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2(一)端午變盤,反彈到盡頭?川習會登場?央行警告:外資不得炒匯

2025-06-02(一)端午變盤,反彈到盡頭?川習會登場?央行警告:外資不得炒匯

摘要整理

全球市場總覽

  • 美中貿易緊張持續影響科技股與晶片股,週五出現顯著賣壓,標普 500 指數單周上漲 1.87%
  • 標普 500 指數 5 月上漲 6.15%,創 2023 年 11 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 全球股票市場剔除美國後,平均漲幅達 15.6%,歐洲股市上漲 20%,進入牛市

美中貿易爭端

  • 川普批評中國違反日內瓦協議,特別針對稀土礦產出口限制,中國控制全球 70% 稀土開採與 91% 精煉
  • 美方未見中國鬆綁稀土出口黑名單,中方則指美方未取消半導體出口管制,雙方僵持
  • 川普擬將鋼鐵與鋁關稅從 25% 上調至 50%,6 月 4 日生效,引發市場對通膨預期影響

美國經濟數據

  • 美國二季度 GDP 預估成長 3.8%,出口貢獻 1.4 個百分點,主要因進口額 4 月單月下跌 20%
  • 4 月核心 PCE 物價年增率 2.5%,為 2020 年 5 月以來最小增幅,顯示通膨趨緩
  • 消費者信心指數從 50.8 升至 52.2,反映關稅戰陰霾淡化,但通膨預期分歧,共和黨預估 1%,民主黨預估 9.4%

美國股市動態

  • 標普 500 指數 5 月上漲 6%,收復 4 月 2 日關稅戰以來跌幅,技術線型呈杯柄形態
  • 七大科技巨頭 4 月初至 5 月底平均上漲 10%,輝達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
  • 預估二三季度 EPS 成長趨緩,因高基期影響,2026 年下半年可能面臨庫存調整

全球資產表現

  • 黃金價格今年上漲 25%,領漲避險資產,比特幣上漲 11%,新興市場指數上漲 6.8%
  • 美國中型股與小型股表現偏弱,平均下跌,油價顯著收跌,緩解通膨壓力
  • 全球股市(不含美國)漲幅 15.6%,歐洲股市進入牛市,均值回檔機率增加

川普政策與不確定性

  • 川普行政命令數量直線上升,伴隨訴訟與禁制令增加,聯邦第九巡迴法院駁回裁員計畫
  • DOGE 計畫節省金額 50% 來自裁員,涉及 387.5 億美元補助,現因禁制令受阻
  • 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指數 4 月 2 日達高點後回落,但近期因稀土爭議與關稅政策再度上行

薪資與通膨趨勢

  • 美國非法移民流入降至每月不到 1 萬人,驅逐 200-300 萬非法移民可能導致缺工,推升薪資通膨
  • 租金價格月增幅 0.4%,年減 0.5%,顯示通膨壓力減弱,消費支出與可支配所得增幅均為 0.1%
  • 聯準會因關稅通膨預期未明,遲未降息,核心服務類通膨(金融與保險)呈緩步下滑

台灣股市與匯率

  • 台股上週下跌 304 點,連續兩週收黑,外資終止連續 5 週買超
  • 台幣升值 9.53%,僅次於歐元 9.8%,但台股漲幅落後歐洲股市,顯示升值利空影響較大
  • 央行罕見週日發布六點聲明,警告外資炒匯,發現以投資名義匯入大量資金卻未進場台股

金融業影響

  • 台灣金融三業(期貨、投信、保險)4 月營收表現不佳,壽險業虧損 400 億,5 月壓力可能加劇
  • 外資以投資名義匯入資金停泊台幣帳戶,央行與金管會展開調查,警告勿炒作匯率
  • 央行強調台幣升值反映經濟基本面穩定,美元若未貶值,台幣單獨暴升不可接受

投資策略建議

  • 庫存循環顯示 2026 年可能進入調整期,建議依循長週期調整資金配置,避免追高殺跌
  • 市場右側反彈後宜保留現金,謹慎應對不確定性,機會集中在每年 2-3 次關鍵時刻
  • 集中火力於風險報酬優勢明顯時機,長期策略應依據紀律與複利效應,而非頻繁交易

觀點整理

美中貿易與關稅影響

  1.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

    • 美中貿易持續緊張,特別在稀土礦產貿易爭端上,導致科技股與晶片股在週五(2025 年 5 月 30 日)顯著賣壓。
    • 川普指控中國違反日內瓦協議,未放寬稀土磁體出口限制及解除對美企的封殺;中國則批評美國未取消半導體出口管制,雙方互指對方未履行承諾。
    • 中國壟斷全球稀土產業鏈,開採 70% 的稀土礦、處理 87%、精煉 91%,尤其在電動車、軍事武器及機器人等領域具壓倒性優勢。
    • 川普計劃囤積稀土以應對未來 90 天可能的貿易戰,增加市場不確定性。
  2. 關稅政策與市場反應

    • 川普將鋼鐵與鋁關稅從 25% 上調至 50%,於 2025 年 6 月 4 日生效,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但可能推高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引發通膨預期。
    • 4 月關稅延後 90 天導致進口量從 3 月高點大幅下滑,4 月進口額創史上最大單月跌幅(約 20%),緩解 GDP 負面影響。
    • 市場對關稅戰的擔憂逐漸淡化,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指數自 4 月 2 日高點回落,但近期因稀土爭議及法院禁制令等因素略有回升。

美國經濟與市場表現

  1. 股市表現與技術分析

    • 標普 500 指數 5 月上漲 6.15%,為 2023 年 11 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完全收復 4 月 2 日關稅戰以來的跌幅,重回 3 月高點。
    • 美國股市呈「杯柄形態」,顯示多頭趨勢,但技術面乖離推高,建議投資人預留現金以應對可能的中期回檔。
    • 七大科技巨頭(例如輝達)平均上漲 10%,遠超標普 500 整體 4% 漲幅,輝達因財報樂觀預期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
  2. 經濟數據與通膨

    • 第二季 GDP 預估成長 3.8%,主要受進口額大幅下滑(出口貢獻 1.4 個百分點)帶動,顯示經濟穩健但非內需驅動。
    • 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 4 月年增率 2.5%,為 2020 年 5 月以來最小增幅,顯示通膨弱化,聯準會降息條件成熟,但因關稅通膨預期遲遲未降息。
    • 服務業通膨僵固,但薪資漲幅趨緩,金融服務與保險成本下降,顯示消費動能減弱但未達衰退程度。
    • 租金價格月增 0.4%,年減 0.5%,顯示住房通膨壓力減輕,薪資通膨成為主要通膨來源。
  3. 移民政策與薪資通膨

    • 川普強化邊境安全,非法移民流入從每月 25 萬人降至不到 1 萬人,計劃驅逐部分非法移民(總數約 1,370 萬人,占人口 14.3%)。
    • 若驅逐 200-300 萬人,可能導致史上最大規模勞動力短缺,推高薪資通膨,川普樂見薪資驅動的通膨而非油價驅動。
  4. 消費者信心與政治影響

    • 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 50.8 升至 52.2,受關稅戰陰霾淡化影響,但 5-10 年通膨預期僅從 4.4% 降至 4.2%。
    • 共和黨人預期一年後通膨僅 1%,民主黨人預期高達 9.4%,顯示經濟信心與政治立場高度相關,川普民調高低影響市場心理。

全球市場與資產表現

  1. 全球股市

    • 剔除美國後,全球股市今年漲幅 15.6%,歐洲股市上漲 20%,已進入牛市;新興市場指數漲 10.1%,但台股表現相對疲弱。
    • 美國股市雖今年負報酬(-0.8%),但波動劇烈,可能因單日波動翻正;牛市氛圍下,均值回檔機率上升。
  2. 資產績效

    • 黃金漲 25%,為避險資產領頭羊;比特幣漲 11%,新興市場股市漲 6.8%,短期國庫券與高收益債漲 2-3%。
    • 美國大型權值股(SPY、QQQ)報酬翻正,中型股、小型股及大宗商品仍下跌,大宗商品下跌有助通膨穩定。

台股與新台幣匯率

  1. 台股表現

    • 台股上週下跌 304 點,周線連二黑,外資結束連續 5 週買超,賣壓較美國市場沉重。
    • 加權指數高低落差達 4,573 點,反彈位階高但未突破年線與半年線壓力,顯示上漲動能受限。
    • 台幣升值 9.53%,僅次於歐元(9.8%),但台股漲幅不如歐洲股市,顯示升值對台股的利空衝擊大於回補誘因。
  2. 央行政策與外資炒匯

    • 央行罕見於週日(2025 年 6 月 1 日)發布六點聲明,警告外資不得炒作新台幣匯率,強調匯市穩定。
    • 央行發現外資以投資台股名義大量匯入美元,停泊於新台幣存款帳戶卻未投資,疑似炒匯,聯合金管會與財政部調查。
    • 央行強調新台幣升值反映台灣經濟基本面穩定,但須在美元走弱前提下緩升,避免單獨暴升。
  3. 金融業衝擊

    • 金融三業(期貨、投信、保險)4 月營收表現不佳,壽險業虧損 400 億,5 月可能進一步惡化,創本輪景氣循環最差表現。
    • 壽險業受贖回量增加拖累,顯示市場對台股信心不足。

川普政策與市場不確定性

  1. 行政命令與法院禁制令

    • 川普行政命令數量直線上升,但爭議與訴訟同步激增,民主黨傾向法官常發出禁制令,共和黨法官則偏向支持川普。
    • 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駁回川普暫停下級法院禁制令的請求,禁止大規模聯邦雇員裁員與政府重組(DOGE 計畫),影響補助金額 387.5 億美元。
    • DOGE 計畫 50% 節省來自裁員(主要集中於美國國際開發署與衛生公共服務部),禁制令削弱計畫成效,增加政策不確定性。
  2. 政治與市場籌碼

    • 川普因股市接近歷史高點、民調穩定及債券市場平穩,手握更多政策籌碼,可能採取更強硬改革。
    • 馬斯克卸下政府職務,其好友埃薩克曼的 NASA 署長提名被撤,顯示川普重視內部忠誠,防範「背叛」風險。

投資策略與週期觀點

  1. 週期投資建議

    • 股市領先庫存循環 6-9 個月,2022 年底股市見底反映 2023 年基本面疲弱,2025 年為基本面多頭第二年,2026 年可能面臨 EPS 成長瓶頸。
    • 牛市已持續 3 年,建議投資人謹慎追高,預留現金以應對中期回檔,特別在高基期與關稅衝擊下。
    • 長期投資應依循景氣週期調整資金配置,避免頻繁進出,專注關鍵時刻加碼以獲得複利效果。
  2. 市場情緒與風險管理

    • 市場右側反彈時應謹慎,左側下跌時可樂觀,強調紀律性投資而非追高殺跌。
    • 以故事比喻,強調專注投資尺度而非頻率,關鍵時刻集中火力操作,避免小波動干擾。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