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五)馬川決裂!特斯拉能撐住?缺工難解,旅宿移工將開放?
摘要整理
美中關係和緩與貿易談判進展
- 川普主動與習近平通話,顯示美中關係出現和緩跡象,暫緩全球投資人對貿易戰的擔憂
- 中國承諾增加對美國關鍵稀土和磁材的出口,可能為後續談判(如華為晶片禁令或留學生簽證限制放寬)奠定基礎
- 若川習會談進展順利,預計兩週內可能有象徵性會面,市場關注是否影響關稅政策
川普與馬斯克衝突對市場影響
- 馬斯克與川普因減稅法案公開爭執,導致特斯拉股價 6 月 5 日下跌 14%,引發市場對科技股支撐鬆動的擔憂
- 馬斯克批評川普減稅法案可能導致美國經濟短期支出過高,並指控川普與愛普斯坦案有關,衝突升溫影響共和黨內部團結
- 川普回應馬斯克反對減稅法案是因電動車補貼被砍,強調法案將帶來史上最大減稅,市場擔憂科技監管放鬆進程受阻
美國稅改法案爭議與經濟影響
- 川普稅改法案預計 2027 年聯邦赤字從 1.7 兆美元增至 2.3 兆美元,短期內增加支出以刺激經濟
- 法案以減稅為主軸,削減醫療補助與學生貸款,預計引發報復性消費,但短期內因政策不確定性導致消費緊縮
-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估法案通過後,經濟正面作用不明,市場對法案通過機率從 75% 降至 50%
美國貿易逆差縮小與關稅效果
- 2025 年 4 月美國貿易逆差縮小 55.5%,降至 616 億美元,為 2023 年以來最低,主要因進口暴跌
- 關稅戰導致企業樂觀情緒下滑,AICPA 調查顯示 5 月僅 27% 企業高管對未來一年樂觀,低於一季度的 47%
- 進口減少推升 GDP,但企業因政策不確定性延後招聘與投資,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更大衝擊
台灣通膨趨緩與薪資結構變化
- 2025 年 5 月台灣 CPI 降至 1.55%,創 4 年新低,主要受農產品價格下跌(如木瓜、小黃瓜跌 10%)帶動
- 最低工資 2026 年預計調升 3% 至 29,450 元,實質薪資已翻正,但薪資漲幅低於 3% 者將落後最低工資
- 旅宿業缺工嚴重,有效雇傭數 15 萬人,求才數 24 萬人,勞動部計畫下半年開放旅宿移工
台灣產業薪資與缺工問題
- 半導體與金融業薪資增長最快,愛普 30 代銷平均年薪 478 萬,瑞昱 475 萬,聯發科 463 萬
- 旅宿業薪資僅漲 30%,低於最低工資漲幅 37%,平均年薪 30 萬,導致缺工加劇
- 低薪企業(如三商餐飲年薪 29 萬)雖有利 EPS,但長期招募困難影響服務品質與效率
投資風險與市場波動反思
- 特斯拉股價波動顯示個股風險,建議投資 ETF(如 SOXX)以分散單一股票波動影響
- 市場波動源於政策不確定性,投資人常在價格下跌(如特斯拉跌 13%)時才意識風險,需培養停損紀律
- 長期投資應注重本月收入穩定性,透過連續性投入實現複利效果,避免過度自信與部位膨脹
觀點整理
美中關係與川習通話
- 和緩訊號:美中關係出現和緩跡象,川普主動與習近平通話,中國承諾增加對美國關鍵稀土及磁材出口,顯示雙方有意緩解貿易緊張。
- 後續展望:主持人推測可能有「川習會」,若進展順利,兩人或許能在近期共同慶生。美國貿易代表貝森特可能先與中方談判,後續再安排象徵性會面。
- 影響評估:通話暫緩全球投資人對貿易戰的擔憂,但主持人認為具體進展(如放寬華為晶片禁令、EDA 設計軟體限制或中國留學生簽證)仍需觀察。
馬斯克與川普衝突
- 衝突背景:馬斯克與川普因稅改法案公開交惡,馬斯克批評法案導致特斯拉股價大跌 14%,川普則反擊馬斯克因電動車補貼被砍而反對法案。
- 公開交戰:
- 馬斯克在 X 平台連發貼文,稱川普法案「令人作嘔」,並指控川普若無其支持無法當選,甚至提及愛普斯坦案,暗示川普涉入,引發嚴重爭議。
- 川普回應對馬斯克失望,強調法案是歷史性減稅,馬斯克反對僅因補貼被取消。
- 市場影響:
- 特斯拉股價重挫,反映市場對科技股及監管鬆綁前景的擔憂。
- 主持人認為馬斯克與川普鬧翻損害共和黨內部團結,可能影響中期選舉及稅改法案進度。
- 主持人建議:馬斯克應專注經營 SpaceX、Tesla、X 等六家公司及家庭事務,避免涉入政治,以免得罪兩黨影響企業發展。
美國稅改法案(大而美法案)
- 法案內容:
- 延長川普時期減稅措施,削減醫療補助(Medicaid)及學生貸款補助,透過減稅刺激經濟。
- 短期增加支出,長期節省需數年生效,類似裁員前需先支付離職金的邏輯。
- 財政影響:
- 聯邦預算委員會(CRFB)預估,若法案通過,2027 年聯邦赤字將從 1.7 兆美元增至 2.3 兆美元。
-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指出,法案擴大赤字,短期消費可能緊縮,長期或因減稅帶動消費激增。
- 爭議焦點:
- 馬斯克反對法案,認為短期支出拉抬及補貼取消損害經濟及政府效率。
- 川普強調減稅刺激經濟,否則將面臨更大徵稅壓力。
- 進展與展望:
- Poly Market 市調顯示,法案通過機率從 75% 降至 50%,可能延至 8 月或 9 月,顯示參議院內部對法案信心下降。
- 主持人認為法案短期刺激經濟,但長期效果不明,需謹慎觀察。
台灣通膨與薪資
- 通膨趨緩:
- 5 月 CPI 降至 1.55%,創 4 年新低,農產品(如木瓜、小黃瓜等)價格下跌是主因,雖豬肉及外食價格仍高。
- 台灣通膨率低於日本(3.6%)、美國(2.3%)等,僅高於香港、中國大陸,顯示通縮壓力較小。
- 薪資成長:
- 2026 年最低工資預估達 29,450 元,增長 3%,時薪從 190 元升至 196 元,2027 年可望突破 200 元。
- 實質薪資翻正,因通膨低於薪資漲幅,但若個人薪資漲幅低於 3%,將落後最低工資成長。
- 產業薪資分化:
- 半導體、金融、不動產薪資成長最快,如愛 30 代銷平均年薪 478 萬、瑞昱 475 萬。
- 低薪產業如旅宿(平均年薪 30 萬)、洗滌工(29,800 元)等,導致缺工嚴重。
- 旅宿業因薪資漲幅(30%)低於最低工資(37%),缺工達 9 萬人,政府擬下半年開放旅宿移工。
- 影響與反思:
- 低薪企業人事成本低,有利 EPS 及股東回報,但長期招募困難,影響服務品質及效率。
- 公部門缺工加劇,高考錄取率從 9.7% 升至 16.7%,反映人才流向民間。
關稅戰與美國經濟
- 關稅戰進展:
- 美中和談可能延長關稅豁免時間,但具體效果待觀察。
- 4 月美國貿易逆差縮小 55.5%,降至 616 億美元,創 2023 年新低,主因進口暴跌,推升 GDP。
- 企業情緒:
- AICPA 調查顯示,僅 27% 企業高管對未來一年樂觀,遠低於一季前的 47% 及去年底的 67%。
- 企業因政策不確定性延後招聘、投資,採保守策略,中小企業承包商及建築商受衝擊較大。
- 市場表現:
- 6 月 5 日美股震盪下跌,道瓊跌 108 點(0.25%)、標普跌 31 點(0.53%)、納斯達克跌 162 點(0.83%)。
- 川普媒體集團(DJT)跌 8%,特斯拉跌 14%,反映馬斯克與川普衝突的市場影響。
總結與建議
- 市場觀察:
- 美中關係和緩為短期利多,但長期進展待觀察。
- 馬斯克與川普衝突影響科技股及共和黨團結,投資人需關注後續和解可能。
- 美國稅改法案短期刺激經濟,但赤字擴大,長期效果不明。
- 台灣通膨低、薪資成長分化,投資人可關注高薪產業及低薪企業的股東回報潛力。
- 投資策略:
- 分散投資科技 ETF,避免單一股票風險。
- 保持本業收入穩定,耐心追求複利成長。
- 培養風險意識,於市場無痛時提前調整部位。
閱讀推薦書籍
《致富的心魔》
- 作者:安德魯・威金森(Andrew Wilkinson)
- 核心內容:
- 記述作者從咖啡廳打工仔到成為加拿大億萬富翁企業家的歷程。
- 強調本月收入的加成效果,透過持續努力和策略性經營,實現財富的累積。
- 聚焦於個人奮鬥和無限賽局中的長期努力,展示如何從底層逐步建立財富。
- 適用對象:適合希望了解如何從零開始、透過本業收入逐步累積財富的讀者。
《複利效應》
- 核心內容:
- 講述在累積一定資產後,如何透過六個步驟實現收入、生活和成就的倍數成長。
- 強調連續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性,特別是穩定的本月收入作為長期資產增值的基礎。
- 闡述複利效果的實現需要長期堅持,避免過度期待短期高回報,並培養對市場波動的心理耐性。
- 提供實際案例,如標普 500 指數的長期報酬率(約 10%年化,7 年翻倍),強調穩健投資策略。
- 適用對象:適合已有一定資產基礎、希望透過長期投資和複利實現財富增長的讀者。
兩書共同啟示
- 致富的心魔聚焦於個人努力和本業收入的累積,適合財富起步階段;
- 複利效應則著重於資產管理與長期增值,適合已有基礎的投資者。
- 兩書結合提供從財富創造到財富增值的完整路徑,強調持續性、紀律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 提醒投資者避免過度自信、忽略風險,應保持穩定的收入來源並專注於長期目標。
投資心態建議
- 避免追求短期暴利(如期望每月翻倍),應專注於穩定的本月收入和長期複利效果。
- 指數型投資適合一般人,但需克服市場波動帶來的心魔,依靠穩定收入支撐財務自信。
- 風險並非僅來自市場波動,而是對風險機制的誤解,需培養耐心和紀律。
結論
這兩本書互補性強,適合不同階段的財富管理需求。《致富的心魔》啟發如何從無到有,《複利效應》教導如何從有到多,強調穩定的收入、長期視野和紀律性投資策略,適合希望在投資和財富累積中尋求實務指導的讀者。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