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6(一)川普再出招,反彈見頂?馬斯克回來了,蘋果擋得住關稅?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美股表現
- 美國三大指數週五全面下挫,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256 點 (0.61%),收於 41,603 點,標普下跌 39 點 (0.67%),收於 5,802 點,納指下跌 188 點 (1%),收於 18,737 點
- 川普貿易戰疑慮影響市場,蘋果因關稅威脅重挫 3.02%,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713 點 (1.53%),收於 4,702 點
- 美股本週交易量預計清淡,因端午節休市,台股本週量能亦縮減,週一小跌 86 點,收於 21,564 點
全球資產績效
- 黃金價格表現最佳,2025 年漲幅達 27.9%,每盎司收於 3,365 美元,上週大漲近 5%
- 歐亞股市平均漲幅 16%,比特幣漲幅 14%,新興市場股票漲幅 8.8%,短期 Tips 漲幅 3%
- 美股大型股跌幅較輕,納指跌幅不到 1%,中小型股 (IWM) 跌幅較重,顯示市場偏好避險資產
美歐貿易談判
- 美國與歐盟貿易談判進度緩慢,川普原訂 6 月 7 日結束談判,後延至 7 月,90 天關稅豁免期持續生效
- 美歐貿易規模龐大,2024 年美國自歐盟進口 6,060 億美元,出口 3,700 億美元,占美國 GDP 4.9%,高於美中貿易的 2.2%
- 歐盟對美出口以藥物 (1,270 億美元) 和汽車為主,美國對歐盟出口則以石油、天然氣和醫療製品為主,關稅若加徵將影響汽車業,奧迪、保時捷、Volvo 週五股價重挫
美日與美韓談判
- 美日談判進入第三輪,卡關於汽車製造業,日本車廠如馬自達 43% 出口至北美 (28 萬輛),關稅稅率若高於韓國將面臨壓力
- 美韓談判因南韓總統大選影響,李在明以 45% 支持率領先,主張延後談判至 7 月 8 日後,強調韓國本土利益
- 美日談判進展稍緩,川普允許日本製鐵併購美國鋼鐵公司,需在國安與投資額上讓步
美台談判進展
- 美台談判進展順暢,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談判成果豐碩,進度超前,但具體細節未公開
- 美國關稅談判中,英國稅率 10%,中國 30%,歐盟 20%,日本 24%,台灣稅率預估在 10% 至 25% 之間
- 台美談判幾無爭議訊息傳出,可能為東亞國家中最順利,成果待 7 月 6 日前進一步揭曉
蘋果與供應鏈挑戰
- 川普威脅對蘋果與三星加徵 25% 關稅,推動產線回美國,85% 蘋果組裝廠仍位於中國 (江蘇、廣東 115 個)
- 蘋果供應鏈轉移至印度僅 15%,90 天內完成高強度轉移難度高,成本若回美國將翻倍
- 中國對美出口手機為最大宗,2024 年中國對東盟出口 5,865 億美元,超美對歐盟出口,川普欲防堵東南亞轉口貿易
馬斯克與特斯拉動態
- 馬斯克宣布回歸特斯拉全天候工作,淡化政治色彩,過去任政府效率部導致特斯拉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
- 特斯拉 Model 3 銷量受馬斯克形象影響,21.5% 車主因不滿馬斯克賣車,女性與電動車用戶支持度低於男性與燃油車用戶
- SpaceX Starlink 發射 8,417 枚衛星,占全球低軌衛星 2/3,2025 年預計產生 20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顯示馬斯克資源調配能力
科技生產力週期
- 美國科技獨角獸估值達 2.5 兆美元,遠超中國 (162 家) 與歐盟 (107 家,3,333 億美元),主導全球技術發展
- AI 資本支出推動台積電業績,輝達晶片營收依賴微軟 (8.9%)、Meta (9.3%)、Amazon (7.5%),特斯拉僅 0.9%
- 搜尋行為改變,80% 用戶在 40% 搜尋中不點擊連結,30% 用戶在 80% 搜尋中僅參考 AI 答案,影響 Google 廣告收入,Alphabet 本益比僅 8 倍
投資策略與市場觀察
- 投資尺度影響策略,短期關注川普動態,中期 (3-4 年) 看庫存循環,長期 (10-20 年) 押注科技生產力週期
- 市場資金流向改變,36% 資金流向歐洲股市,23% 流向黃金,17% 流向比特幣,僅 17% 美股投資人押注美國股市
- 台股本週量縮,壓力較大,投資人可透過科技 ETF 或美股大盤參與科技週期,定期定額為長期投資有效方式
觀點整理
國際貿易戰與關稅談判
美國與歐盟談判
- 川普對歐盟施壓,原本計劃 6 月 7 日結束談判,後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通話,延至 7 月,90 天關稅豁免期持續生效。
- 美歐貿易規模龐大,2024 年美國從歐盟進口 6,060 億美元,出口 3,700 億美元,貿易逆差促使川普以關稅修復美國製造業。
- 美歐貿易占美國 GDP 的 4.9%,高於美中貿易的 2.2%,對全球經濟影響大於東亞國家。
- 歐盟出口至美國以藥物(1,270 億美元)及汽車為主,美國對歐盟出口以石油、天然氣及醫療製品為主。
- 歐盟汽車業受 25% 關稅影響大,若增至 50%,如奧迪、保時捷等車廠壓力更大。
美國與日本談判
- 美日進入第三輪談判,焦點在汽車製造業,日本希望以投資換取低關稅(接近 0%,現為 10%)。
- 日本車廠(如馬自達)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馬自達出口至北美占總出口 43%,關稅稅率若高於韓國或台灣,將面臨競爭壓力。
- 川普允許日本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條件是國安讓步及擴大投資,顯示談判略有進展但仍卡關。
美國與韓國談判
- 韓國總統候選人李在明主張延後關稅談判,認為在 7 月 8 日前完成談判可能犧牲國家利益,展現強硬立場。
- 李在明民調領先(45% 對 36%),若當選可能影響談判進度。
- 市場擔憂駐韓美軍規模縮減,可能是川普對韓國施壓的策略。
美國與台灣談判
- 美台談判進展順利,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談判成果豐碩,但因談判進行中無法透露細節。
- 台灣談判進度領先東亞國家(除英國外),幾乎無談不攏消息,顯示雙方協商順暢。
關稅談判總結
- 當前關稅談判進度:英國 10%、中國 30%、歐盟 20%、瑞士 30%、印度 26%、日本 24%。
- 關稅稅率多介於 10% 至 25%,日本談判結果將影響韓國及台灣稅率,歐盟談判進展影響東亞及東歐市場。
蘋果與關稅影響
- 川普威脅對蘋果及三星課徵 25% 關稅,旨在將產線移回美國,而非僅轉至印度。
- 蘋果 85% 組裝廠仍位於中國(江蘇、廣東有 115 個供應廠),僅 15% 在印度,90 天內完成產能轉移難度高。
- 若產線不回美國,海外設廠(印度)仍需支付 25% 關稅,成本仍低於美國(成本翻倍)。
- 蘋果手機價格可能因關稅上漲,影響市場競爭力。
- 中國對美出口以手機為大宗,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越南)以規避關稅,但川普意圖禁止轉口貿易,要求美國本土生產。
美股與全球資產表現
美股表現
- 週五美股四大指數下跌:道瓊下跌 256 點(0.61%,收 41,603 點)、標普下跌 39 點(0.67%,收 5,802 點)、納斯達克下跌 188 點(1%,收 18,737 點)、費城半導體下跌 73 點(1.53%,收 4,702 點)。
- 蘋果重挫 3.02%,受川普關稅威脅影響。
- 美股本輪乖離過高,短期回檔屬正常,投資人對美元資產興趣降低(僅 17% 押注美股)。
- 資金流向歐洲股市(36%)、黃金(23%)、比特幣(17%),因歐元升值及避險需求增加。
全球資產表現
- 黃金表現最佳,漲幅 27.9%,每盎司達 3,365 美元。
- 歐亞股市平均漲幅 16%,比特幣漲 14%,新興市場股票漲 8.8%,短期 Tips 漲 3%。
- 負報酬資產集中在納斯達克大型股(跌幅約 1%)及中小型股(IWM)。
- 歐洲股市上漲主要由美元資產撤退、歐元升值推動,而非樂觀情緒。
台股表現與展望
- 台股小跌 86 點,收 21,564 點,因外資放假(美國股市休市)導致交易量縮。
- 本週因端午節休市,交易量預計持續低迷,壓力較大,投資人需謹慎觀察。
馬斯克與科技週期
馬斯克動態
- 馬斯克宣布回歸特斯拉及 SpaceX 全天候工作,淡化政治色彩(此前在政府效率部表現引發爭議)。
- 特斯拉市值因馬斯克形象受損蒸發數千億美元,21.5% 車主因不滿馬斯克而賣車,女性及電動車用戶支持度較低。
- 馬斯克社交成癮(每日數十則貼文)影響形象,近期發文頻率下降,可能利於事業經營。
SpaceX 與 Starlink
- Starlink 發射 8,417 枚衛星,占全球低軌衛星 2/3,幾乎壟斷商業市場。
- 2025 年現金流轉正,預計產生 20 億美元自由現金,進入顯著運營階段。
- 未來隨 6G、7G 技術推進,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可能需向 Starlink 購買頻寬。
科技生產力週期
- 美國科技獨角獸(估值超 10 億美元)總估值達 2.5 兆美元,遠超中國(162 家,估值低於美國 90 家)及歐盟(107 家,估值 3,333 億美元)。
- AI 資本支出推動台積電業績,輝達營收依賴微軟(8.9%)、Meta(9.3%)、亞馬遜(7.5%),特斯拉貢獻僅 0.9%。
- AI 搜尋改變用戶行為,80% 搜尋不點擊連結,影響廣告策略,Google 急起直追,整合 AI 於搜尋列,預估本益比僅 8 倍,具投資潛力。
投資建議與尺度
投資週期與策略
- 長週期(10-20 年):看好 AI 與科技生產力週期,可投資科技 ETF 或美股大盤。
- 中週期(3-4 年):牛市第三年,需預留現金應對波動。
- 短週期:關注川普政策與推文動態,快速調整策略。
- 投資成敗取決於時間尺度,短線(3 天)與長線(3 年)思維不同,需耐心與策略搭配。
投資心態
- 投資如種樹,需紮根與耐心,市場波動非主要問題,關鍵在於時間與尺度選擇。
- 不同投資人尺度不同,需依自身風險承受度與目標調整策略。
總結
全球貿易戰與關稅談判牽動市場動態,台灣在美台談判中進展順利,具領先優勢。美股因乖離過高回檔,資金轉向歐洲與黃金,台股受假期影響量縮,需謹慎觀察。馬斯克回歸企業經營與科技週期推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人應根據自身時間尺度選擇策略,耐心應對市場波動。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