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一)美中談判結束,反彈到盡頭了?川普上任後,衝突變少了嗎?
摘要整理
全球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波動較低,納斯達克 100 指數、標普與道瓊皆面臨年線壓力,年線呈下彎趨勢顯示技術面賣壓較大
- 比特幣今年漲幅達 9%,符合歷史三牛一熊格局,顯示風險資產領頭羊角色,過去回檔幅度達 50%-70%,但漲幅可達 100%-300%
- 全球資產表現分化,黃金漲幅 26.7% 領先,歐亞股市漲幅 13.7%,美國小型股跌幅 8.9%,全球不含美國的 MSCI 指數漲幅 12.9%
美英貿易協定
- 美英達成第一輪關稅談判,確立 10% 基準關稅,英國汽車進口配額 10 萬輛內課稅 10%,超額課稅 25%
- 美國對英國黃金出口高達 100 億美元,造成帳面貿易順差,但剔除黃金後英國對美呈現顯著順差,顯示英國實際獲利
- 鋼鋁貿易聯盟提供英國 0% 關稅配額,換取英方在非美市場合作,顯示新貿易聯盟策略
美中談判進展
- 美中在瑞士完成第一輪談判,高盛預估中國關稅從 145% 降至 50%,中國對美關稅從 125% 降至 45%
- 美西港口貨輪從 41 艘降至 0 艘,顯示市場預期關稅調降,短期內物價可能因 40%-50% 關稅而調整
- 台商受益於相對中國較低的關稅稅率,過去關稅戰使其產能擴增,但快速調降關稅可能削弱競爭優勢
美日談判僵局
- 日本拒絕類似英國的汽車配額模式,因其對美出口達數百萬輛,遠超英國的 10.2 萬輛,產業利益差異顯著
- 日本車廠在美投資創造就業,尋求更公平待遇,談判從 6 月延至 7 月,石破茂計畫親赴美國與川普會晤
- 日本採取強硬態度,寧延後協議也不接受不對等條件,顯示關稅談判的不確定性持續影響市場
台股表現疲弱
- 台股周線連三紅,但未完全收復 4 月跌幅,融資餘額從 3,300 億降至 2,000 億,顯示散戶信心低迷
- 外資買超僅 227 億元,相較歐洲股市買超顯疲弱,台幣升值幅度與歐元相近,但台股漲幅遠遜於歐洲
- 台股與美國科技股連動性高,若科技股估值賣壓持續,台股可能難逃影響,市場輪動空間受限
海外衝突與外交
- 印巴衝突持續,5 月 10 日雙方仍有開火,對印度國債造成拋售壓力,但對亞洲市場影響有限
- 烏克蘭與俄羅斯計劃 15 日重啟和平談判,歐洲領袖聯合提出停火倡議,川普參與度降低,談判更偏歐俄主導
- 伊朗核協議與加沙戰事談判陷入僵局,顯示川普當選後全球局勢未顯著緩和,外交不確定性持續
川普內政計畫
- 川普提議對年收入逾 250 萬美元富人加稅至 40%,以支持中低收入減稅,違背共和黨低稅立場,引發內部爭議
- 非法移民資金下降,空餘資金將投入安置無家可歸退伍軍人,預算優先於非法移民,顯示內政改革方向
- 川普政策呈現悖論,關稅與行政管制形成大政府模式,民調顯示海外支持下滑,但內政支持與首任期相近
美國股市追蹤
- 道瓊下跌 119 點至 41,249 點,標普下跌 4 點至 45,659 點,納指微漲 0.78 點至 17,928 點,費半上漲 36 點至 4,466 點
- 七大科技巨頭表現分化,微軟與 Meta 漲幅 1%-4%,特斯拉跌 26%,蘋果跌 20%,整體賣壓沉重
- 美國企業股票回購金額超 1 兆美元,創歷史新高,顯示科技巨頭資金充裕,但股價高檔鈍化持續 12 個月
投資策略與觀察
- 投資應回歸週期與初衷,短期消息僅造成隨機波動,景氣擴張已持續兩年,高檔鈍化達 12 個月
- 關稅協定進展為市場主要利多,但快速釋放利多可能導致後續動能不足,需關注 5-6 月 CPI 反映關稅影響
- 台灣人口出生率低迷,4 月出生僅 8,684 人,死亡 17,000 人,顯示社會環境與經濟壓力影響生育決策
觀點整理
台股表現疲弱,散戶信心崩潰,外資買盤有限
台股表現弱勢:
- 台股在 2025 年表現相對疲弱,雖然台北股市周線連續三週收紅,但仍未完全收復 4 月份的跌幅,顯示市場動能不足。
- 過去一周,超過 30 檔上市股票漲幅超過 10%,利空影響似乎有所鈍化,但整體市場仍缺乏強勁反彈力道。
散戶信心崩潰:
- 融資餘額自 4 月 2 日急殺後,從 3,300 億元降至 2,000 億元初頭,顯示散戶參與度大幅萎縮。
- 台股指數從 17,000 點反彈近 4,000 點,但融資餘額毫無動靜,「4 月份全死光」,即使連續三根紅 K 棒,散戶仍未回流,顯示市場信心徹底崩潰。
- 即使拉出「10 根紅 K」,散戶也不一定回來,市場「真的死透了」。
外資買盤疲軟:
- 外資在台股的買超金額僅約 227 億元,相較於歐洲股市的強勁買盤,台股外資動能顯得「非常疲憊」。
- 外資近期甚至開始佈局空單,顯示對台股後市信心不足。外資在台股「想玩只有自己玩,不想玩也沒人玩」,市場缺乏輪動空間。
新台幣升值與台股表現脫鉤:
- 新台幣今年升值幅度與歐元相差不到 1%,但台股的買盤動能與歐洲股市相比「天差地遠」,顯示貨幣升值未有效帶動股市表現。
- 台股市場的籌碼面問題及散戶信心喪失是主要原因。
台股受美國科技股連動影響,關稅戰陰霾持續
與美國科技股高度連動:
- 台股與美國科技股的聯繫程度較高,若美國科技股因估值過高而面臨賣壓,台股可能難以倖免。
- 美國股市今年表現不佳,標普 500 指數報酬下跌 2.9%,而剔除美國股市的 MSCI 全球指數則上漲 12.9%,顯示全球其他市場表現優於美國,但台股未能受惠。
關稅戰對台股的影響:
- 美國對全球實施的 10% 基準關稅及針對特定國家的配額制度(如英國汽車進口配額),可能對台灣等對美貿易順差經濟體造成衝擊。
- 雖然美中關稅談判進展可能將關稅從 145% 降至 50%,對台商而言,若中國關稅快速下調,可能削弱台灣在成本上的競爭優勢。
- 關稅戰陰霾短期內不會消散,關稅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台股表現。
台灣人口結構與經濟環境的關聯
出生率低迷與經濟環境:
- 台灣 4 月份出生人口僅 8,684 人,創歷年單月新低,死亡人數則達 17,000 人,是出生數的兩倍,顯示人口危機加劇。
- 回推去年 7、8 月(懷孕時間),正值日元套利股災、股市大跌及資產縮水,影響民眾生育意願。
- 同時,房價因新青安政策高漲,中古屋交易熱絡,但小坪數住宅及高房價導致「空間不足」或「經濟壓力大」,進一步壓抑生育計畫。
未來展望:
- 若依去年 9 月股市回溫推算,2025 年 6、7 月出生數可能略有回升。
- 但 2025 年 4 月對等關稅戰再起,可能導致 2026 年 2 月出生數再次下降,顯示經濟環境與人口結構密切相關。
投資建議與市場展望
回歸投資初衷:
- 建議投資人不要過分依賴短期消息(如關稅談判進展),而應回歸投資初衷,依循長期週期邏輯。
- 目前全球經濟仍處於擴張格局,但高檔鈍化已持續 12 個月,投資人需謹慎評估風險。
台股短期展望:
- 台股於 5 月 12 日開盤上漲 118 點,收在 21,033 點,顯示短期動能尚存,但量能不足與融資動靜不大,市場情緒仍偏保守。
- 市場不樂觀未必是壞事,投資人應專注基本面與長期趨勢,而非短期波動。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