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三)關稅協議將談成?川普缺口收復,美股這次是反彈 or 回升?

2025-04-30(三)關稅協議將談成?川普缺口收復,美股這次是反彈 or 回升?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標普 500 指數連續 6 個交易日上漲,4 月 30 日若再漲 0.2-0.3%,4 月月線將收紅,顯示市場對 4 月波動的消化能力強
  • 5 月 7 日半導體關稅即將實施,關稅戰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市場預期雖較 4 月 2 日樂觀,但反彈行情高度仍待觀察
  • 市場波動性指數(VIX)高企,貪婪指數處於低檔,部分投資人趁機布局,資金流向顯示市場情緒謹慎

美國經濟與川普政策

  • 川普就職 100 天演說宣稱創造 34.5 萬就業機會,其中半數來自非政府部門,聯邦政府裁員 1.5 萬全職與數十萬兼職職缺
  • 通膨數據顯示 1-3 月 CPI 與 PPI 緩步下降,油價下跌緩解通膨預期,聯準會被鼓勵進入降息格局
  • 川普三個月簽署 130-140 次行政命令,占其總統生涯 350 次的 1/3,政策執行速度遠超小布希與歐巴馬

美國就業市場

  • 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 3 月職位空缺數 719 萬,低於市場預期 765.5 萬,但高於失業人數 700 萬,顯示勞動市場仍具韌性
  • 建築、運輸、私立教育與房地產行業職位空缺下滑,聯邦政府職位空缺從 13.4 萬降至 9.8 萬,跌幅達 3.6 萬
  • 非法移民流入減少,4 月美墨邊境闖越人數僅 3 人,勞動力供給下降可能加劇企業缺工壓力

川普內政與民意

  • 川普聲稱美墨邊境問題改善為 6 個月來最佳,民調支持率維持 45-47%,與首任期相近,內政政策獲一定民意支持
  • 美國觀光人數年減 10-15%,加拿大、亞洲、南美與歐洲旅客銳減,海外民意對川普政策不滿加劇
  • 加拿大自由黨在卡尼領導下大勝聯邦選舉,逆轉 20% 民調劣勢,川普言論助長全球反美情緒,間接提升左派支持率

關稅戰與貿易談判

  • 美國基準關稅維持 10%,通膨影響需 6-10 個月顯現,4 月市場波動度僅次於金融海嘯時期,顯示投資人對槓桿操作的敏感性
  •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首個貿易協定即將達成,市場猜測美印可能率先達成協議,因印度內需型經濟受關稅影響較小
  • 亞馬遜計畫標示關稅成本遭白宮批評,顯示川普高度關注關稅引發的通膨預期,Shein 商品價格漲幅達 140-377%

台美貿易談判

  • 台灣出口美國需支付 10% 基準關稅,作為入場費,戰略採購與非關稅壁壘放寬成為談判焦點
  • 美國要求台灣進口牛內臟,因美國 10 年無狂牛症病例,台灣食安法限制進口牛雜碎引發爭議
  •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美方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但日元貶值經驗顯示匯率可能成為未來談判籌碼

非關稅貿易壁壘

  • 美國貿易代表報告批評台灣農業非關稅壁壘,特別是美豬、美牛標示與基改大豆分類問題,認為造成不公平待遇
  • 台灣禁止基改大豆進入校園午餐,美國要求取消基改與非基改分類,強調科學無疑慮
  • 台灣保健食品關稅高達 30%,遠超日本 14.6% 與美國 6-8%,通路商利潤率 55% 推高價格,開放市場壓力增加

台灣產業影響

  • 台灣保健食品進口總值從 2015 年 42 億增至 80.94 億,國內產值 380 億受高關稅保護,開放可能衝擊本地製造商
  • 通路商在保健食品價格中占 55% 利潤,進口成本僅 28%,關稅 8.4%,顯示價格結構問題而非單純關稅影響
  • 檳榔產業因健康危害防治法要求攤位登記,業者抗議影響生計,工會動員萬人陳情,凸顯台灣產業遊說力量

美股與台股展望

  • 美股四大指數 4 月 30 日上漲,道瓊漲 300 點至 40,527,標普 500 漲 32 點至 5,560,納指漲 95 點至 17,461
  • 財報季後庫藏股回購增加,如 Alphabet 計畫推高股價,科技股七巨頭受高估值而非關稅影響,長期仍具生產力週期優勢
  • 台股開盤跌 25 點至 20,207,市場預期 22,000-23,000 點散戶才追高,建議保留現金準備景氣疲弱期布局

投資策略建議

  • 市場預估 6 個月就業機會減少,消費者信心跌至 14 年低點 32.1,投資人應謹慎參與反彈行情
  • 被動型 ETF 規模連續 3 年超越主動型,建議追蹤 QQQ、SOXX 等科技型 ETF,長期對賭生產力週期
  • 景氣擴張已超 12 個月,建議逐步換回現金,為未來藍燈期建倉做準備,避免高點追高風險

觀點整理

美國經濟與政策

  1. 就業市場表現穩健但有隱憂

    • 美國 2025 年 1 月至 3 月創造 34.5 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半數來自非政府部門,顯示就業市場穩健。
    • 聯邦政府裁員 1.5 萬個全職職缺,數十萬兼職職缺正在撤銷,政府裁員未顯著影響就業擴張。
    • 3 月職位空缺數為 719 萬,低於市場預期的 765.5 萬,但仍高於失業人數 700 萬,顯示勞動市場供需平衡。
    • 主持人質疑就業數據反映的是前任拜登政府政策慣性(3 至 6 個月滯後效應),而非川普新政的直接成果。
  2. 通膨預期趨緩但不確定性仍存

    • 美國 1 月至 3 月通膨數據緩步下滑,油價、CPI、PPI 均下跌,當前通膨預期僅為預期,無即時數據支持。
    • 鼓勵聯準會儘快降息以刺激經濟,但關稅戰可能在 6 至 10 個月後推升通膨,影響長期經濟預期。
    • 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 14 年來新低,32.1% 受訪者預估未來 6 個月工作機會減少,顯示市場悲觀情緒加劇。
  3. 川普政策與民意支持

    • 川普就職 100 天簽署 130 至 140 次行政命令,占其總統生涯行政命令(350 次)的 1/3,速度遠超小布希與歐巴馬。
    • 川普強調美墨邊境問題改善,4 月邊境闖越人數降至僅 3 人,強化其內政支持率(民調約 45% 至 47%)。
    • 海外支持率下滑,國際社會對美國政策不滿,導致觀光人數年減 10% 至 15%,尤其是加拿大、亞洲、南美及歐洲旅客減少。

全球貿易與關稅戰

  1. 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與市場影響

    • 5 月 7 日半導體關稅即將生效,關稅戰不確定性持續,但市場預期不再如 4 月 2 日般悲觀。
    • 基準關稅率約 10%,未達對等關稅的 20% 以上,但可能影響未來 6 至 10 個月的通膨表現。
    • 4 月市場波動度僅次於金融海嘯時期,高槓桿投資人受創,但就業市場穩健支撐市場反彈。
  2. 中國市場的通膨傳導

    • 中國因關稅(20% 至 145%)大幅調漲商品價格,如廚房清潔毛巾漲幅達 377%,其他產品漲幅 140% 至 219%。
    • 中國廠商無力吸收成本,轉嫁至美國消費者,推升通膨預期,川普高度關注關稅引發的囤貨與價格上漲。
    • 彭博社專欄指出,川普的貿易戰促使中國內部民意統一對抗美國,習近平支持率因反美情緒上升。
  3. 美印貿易協定進展

    •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首個貿易協定即將達成,市場猜測可能為日本或印度。
    • 印度因內需型經濟特性,受美國關稅影響較小,美印協定可能率先達成。
  4. 加拿大選舉與反川普情緒

    • 加拿大自由黨在卡尼領導下逆轉勝出聯邦大選,擊敗民調領先 20% 的保守派。
    • 卡尼將選舉包裝為對抗川普的戰爭,批評川普提議加拿大成為美國第 51 州,激發反美情緒,助自由黨勝選。
    • 全球左派因批評川普獲得民調支持,反美成為主流民意,影響各國與美國談判策略。

台灣的談判策略與挑戰

  1. 台灣在關稅談判中的基本門檻

    • 台灣出口至美國需繳交 10% 基準關稅,作為入場費,無可避免。
    • 談判重點包括戰略採購(如美國天然氣、能源設備、新型核能設備)、非關稅貿易壁壘放寬(如農漁業管制)及匯率政策。
    •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美國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但未來可能以此作為談判籌碼,類似美日談判中的日元議題。
  2. 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壓力

    • 美國對台灣農業非關稅壁壘表達不滿,特別是美牛、美豬及牛內臟進口限制。
    • 美國要求開放牛內臟進口,因台灣自 2003 年狂牛症後禁止進口,美國認為 20 年後健康疑慮已無,應解除禁令。
    • 美方反對台灣標示美牛、美豬來源,認為此舉造成不公平待遇,建議以不標示產地規避爭議。
    • 基改大豆與玉米的分類問題,美國要求取消基改與非基改分類,認為無科學疑慮,應公平對待美國產品。
  3. 保健食品與汽車產業的開放潛力

    • 台灣保健食品關稅高達 30%,遠超日本(14.6%)、歐盟(9%)、美國(6% 至 8%),保護國內 380 億產值產業。
    • 美國保健食品(如維他命)在台灣售價高出美國 2 至 3 倍,通路商利潤占 55%,遠高於關稅(8.4%)與倉儲(8.6%)成本。
    • 開放保健食品與汽車關稅可能成為談判著手點,雖對國內產業造成衝擊,但可透過通路結構優化減緩影響。
    • 台灣進口保健食品總值從 2015 年的 42 億增至 80.94 億,顯示市場需求強勁,開放可促進競爭。
  4. 國內產業保護與遊說團體

    • 台灣保健食品、汽車代理商、牛奶等產業長期受高關稅保護,背後有遊說團體影響政策,導致改革進展緩慢。
    • 檳榔產業因健康危害防治法要求攤商登記,業者抗議影響生計,檳榔工會動員萬名西施陳情,顯示產業生態複雜。

台股與投資建議

  1. 台股市場展望

    • 台股 4 月 30 日開盤小跌 25 點,收在 20,207 點,月線呈十字線,顯示換手量明顯,籌碼相對乾淨。
    • 台股五窮六絕現象明顯,4 月反彈後可能進入震盪期,投資人應關注川普談話是否釋放和緩訊號。
    • 散戶追高意願在 22,000 至 23,000 點,建議量縮觀望,避免高點追單。
  2. 美股與科技股投資策略

    • 美股 4 月反彈強勁,標普 500 指數連漲 6 日,若 4 月 30 日再漲 0.2% 至 0.3%,月線將收紅。
    • 道瓊上漲 300 點(0.75%)至 40,527 點,標普 500 上漲 32 點(0.58%)至 5,560 點,納指上漲 95 點(0.55%)至 17,461 點,但費半下跌 38 點(0.92%)至 4,196 點。
    • 科技股七巨頭受高估值影響而非關稅戰,AI 與軟體業仍具長期優勢,建議追蹤被動型科技 ETF(如 QQQ、SOXX)。
    • 財報季後庫藏股回購增加(如 Alphabet),支撐股價上漲,但景氣擴張已超 12 個月,建議逐步換回現金,準備藍燈建倉。
  3. ETF 投資建議

    • 挑選老牌、指數型科技 ETF,避免主動型 ETF,因經理人操作風險較高。
    • 被動型基金規模連續 3 年超越主動型,長期趨勢有利被動型 ETF。
    • 案例:新光標普電動車 ETF(00925)因淨值未達 1 億元將下市,顯示小規模 ETF 風險較高。
  4. 長期投資心態

    • 投資應以時間為友,經歷景氣與庫存循環,長期持有被動型 ETF 可參與科技生產力週期。
    • 短期反彈後預留現金,準備景氣疲弱期的投資機會。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