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五)外資砍目標價,台積電買點到了嗎?美中科技戰,輝達撐得住?

2025-04-18(五)外資砍目標價,台積電買點到了嗎?美中科技戰,輝達撐得住?

摘要整理

美中科技戰與台積電客戶壓力

  • 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影響台積電兩大客戶蘋果與輝達,蘋果 85% iPhone 供應鏈仍集中於中國,短期內難以轉移至印度
  • 輝達因 H20 晶片受管制,中國市場營收受衝擊,中國為其第二大市場,佔總營收重要比例
  • 川普關稅政策加劇不確定性,台積電雖未見客戶砍單,但終端市場需求可能因關稅導致價格上漲而下滑

川普與聯準會緊張關係

  • 川普公開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政策滯後,2024 年 4 月於社群平台指歐洲央行已降息 7 次,聯準會卻無行動
  • 川普有意在 2026 年鮑爾任期結束前提前解雇,華爾街日報報導其考慮以更親川普的 Kevin Wash 取代
  • 聯準會獨立性受威脅,市場預期 2026 年後白宮對貨幣政策影響將顯著增加

美中貿易戰與全球供應鏈挑戰

  • 北京報復川普高關稅,暫停稀土礦產及磁鐵等出口,美國與歐盟談判進展有限,2025 年 4 月仍無突破
  • 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認為川普關稅戰難以孤立中國,美國進口替代來源難尋,iPhone 90 天內無法撤出中國
  • 中國已轉向巴西及俄羅斯替代美國大豆及石油進口,顯示其供應鏈多元化策略削弱美國關稅效果

台積電財報與擴產展望

  • 台積電 2025 年第一季營收 8,393 億元,年增 40%,毛利率 58.8%,優於市場預期
  • 第二季營收預估 9,230 億至 9,490 億元,季增 11.5%,受全球囤貨潮推動,AI 相關需求佔總營收近 60%
  • 美國亞利桑那一廠已量產,二廠 3 奈米即將投產,未來 30% 2 奈米產能將在美國,資本支出維持 380 億至 420 億美元

蘋果與輝達市場挑戰

  • 蘋果 iPhone 使用者人數自 2022 年後達 1.5 億峰值,中國市場營收自 2022 年第四季起年減,華為競爭加劇
  • 輝達中國市場營收受 H20 晶片禁制影響,2025 年 4 月黃仁勳訪北京引發美國國會質疑,可能面臨聽證會壓力
  • 關稅戰若導致 iPhone 價格上漲,蘋果使用者人數可能下滑,輝達中國營收喪失將衝擊其全球市占率

外資對台積電評價調整

  • 外資下調台積電目標價,高盛從 1,400 元降至 1,200 元,滙豐從 1,500 元降至 1,100 元,花旗降至 1,050 元
  • 台積電本益比從 23 倍滑落至 17 倍,前瞻本益比若以 EPS 66 元計算,年底可能低至 12 倍
  • 外資過去五年持續賣超台股,2025 年前四個月賣超金額超 2024 年全年,顯示對台積電持股信心減弱

台灣電子產業應對策略

  • 台灣電子五哥如廣達、緯創受惠拜登補貼,早在川普 2.0 前於墨西哥擴廠,伺服器毛利率高於筆電,產能分散有效
  • 緯創、廣達股價於 2025 年 4 月 2 日低點後收復跌幅,顯示其產能替代能力強,海外布局減輕關稅衝擊
  • 台灣海外投資額從 2015 年 4,000 億元增至 2024 年 1 兆元,台積電貢獻一半,帶動產業擴張與房地產成長

美股與台股市場表現

  • 美股道瓊指數 2025 年 4 月 17 日下跌 527 點至 39,142 點,受聯合健康財報拖累,納斯達克跌 20 點至 16,286 點
  • 台股上漲 103 點,收 19,441 點,投資人情緒受川普言論影響,無新聞日市場趨穩
  • 美國硬數據如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僅 22.1 萬,與 2021 年 11 月水準相同,顯示經濟未現衰退徵兆

台積電內部挑戰與長期趨勢

  • 台積電女性員工比例從 2011 年 50% 降至 2025 年 35% 至 38%,女性主管比例穩定於 10%
  • 員工訓練成本自 2020 年快速上升,美國廠人工成本高,年薪逐年提高,影響資本支出結構
  • 全球半導體市占率預估至 2030 年,台灣從 71% 降至 58%,美國從 11% 升至 22%,台積電美國產能貢獻顯著

觀點整理

美中科技戰與供應鏈挑戰

  1. 美中科技戰持續緊張

    • 主持認為美中之間的科技戰因關稅政策與晶片管制而加劇,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性。
    • 輝達因 H20 晶片受管制,中國市場營收(包括新加坡部分)面臨重大衝擊,中國為其第二大市場。
    • 蘋果 iPhone 供應鏈 85% 集中於中國,短期內難以轉移至印度,恐因關稅戰導致成本上升。
  2. 輝達的應對與爭議

    •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親赴中國與當地 AI 企業領袖會面,引發美國共和黨不滿,認為其舉動可能違背美方對中國的強硬立場。
    • 主持推測黃仁勳此行或為安撫客戶,解釋市場策略,但長期可能面臨美國國會聽證壓力。
    • 輝達若喪失中國市場,將對其全球營收造成顯著影響。
  3. 蘋果的市場壓力

    • 蘋果 iPhone 使用者數量自 2022 年起趨於飽和,2025 年可能出現年減,中國市場營從 2022 年第四季起已呈現高點後下滑。
    • 關稅戰若導致 iPhone 價格上漲,可能進一步壓縮美國市場需求,因使用者基礎已難擴張。
    • 中國市場因華為復甦及愛國情懷影響,蘋果市占率受壓,難以依賴中國彌補其他市場損失。

川普與聯準會的紛爭

  1. 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不滿

    • 川普公開批評鮑爾政策滯後,認為聯準會應更積極降息,並多次威脅提前於 2026 年解雇鮑爾。
    • 主持引用川普推文,指出其不滿聯準會未跟隨歐洲央行(已降息 7 次)的步伐,認為鮑爾能力不足。
  2. 聯準會獨立性受威脅

    • 川普試圖干預聯準會貨幣政策獨立性,引發市場對 2026 年後聯準會走向的擔憂。
    • 部分顧問(如貝森特)建議川普讓鮑爾完成任期,以維持政策穩定,但川普仍持續施壓。
    • 主持預測 2026 年後聯準會可能受白宮影響加深,鮑爾幾乎不可能連任。
  3. 市場對川普言論的敏感性

    • 川普的公開言論(如在 Truth Social 或 Twitter 發文)直接影響市場情緒,其批評聯準會或關稅政策常導致股市波動。
    • 主持幽默表示,若川普「閉嘴」或僅照新聞稿發言,市場可能趨於穩定,反映投資人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恐懼。

台積電的表現與挑戰

  1. 財報表現亮麗

    • 台積電 2025 年第一季營收達 8,393 億元,年增 40%,毛利率 58.8%,營業利率 48.5%,優於市場預期。
    • 第二季展望樂觀,預估營收 9,230 億至 9,490 億元,季增 11.5%,年增 39%,主要受全球囤貨潮驅動。
    • HPC(高效能運算)業務占總營收近 60%,連續 7 季高增,顯示 AI 需求強勁;輝達已取代蘋果成為最大客戶。
  2. 全球擴產與成本壓力

    •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一廠已量產,二廠 3 奈米產能即將啟動,三、四廠將生產 2 奈米,預估 30% 的 2 奈米產能將於美國實現。
    • 資本支出預估 380 億至 420 億美元,AI 相關營收與 CoWoS 產能成長近 1 倍,但 2026 年供需可能緩解。
    • 美國廠人工與訓練成本上升,推高人均訓練成本,但台積電仍維持 100% 定價能力,毛利率下滑有限。
  3. 客戶風險與市場評價

    • 儘管關稅戰帶來不確定性,台積電客戶(輝達、蘋果等)尚未砍單,顯示短期訂單穩定。
    • 外資下調台積電目標價(如高盛從 1,400 元調至 1,200 元,花旗至 1,050 元),但多維持買進評級。
    • 台積電本益比從 23 倍降至 17 倍,前瞻本益比僅 12 倍,主持認為目前股價具價值投資吸引力。

全球貿易戰與經濟影響

  1. 川普關稅政策的策略爭議

    • 主持引用克魯曼觀點,質疑華爾街日報「川普下一盤大棋」的論述,認為關稅戰難以孤立中國,因各國對美國信任有限。
    • 美國進口替代難以快速實現(如 iPhone 產能難於 90 天內撤離中國),而中國已透過巴西、俄羅斯等替代美國大豆、石油等進口。
    • 關稅戰可能重創中國經濟,但美國內部民意反彈與供應鏈成本上升將帶來第一波衝擊。
  2. 中國的報復與自給自足

    • 中國暫停稀土礦產、磁鐵等出口作為報復,進一步推升全球供應鏈緊張。
    • 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從 2018 年的 5% 升至 2026 年的 26.6%,成熟製程已減少對聯電、格羅方德依賴。
    • 主持預測,長期脫鉤將加速中國國產晶片發展,短期則減緩其 AI 市場進展。

其他觀點與市場洞察

  1. 電子五哥的應對能力

    • 廣達、緯創等代工廠因拜登時期補貼已提前於墨西哥擴廠,伺服器製造毛利率較高,受關稅戰影響較小。
    • 這些廠商股價已收復 4 月 2 日跌幅,顯示產能分散能力強;但留在台灣的零件供應商因關稅壓力較大。
  2. 台積電房地產效應

    • 台積電擴廠帶動台灣中南部(高雄、新竹等)房價上漲,預售屋量能雖受央行信用管制影響,但年增幅仍高(如朴子增 2,917%)。
    • 科技業成為資產價格推手,主持幽默提及「理科生主導時代」,凸顯科技人才對經濟的影響。
  3. 美股與硬數據表現

    • 美股波動受川普言論主導,道瓊跌 527 點,標普、納斯達克微幅波動,費半跌 0.64%。
    • 硬數據(如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22.1 萬,與 2021 年 11 月持平)顯示美國經濟穩健,無大規模裁員跡象。
    • 主持認為,市場悲觀情緒(軟數據)與硬數據脫鉤,川普利用強勁基本面持續釋放利空,推高政策不確定性。

閱讀推薦書籍:《不漏財的雪球管錢術》

  • 作者是蜜凱拉・阿羅卡 (Mikayla Alozie)
  • 作者原本在投資業工作,後來創立了一個名為**「解放預算」**的網站,開始提供財商教育。
  • 書中分享了作者在管理金錢和規劃退休基金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細節內容。
  • 討論的概念包括財富的槓桿思維以及對投資的基本態度
  • 書中將投資視為一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人們常常陷入瑣碎事務中,因為覺得做了事情就需要立即得到回報,因此明明知道重要的事情卻沒有時間去做。
  • 作者認為,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若要持續成長,就必須每天刻意撥出部分時間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這是一種「投資思維」。
  • 投資是一個標準的延遲滿足過程。回報效果可能需要 10 年、20 年之後才能顯現,需要有耐心持續性地定期定額或關注資產的緩步增值。
  • 書中也談到了財富複利的效果
  • 書中用火箭發射出地球來比喻財富的成長。火箭需要足夠且持續的推力才能衝破大氣層,一旦脫離地球表面,地心引力影響變小,就可以輕鬆離開。這對比將石頭往上拋終會掉下來,用以說明為何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概念。持續地慢慢往上推比一次性的發力要好。
  • 管錢的過程不是一個固態平衡,而更像是一種均勻式的、持續性的調整,每個階段都有其規劃,但重點是要一直走下去。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