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五)美英達成協議!川普喊買股,小心利多出盡?台幣升值有利房市?
摘要整理
全球貿易與關稅動態
- 美英達成全面貿易協定,基準關稅定為 10%,顯示川普政策以關稅為談判核心
- 英國汽車製造商獲 10 萬輛汽車出口美國配額,較過去 27.5% 懲罰性關稅大幅降低
- 美中關稅可能從 145% 降至 50%,零售商如沃爾瑪對談判進展表示樂觀
市場情緒與股市表現
- 美國股市上漲,道瓊指數收漲 254 點,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58%
- 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帶動風險資產熱潮,顯示市場風險情緒高漲
- CNN 恐懼貪婪指數從 57 升至 62,反映市場情緒快速轉向樂觀
台灣經濟與出口現況
- 台灣 4 月出口值達 486 億美元,年增 29.9%,為歷史次高
- 資通訊產品出口成長 47%,電子零組件成長 18%,顯示科技產業支撐出口
- 傳產出口如礦產、塑化製品持續衰退,中小企業面臨關稅與匯率壓力
台幣升值與市場影響
- 台幣升值至 30.295,央行介入護盤後升值壓力趨緩
- 80% 中小企業未做匯率避險,台幣強升影響出口商利潤
- 台幣升值對房市影響有限,房價上漲主要由 AI 週期與工程師購屋需求驅動
房地產市場趨勢
- 2024 年台灣房價漲幅 12%,遠高於 17-20 年平均水準
- Q1 住宅使照量達 31,616 宅,創歷史新高,供給增加引發投資客下車潮
- 雙北房價僵固性高,台北市年增跌 1.54%,新北市年增漲 8.23%
企業與政策滿意度
- 55% 企業主對賴政府經濟政策不滿,勞工政策不滿意度達 70%
- 企業界認為台灣人工成本高,推動擴大移工政策以降低成本
- 賴政府考慮新式核能,預計結合太陽能、風力等提升能源穩定性
地緣政治與國防動態
- 英國計畫未來 10 年國防預算增至 GDP 的 3%,目前為 2.33%
- 美英軍事採購合作加深,英國簽署 5.63 億英鎊合同,空巴短期面臨壓力
- 印度與美國談判進展迅速,關稅可能從 26% 降至 10-15%
投資策略與市場展望
- 台股量縮至 2,400 億,台積電賣壓顯示避險操作增加
- 證交稅收一季度下降 8.4%,量能低迷可能影響明年證券股配息
- 市場情緒高漲但量能不足,建議「看多不追多」,避免過高預期
觀點整理
國際貿易與關稅政策
美英貿易協定與全球關稅趨勢
- 美國與英國達成貿易協定,確立 10% 的全球基準關稅,這是美國總統川普實現其關稅政策的具體表現,旨在透過關稅收入支持減稅政策,同時以談判換取更多利益。
- 美英協定允許英國汽車製造商向美國出口 10 萬輛汽車,配額低於過去,並對高階製造商的發動機、飛機零組件等提供免稅優惠,顯示談判以採購團模式進行,美國開放 1.3 萬公噸英國牛肉零關稅進口。
- 英國作為美國的貿易逆差國,關稅稅率維持 10% 為最低標準,未來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如東亞國家)跟進談判,形成破窗效應。
- 美中貿易談判方面,美國考慮將中國商品關稅從 145% 降至 50%,幅度顯著,顯示關稅調整對美國通膨控制的影響,零售商對此感到樂觀。
對台灣的影響
- 台灣、日本、韓國對美國市場有巨額貿易順差,預估關稅稅率可能介於 10% 至 20%,且對美採購力度將高於英國,凸顯台灣在談判中的壓力。
- 台灣出口值在 2025 年 4 月達 486 億美元,年增 29.9%,創歷史次高,但多數傳統產業(如礦產、紡織品)表現不佳,資通訊產品與電子零組件成長顯著,顯示景氣擴張集中於科技業。
- 若關稅協定在未來兩個月達成,台灣下半年的庫存壓力可能增加,建議美國若有意支持台灣出口,可考慮推遲關稅實施。
資本市場與投資情緒
全球股市表現
- 美國股市受美英協定及川普樂觀情緒提振,道瓊指數上漲 254 點(0.62%),標普 500 上漲 32 點(0.58%),納斯達克上漲 189 點(1.07%)。
- 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成為風險資產領頭羊,顯示市場風險情緒高漲。
- 歐洲股市因美元貶值、歐元升值而表現亮麗,但美國若去槓桿,全球經濟需其他國家承接債務增長角色。
台股表現與投資建議
- 台股上漲 175 點,收於 20,718 點,但成交量僅 2,400 億元,量能低迷,顯示市場追買意願不高。
- 台股處於右側反彈格局,但情緒指標(CNN 恐懼貪婪指數從 57 升至 62)已偏高,建議「看多不追多」,因量能不足難以快速衝高。
- 台股尚未完全收復 4 月對等關稅以來的跌幅,顯示市場受創較重,投資者應避免過高預期,尊重市場週期,靜待利多效應鈍化。
台灣經濟與企業態度
經濟現況
- 台灣 2025 年 4 月出口值達 486 億美元,進口值 414 億美元,均創歷史次高,但中小型傳統產業(如礦產、塑化製品)未見復甦,顯示景氣擴張極化。
- 台幣升值至 30.295,央行介入護盤,短期穩定匯市,但中小企業多未進行匯兌避險,面臨匯兌損失壓力。
- 企業對賴政府經濟政策滿意度低,55% 的企業主表示不滿意,勞工政策尤甚(63% 不滿),認為人工成本過高,呼籲擴大移工政策。
能源與產業政策
- 賴政府考慮納入新式核能,結合太陽能、風力、地熱等多元能源,此舉回應企業對能源穩定性的需求,但能源政策進展緩慢。
- 企業界對美中貿易戰背景下,傾向親美策略,但對賴政府的兩岸政策滿意度低(56% 不滿),顯示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企業信心。
台灣房市與匯率影響
房市現況
- 台灣房價自 2021 年起快速上漲(2021 年漲 9%,2022 年漲 13%,2023 年漲 8%,2024 年漲 12%),但與台幣升值無直接關聯,主要由 AI 生產力週期帶動的出口外匯與工程師購屋需求推動。
- 2025 年第 1 季住宅使照量達 31,616 宅,創歷史新高,但房市量縮,投資客與換屋族面臨拋售壓力,尤以「假台積電房」(如湖口、芎林)鬆動明顯。
- 雙北房價僵固性高,台北市年增跌 1.54%,新北市年增漲 8.23%,蛋黃區抗跌,但蛋殼區價格鬆動。
新青安政策與年輕人購屋
- 新青安政策推升年輕人購屋比例,35 歲以下房貸件數從 5.6 萬件增至 7.6 萬件,增幅 47%,但多數年輕人依賴父母贊助頭期款,違約風險低。
- 房貸負擔率高,台北市達 71%,新北市 61%,顯示房價壓力集中在資產階級,基隆為全台唯一負擔率低於 30% 的地區。
匯率與房市的關聯
- 台幣升貶值對房市與台股的影響已失真,房價上漲主要來自結構性需求,而非貨幣因素。
- 繼承移轉棟數達 1.79 萬棟,顯示資產階級移轉影響房市,未來房價走勢取決於繼承者選擇持有或出脫。
總結與投資建議
市場情緒與週期
- 當前市場情緒偏樂觀,但量能不足,投資者應避免追高,尊重市場週期,靜待利多效應鈍化。
- 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多數國家,但企業極化現象顯著,投資者需關注關稅談判進展與庫存壓力。
長期規劃
- 房市短期受投資客與換屋族動向影響,長期則看央行信用管制與供給量變化,投資者應謹慎評估高房價風險。
- 匯率波動為短期現象,投資者應以長期視角看待資產配置,淡化匯兌損失的心理影響。
閱讀推薦書籍:《巴菲特財報學》
- 主題與目的:這本書聚焦於華倫·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論,特別是如何通過財報分析來評估股票價值。隨著巴菲特即將退休,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工具,幫助投資者理解他的投資哲學。
- 核心內容:
- 財報分析指標:詳細解釋巴菲特常用的財務指標,例如本益比(P/E Ratio)、股價淨值比(P/B Ratio),以及如何用這些指標判斷股票是否被低估。
- 內在價值計算:介紹巴菲特如何計算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強調長期投資的視角。
- 安全邊際原則:闡述巴菲特在投資中如何確保安全邊際,以降低風險。
- 現金流估值:提供現金流估值的具體方法,幫助投資者評估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
- 巴菲特指標:介紹巴菲特用來判斷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的指標(例如市場總市值與 GDP 的比率)。
- 特色:這是一本實操性強的工具書,與一般傳記式或心靈成長類的巴菲特相關書籍不同,內容更聚焦於技術層面的分析方法,適合希望深入學習財報分析的投資者。
- 適用對象:對價值投資感興趣、希望通過財報分析進行股票投資的讀者。
閱讀推薦書籍:《一本書讀懂匯率》
- 主題與目的:這本書旨在解析匯率的運作機制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幫助讀者理解匯率波動背後的供需邏輯與宏觀經濟因素。
- 核心內容:
- 匯率與利率的關係:
- 匯率被比喻為「蹺蹺板」,一國貨幣升值通常意味著另一國貨幣貶值。
- 利率則像「協力車」,各國利率變動往往相互影響,以維持匯率穩定。
- 匯率決定因素:
- 分析匯率的供需由哪些因素決定,例如人口結構、消費力、通貨膨脹或通縮壓力。
- 討論長期匯率走勢如何受到國家經濟結構與貨幣政策的影響。
- 貨幣強弱與政策:
- 強勢貨幣的特徵在於其央行能靈活控制匯率(升值或貶值),這反映了一國經濟的實力與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 探討貨幣長期貶值或升值的利弊,例如人口減少可能導致通縮與貨幣升值,而長期貶值可能削弱購買力。
- 結構性視角:從不同層面(例如人口、貿易、政策)分析匯率的決定因素,幫助讀者理解匯率波動的複雜性。
- 匯率與利率的關係:
- 特色:以淺顯的比喻(如蹺蹺板與協力車)解釋複雜的匯率概念,適合對宏觀經濟與貨幣政策有興趣的初學者或投資者。
- 適用對象:希望了解匯率如何影響投資、貿易與經濟的讀者,尤其是對國際金融與貨幣政策感興趣的人。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