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三)美股還漲得動嗎?川普減稅法案,能避免衰退嗎?

2025-05-21(三)美股還漲得動嗎?川普減稅法案,能避免衰退嗎?

摘要整理

美國股市概況

  • 標普 500 指數近期連續 6 天收漲後小幅回落,跌幅 0.39%,收於 5,940 點
  • 標普 500 指數從低點已反彈 27%,距離歷史新高僅差不到 3%
  • 散戶買盤強勁,單日買超曾達 41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支撐市場反彈

川普減稅法案進展

  • 川普推動「大而美法案」,預計在眾議院通過後進入參議院審議,包含減稅與財政結構改革
  • 法案預計未來 10 年削減 4.5 兆美元聯邦稅收,同時消減 8,800 億美元支出,主要針對 Medicaid 醫療保險
  • 法案增加國防與邊境安全支出,國防預算未來 10 年增 1,000 億美元,邊境控管資金增 2,000 億美元

美債與財政挑戰

  • 美國聯邦債務從歐巴馬時期 10 兆美元增至 2025 年 36 兆美元,三大信評機構已調降美債評級
  • 五年期信用違約交換(CDS)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TPU)在 2025 年初同步走高,顯示市場對財政赤字與主權信用憂慮
  • 川普政策旨在減少美債發行以穩定價格,短期內可降低發債壓力,但長期財政平衡仍具挑戰

經濟影響與市場預期

  • 稅務基金會預估法案將推升美國 GDP 成長 0.6%,創造 79 萬全職工作,但資本存量與稅前工資分別下滑 0.1%
  • 高盛預測法案對 GDP 刺激效果有限,2025-2026 年關稅可能拖累 GDP 衰退 1.5 個百分點
  • 法案短期提振消費有限,減稅效果需至 2026 年顯現,關稅副作用可能下半年逐步浮現

關稅政策與供應鏈轉移

  • 美中關稅維持 30% 高稅率,推高美國零售價格風險,川普推動供應鏈轉向墨西哥與加拿大以避免停滯性通膨
  • 2018 年美中貿易戰後關稅收入翻倍,市場逐漸適應高關稅環境,顯示投資者對關稅波動的接受度提升
  • 未來 90 天為美中供應鏈脫鉤關鍵期,成功轉移產能可減輕關稅對經濟的負面衝擊

美越與美日貿易談判

  • 美國與越南展開第二輪關稅談判,越南採和緩態度,但非關稅壁壘仍待解決
  • 川普家族在越南投資 15 億美元高爾夫球度假村,與貿易談判時機重合,引發聯想
  • 美日談判陷入僵局,汽車領域分歧明顯,日本考慮補助特斯拉充電站以改善貿易公平性

日本債市危機

  • 日本 40 年期公債殖利率衝高至 3.45%,創近年新高,債券價格面臨顯著賣壓
  • 20 年期國債投標倍數跌至 2.5 倍,為 2012 年來最低,顯示市場信心不足
  • 日本央行持有 52% 國債,縮表壓力上升,若央行減少承接,債市可能進一步惡化

台股與台灣經濟表現

  • 台股小漲 112 點,收於 21,639 點,量能縮減至約 2,000 億台幣,顯示追買意願低迷
  • 4 月外銷訂單達 564 億美元,年增 19.8%,創同期歷史新高,反映美方帶貨潮強勁
  • 台股長期支撐來自 ETF 買盤與定期定額扣款,外資雖賣超 5 年,但市場仍靠內資累積上漲 4,000 點

投資策略建議

  • 當前市場情緒偏向等待進一步利多,投資者應避免單純追買或賣出,建議採資產配置平衡策略
  • 標普 500 指數漲幅已達 27%,短期報酬空間有限,建議增持現金或短債以應對波動
  • 台灣投資者可關注外銷訂單成長帶動的 ETF 買盤動能,但需警惕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匯損風險

觀點整理

美國股市與經濟政策

  1. 美國股市現況

    • 標普 500 指數連續 6 天上漲後小幅回落 0.39%,目前距離歷史高點僅不到 3%,累計自低點反彈 27%。市場對進一步利多空間的想像有限,除非輝達財報釋出極為樂觀訊號,否則難以推動更大漲勢。
    • 散戶積極買進,單日買超曾達 41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顯示散戶在這波反彈中扮演重要角色。相較之下,機構回補才剛開始。
    • 美國作為全球經濟基本面穩定的市場,隨著政策穩定,外資可能回流,重新青睞美股。
  2. 川普減稅法案(大而美法案)

    • 法案已通過眾議院預算審查委員會,即將進入表決階段,參議院審理是關鍵。若通過,將延長減稅政策並擴大聯邦支出,特別針對貧困族群減稅。
    • 法案包含減稅與增稅、增加補貼與減少補貼,目標平衡美國資產負債表。預估削減 8800 億美元支出,主要來自醫療補助(Medicaid)、教育(取消拜登時期學貸還款計畫,節省 3300 億美元)、農業補貼(削減 2300 億美元)等。
    • 同時,法案增加支出,例如司法與國土安全(增加 2000 億美元,邊境控管為主)及國防(未來 10 年增加 1% 至 2%,約 1000 億美元)。
    • 減稅計畫規模達 4.5 兆美元,包含延長川普第一任期 4 兆美元減稅案、增加兒童抵扣稅額 500 美元、單身者標準抵扣增加 1000 美元、夫妻聯合報稅增加 2000 美元,以及小費、加班費、車貸利息等抵扣。
    • 企業稅收優惠包括機械設備投資、國內研發支出、製造業與農業建築設施的全額費用化,鼓勵企業投資。
  3. 法案經濟影響

    • 根據美國稅務基金會預估,法案將使美國 GDP 成長 0.6%,創造 79 萬個全職工作,但資本存量下滑、稅前工資減少 0.1%,GNP 成長僅 0.05%,顯示刺激效果有限,屬結構性改革而非大規模刺激。
    • 高盛報告指出,法案短期內無法抵銷關稅戰的負面影響,預估 2025 至 2026 年 GDP 可能衰退 1.5%,關稅衝擊將於下半年顯現,減稅與支出刺激效果需至 2026 年才顯著。
    • 若未來 2 個月內無法達成貿易談判,技術性衰退難免,市場恐慌可能導致更深層衰退。

美國債務與財政問題

  1. 美債壓力

    • 美國聯邦債務自歐巴馬時期從 10 兆美元增至 2025 年超過 36 兆美元,三大信評機構已調降美債評級,造成債券價格賣壓。
    • 川普政策旨在減緩信用評等下行速度並減少美債發行,穩定價格。美國五年期信用違約交換(CDS)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TPU)年初同步走高,顯示市場對貿易政策及主權信用風險的擔憂。
    • 儘管貿易緊張指數 4 月後下降,主權風險仍居高,反映財政赤字壓力而非僅與川普政策相關。
  2. 關稅與供應鏈策略

    • 川普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美國零售價格,特別是對中國商品徵收 30% 以上關稅。若能將產能轉移至墨西哥與加拿大,可避免停滯性通膨。
    • 過去美中貿易戰導致關稅收入翻倍,市場已適應高關稅環境。川普策略是透過談判引導市場接受適度稅收貢獻,或鼓勵企業轉至北美生產。

國際貿易談判

  1. 美越談判

    • 美國與越南展開第二輪關稅談判,越南採取和緩態度,但非關稅壁壘仍需解決。金融時報報導,越南批准川普家族在越南北部投資 15 億美元高爾夫球度假村,川普之子近期赴胡志明市洽談摩天大樓項目,顯示談判可能涉及商業利益。
  2. 美日談判

    • 美日談判陷入僵局,汽車領域分歧最大。日本考慮補貼特斯拉超級充電站,以回應美國要求公平對待美系車廠。日本米價年增 92%,國內壓力大,政府難以大幅讓步。
  3. 日本債市危機

    • 日本 40 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至 3.45%,20 年期公債投標倍數跌至 2.5 倍,創 2013 年新低,尾差達 1.14%,為 1987 年來最高,顯示市場信心不足。
    • 日本央行持有 52% 國債,近年逐步縮表(減少資產負債表規模)。若央行減少承接國債,市場需求不足,可能導致日本國債價格進一步下跌,形同資產減損,對日本政府內外造成壓力。

台灣與台股

  1. 台股表現

    • 台北股市近期小幅上漲 112 點,收於 21 639 點,但量能縮減,預估僅 2000 多億台幣,顯示市場追買意願不高。投資人似乎在等待進一步利多訊號(「第二隻腳」)。
    • 從 4 月以來,市場從未過度樂觀,卻已上漲 4000 點,顯示長期買盤支撐力道。
  2. 外銷訂單與經濟動能

    • 2025 年 4 月台灣外銷訂單金額達 564 億美元,年增 19.8%,創同期歷史新高,顯示美方帶貨潮顯著。雖然新台幣波動可能造成匯兌損失,出口與外銷訂單未減少,累積外匯速度快。
    • 定期定額的 ETF 買盤是台股長期推動力,即使外資過去 5 年賣超,台股仍靠長期資金累積上漲。
  3. 投資策略建議

    • 台股目前處於資產膨脹格局,投資人不應單純以買入或賣出思維操作,而應透過資產配置達到平衡。建議保留現金或增持短債,避免過度追買。
    • 投資應基於長期週期與資產平衡,了解自身投資哲學與風險承受度,而非僅憑短線交易心態。成功的投資需經歷足夠的景氣循環與複利效果,強調長期耐心。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