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一)貿易戰降溫,希望渺茫?500 萬人反川遊行,關稅戰拖垮共和黨?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川普關稅政策
-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關注,特別針對日本、韓國及台灣市場的談判進度,預計本週將有重要進展
- 美國股市週五未開盤,但本週將迎來超級財報周,特斯拉及 Alphabet 財報將揭開美股七雄表現序幕
- 美國及歐洲 4 月 PMI 初值將於本週公佈,預計顯示 3 月囤貨潮是否於 4 月持續,全球囤貨趨勢可能影響供應鏈
美國內部抗議與民調壓力
- 全美週末爆發 700 場反川普示威,約 500 萬人參與,議題涵蓋關稅戰、疫苗及社會保障
- CNBC 民調顯示川普經濟政策滿意度跌至低點,43% 支持率對比 55% 不滿意,民主黨選民不滿度達 90%
- ABC 數據顯示川普第二任支持率從 49% 降至 44.8%,反對率從 41% 升至 51%,顯示民意趨勢下行
共和黨內部與關稅爭議
- 共和黨議員私下對關稅政策存疑,因政治代價高而未公開反對,寄望最高法院介入終止關稅戰
- 關稅戰決策幾乎由川普主導,國會參與度低,若政策失敗可能引發通膨,影響議員政治生涯
- 關稅若成功可為共和黨帶來政治紅利,但若於中期選舉前未達預期,議員恐承擔連帶責任
烏俄戰事與國際局勢
- 美國計劃本週四與烏克蘭簽訂礦產協議,預計數週內促成烏俄全面停火,俄方提議 30 小時復活節停火
- 烏俄進行戰事以來最大規模戰俘交換,烏方釋放 277 人,俄方釋放 246 人,緊張局勢有所緩解
- 歐洲態度分歧,波蘭支持烏克蘭難民比例從 57% 降至 12%,反對率達 40%,顯示長期戰爭疲憊感
歐洲徵兵制與戰爭影響
- 德國民調顯示 61% 支持恢復徵兵制,但年輕族群(16-29 歲)僅 32% 支持,顯示世代差異
- 波蘭因歷史因素對俄羅斯動作敏感,但接收 100 萬烏克蘭移民後,社會支持度下滑,資源壓力增大
- 歐盟需決定是否持續軍援烏克蘭,西歐國家可能需提供更多資金,否則烏克蘭戰爭難以延續
美日經貿談判進展
- 美日首輪談判順利結束,日本代表團表示進展良好,但匯率問題為最大僵持點,石破茂強調不重演 1980 年代廣場協議
- 美國要求日本開放汽車、農業及能源市場,預計月底進行第二輪談判,影響日本製造業達 60%-70%
- 日本連續 4 年貿易赤字,4 月赤字達 5.2 兆日元,匯率大幅升值條件不足,談判陷入短期僵局
白宮內部與關稅策略
- 白宮內部存在市場派與 MAGA 派博弈,納瓦羅主導關稅戰,但路特尼克與貝森特促成 4 月 2 日關稅延後 90 天
- 美國製造業自 2000 年萎縮,僅高科技與運輸產品成長 400%,關稅政策旨在拉回生產鏈
- 川普關稅策略旨在爭取談判籌碼,部分國家已釋出善意,政策短期內達成局部成果
台灣與美韓談判展望
- 台灣尚未正式進入談判桌,但與美國有經貿接觸,關稅壓力影響 1.3 兆元產值,20 萬人受波及
- 韓國本週將上談判桌,韓圜貶至 2009 年最低,通膨嚴重(如大白菜 50 元、白蘿蔔 72 元)
- 台灣汽車零組件受關稅影響大,但因 FOB 出貨模式,短期利潤未直接受損,長期視美國市場需求而定
汽車與成衣產業衝擊
- 日本車廠如本田(39% 收入來自美國)及豐田(25%)受關稅影響大,台灣納智捷因不依賴美國市場影響較小
- 成衣業全球壓力大,中國及越南分別面臨 100%-200% 及 46% 關稅,台灣成衣廠如儒鴻在越南設廠受波及
- 美國進口車因貨物稅(30%)及奢侈稅等難大幅降價,預計降幅僅 10%-15%,消費者短期難受惠
台股與全球市場觀察
- 台股 4 月 21 日小跌 41 點,收 19,353 點,成交量縮減受外資休市影響
- 輝達 H20 晶片管制及美股七雄財報將影響 AI 供應鏈資本支出,需關注是否因關稅戰鬆動
- 聯準會褐皮書及製造業 PMI 將揭示關稅戰對美國經濟影響,可能促使提前升息或打消降息預期
觀點整理
美國股市與財報
- 超級財報周:本週特斯拉與 Alphabet 將率先公佈財報,揭開美股七雄財報序幕。金融股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顯示市場韌性。
- AI 供應鏈焦點:關注 AI 供應鏈的資本支出是否鬆動,特別是是否因短期關稅戰或庫存週期調整而改變。可能的鬆動原因包括:
- 關稅戰帶來的短期壓力。
- 庫存水位已達調整階段。
- 投資建議:投資人應密切關注財報數據,特別是 AI 相關企業的資本支出動向,以判斷市場趨勢。
美國經濟與聯準會政策
- PMI 數據:美國與歐洲 4 月 PMI 初值(製造業與服務業)將於本週公佈,可判斷 3 月囤貨潮是否持續至 4 月。若囤貨現象持續,顯示全球供應鏈緊張。
- 聯準會褐皮書:褐皮書將揭示聯準會對美國經濟現況的看法,特別是川普關稅政策對通膨與經濟的影響。
- 貨幣政策預測:若關稅戰推高通膨,聯準會可能提前升息或打消市場降息預期,影響股市與投資環境。
川普關稅政策與國內壓力
- 關稅戰爭背景:川普推動的關稅政策繞過國會,由其個人主導,引發共和黨內部不滿。共和黨議員擔心關稅失敗可能導致通膨,影響中期選舉與政治生涯。
- 民意支持度下滑:
- 根據 CNBC 民調,川普經濟政策滿意度跌至總統生涯低點,僅 43% 支持,55% 不滿。
- ABC 數據顯示,川普支持率從當選時的 49% 降至 44.8%,反對率從 41% 升至 51%。
- 民調趨勢顯示 4 月支持率低於 2 月與 3 月,政策壓力增加。
- 反川遊行:全美 700 場反川示威,約 500 萬人參與,議題涵蓋關稅戰、疫苗、社會保障等。雖為週末性活動,但顯示社會不滿加劇。
- 白宮內部博弈:
- 納瓦羅主導關稅戰,但顧問路特尼克與貝森特說服川普延後 4 月 2 日關稅 90 天。
- MAGA 派與市場派在關稅政策上意見分歧,顯示內部鬥爭。
- 主持人觀點:川普關稅政策爭議不斷,雖有進展(如部分國家妥協),但長期效果未明。沒試過怎麼知道會不會成功,表達審慎樂觀,認為川普可能通過談判兌現選民承諾。
烏俄戰事與國際局勢
- 停火進展:
- 美國可能於本週四與烏克蘭簽訂礦產協議,數週內促成烏俄全面停火。
- 俄羅斯提出 30 小時復活節停火,具戰略意義,顯示戰事趨緩。
- 週末進行最大規模戰俘交換(烏方 277 人,俄方 246 人),緊張局勢有所緩解。
- 克里米亞問題:彭博社報導,川普內閣可能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屬俄,或通過公投解決,顯示美國妥協傾向。
- 歐洲態度:
- 歐盟希望烏克蘭不讓步,但波蘭因長期戰爭疲憊,支持度下降:
- 2022 年初,57% 波蘭人支持接收烏克蘭難民,現僅 12%,反對率達 40%。
- 波蘭接收約 100 萬烏克蘭移民,資源壓力導致民意轉向。
- 德國徵兵制民調顯示,61% 支持恢復徵兵,但年輕族群(16-29 歲)僅 32% 贊同,顯示世代分歧。
- 歐盟希望烏克蘭不讓步,但波蘭因長期戰爭疲憊,支持度下降:
- 主持人觀點:烏俄戰事接近尾聲,但歐洲內部壓力增加,可能影響停火談判。川普對戰事態度轉為「不管結果」,專注東亞經濟談判。
美日經貿談判
- 談判進展:
- 上週五美日正式會談,川普親自參與,日本代表赤澤亮正表現友好(戴 MAGA 帽、贈送吉祥物)。
- 雙方稱第一輪談判順利,第二輪預計月底進行。
- 僵持焦點:
- 匯率問題是最大爭議,日本首相石破茂強調不接受大幅升值,避免重演 1980 年代廣場協議。
- 日本貿易赤字連續 4 年(2025 年 4 月赤字 5.2 兆日元),經濟條件不支持大幅升值。
- 美國要求:
- 汽車:放寬日本安全標準,擴大美國車輸入。
- 農業:取消農產品配額限制,開放市場。
- 能源:增加阿拉斯加 LNG 採購。
- 防衛:日本增購美製軍備,強化美日安保互惠。
- 日本產業影響:
- 關稅影響交通工具、零組件、摩托車、精密機械等,60%-70% 產業受衝擊。
- 日經預估製造業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金屬加工與樂器製造。
- 主持人觀點:日本在非關稅壁壘上願妥協,但匯率問題態度強硬。談判短期僵局,但長期可能讓步。
美韓與美台談判
- 美韓談判:
- 韓國本週將上談判桌,財政部長崔相穆與產業部長安德根代表。
- 韓國內部壓力:
- 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民調 41%,遠高於執政黨,可能反對談判結果。
- 韓圜貶至 2009 年來最低,股市遭美資拋售。
- 通膨嚴重(如大白菜 50 元台幣、胡蘿蔔 112 元台幣/公斤),房價上行加劇民怨。
- 美台談判:
- 臺灣尚未正式談判,但有溝通。華爾街日報與 Fox 報導顯示臺灣在美國關稅協商名單中。
- 關稅影響:
- 傳產與電子零組件產值衝擊約 1.3 兆台幣,影響 20 萬人。
- 桃園(伺服器與 PCB 廠)、台中(機械與金屬加工)、台南高雄(螺絲扣件)受衝擊最大。
- 成衣業壓力大,越南(46% 關稅)與中國(100%-200% 關稅)受重創。
- 主持人觀點:韓國與臺灣均面臨內外部壓力,談判進度不順暢。成衣業可能推高美國通膨,汽車零組件廠商短期影響有限,但長期視美國市場需求而定。
汽車與零組件產業
- 汽車品牌影響:
- 日本車廠(本田 39%、豐田 25%)與韓國車廠(現代 29%、Kia 28%)高度依賴美國市場,關稅衝擊大。
- 德系車(BMW 17%、賓士 16%)依賴度較低,但市場萎縮仍受影響。
- 臺灣納智捷因不依賴美國市場,影響較小,N7 電動車銷量僅次於 Tesla Model Y。
- 零組件產業:
- 臺灣零組件多以 FOB 出貨,關稅由客戶承擔,短期利潤影響小。
- 美國售後維修市場依賴臺灣零組件(鈑金、車燈等),市占率 20%-40%。
- 若美國通膨推高新車價格,售後零組件需求可能增加,利好台廠。
- 進口車價格:
- 臺灣進口車稅負高(進口稅 17.5%、貨物稅 30%、奢侈稅等),短期難降價,預估最多降 10%-15%。
- 建議消費者優先考慮交通安全,早買早享受。
- 主持人觀點:汽車產業受關稅影響顯著,但臺灣零組件因市場定位與出貨模式,短期衝擊有限,長期需觀察美國需求。
總結與投資建議
- 川普政策效果:關稅政策雖爭議大,但已促使日韓等國釋放善意,川普可能達成部分選民承諾。
- 市場觀察重點:
- 追蹤美國與歐洲 PMI 數據,判斷囤貨潮與供應鏈趨勢。
- 關注聯準會褐皮書對關稅戰的評估,預判貨幣政策變化。
- 監控美股七雄財報,特別是輝達 H20 晶片管制與 CSP 業者訂單動向。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