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四)汽車重稅開轟!美股撐得住?川普打破景氣循環?

2025-03-27(四)汽車重稅開轟!美股撐得住?川普打破景氣循環?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美國關稅政策

  • 川普宣布對非美地區製造汽車加徵 25% 關稅,政策提前於 3 月 27 日生效,原定 4 月 2 日實施
  • 美國股市反應顯著,標普下跌 1.1% 至 5,712 點,納斯達克重挫 2% 至 17,899 點
  • 關稅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與消費者難以規劃,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現金持有意願增加

全球汽車產業衝擊

  • 墨西哥因 USMCA 協議暫免關稅,但若非美國成分追溯,可能影響日系與德系車出口
  • 德系車(如福斯、BMW)受衝擊最大,僅福斯在美銷售占比為 21%,特斯拉則 100% 本土製造
  • 日本、韓國、歐洲可能採取報復性關稅,越南已將美國液化天然氣關稅從 5% 降至 2%

美國經濟數據與市場信心

  • 2 月耐用品訂單增長 0.9%,超出預期 -1%,反映關稅預期下的囤貨潮
  • OECD 領先指標突破 100,進入擴張期,但企業信心指數仍低於 100,顯示信心疲弱
  • 高淨值人群貢獻 50% 消費,財富集中支撐經濟,80% 底層消費萎縮影響有限

台股表現與內資動能

  • 台股昨日下跌 12.9 點,收 21,987 點,成交量僅 2,000 餘億元,市場參與度低
  • 外資今年賣超 5,718 億元,台股僅跌 1,000 點,顯示內資接盤力道強勁
  • 中實戶與 ETF 買盤支撐市場,投信 ETF 買超僅 600-700 億元,資金來源多為企業主

台灣關稅與供應鏈策略

  • 台灣對美貿易逆差 760 億元,賴總統擴大對美天然氣與半導體投資,釋出善意
  • 台廠伺服器出口至美國,67% 經墨西哥組裝,第一波關稅影響可能有限
  • 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 11%,但汽車零組件等傳統產業衰退,電子零組件成長

台商全球擴張趨勢

  • 台商對泰國投資增長 5 倍,去年超越日本,僅次於新加坡與中國
  • 台積電熊本廠帶動日本投資熱潮,Sony 等企業進駐,供應鏈分散加速
  • 東南亞設廠趨勢明顯,台灣企業海外擴張幅度已超過日本與韓國

關稅戰與東南亞市場

  • 越南汽車關稅從 64% 降至 32%,乙醇從 10% 降至 5%,開放內需市場
  • 東南亞接收中國產能轉移,高端國家(如台灣、日本)需鬆綁關稅以維持競爭力
  • 川普關稅影響全球 24 兆美元商品,鋼鐵與鋁稅率固定 25%,木材與銅價受波及

投資策略與景氣展望

  • 擴張期建議持有現金,低谷期加重倉位,藍燈時開槓桿優於紅燈期
  • 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可能結束本輪庫存循環,但衰退預期需 2-3 季度顯現
  • 54% 反對川普關稅,41% 支持視為談判手段,民意分歧影響政策持續性

觀點整理

美國新汽車關稅政策及其市場影響

  • 政策概述:川普政府於 2025 年 3 月 26 日正式下達行政命令,對非美國地區製造的汽車加徵 25% 關稅,原定 4 月 2 日生效,但提前實施,引發市場不確定性。
  • 美國股市反應:關稅消息導致美股早盤波動,道瓊指數跌幅較小(下跌 132 點,0.31%),標普 500 下跌 1.12%(收 5,712 點),納斯達克重挫 2.04%(收 17,899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3.27%(收 4,508 點)。特斯拉下跌 6%,結束連續五天漲勢。
  • 不確定性影響:關稅提前實施使得企業與消費者難以制定計畫,市場參與者無法有效定價風險,短期支出可能癱瘓,轉而偏好持有現金。
  • 受衝擊對象:主要影響純日系車(如 Toyota)、德系車(如 BMW、賓士)進口美國市場,而在墨西哥設廠的車企因 USMCA 協定暫免關稅,衝擊較小。但若商務部追加非美國成分認定,墨西哥汽車產業可能間接受影響。
  • 美國本土車企:福特(77% 美國製造)、通用(51% 美國製造)因市場佔比大,營收衝擊可能更大,而特斯拉是唯一全美製造的車企。

全球關稅戰與報復性措施

  • 國際反應:歐洲、日本、韓國、越南等國表態,若美國政策反覆,可能採取報復性關稅。歐洲對美國尤為不滿,德系車衝擊顯著。
  • 越南策略:越南財政部於 3 月 26 日宣佈對美國液化天然氣關稅從 5% 降至 2%,汽車關稅從 64% 降至 32%,乙醇從 10% 降至 5%,顯示全面鬆動姿態,試圖改善貿易平衡。
  • 川普談判手段:主持人認為川普先拉高關稅預期,再逐步延後談判,展現高超談判技巧。各國已於 4 月 2 日前爭取對等關稅或豁免。
  • 中國影響:中國對美出口預計減少 65%,轉而依賴加拿大、墨西哥轉口貿易。

美國經濟與消費趨勢

  • 耐用品訂單:2 月耐用品訂單增長 0.9%,超出預期(原預估 -1%),因關稅預期引發囤貨潮(如沃爾瑪、Costco 大量下單),短期拉動經濟。
  • 軟硬數據脫鉤:硬數據(如非農、訂單)上行,軟數據(如消費者信心)下滑,顯示不確定性影響信心。
  • 財富集中效應:美國 50% 消費由 10% 高淨值人群貢獻,其資產持續增長,支撐消費穩定性,即使底層人群負債累累,總體經濟數據未受顯著影響。
  • 通膨與通縮預期:主持人認為停滯性通膨難發生(通膨指標下行),市場更擔憂通縮不確定性導致資本收縮與投資停滯。

景氣週期與投資策略

  • 領先指標:OECD 領先指標突破 100,進入擴張格局,但企業信心指數未回 100,顯示信心低迷,類似 2018 年貿易戰及 2020 年疫情時期。
  • 庫存循環:擴張期應持有現金,庫存調整期(100 以下)重倉佈局,低谷期(如藍燈)加槓桿。川普政策可能提前終結本輪循環。
  • 投資建議:應依據客觀週期高低配置資產(低位佈局、高位持債),避免情緒化追漲殺跌。川普不確定性需適應 2-3 季度,其影響最終將反映於通膨與民意。

台北股市與台灣經濟

  • 股市表現:昨日下跌 12.9 點,收 21,987 點,成交量僅 2,000 餘億,顯示市場低迷。外資今年賣超 5,718 億,跌幅卻僅 1,000 點,內資(中實戶)接盤力強。
  • 資金來源:ETF 買超僅 600-700 億,難抵外資賣壓,中小企業主與有錢人支撐股市。主持人感嘆「台灣人真的很有錢」。
  • 關稅影響:台灣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760 億美元),賴總統釋出善意(擴大對美天然氣、半導體投資),預計關稅衝擊較輕,可能針對特定商品。
  • 產業分散:台廠伺服器 67% 經墨西哥出口,供應鏈分散至東南亞、泰國等地。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 11%,但汽車等傳統產業衰退,電子零組件成長。

全球供應鏈與東南亞崛起

  • 台廠擴張:台積電熊本廠帶動日本投資,泰國設廠金額超日本(增長 5 倍),僅次於新加坡與中國。供應鏈分散降低關稅風險。
  • 東南亞趨勢:越南等國開放內需市場,接收中國產能轉移,產業與文化(如音樂)崛起,成為關稅戰下的新焦點。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