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5(二)台幣強升,iphone 關稅有彈性?川普關稅豁免,會是一場空?
摘要整理
國際關稅政策動向
- 川普計畫針對半導體關稅進行談話,但截至 2025 年 4 月 15 日尚未正式發表,市場持續觀望
- 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為 1,435 億美元,進口為 4,389 億美元,貿易逆差達 2,954 億美元,促使關稅豁免討論聚焦電子零組件
- 川普提出汽車製造商短期關稅豁免,帶動日本豐田及歐洲車廠股價上漲,顯示政策對全球汽車業影響顯著
蘋果供應鏈與產能分散
- 蘋果 iPhone 85% 產能集中中國,MacBook 75%、iPad 95%、Apple Watch 100%,短期內難以轉移至印度等市場
- AirPods 90% 在越南組裝,僅 10% 在中國,相較其他產品受關稅影響較小
- 鴻海計畫在印度北部投資 300 億畝土地建廠,應對蘋果供應鏈需求,但印度生產效率低於中國,影響良率
台灣出口與經濟表現
- 台灣 2025 年 3 月出口額達 495.7 億美元,創單月歷史新高,年增幅連續 17 個月正成長
- 財政部預估 4 月出口額介於 374 億至 393 億美元,年增幅 3-4%,受關稅囤貨潮帶動
- 資通訊產品 1-3 月年增幅達 42%,電子零組件成長 15%,顯示高科技出口支撐台灣經濟
通膨與關稅影響分析
- 關稅通膨傳導鏈延長,基準關稅僅 10%,上半年囤貨潮抵消下半年通膨壓力,供給過剩可能引發通縮
- 紡織品、家具、塑橡膠製品價格調整空間有限,東南亞及墨西哥產能崛起,降低電子零組件漲價風險
- 美國對台灣農業加徵 32% 關稅,預估蝴蝶蘭負擔 3.2 億、茶葉 1.1 億、吳郭魚 4.6 億,衝擊農產業競爭力
美中貿易戰與地緣政治
- 美國透過關稅戰與原產地審查,推動供應鏈從中國撤離,墨西哥因 USMCA 協定吸引力高於東南亞
- 台灣工業產品出口美國預估衰退 26%,影響製造業產值 5%,涉及 12.5 萬就業人口
- 中國生產效率高於越南(人力成本 1.5-2 倍),仍為電子零組件組裝重心,短期內難以完全轉移
台股與全球市場反應
- 台股 2025 年 4 月 15 日上漲 169 點,收 19,683 點,外資賣壓重但散戶抄底積極
-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312 點(0.78%),標普 500 上漲 42 點(0.79%),納斯達克上漲 107 點(0.64%)
- 市場風險貼水上升,VIX 與 MOVE 指數大幅拉升,投資人要求更高報酬以對抗不確定性
日本與歐洲談判進展
- 日本因非關稅壁壘(如汽車安全標準、稻米管制)與美國談判陷入僵局,石破茂放緩進度尋求內部共識
- 歐盟 4 月 14 日與白宮展開新一輪談判,考慮進口俄國天然氣以緩解關稅戰後通膨壓力
- 歐洲赴美旅遊人數下降 17%,顯示反美情緒升溫,影響美歐經貿談判氛圍
聯準會政策與市場預期
- 聯準會主席沃勒表示若對等關稅實施,存在降息空間,因通膨預期未失控,市場流動性風險更受關注
- 過去川普於 2019 年及 2020 年成功推動降息,2025 年是否重演備受矚目
- PPI 等通膨數據持續下行,顯示關稅戰未全面推高物價,市場預期聯準會加大降息力道
川普健康與政策穩定性
- 川普體檢顯示體重從 110 公斤降至 101 公斤,BMI 從 30.5 降至 28,血壓 128/74,心率 62,健康狀況優於預期
- 不抽煙、不喝酒的生活習慣支撐川普精力旺盛,預示政策執行穩定性高
- 健康利空影響市場,因川普長期執政可能加劇關稅戰不確定性,投資人需謹慎應對
觀點整理
關於美中貿易戰及關稅
- 原定在星期一針對半導體關稅進行談話但尚未有正式消息。
- 川普正考慮豁免汽車製造商的部分短期關稅。這使得日本豐田及歐美車廠的買盤增加。
- 川普上週日提到可能針對蘋果進行適度的關稅豁免。
- 自 4 月 9 號宣布中國以外國家暫緩 90 天對等關稅後,關稅通膨的傳導時間線被拉長。
- 目前 10% 的基準關稅對內部通膨壓力有限。
- 上半年囤貨潮可能抵消下半年的通膨情況,導致通縮壓力。
- 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關稅通膨預期發酵後,通膨和通縮的因素會相互交錯。
- 紡織品、傢俱和塑橡膠製品因終端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主導力弱,售價調整空間有限,尤其在東南亞和墨西哥有產能。
- 電子零組件若不漲價,下半年難以引起新一波通膨失控。
- 蘋果產能方面,iPhone 的 85% 在中國組裝,短期內難以移出。I16 銷售狀況不佳。MacBook 在中國產能佔 75%,勉強可應付印度。Airpods 主要在越南組裝 (90%),壓力較小。Apple Watch (100%) 和 iPad (95%) 皆高度依賴中國產能。
- 短期內只有 Airpods 能較好應對當前關稅。
- NB 市場 70%-80% 在中國組裝。
- 過去幾年供應鏈外移主要在傳統產業,高精度電子零組件仍留中國。
- 印度搞工廠效率不如中國。中國人力成本約為越南的 1.5 到 2 倍,但生產效率較高。
- 美中地緣政治迫使部分產能移回印度,但可能影響效率和良率。
- 鴻海在印度北部有意設立新的生產基地,可能是應蘋果要求。鴻海過去在印度的投資效率不如中國。
- 目前智慧型手機和智慧手錶的基本關稅為 10%,中國生產則為 20%,是多重懲罰性關稅疊加所致。
- 川普一方面安撫消費者,可能豁免汽車、手機、筆電等消費終端產品的通膨壓力,為中期選舉做打算。另一方面,針對攸關國安的晶片等戰略關鍵技術,將採取持久關稅戰和原產地溯源審查,強化產業鏈從亞洲撤離,傾向移往 USMCA 保護下的墨西哥。
- 東亞三國目前在第一階段的談判行列中。
關於台灣的狀況與談判
- 行政院正把握 90 天緩衝期,爭取改善對等關稅待遇。
- 普遍預估台灣工業產品出口到美國將衰退 26%,影響製造業產值 5% 和 12.5 萬就業人數。影響產業類別多元,包括電子資訊、機械、運輸等。
- 整體影響產值幅度約在 3%-14%,取決於關稅稅率談判結果。
- 農業壓力非常大,過去已提過農業與漁業相關產業被課徵 32% 關稅,即使不課徵,競爭力也下降。若美國對台灣加徵 32% 關稅,茶葉可能轉買英國,吳郭魚和鱸魚買巴西,鬼頭刀買厄瓜多,台灣可能只剩鳳梨酥有品牌競爭力。
- 農業部保守預估,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鱸魚的出口成本將大幅增加。
- 台灣 3 月份出口爆量,達 495.7 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幅連續 17 個月走紅,是關稅戰的囤貨潮所致。
- 財政部預估 4 月份出口金額約在 374 億到 393 億美元,年增幅約 3%-4%,主要因 4 月通常是淡季,但可能未預估到 4-6 月的拉貨潮。預估 4 月出口額可能不會比 3 月高,但仍會高於去年全年平均水準。
- 高科技產品出口支撐強勁,1-3 月資通訊產品年增幅達 42%。
- 化學品和塑橡膠製品表現不佳,因中國產能已開出,台灣產業競爭壓力大。
- 3 月份進口額也創歷年單月新高,達 426.2 億美元。
- 預計 2025 年台灣的進出口額都將創下歷史新高。
- 需留意這是否只是將下半年的貨提前備光。
- 1-3 月對墨西哥的出口年增幅高達 237.5%,可能是為避免未來東南亞關稅變動及趕快運往美國組裝以避開 90 天後的關稅戰。許多廠商急著到墨西哥設廠。
- 目前外銷訂單以 30% 速度高速成長,但台灣加權指數因關稅戰大幅回檔,形成壓力。庫存循環角度通常要等到年減才大買,但現在股價已大跌,建議適度參與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引發的衝突。
- 廣達、仁寶、緯創、緯穎、英業達等都有在美國設廠的計畫,但主要應應川普短期政策,主要產能仍在海外,短期內難以回到美國。
- 顯卡、遊戲機等產品因受眾群較能接受漲價,已直接調升價格。日本 Sony 也將調升 PS5 售價,預估美國 90 天後也可能漲價。通膨情緒傳導將是市場主要觀察方向。
- 新台幣近期走升主要來自美元短期走弱及國際熱錢贖回,而非外資準備大買台股。
- 2025 年 2 月台灣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年增幅為 3.02%,實質薪資已翻正。
- 1-2 月加班工時及加班費創歷史新高,顯示短期內台北股市基本面有拉抬效果,但需留意是否透支下半年訂單。
關於日本和歐洲的談判
- 日本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似乎陷入僵局,因美國要求日本開放非關稅壁壘,包括汽車獨立安全標準、電動車補助、稻米進口管制、牛肉特定部位進口、豬肉高關稅、食品添加物標示、皮革鞋類進口配額、智慧財產權保護、郵政、保險、教育、數位市場等。日本內部對此有反彈,石破茂放緩談判進度以尋求共識。
- 歐洲執委會已在白宮進行新一輪洽談。歐盟內部出現重新進口俄國天然氣的呼聲,以避免關稅戰可能導致的進一步通膨。
- 烏俄戰事持續惡劣,歐洲對俄羅斯的操作模糊、拒絕停火條款及歐洲維和監管感到束手無策。
- 歐洲因關稅問題壓力特別大,民眾出現反美情緒,赴美旅遊比例顯著下降。歐盟與美國的談判似乎也有僵局。
關於川普的策略和健康狀況
- 川普最終會意識到其總體方向是藉由市場不確定性圍堵中國市場,將供應鏈從中國和東亞移回美國本土。對歐洲、日本、韓國主要是想打開不公平的貿易關稅,先喊高價再做讓步。這將形成 2025 年美國股市的紛紛擾擾。
- 根據白宮醫師的體檢報告,川普身體狀況良好,甚至比上一任任期更好,這是 2025 年最大的利空,代表他會做得比拜登穩。他不抽菸不喝酒,生活較無壓力。
關於風險貼水和投資策略
- 恐慌指數(MOVE、VIX)近幾個月大幅拉升,意味著投資人對股票或債券要求更高的風險貼水。
- 風險貼水是指投資人因承受較高風險而要求的額外報酬率。
- 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時,除非股價夠便宜,否則投資人會要求更高的風險貼水。
- 長期投資應選擇買在低基期、景氣恐慌期或衰退期。
- 目前市場氛圍因川普政策不確定性,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或風險貼水。
- 建議在市場出現不確定性時投入部分現金,待出現更大景氣衝擊時再重倉投入。投資要依循週期,不要依循短期判斷川普的政策。
關於當前經濟狀況和股市
- 美國股市四大指數呈現上漲。
- 目前的利潤和數據表明現在是景氣擴張格局,且因囤貨潮擴張速度更快。短期走勢難以預估,只能做 3-4 年的總經預判。
- 聯準會儲備主席沃勒提到,若再次實施對等關稅,聯準會有景氣降息的流動性空間,認為對等關稅並未引起市場通膨預期失控,更多反映的是流動性風險,因此聯準會反而應持續加大降息。
- 過去川普曾兩次成功逼迫鮑爾降息(2019 年美中關稅戰和景氣趨緩,2020 年新冠疫情流動性恐慌)。需留意這次是否會成功。
- 台北股市昨日上漲 169 點,收 19,683 點。感覺是短期抄底散戶獲利了結。
- 市場對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是否會引發衰退有不同看法。
- 目前庫存和景氣指標因短期囤貨潮全面向上衝,訂單爆量。
- 若景氣領先指標向上衝,可能不宜站在絕對買方,因景氣又回到庫存循環的擴張格局。
- 預計未來幾個月景氣信號燈不會進入黃藍燈,因訂單良好,這是尷尬的局面。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