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1(三)美中談判順利,標普逼史高,台積電能站穩千元嗎?

2025-06-11(三)美中談判順利,標普逼史高,台積電能站穩千元嗎?

摘要整理

美中談判進展與關稅協定展望

  • 美中談判即將於 2025 年 6 月 11 日落幕,雙方由美國代表盧特尼克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敲定細節,大方向已基本確認
  • 美國可能鬆綁半導體與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但對 AI 運算先進晶片(如 H20)維持禁令,輝達以外產品有機會適度放寬
  • 市場關注 7 月初對等關稅協定進展,美國關稅從 145% 降至 30%,中國報復性關稅降至 10%,通膨壓力將於未來兩天 CPI 數據顯現

美國聯準會主席更替傳聞

  • 彭博社報導市場猜測鮑爾可能於 2026 年不續任聯準會主席,貝森特被看好接任
  • 貝森特被視為理性派,擅長在關稅戰與貿易戰中扮演潤滑劑角色,有助穩定市場預期
  • 若貝森特接任,可能緩和川普對聯準會的影響,相較完全聽命川普的人選更受市場青睞

中國科技發展與補貼影響

  •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表示其晶片落後美國一代,但透過疊加與集群技術可媲美先進晶片,顯示不卑不亢態度
  • 中國科技企業受大量政府補貼,華為營收創歷史新高,但淨利潤持續下滑,成本幾乎全數燒盡
  • 中芯國際與上海華力成為全球第二大成熟製程製造商,8 寸晶圓報價較台灣二線代工低 30% 至 40%,12 寸低 40% 至 45%,形成紅海市場

歐美科技戰策略

  • 美國採取全面封鎖策略,非黃仁勳穩定供貨模式,限制 H20 及 B30 等高階晶片出口,促使中國加速自主研發
  • 歐盟通過國際數位戰略法,禁止華為參與 4G 與 5G 海底電纜建設,顯示科技戰圍堵趨勢不變
  • 市場預期科技戰僅在 H20 晶片以外適度放鬆,難有大幅進展,焦點轉向 7 月對等關稅談判

美中關稅與農產品談判

  • 美國關稅若維持 30% 不上調,中國可能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如大豆(占美國出口 49%,約 260 億美元)、肉類(占比 13%,260 億美元)與棉花(占比 30%,50 億美元)
  • 關稅戰高點可能已現,未來談判將聚焦貿易條件改善,爭取更多談判與產能調整時間
  • 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吸納有利於川普紅州票倉穩定,成為談判關鍵籌碼

軍事與地緣政治緊張

  • 中國核彈頭從 500 枚增至 600 枚,俄羅斯擁有 5,580 枚,北韓 50 枚,日本面臨核威脅加劇,呼籲美國核共用
  • 中國與印度在印度洋對峙加劇,中國在吉布地建海外基地,印度在莫里西斯修建跑道,雙方爭奪麻六甲海峽與蘇伊士運河控制權
  • 軍事博弈持續,關稅戰可能尋求緩解,但地緣政治緊張趨勢難以短期消退

美國股市表現與展望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2 點(0.55%),收 6,038 點,距歷史新高僅 1.8%;納斯達克上漲 123 點(0.63%),收 19,714 點
  • 七大科技巨頭表現分化,輝達自 4 月漲 49%,特斯拉漲 46%,但全年表現僅 Meta(16%)與微軟(11%)正成長,蘋果跌 16%
  • 市場籌碼集中,散戶於 4 月帶動買盤,機構接手後推升行情,短期內有望創歷史新高,但需警惕第二波回檔風險

特斯拉與馬斯克效應

  • 特斯拉股價收復川普與馬斯克衝突時期跌幅,散戶買入 TSLL ETF 單周資金流入 6.51 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 馬斯克與川普關係和緩,SpaceX 與 NASA、五角大廈數百億美元合約有望延續,2026 至 2027 年金額可能創新高
  • 公司派庫藏股金額近 1 兆美元,推升標普 500 指數,散戶與公司派成為本波行情主要贏家

台灣股市與台積電動態

  • 台股上漲 451 點,收 22,242 點,挑戰年線,融資餘額僅從 2,000 億增至 2,300 億,遠低於上半年 3,300 億,散戶參與度低
  • 台積電 5 月營收 3,205 億新台幣,月減 8.3%,年增 39.6%,受新台幣升值影響,但仍創歷史新高
  • 台積電本益比回升至 19 至 21 倍,2026 年預估 EPS 66 元,本益比降至 15 倍,Cathie Wood 加碼 ADR,看好長期壟斷地位

投資策略與資源配置

  • 長期投資應避免頻繁交易與追逐熱點,注重資源配置成本效益,參考 PEG 指標(台積電 1.2 倍,輝達 1.1 倍)選擇低估值標的
  • 景氣循環 3 至 4 年不變,投資人應紀律性投入,識別低基期放大槓桿,台積電估值具吸引力
  • 市場情緒樂觀但量能未放大,建議持有既有部位,預留現金等待下一波藍燈信號,長期投資避免短期波動恐慌

觀點整理

美中談判與科技管制

  1. 談判進展與預期成果

    • 美中談判持續進行,預計 6 月 11 日達成具體協議,大方向已確認,細節由美方盧特尼克與中方何立峰敲定。
    • 美國可能適度鬆綁半導體及部分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但對 AI 運算先進晶片(如 H20)維持禁令,輝達高階晶片出口中國仍受限。
    • 其他領域如引擎零組件、化學品、核能材料等管制有望放寬,市場關注 7 月初對等關稅協定是否敲定。
  2. 中國科技發展與策略

    • 主持人引述人民日報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專訪,指出華為晶片落後美國一代,但透過疊加與集群技術,運算能力可媲美先進晶片。
    • 任正非表態旨在安撫國內情緒(「小粉紅」),同時向美方示弱,爭取談判空間,強調中低端晶片與開源軟體的突破潛力。
    • 若允許 H20 晶片出口,輝達可持續從中國市場獲利,保持領先;若完全封鎖,中國可能加速自主研發,長期具競爭力。
  3. 中國半導體產業觀察

    • 中國成熟製程(8 寸與 12 寸晶圓)報價較台灣二線代工(如世界先進、聯電)低 30% 至 45%,已進入紅海市場。
    • 中芯國際與上海華力成為全球第二大成熟製程製造商,僅次於台積電,顯示中國在成熟製程的快速進展。
    • 中國科技企業(如華為、比亞迪)依賴政府補貼,華為營收創高但淨利下降,成本高企,顯示補貼模式局限性。
  4. 美方策略與影響

    • 美國採全面封鎖策略,而非輝達 CEO 黃仁勳提議的穩定供貨以保持領先,顯示政府強硬立場。
    • 歐盟同步限制華為參與海底電纜建設,科技戰圍堵格局不變,僅 H20 以外產品可能適度鬆綁。
    • 美中談判的緩和空間有限,關稅戰不會因單次和談結束,中國難以短期內扭轉對美貿易順差。

關稅對峙與農產品談判

  1. 關稅現況與影響

    • 川普上任後對中國關稅一度高達 145%,後降至 30%,中國報復性關稅降至 10%,整體關稅仍偏高。
    • 關稅引發的通膨壓力將在未來兩天 CPI 數據中顯現,市場關注 4 月通膨是否顯著轉嫁至美國物價。
    • 關稅戰高峰可能已過,但不會立即結束,預計維持現狀,給予中國更多談判與產能調整時間。
  2. 農產品作為談判籌碼

    • 中國對美國農產品進口具重要性,2024 年數據顯示中國占美國大豆出口 49%(260 億美元)、肉類家禽 13%(260 億美元)、棉花 30%(50 億美元)。
    • 主持人推測,美國可能以中國增購農產品為條件,換取關稅不進一步上調,穩定紅州票倉,為 7 月談判鋪路。
    • 農產品談判是美中和談關鍵,短期內難以完全解決關稅問題,但可延長談判時間。

軍事與地緣政治對峙

  1. 台海與東亞局勢

    • 端午節後,美國第七艦隊與中國遼寧號形成對峙,日本媒體報導核威脅,俄羅斯擁有 5580 枚核彈頭,中國增至 600 枚,北韓 50 枚。
    • 日本呼籲美國核共享,在日部署核導彈以威懾,顯示地緣政治緊張加劇。
  2. 印度洋與全球戰略

    • 中國與印度在印度洋對峙,控制麻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等咽喉,石油運輸近半數受影響。
    • 中國在吉布地建解放軍海外基地,與美軍非洲司令部對峙;印度在莫里西斯修建跑道,雙方軍事佈局加劇緊張。
    • 主持人認為,雙方尋找關稅戰「台階」,避免進一步升級,但軍事博弈短期難緩解。

美國股市與市場情緒

  1. 美股表現與趨勢

    • 6 月 10 日美股四大指數上漲:道瓊 +105 點(0.25%,42866 點)、標普 500 +32 點(0.55%,6038 點)、納斯達克 +123 點(0.63%,19714 點)、費城半導體 +105 點(2.06%,5242 點)。
    • 標普 500 距歷史新高僅 1.8%,站上 6000 點,量價圖顯示上方無顯著賣壓,下方支撐強勁。
    • 市場情緒樂觀,納指與費半持續上攻,短期內可能創高,利於籌碼集中與拉抬。
  2. 七大科技股表現

    • 2025 年以來,七大科技股分化:Meta +16%、微軟 +11%、輝達 -0.35%、亞馬遜與谷歌跌幅約一成,蘋果 -16%,特斯拉 -20%。
    • 4 月以來回彈顯著:輝達 +49%、特斯拉 +46%、Meta +37%、微軟 +32%、亞馬遜 +27%、谷歌 +22%、蘋果 +17%。
    • 自 2022 年底庫存週期低點,輝達 +989%、Meta +675%、亞馬遜 +136%、微軟 +113%、谷歌 +106%,但特斯拉與蘋果僅 +51% 與 +39%,落後大盤(+60%)。
    • 主持人建議投資 ETF 以分散風險,因七大科技股表現主要靠輝達與 Meta 拉抬,選股難度高。
  3. 散戶與機構動向

    • 4 月散戶為美股主要買盤,推升行情,後將籌碼拋給機構,顯示散戶贏家角色。
    • 特斯拉 ETF(TSLL)單週資金流入 6.51 億美元,創 2022 年推出以來新高,散戶因川普與馬斯克衝突緩和大舉買入。
    • 公司派庫藏股金額近 1 兆美元,推高股價,標普 500 上半年創歷史新高。
  4. 聯準會主席更替傳聞

    • 市場傳言鮑爾 2026 年不續任聯準會主席,貝森特可能接任。
    • 貝森特屬理性市場派,曾緩解關稅與貿易戰緊張,若接任主席,較川普完全聽命人選更穩健,值得關注。

台股與台積電

  1. 台股表現與籌碼結構

    • 台股 6 月 10 日漲 451 點,收 22350 點,挑戰年線,距歷史新高仍有距離。
    • 籌碼集中於大戶,散戶融資餘額自 4 月僅增 200 至 300 億,遠低於上半年 3300 億,顯示散戶參與度低。
    • 主持人質疑散戶是否會在 23000 或 24000 點追高,認為 4 月可能已「死光」,內資需亮麗財報推升量能。
  2. 台積電營收與估值

    • 台積電 5 月營收 3205.16 億新台幣,月減 8.3%,年增 39.6%,創歷史新高,受新台幣升值匯損影響。
    • 除息 4.5 元,預計秒填息,市場關注 6 月半年報後央行是否再升值,影響財報表現。
    • 股價約 1050 元,本益比 19 至 21 倍,短期不便宜,但若以 2026 年 EPS 66 元計算,本益比降至 15 倍,估值偏低。
    • 本益成長比(PEG)為 1.2 倍,與輝達 1.1 倍相近,低於特斯拉,顯示成長性佳,具投資價值。
  3. 外資與市場預期

    • 外資回補金額有限,台股需內資與基本面支撐,第三季可能旺季不旺,第二季財報需展現淡季轉旺。
    • 大摩看好 GB200 伺服器出貨,第二季達 6000 櫃,推升技嘉、鴻海、廣達、緯創等股價,AI 行情為台股核心動能。
    • Cathie Wood 大舉加碼台積電 ADR,因其估值回檔近三成,且具 AI 熱潮與壟斷優勢,長期看好。

投資策略與資源配置

  1. 長期投資原則

    • 主持人強調長期投資不因大跌離場,僅在漲勢時調節,預留現金等待景氣低點(藍燈)。
    • 越早投資越有利,如「老太監比小太監割得早」,長期持股可抵禦短期波動。
    • 投資 ETF 優於選股,因七大科技股表現分化,輝達與 Meta 主導漲勢,選股風險高。
  2. 資源配置與成本效益

    • 比喻大型肉食動物不放毒,因成本高,投資應避免頻繁交易與追逐熱點,注重成本效益。
    • 建議以景氣信號燈、PEG 指標、市場情緒、量能等判斷高低基期,低基期放大槓桿,高基期適度調節。
    • 長期持有者優勢在於紀律性投入與識別中長期規律,不需精準判斷短期漲跌。
  3. 景氣週期與風險

    • 目前處景氣擴張期,台積電 EPS 確定上行,挑戰在於景氣鈍化或回檔時間是否提前。
    • 川普政策可能延長「三牛一熊」週期,變「三年半一熊」或「四年一熊」,但需警惕潛在股災。
    • 投資人應保留調節空間,等待藍燈時加碼,現階段持股無礙,但不宜追高。

總結

  • 市場情緒:美股接近歷史新高,機構資金即將湧入;台股挑戰年線,等待散戶回歸,但參與度低。
  • 美中關係:談判緩和關稅與科技管制,但軍事與地緣政治對峙持續,農產品為談判關鍵。
  • 投資建議:長期持有、紀律性投入,注重成本效益,以 PEG 與景氣指標判斷高低基期,台積電與 AI 行情具吸引力。
  • 風險提醒:關稅引發通膨、景氣鈍化、川普政策不確定性,投資人需保留調節空間,等待低基期布局。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