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二)央行放手?台幣 2 字頭,金控遭狙擊?
摘要整理
台股市場概況
- 台股昨日下跌 115 點,收盤成交量達 2,952 億元,顯示市場資金流動仍顯著
- 外資昨日買超 131 億元,主要購入反向型 ETF(如元大台灣 50 反一),反映對台股短期看空情緒
- 自營商賣超 51 億元,顯示在端午節前進行獲利了結,市場短期賣壓增加
台幣匯率升值影響
- 台幣兌美元升值至 29.935,創 28 個月新高,超越歐元(9.38%)與日元(9.33%)的升值幅度 9.51%
- 台幣快速升值導致壽險公司美元資產減損,三大金控(國泰金、中信金、富邦金)昨日遭空頭狙擊,股價顯著下跌
- 相較歐洲股市屢創新高,台幣升值對台股提振效果有限,外資偏好反向 ETF 而非正向投資
壽險業面臨匯損壓力
- 壽險公司因台幣升值 10%,帳面匯損高達 1,110 億元,避險成本上升至 0.8%
- 國泰人壽一季度提列 386 億元外匯價格準備金,仍無法完全抵消匯損影響
- 壽險公司資產端 60%-70% 為外幣資產,負債端 80% 以台幣計價,匯率波動對配息能力造成壓力
科技業匯損與關稅挑戰
- 台幣升值 10% 使品牌廠毛利率平均下降 1.3%,代工廠與零組件廠分別下降 1.1%-1.3%
- 美國半導體關稅政策延後公佈,台積電等企業呼籲免稅以維持美國產能,短期內匯損為主要壓力
- 代工廠因美元計價營收占比高達 80%,避險能力較強,匯損影響相對可控
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問題
- 台灣房地產市場購屋意願下降,43% 民眾認為關稅影響購屋,55% 購屋為自用換屋,僅 11% 為投資置產
- 高雄橋頭房價年漲 26%,台中西屯與林口新市鎮分別漲 21% 與 17%,投資客因高報酬率無意賣出
- 市場流動性問題加劇,投資者擔憂未來賣房時間過長,影響資金套現能力
薪資增長與缺工現象
- 台灣平均薪資突破 6 萬元,實質薪資增幅 4.39%,高於通膨率 2%,帶動資金流入金融資產
- 運輸倉儲業加班比例達 51%,醫療保健業 50%,製造業 42%,顯示缺工現象推升薪資
- 65 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從 8.3% 升至 9.95%,反映市場缺工嚴重,促進總收入提升
旅遊熱潮與日本市場觀察
- 台幣升值推升出國旅遊意願,下半年旅遊熱潮預計集中於中秋節,赴日機票訂量因地震謠言年減 50%
- 日本觀光業受地震謠言影響,京都金閣寺日本遊客減少 19%,外國遊客增加 29%
- 日本房地產受外資熱捧,東京都三核心區新公寓外國人購買比例從 16% 升至 21.5%,華人資本大量收購民宿
投資市場情緒與建議
- 台股盤整於 21,000 至 22,000 點,ETF 買盤動能停滯,基金規模維持 9.5 兆元未創新高
- 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持現金觀望,買房與買股意願均受抑
- 投資應避免情緒化決策,建立理性評估系統,專注長期投資本質而非短期市場波動
觀點整理
台幣匯率升值與影響
- 台幣升值趨勢: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 3 字頭,收盤價達 29.935,創下 28 個月來新高,顯示台幣在主要貨幣中升值幅度顯著,超越歐元(9.51% 對 9.38%)。
- 對台股影響有限:儘管台幣升值,外資對台股的提振效果有限。外資買超 131 億,主要集中在反向型 ETF(如元大台灣 50 反一),顯示對台股整體仍以調節為主,短期內市場存在獲利了結賣壓。
- 壽險業衝擊:台幣快速升值導致壽險公司美元資產縮水,帳面損失顯著。例如,國泰金、中信金、富邦金等金控股受到空頭狙擊,跌破年線與半年線。壽險業避險成本上升(一季度避險成本達 0.8%),外匯準備金 386 億無法抵消 1,110 億匯損,影響 EPS 表現及配息能力。
- 科技業挑戰:科技業因台幣升值面臨匯損壓力,品牌廠毛利率受影響約 1.3 個百分點,代工廠(ODM)因美元計價營收占比高(約 8 成),避險能力較強,毛利率影響約 1.1-1.2%。零組件廠影響較大,毛利率壓力約 1.3%。若後續匯率緩升,影響可透過避險減輕。
- 資產股提振:台幣升值對資產股(如營建、食品、航空、觀光)有正面提振,但房地產市場因流動性問題,投資意願低迷,購屋主力以自用為主(55% 自用換屋,29.5% 首購,僅 11% 投資置產)。
台股市場動態
- 成交量與賣壓:台股昨日成交量達 2,952 億,超出預期,顯示短期內資金移動活躍,但內資與外資存在獲利了結賣壓。外資買超 131 億,卻以反向 ETF 為主,顯示對台股信心不足。
- 與美股聯動:台股與美國股市具聯動性,難以獨立下跌。參考 2020 年疫情後美股因聯準會寬鬆政策急漲,2025 年台股在川普因素影響下,4 月急跌後已收復跌幅,接近歷史新高。
- 股票回購支撐:企業股票回購力度增強,2025 年二季度回購金額超越 2022 年歷史高點,顯示大股東對後市樂觀,支撐股價表現。
- 散戶與機構動態:散戶為近期台股上漲主力,但機構法人因散戶與企業回購的「雙嘎壓力」被迫回補,推升市場動能。
台灣經濟與市場觀察
- 薪資與消費力:台灣實質薪資翻正,2025 年增幅達 4.39%,高於通膨率 2%,總體平均薪資突破 6 萬元。缺工現象推升加班比例(如運輸倉儲業 51%、醫療保健 50%),帶動薪資增長,增加金融資產配置潛力。
- 房地產市場冷卻:房地產市場因關稅影響購屋意願下降,43% 民眾無購屋意願,高於願購屋的 38.5%。投資客因過去漲幅高(高雄橋頭年漲 26%,台中西屯 21%)而無急於賣出動機,但市場流動性問題浮現,成為投資考量重點。
- 旅遊熱潮與資金流向:台幣升值提升民眾消費力,預估下半年出國旅遊熱潮將爆發,尤其中秋節機票訂單集中。但受日本地震謠言影響,5-6 月赴日旅遊意願下降,顯示短期情緒影響消費行為。
- ETF 買盤停滯:ETF 買盤在 4 月股災後顯著增長,但隨著台股回到 21,000-22,000 點區間盤整過久,散戶興趣減弱,基金規模停滯在 9.5 兆,顯示市場情緒低迷及對關稅戰的觀望態度。
國際關稅與談判進展
- 關稅戰影響: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市場情緒,雖延後歐盟 50% 關稅至 7 月 9 日,並釋放對紡織業較寬鬆的訊號,但半導體關稅仍未明朗,台積電等企業盼免稅以維持赴美設廠進度。
- 東亞貨幣與談判:台幣、韓元、日元升值顯著,顯示市場對與美談判進展樂觀。台灣 5 月初完成首輪談判,進展順利;日本預計 6 月中旬召開美日首腦會議;韓國因新總統上任,談判進度落後;中國談判共識較弱,90 天內達成協議可能性較低。
- 央行策略:東亞央行可能形成共識,允許貨幣緩升而不干預匯市,以配合談判進程,減少市場波動。
投資建議與市場情緒
- 理性投資:投資應避免受市場情緒驅動,需建立理性評估系統。當前市場非低潮,但量縮與情緒低迷,投資人應回歸投資本質,謹慎評估長期收益而非追求短期翻倍。
- 資金流動性與決策:市場資金動能受關稅戰與情緒影響,投資人傾向持有現金,等待房市鬆動或股災再進場。建議避免進退兩難,平衡自用與投資需求,謹慎應對流動性風險。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