌及情緒悲觀時佈局,短期關注市場情緒變化,長期則參考景氣週期。
- 債券市場因聯準會降息可能性低,短期影響有限,中長期仍適合配置。
川普的談判策略與市場影響:
- 主持人引用川普《交易的藝術》一書,指出其策略包括「大膽開價」(think big)、「製造關注」(maximize attention)及「利用槓桿」(use leverage),應用於關稅戰與中東政策。
- 關稅戰雖加劇通膨預期,但市場接受度高,股價未受顯著影響。川普優先考慮美國利益,特別是壓制油價以控制通膨。
總結
- 聯準會政策:聯準會因通膨預期(關稅、油價)採取鷹派立場,延後降息週期,但經濟數據(就業鬆動、房地產疲弱)及財政壓力可能增加降息需求。
- 以伊衝突與油價:衝突推升油價主要為心理因素,川普可能介入以穩定油價,確保通膨不影響聯準會政策。
- 市場氛圍:美股「利空不跌」,以色列股市創歷史新高,顯示市場情緒穩定,投資者應避免短期波動干擾,專注長期週期邏輯。
- 投資建議:投資需有明確邏輯,短期等待情緒低點佈局,長期關注景氣週期,美元與債券資產配置仍具價值。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