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5(四)川習難通話,美股還能漲?馬斯克怒批稅改法案,特斯拉沒戲?

2025-06-05(四)川習難通話,美股還能漲?馬斯克怒批稅改法案,特斯拉沒戲?

摘要整理

美股市場概況

  • 美股標普 500 指數 2025 年 6 月 5 日收盤上漲 0.007%,報 5,970 點,顯示市場樂觀情緒回升
  •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91 點,跌幅 0.22%,收在 42,427 點,反映市場漲跌互見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61 點,漲幅 0.32%,收在 19,460 點,科技股表現相對強勁

服務業 PMI 數據分歧

  • 標普服務業 PMI 5 月份飆升至 53.7,高於市場預期 52.3,顯示美國服務業景氣擴張
  • ISM 服務業 PMI 降至 49.9,進入緊縮區間,為 2024 年 6 月以來最低,反映大型企業信心走弱
  • 兩者差異源於數據採集方式,標普偏向中小企業,ISM 聚焦大型企業權重

美中貿易與關稅博弈

  • 川普暗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不順,談判進度受阻,影響市場對關稅戰預期
  • 半導體關稅尚未立即推出,需依據 232 條款進行冗長調查,川普以此作為東亞談判籌碼
  • 美中高教博弈加劇,美國擬收緊中國留學生簽證,中國留學生占康奈爾大學國際學生 50%

特斯拉市場挑戰

  • 特斯拉 5 月在法國銷量僅 721 輛,上半年歐洲市場銷量年減幅達 60%-80%
  • 加拿大市場因 25% 高額關稅,Model Y 車價從 6.9 萬美元飆升至 8 萬美元以上
  • 比亞迪交付量近一年超越特斯拉,特斯拉需依賴無人駕駛服務等新業務提升現金流

美中軍事與科技競爭

  • 中國 2025 年擁有 1,500 架先進戰機,美國 2,000 架,差距縮小速度快
  • 中國海軍垂直發射系統從 2005 年幾乎為零增至 2024 年 4,000 孔,追趕美國 8,000 孔
  • 美國針對中國 EDA 軟體實施科技禁令,限制中國 AI 晶片設計能力

台股表現與展望

  • 台股 6 月 5 日上漲 82 點,收在 21,690 點,台積電股價逼近 998 元
  • 台股漲幅落後美股,成交量放大至 4,039 億元,但散戶參與度低,ETF 買盤力度減弱
  • 外資回補力道可能因央行匯率政策影響而放緩,市場情緒處於尷尬階段

馬斯克與政策影響

  • 馬斯克反對川普稅改法案,稱其可能導致美國破產,特斯拉股價因此下跌 3.5%
  • 特斯拉在德州推出無人駕駛服務,採低成本高效率路線,挑戰西岸 Waymo 主導地位
  • 馬斯克關注政府效率部努力,試圖減少政府支出,但稅改法案資本支出增加引發其不滿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與投資氛圍

  1. 美股表現與多頭氛圍

    • 美國股市在 2025 年 6 月呈現多頭氛圍,標普 500 指數小幅走高,道瓊工業指數小幅下跌,納斯達克與費城半導體指數則上漲(分別上漲 61 點、0.32% 與 68 點、1.39%)。
    • 標普 500 指數今年以來已回到正報酬,距離歷史新高僅剩 2% 的差距,顯示市場樂觀情緒逐漸回歸。
    • 市場對利多與利空的解讀均偏向正面,無論數據高於或低於預期,甚至談判破裂或關稅增加,股市皆呈現上漲態勢,反映多頭市場中「利空進出、利多大漲」的特性。
    • 七大科技巨頭表現分化:Meta 上漲 10.7%、微軟上漲 9.6%、Alphabet 上漲 9.1%,但亞馬遜下跌 6.6%、蘋果下跌 19%、特斯拉下跌 14.2%,顯示關稅戰與市場競爭對部分科技股的影響較大。
  2. 台股表現與挑戰

    • 台股上漲 82 點,收在 21,690 點,台積電股價接近 1,000 元,但整體漲幅相較美股顯得落後。
    • 台股受限於央行匯率穩定政策,漲幅受抑,外資回補力道可能因央行干預而減緩,ETF 買盤動能不足,散戶參與度不高,市場呈現「漲不上去、跌不下來」的尷尬局面。
    • 台股若要進一步上漲,需仰賴外資回補與 ETF 買盤的持續加碼。

經濟數據與分歧

  1. 美國經濟數據的分歧

    • 美國 5 月服務業 PMI 數據出現顯著分歧:標普服務業 PMI 飆升至 53.7,高於預期的 52.3,顯示服務業景氣擴張;但 ISM 服務業指數下滑至 49.9,進入緊縮區間,為 2024 年 6 月以來最低。
    • 分歧原因在於兩者數據來源與計算邏輯不同:ISM 偏重大型企業,重視商業活動、新訂單、雇員與供應商交貨等指標;標普 PMI 則更反映中小企業與行業權重,顯示整體經濟仍處擴張,但大型企業因關稅壓力而信心下滑。
    • 就業數據顯示 5 月 ADP 小非農僅新增 3.7 萬個就業,創兩年來新低,與職位空缺數據脫節,顯示關稅戰影響下經濟數據的不一致性。
    • 美國經濟底層服務業仍有支撐,但大型企業擔憂關稅侵蝕獲利,市場情緒與實際經濟狀況出現分歧。
  2. 通膨與關稅影響

    • 市場對通膨預期的關注高於關稅帶來的短期獲利傷害,2025 年第三、四季度不太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膨。
    • 若關稅戰取消,下半年可能因上半年囤貨過多而面臨去庫存壓力,導致通縮風險,商品價格可能下跌(例如 iPhone 16 熱銷後 iPhone 17 預期難延續)。
    • 川普政府對鋼鋁關稅已大幅提高,但對半導體、藥品、木材等產業的關稅尚未急於推出,顯示策略上以談判籌碼為主,短期內不會立即實施。

美中博弈與地緣政治

  1. 美中談判與關稅戰

    • 美中對話進展不順,川普在推文中暗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極難達成協議」,雙方甚至未建立通話文化,反映談判僵局。
    • 川普策略上選擇不急於推出半導體等國安關稅(依據 232 條款需冗長調查),而是利用關稅威脅作為談判籌碼,壓迫東亞國家讓步。
    • 川普與習近平的「通話誤解」,反映美中溝通障礙加劇,可能導致關稅措施提前實施,而非等待 90 天談判期限。
  2. 高等教育博弈

    • 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簽證加強審查,特別針對與中國共產黨相關或關鍵領域的學生,影響美國高校財務(中國留學生貢獻約 130 億美元的教育服務出口)。
    • 中國留學生轉向日本,特別是富裕階層選擇日本從幼教到大學的教育移民,形成「潤日」現象,顯示美中高教系統的競爭加劇。
  3. 科技與軍事博弈

    • 美國針對中國晶片設計工具(EDA 軟體)實施限制,意圖從根本阻斷中國 AI 晶片發展,顯示科技戰升級。
    • 軍事上,中國遼寧號航母打擊群在台灣東南方 500 公里海域與美軍對峙,顯示台海緊張局勢加劇。
    • 中國軍事實力快速追趕,戰機數量(1,500 架 vs 美國 2,000 架)、驅逐艦(40 艘 vs 美國 90 艘)、兩棲登陸艇(380 艘遠超美國)及飛彈垂直發射系統(4,000 孔 vs 美國 8,000 孔)差距縮小,顯示軍事競爭加劇。
    • 航運業方面,中國掌握全球 20% 運力(美國僅 5%),戰時可轉為軍事用途,凸顯國安隱憂。
  4. 韓國角色與印太戰略

    • 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主張外交自主,對中國採取戰略模糊立場,與美國印太戰略存在矛盾,可能導致華府對首爾的不信任。
    • 美軍考慮調整東亞軍事部署,將駐韓美軍移往日本(日本駐軍 5.5 萬人,76 個設施),強化第一島鏈防線。

特斯拉與馬斯克觀點

  1. 特斯拉市場表現

    • 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銷量大幅下滑(法國 5 月僅 721 輛,德國年減 36%,西班牙年減 36%,整體歐洲市場衰退 6 成至 8 成),加拿大市場因 25% 進口關稅導致車價飆升(Model Y 從 6.9 萬美元漲至 8 萬美元以上),銷量預計下半年驟降。
    • 比亞迪交付量已連續近一年超越特斯拉,顯示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受挑戰。
    • 特斯拉在澳洲市場因補貼政策表現較佳,但在歐洲與加拿大市場面臨高關稅與補貼減少的雙重壓力。
  2. 馬斯克的政府角色與影響

    • 馬斯克反對川普稅改法案,認為其增加政府支出與債務,呼籲參議員阻止法案通過,顯示其在政府效率部門的影響力。
    • 建議馬斯克專注於特斯拉經營,特別是現金流管理與自駕車技術(Optimus、無人轎車服務),以應對市場競爭與關稅壓力。
    • 特斯拉在德州推出的無人轎車服務採低成本高效率路線,與西岸的 Waymo(威猛)競爭,後者雖燒資數十億美元但採保守設計,特斯拉可能在成本優勢下對 Waymo 造成衝擊。

投資哲學與建議

  1. 市場情緒與週期

    • 強調市場情緒的週期性,多頭市場中所有消息皆被解讀為利多,空頭市場則相反,投資者應避免在樂觀期追高或恐慌期停損。
    • 投資本質從研究金融、經濟、政治、歷史,逐步深入到人性與規律,建議長期投資者採左側佈局策略,保持穩健心態。
  2. 台股與美股投資策略

    • 美股即將挑戰歷史新高,投資者應戒慎恐懼,避免追高;台股則因匯率穩定政策限制漲幅,需關注外資回補與 ETF 買盤動能。
    • 建議投資者專注長期趨勢,勿因短期波動過度反應,並以穩健策略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