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二)美中磋商等利多?5 月出口創史高!台股能跟上?

2025-06-10(二)美中磋商等利多?5 月出口創史高!台股能跟上?

摘要整理

美中貿易談判進展

  • 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於倫敦舉行,稀土協議為核心議題,中國已於周日批准部分稀土產品出口,審批時間從兩三天延長至兩周,顯示放寬跡象
  • 美方關注科技禁令放寬可能性,尤其是針對中國晶片企業的 EDA 軟體出口限制,影響小米 3 納米晶片計畫及聯想、比特大陸等企業
  •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導致美國稀土進口自 4 月起驟減 59%,韓國減幅達 76%,日本減幅 16%,凸顯全球對中國稀土的結構性依賴

美國內政動盪

  • 加州反對突襲非法移民的示威活動升級,川普派遣 700 名海軍陸戰隊增援洛杉磯國民兵,抗議者焚燒 Waymo 無人駕駛計程車,警民衝突加劇
  • 非法移民拘留中心爆滿,東北部三大中心(新澤西、麻州、水牛城)已無空間,移民從加州運往路易斯安那,律師資源短缺,距離最近律師超過 100 公里
  • 勞動供給減少推升薪資上漲,5 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供給面縮窄,通膨壓力上升,降低深度衰退風險,人均財富因人口減少而增加

川普與馬斯克關係緩和

  • 川普與馬斯克關係從公開決裂轉向和緩,川普表示不排斥對話,並決定保留 3 月購入的紅色特斯拉 Model S,僅調整停放位置
  • 特斯拉股價在上週五反彈後持穩,支撐價位約為盤整區間,顯示市場對雙方和緩的正面反應
  • 川普支持者分為 Maga 派、科技派及共和黨建制派,科技派(如馬斯克)尋求監管放寬,Maga 派聚焦關稅戰,影響川普政策方向

美股與科技業動態

  • 美股表現穩健,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1 點至 42,761 點,標普 500 上漲 0.09% 至 6,005 點,納斯達克上漲 0.31% 至 19,591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漲 1.96% 至 5,136 點
  • 蘋果 WWDC 未推出 AI 版 Siri,相關功能預計延後一年,股價反應平淡,市場期待與 ChatGPT 結合及 watchOS 自由排列功能
  • 關稅談判預計 7 月達成協議,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仍最大,但汽車產業進口以墨西哥為首(超越日本、韓國),中國汽車零組件出口至美國減弱

台灣出口表現亮眼

  • 台灣 5 月出口金額達 517 億美元,年增 38.6%,創 15 年來最快增幅,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 30%,為 33 年來首見
  • 對東協出口激增 52%,通訊產品出口暴增 111%,電子零組件增 28%,顯示 AI 浪潮推動生產力循環,但傳統產業如塑橡膠製品年減 4.7%
  • 進口金額自 3 月起緩步下滑,顯示廠商多接急單,預計 7 月關稅協議達成後,8 月出口可能放緩,庫存壓力浮現

兩岸出口兩極化

  • 中國對美國出口 5 月暴減 30%,外匯儲備增長趨緩,對外投資退燒,一帶一路項目規模從 2015-2018 年高峰期大幅縮減
  • 台灣出口增幅領先全球主流經濟體,1-5 月出口年增 24.3%,進口增 21.4%,對比中國出口增 6%、進口增 4.9%,南韓進出口則雙雙衰退
  • 台灣對墨西哥出口增 230%,對美國增 43%,對東協增 32%,對中國僅增 16%,顯示供應鏈轉向美國及墨西哥組裝 AI 伺服器

台股與經濟展望

  • 台股本益比達 16 倍,居亞洲第二高(僅次印度 34 倍),高於中國 10 倍及日本 6 倍,外資回補力度減弱,賣超從 7,000 億台幣降至 5,800 億台幣
  • 台灣經濟表現領先發達經濟體,2025 年二季度 GDP 預估增長 5%,但三四季度因基數效應下修至 0.8%,下半年庫存壓力可能影響景氣
  • 薪資持續上漲,預計 2026 年基本薪資突破 3 萬台幣,陽明交通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 52,680 台幣,成大因產學合作連續 5 年獲企業最愛

產業薪資與就業趨勢

  • 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產業薪資領先,愛山林(代銷)年薪 478 萬台幣,瑞昱 475 萬台幣,聯發科 463 萬台幣,金融業如元大金年薪 231 萬台幣,增幅 20%
  • 觀光產業低迷,47 家旅行社一年內倒閉,影響 15-20 萬從業人員,餐飲業如三商餐飲年薪僅 29 萬台幣,凸顯產業兩極化
  • 產業選擇影響薪資表現,半導體、金融業受益台股熱潮,服務業薪資低迷,企業財報強勁支撐年終獎金,2025 年經濟基本面穩健

觀點整理

美中貿易談判與稀土議題

  1. 談判進展與氛圍

    • 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於倫敦舉行,開局表現良好,美股週一大多走高,反映市場對談判的樂觀情緒。
    • 談判議題多元,包含稀土協議、科技禁令、留學生簽證、台灣議題等,但科技管制放寬與稀土出口是焦點。
  2. 稀土政策與影響

    • 中國近期放寬部分稀土產品出口審批,顯示善意,但過去一個月審批時間延長,導致美國與韓國稀土供應緊張。
    • 中國掌握全球約 80% 的稀土磁石市場,4 月起對美國稀土出口減幅達 59%,韓國減幅 76%,日本減幅 16%。
    • 美國 F-35 戰機、電動車及導彈生產鏈受影響,汽車工會呼籲川普加速談判,凸顯中國稀土的結構性優勢。
    • 中國的稀土政策並非全面禁運,而是延長特定節點審查時間,精準施壓。
  3. 科技禁令與回應預期

    • 美方可能放寬科技出口管制以換取中國稀土供應穩定,尤其針對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限制。
    • 美國對中國晶片企業的限制(如小米 3 奈米晶片計畫受阻)影響台積電及美國 EDA 廠商,EDA 放寬可能性是觀察重點。
    • 中國自 2019 年科技戰以來囤積半導體,推升 AI 半導體熱潮,顯示其應對策略。
  4. 關稅談判展望

    • 關稅協議預計 7 月達成,目前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仍是焦點,但中國對美汽車及零組件出口已大幅減弱。
    • 美國主要進口國已轉為墨西哥、日本、韓國,中國在玩具、家具等低附加值產品仍占優勢,但整體出口正在收縮。

美國內政與加州動亂

  1. 加州抗議現況

    • 加州反對 ICE(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突襲非法移民的抗議連續三天升級,洛杉磯市中心及波義高地為主要示威地點。
    • 示威者焚燒 Waymo 無人駕駛計程車(隸屬 Alphabet,民主黨金主),引發警民衝突,凸顯社會對非法移民政策的對立。
    • 川普派遣 700 名海軍陸戰隊增援國民兵,強硬態度助長抗議情緒。
  2. 經濟與勞動影響

    • 抗議與非法移民抓捕導致勞動供給縮減,推升薪資上漲,不利通膨控制,但降低深度衰退風險。
    • 類似歷史上黑死病後人均財富上升,當前勞動短缺可能帶動薪資成長,刺激經濟。
  3. 糧食補助與政策背景

    • 加州等藍州(如紐約、路易斯安那)領取 SNAP(糧食補助券)比例較高,稅改方案資金調整引發不滿,激化抗議。
    • ICE 拘留中心(如新澤西、麻州、水牛城)已滿,移民被跨州運送,審判程序延長,凸顯執法困境。

川普與馬斯克關係

  1. 關係緩和跡象

    • 川普與馬斯克近期公開決裂後態度軟化,川普表示願與馬斯克對話,並決定保留其紅色特斯拉 Model S,僅調整停放位置。
    • 特斯拉股價在 6 月 7 日反彈後盤整,顯示市場對雙方關係改善的期待。
  2. 川普內部派系與政策

    • 川普支持者分為 Maga 派(關稅戰,代表如班農)、科技派(資本與監管開放,代表如馬斯克)、建制派(反 DEA)。
    • 川普作為派系交集點,政策兼顧關稅、科技鬆綁及傳統共和黨訴求,民調未因加州抗議動搖,顯示支持基礎穩固。
  3. 特斯拉策略優勢

    • 特斯拉無人駕駛計程車計畫於 6 月 12 日在德州推出,避開加州抗議風險,顯示馬斯克的策略洞察。
    • 馬斯克應優先服務股東利益,與川普和緩有利特斯拉股價穩定。

美股與科技動態

  1. 美股表現

    • 道瓊指數下跌 1 點,收 42,761 點;標普上漲 5 點(0.09%),收 6,005 點;納指上漲 61 點(0.31%),收 19,591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98 點(1.96%),收 5,136 點,顯示科技股強勢。
  2. 蘋果 WWDC 亮點不足

    • 蘋果 WWDC 未推出 AI 版 Siri,因內部評估功能不成熟,預計延後一年,股價反應平淡。
    • 其他更新(如 ChatGPT 整合、watchOS 自由排列)屬軟硬體小幅改進,缺乏 AI 亮點。

台灣出口與經濟表現

  1. 出口亮眼表現

    • 台灣 5 月出口金額達 517 億美元,年增 38.6%,創 15 年最快增幅,3-5 月連創歷史前三高。
    • 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 30%,33 年來首見;對東協出口增 52%,顯示美國囤貨潮強勁。
    • AI 浪潮推升通訊產品出口增 111%、電子零組件增 28%、機體電路增 30%,但傳統產業(如塑橡膠、化學品)衰退。
  2. 庫存壓力隱憂

    • 出口激增由關稅戰與 AI 需求驅動,恐提前透支下半年需求,若 7 月關稅協議達成,8 月後進口可能放緩。
    • 台灣進口金額 3-5 月緩步下滑,顯示廠商多接急單,謹慎進貨,7-8 月出口續創新高機率降低。
    • 下半年可能進入銷庫存階段,景氣拐點或於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顯現。
  3. 經濟比較優勢

    • 台灣 1-5 月出口年增 24.3%,進口增 21.4%,表現優於中國(出口增 6%)、南韓(出口衰退)、日本及德國。
    • 台灣經濟為主流發達市場最佳,惟台股本益比高達 16 倍(僅次印度),加上兩岸風險,影響外資回補意願。

兩岸出口對比

  1. 中國出口萎縮

    • 中國 5 月對美出口暴減 30%,顯示貿易戰影響加劇,6 月數據將是觀察重點。
    • 中國外匯儲備與超額儲蓄增長放緩,對外投資(如一帶一路)規模縮減,財政壓力上升。
  2. 通縮壓力

    • 中國 PPI 年減 3.3%,CPI 減 0.5%,進入全面通縮,生產與消費雙雙緊縮。
    • PPI 降幅快於 CPI,企業成本下降有利利潤,但資產價格收縮形成惡性循環。
  3. 台灣出口結構轉型

    • 台灣對美出口超越中國,墨西哥成為最大出口增幅市場(230%),多數產品在墨西哥組裝 AI 伺服器後銷往美國。
    • 高端製造仍留台灣,墨西哥主司組裝,顯示台商新布局策略。

台股與外資動態

  1. 外資回補趨緩

    • 外資今年賣超從 7,000 億新台幣減至 5,800 億,投信買超 2,012 億,支撐台股。
    • 4 月中至 5 月台幣升值帶動外資回補,但 5 月下旬後減弱,央行不歡迎未投資台股的外資換匯。
  2. 本益比偏高

    • 台股前瞻本益比達 16 倍,僅次於印度,遠高於中國(10 倍)及日本(6 倍),限制外資進場意願。
    • 兩岸風險與高估值使台股類似以色列股市,長期經濟表現佳,但短期資本市場波動大。

台灣薪資與產業趨勢

  1. 薪資成長展望

    • 台灣基本薪資預計 2026 年突破 30,000 元,缺工推升薪資上漲。
    • 高薪產業集中半導體與金融,如愛山林(478 萬)、瑞昱(475 萬)、元大金(231 萬)。
  2. 大學薪資差異

    • 陽明交通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 52,680 元,領先清華(49,809 元)與台大(48,470 元),理工科系占比高拉抬薪資。
    • 成功大學連續 5 年為企業最愛,產學合作與台南科學園區連結緊密。
  3. 產業兩極化

    • AI 與半導體帶動高薪,觀光與服務業(如三商餐飲年薪 29 萬)低薪,47 家旅行社倒閉凸顯觀光業困境。
    • 薪資高低取決於產業選擇,時代順風車(如 AI 熱潮)放大個人收入差距。

總結與展望

  1. 上半年經濟亮眼

    • 台灣上半年出口與經濟表現領先全球,支撐企業財報與年終獎金,通膨與薪資成長將持續發酵。
    • 下半年庫存壓力可能浮現,但上半年累積動能足以應對短期疲弱。
  2. 全球與兩岸觀察

    • 美中談判與美國內政影響全球貿易與市場氛圍,科技禁令放寬與稀土供應是關鍵。
    • 中國通縮與出口萎縮對比台灣的 AI 出口熱潮,凸顯兩岸經濟分化。
  3. 投資建議

    • 投資人應關注關稅談判進展、科技禁令鬆綁、美國抗議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以及台灣出口與庫存循環動態。
    • 台股高本益比與兩岸風險需謹慎評估,長期景氣仍具潛力。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