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二)全球債券大失血,輝達能帶動 520 行情?

2025-05-20(二)全球債券大失血,輝達能帶動 520 行情?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 AI 行情

  • 2025 年 5 月 20 日台股開盤上漲 184 點,收於 21,708 點,顯示市場對 AI 相關題材仍具信心
  • 輝達(NVIDIA)在 Computex 展帶動 AI 議題,從生成式 AI 轉向物理性 AI(如機器人、自駕車),對台灣硬體供應鏈構成利多
  • 輝達與鴻海、台積電及國科會合作,在高雄亞灣打造台灣 AI 基礎建設,預計第三季升級至 GB300,效能較 GB200 提升 1.5 倍

AI 基礎建設與供應鏈

  • 全球 AI 基礎建設投資熱絡,輝達預估 10-15 年完成從 GPU 到 AI 基礎建設轉型,台灣廠商在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7 奈米、5 奈米、3 奈米)領先全球,預計 2035 年台灣廠仍占晶圓產能約 80%,美國廠最多僅 15%
  • 輝達列出上百家台廠參與 AI 供應鏈,涵蓋鴻海、台積電、智邦、宏碁等,甚至國泰金、玉山金因 AI 運算參與而受矚目

房地產與科技新貴

  • AI 運算中心落腳高雄亞灣,帶動周邊房地產行情,高雄房價雖高但相較台北、台中仍具價格優勢,吸引外資流入
  • 台灣百萬美元富豪人口預計從 2023 年 78.9 萬人增至 2028 年 120 萬人,增幅 47%,顯示科技新貴崛起
  • 台北三大產業園區(南港、內湖、北士科)房價高漲,北士科因輝達投資受矚目,預售屋漲幅趨緩但仍具潛力

電力需求與能源挑戰

  • AI 數據中心對綠電需求激增,台灣太陽能發電占比中午高達 25%,但夜間依賴燃氣與燃煤達 90%以上
  • 核二 2 號機停機,台灣邁入非核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新式核能重啟可能性未定,燃氣發電短期補位
  • 日本 AI 數據中心用電量相當於 9 座核電廠,台灣面臨類似挑戰,需解決綠電供應與景觀衝突問題

關稅與供應鏈轉移

  • 台灣電子五哥(鴻海、仁寶等)已將手機、伺服器等產能轉移至印度、越南、捷克等地,iPhone 產能大量移往印度
  • 關稅戰對中小型企業衝擊較大,台廠因提前分散產能(自 2016 年起),預計能有效應對半導體之爭
  • 輝達供應鏈涵蓋 55 家台廠,顯示台灣在全球 AI 硬體市場的不可替代性

520 就職周年民調

  • 聯合報民調顯示 53% 受訪者對賴清德總統執政不滿意,37% 給予正面評價,10% 無明確意見
  • TVBS 民調指出 55% 不滿意賴總統表現,55% 不信任,滿意度與信任度較美麗島電子報民調(48.6% 信任度)偏低
  • 財訊民調顯示企業界對賴政府滿意度 53%,高於不滿意度 47%,尤其支持研發中心與親美政策,但對勞工與兩岸政策不滿

分化問題與經濟挑戰

  • 台灣經濟成長亮麗,但分化問題顯著,百貨業績創歷史新高,攤販人數卻減少 36 萬,成衣、紡織業受消費習性改變衝擊
  • 房貸負擔率高企,台北達 71%,新北 61%,僅基隆低於 30%,顯示房價上漲加劇貧富差距
  • 低薪族群占比高,住宿餐飲業 50% 以上月收入低於 3 萬,觀光業出國人次 300 萬但來台僅 135 萬,凸顯結構性失衡

社會與結構性問題

  • 台灣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 2018 年 4.9 升至 2022 年 5.1,高於日本(2.8)與南韓(2.3),因兒科醫療資源不足
  • 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台灣每 10 萬人 13.3 人,遠超日本(2.5 人)與南韓(5.3 人),2023 年公車事故死傷達 1,704 人
  • 執政規劃建議分為三天、三年、三十年組,解決短期(如交通事故)、中期(如政績)、長期(如 2050 年願景)問題

全球債券市場與日本挑戰

  • 全球公債利率上升,日本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創歷史新高,美國債券評級下修但修復可能性高
  • 日本經濟成長趨緩但通膨高企,東京迪士尼門票漲 16%,地鐵票價漲 6%,企業調價導致客流下滑
  • 日本風俗產業無店面化趨勢顯著,申報數從 2018 年 21,421 件增至 22,389 件,傳統店面數量快速下降

總結與政策建議

  • AI 行情帶動台灣經濟,但需解決電力、房價與分化問題,企業界對賴政府支持度較高但內政挑戰仍存
  • 建議執政團隊聚焦能源轉型(綠電發展)、產業升級(調漲工業電價)與社會福利(醫療、交通安全)以提升民調支持
  • 全球經濟極化加劇,台灣需借鑒日本經驗,透過無店面化與外送平台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

觀點整理

AI 產業與台灣經濟

  1. AI 發展趨勢與台灣角色

    • 全球 AI 基礎建設投資熱潮正快速展開,特別提到輝達(NVIDIA)在 Computex 展中帶動的 AI 行情。輝達從生成式 AI 轉向物理性 AI(如機器人、自駕車)的終端應用,對台灣廠商是一大利多,因其可帶動新一波產能需求,加速庫存消化。
    • 輝達與鴻海、台積電及國科會合作,在高雄亞灣打造台灣 AI 基礎建設,顯示台灣在 AI 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然而,台灣自身的 AI 數據中心數量相對不足,需持續觀察後續進展。
    • 輝達計劃於第三季升級至 GB300,效能比 GB200 提升 1.5 倍,但也面臨自身產品迭代導致的競爭悖論。台灣廠商因技術領先與供應鏈整合,有望在物理性 AI 需求增加中受益。
  2. 台灣在 AI 供應鏈的優勢

    •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7 奈米、5 奈米、3 奈米,邁向 2 奈米及 1.8 奈米)領先全球,超越英特爾,預估至 2035 年台灣廠仍將占台積電晶圓產能近 8 成,顯示其在半導體製造的護城河穩固。
    • 輝達列出上百家台廠參與 AI 供應鏈,顯示台灣在硬體製造上的核心角色。AI 基礎建設白熱化將進一步拉動硬體需求,台廠可從中獲利。
  3. 經濟分化與挑戰

    • 台灣經濟因 AI 與高科技產業快速成長,創造大量「科技新貴」,根據瑞銀預估,2023 至 2028 年台灣百萬美元富豪人數將從 78.9 萬增至 120 萬,增幅 47%,位居全球第一。
    • 然而,經濟成長伴隨分化問題,如房價上漲(台北房貸負擔率達 71%)、低薪族群增加(住宿餐飲業 50% 以上月收入低於 3 萬)、中小型企業受關稅戰衝擊等,凸顯貧富差距擴大。

台股與房地產市場

  1. 台股表現

    • 520 就職周年行情未見顯著波動,但資產股(房地產相關)上漲,反映市場對房市信心回升。台股當日(2025 年 5 月 20 日)上漲 184 點,收於 21,708 點。
    • 輝達落腳台北士林北投科技園區(北士科)與高雄亞灣,帶動周邊房地產熱度,特別是高雄因就業人口增加與南科產值超越竹科,房價具潛力但仍相對台北、台中便宜。
  2. 房地產市場

    • 北士科房價雖高(每坪 100 萬以上),但相較南港、內湖科技園區仍具價格優勢,且腹地廣大,捷運建設加持,預期房價將急起直追。
    • 高雄軟體園區周邊因 AI 運算中心設立,房地產行情看漲,但用電成本高(冷氣費用)是潛在挑戰。

能源與電力挑戰

  1. AI 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

    • AI 數據中心對綠電需求激增,台灣面臨電力挑戰。核三 2 號機已停機,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燃氣與燃煤發電占比在夜間高達 90% 以上,引發穩定性與空污疑慮。
    • 日本同樣面臨 AI 數據中心用電量激增(相當於 9 座核電廠容量),集中於東京 50 公里範圍,需依賴郊區光電,引發景觀與輸電問題。
  2. 能源轉型與政策建議

    • 短期解決電力危機的方式是調漲工業用電價格,促使高耗能、低附加價值產業出走,留下能負擔高電價的 AI 數據中心,促進產業升級。
    • 綠電發展受限於原住民土地法規問題,需謹慎處理。行政院長卓榮泰暗示新式核能可能重啟,但目前以燃氣補足發電缺口,長期能源轉型仍是挑戰。

520 就職周年與民調

  1. 賴清德執政表現

    • 根據聯合報民調,53% 受訪者對賴清德執政一周年不滿意,37% 給予正面評價;TVBS 民調顯示 55% 不滿意,32% 滿意;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則顯示信任度從 56.7% 降至 48.6%,不信任度升至 43%。
    • 財訊民調針對企業界顯示 53% 滿意賴政府,特別在研發中心設置、資產管理中心建立及親美政策上獲得支持,但勞工政策與兩岸政策(54% 不滿意)受批評。
  2. 執政建議

    • 引用周奕成觀點,建議將智囊團分為「三天組」(處理短期危機,如三峽車禍)、「三年組」(規劃 2028 年連任政績)與「30 年組」(展望 2050 年台灣願景),避免不同時間尺度的目標衝突。
    • 強調解決分化問題(如房價、低薪、產業集中)是提升民調的關鍵,政府需關注中小企業、弱勢族群及公共建設效率。

全球經濟與關稅戰

  1. 關稅戰與供應鏈轉移

    • 台灣電子五哥(鴻海、仁寶等)已將手機、筆電、伺服器等產能分散至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降低關稅戰衝擊。中小企業因缺乏資源,面臨較大挑戰。
    • 美國推動晶片在地化,但台積電美國廠產能預估至 2035 年僅占 15%,台灣仍主導全球晶圓製造。
  2. 日本經濟挑戰

    • 日本告別 30 年通縮,但通膨(物價上漲 5% 至 39%)未提升幸福感,企業因價格敏感度高而難以調價,部分轉向無店面化(如外送拉麵)或數位化(如風俗業轉型)以降低成本。
    • 日本吸引大量外資(亞馬遜、微軟、Google 等)投資 AI 數據中心,但電力與通膨問題加劇,與台灣面臨類似挑戰。

社會與結構性問題

  1. 交通與公共安全

    • 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每 10 萬人 13.3 人)遠高於日本(2.5 人)與韓國(5.3 人),公車事故死傷人數 2023 年達 1,704 人,顯示結構性問題亟需改善。
    • 建議政府針對交通安全採取短期(三天)、中期(三年)與長期(30 年)規劃,如推廣新車自動煞停系統。
  2. 醫療與教育

    • 台灣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每千名新生兒 5.1 人)高於日本(2.8 人)與韓國(2.3 人),因兒科醫師短缺及托育醫療體系薄弱,需加強整合性服務。
    • 教育與弱勢族群問題(如低薪、觀光業分化)需政府關注,以減緩貧富差距。

總結與展望

  • 樂觀看待台灣在 AI 與高科技產業的領先地位,認為台積電與台廠將持續受益於全球 AI 基礎建設熱潮,帶動經濟成長與房市行情。
  • 然而,電力供應、分化問題(房價、低薪、產業集中)及交通安全等結構性挑戰需政府妥善處理,以提升民眾滿意度。
  • 全球經濟環境(如關稅戰、通膨、債券市場壓力)對台灣影響深遠,需靈活應對供應鏈轉移與能源轉型挑戰。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