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一)關稅反覆,一個都別想逃?半導體關稅,台商能躲過嗎?

2025-04-14(一)關稅反覆,一個都別想逃?半導體關稅,台商能躲過嗎?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情緒波動

  • 美國股市經歷動盪一周後於週五集體收紅,道瓊指數上漲 620 點,納指漲幅 2.06%,標普 500 上漲 1.81%
  • 市場波動劇烈,標普 500 指數一個月內下跌 21%,波動率攀升至 70 以上,超越比特幣,接近 2008 年金融海嘯水準
  •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情緒保守,投降指標達 -4.25,顯示集體恐慌性拋售,與 2020 年新冠疫情及 2008 年金融危機類似

關稅政策不確定性

  • 川普週末推文否認關稅豁免,宣佈將公佈半導體關稅細節,中國商品可能面臨 20% 芬太尼關稅,越南、泰國則為 10% 基準關稅
  • 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公佈 20 項關稅豁免商品,涵蓋伺服器、印刷電路組件等,部分智慧型手機關稅僅 10%,但藍牙音箱等達 20% 以上
  • 關稅政策反覆,市場難以判斷應參考行政命令或川普推文,美國海關作業混亂,企業如鴻海預估短期內中國出貨仍維持 10% 關稅

美中貿易衝突影響

  • 川普關稅政策旨在迫使供應鏈撤離中國,台商如鴻海在中國產能受衝擊,蘋果 iPhone 美國市場逐漸轉由印度生產,中國產能佔 80% 至 85%
  • 中國商品關稅差異大,注射器與針頭關稅高達 245%,鋰電池 173%,筆記型電腦等 3C 產品為 20%,兒童讀物為 0%
  • 中國報復措施包括減少赴美旅遊、限制好萊塢電影上映(影響 400 億人民幣票房),但拋售美債影響有限,市場長期利率風險加劇

美國股市與外資動向

  • 美股四大指數週五上漲,道瓊收 40,212 點(漲 1.56%),標普 5,363 點(漲 1.81%),納指 6,724 點(漲 2.06%)
  • 外資大幅撤離美國市場,流出資金達 65 億美元,為 2023 年以來最嚴重紀錄,顯示對關稅不確定性的擔憂
  • 七大科技巨頭 2025 年獲利成長預估達 16%,遠超其他 493 家企業的 7%,高估值而非獲利衰退為下跌主因

投資策略與長期展望

  • 市場波動下,投資人應避免比較心態,專注景氣判斷與資金配置,外部性衝擊提供低點買入機會,如台積電等領頭羊企業
  • 選市不選股策略建議增加美國市場比重,減少台灣及越南投資;選股不選市則聚焦長期競爭力強的公司,短期 EPS 下行有限
  • 財報季即將展開,金融股因第一季高成交量預估表現亮眼,標普 500 指數 2025 年 EPS 預計創歷史新高,但關稅可能壓縮利潤

觀點整理

  •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再起,市場不確定性大增:投資人在逐步擺脫美中貿易緊張後,又因川普宣佈即將公佈更進一步的半導體關稅細節而再次感到緊張。商務部長羅特尼克也預估半導體關稅將涵蓋更多電子產品,這使得市場充滿極大的不確定性,投資人難以判斷該依據行政命令、官方文件還是川普的推文。
  • 市場呈現劇烈波動,堪比金融海嘯:儘管上週美國股市集體收紅,但市場整體波動幅度已回到 2008 年金融海嘯的水準。過去一週的看盤如同坐雲霄飛車。標普 500 指數的波動幅度甚至超過了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
  • 外資撤離美股,避險資產屬性改變:由於市場波動劇烈,美國股市出現大量外資撤離,總金額高達 65 億美元,創下 2023 年以來最慘紀錄。此外,傳統的避險資產如債券,現在也呈現高度風險,而股票也轉向高度風險資產,比特幣的波動度甚至比短期債券和股票市場還要低。
  • 川普政策是市場情緒的主要影響因素:目前美國股市的情緒位階和紛紛擾擾,基本上完全跟隨著川普一個人。這意味著短期交易難以預測,長期投資或許是更穩健的策略。
  • 關稅豁免存在變數,川普政策目標明確:美國 CBP 公佈了 20 項關稅豁免編碼,一度被視為臺北股市的曙光。然而,川普隨後在推特上表示並未宣佈任何關稅豁免,並強調將徵收 20% 的芬太尼關稅。川普推行關稅政策的主要目標是迫使產業撤離中國,取得政策平衡以避免股市大幅波動,從關稅中獲利以支持減稅計畫,並促使半導體生產回流美國本土。
  • 電子製造業是川普關稅的主要目標:儘管目前實質關稅並未達到極高水平,但川普真正想加稅的是電子製造業,不論是中國製、越南製還是印度製。他的終極目標是將電子產品生產鏈從亞洲拉回美國本土。
  • 中國的報復性手段有限但可能涉及服務業:中國針對美國關稅的報復手段,如加徵關稅已告一段落。目前中國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發布旅遊警示、拋售美債(但證據尚不明顯)、限制稀土出口、留學限制以及針對服務貿易等金融商品採取限制。美國的服務業是其出口王牌,中國可能採取反壟斷調查等措施進行報復。
  • 長期投資應回歸景氣與估值判斷,並具備應對外部性衝擊的能力:面對市場的劇烈波動,建議投資人回歸景氣判斷。在景氣擴張但面臨外部性衝擊時,資金調配能力至關重要。他認為,真正的關鍵在於思考「how」(如何應對)而不是過度執著於「why」(為什麼下跌)。
  • 兩種長期投資策略:選市不選股與選股不選市:提出了兩種應對策略。一是「選市不選股」,優先投資美國股市,減少海外投資比重。二是「選股不選市」,選擇長期競爭力強、EPS 下行幅度有限的領頭羊企業,例如台積電。他提到,即使是七大科技巨頭,其獲利成長在 2025 年和 2026 年預計仍將領先其他企業。
  • 美股估值回檔為長期投資者帶來機會:這次不確定性的衝擊確實造成美股估值回檔,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觀察機會。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