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四)關稅戰又踩煞車?川普交易到底誰賺錢?
摘要整理
全球市場概覽與關稅戰影響
- 2025 年 3 月 6 日早晨財經速解讀指出,全球製造業 PMI 數據陸續公佈,顯示景氣擴張趨勢持續,中國、美國、台灣市場均有亮眼表現
- 川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汽車關稅延後一個月,帶動道瓊指數上漲 480 點,標普漲幅 1%,費半漲幅超過 2%
- 美國關稅戰預估影響中國出口下滑 50% 以上,加拿大和墨西哥關稅可能使美國 GDP 下行 1%,高盛分析顯示每 1% 價格上升僅提升美國工業產值 0.06%
美國經濟數據與市場反應
- 美國服務業 PMI 從 1 月 52.9 下滑至 2 月 51,高於預期 49.7,ISM 服務業指數則從 52.8 跳升至 53.5
- 散戶資金流出速度創 11 月 5 日以來新高,顯示市場對川普關稅戰真實性感到悲觀,短期波動加劇
- 美債表現亮麗,10 年期國債殖利率維持 4.1-4.2%,全年反彈報酬約 3-7%,市場預期通膨下行與債券發行量減少推動買盤
川普政策與產業影響
- 川普政府上任 6 週削減 650 億美元支出,馬斯克的 DOGE 計畫取消 97 項租約並出售 300 萬平方英尺辦公空間
- 川普演講提及奪回巴拿馬運河經營權,貝萊德有意收購港口,長和實業股價獲政治性買盤支撐
- 市場預期 2025 年降息 3 次以上,高於 12 月 9 日水準,顯示華爾街認為關稅戰是談判手段而非通膨推手
特斯拉與馬斯克效應
- 特斯拉股價回到 11 月 5 日水準,歐洲市場 2 月銷量暴跌,德國市場下滑 76%,政治因素影響明顯
- 同博士調查顯示 21.5% 的 Model 3 車主因不喜歡馬斯克而出售,女性好感度僅 34%,負面評價達 43%
- 川普政策取消電動車補貼並允許汽車貸款利息抵稅,對特斯拉美國生產具優勢,但歐洲市場政治色彩拖累表現
台灣市場與製造業展望
- 台灣 2 月製造業 PMI 衝高至 54%,回升 5.3,創 7 個月新高,未來 6 個月展望指數達 54.3
- 出口數據因基期效應預估年增 16-20%,現金股利殖利率維持 3.5-3.8%,台股獲利預計增長 20%
- 川普對台灣晶片徵 100% 關稅言論未被視為大利多,但景氣上行與囤貨潮支撐 PMI 擴張格局
中國市場與財政政策
- 中國 2 月製造業 PMI 升至 50.2,創 3 個月新高,港股表現全球最亮麗,科技股如小米、美團上漲 5-7%
- 中國財政赤字占 GDP 比值預估達 4%,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至少 3 兆人民幣,貨幣寬鬆力度超越去年 10 月
- 陸港股投資屬抄底邏輯,BATX 基期低於 2021 年熊市,市場預期短期內難創歷史新高
投資策略與總結建議
- 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突破 1819 年美中貿易戰高點,市場情緒起伏導致過度交易風險上升
- 美國股市高估值,科技股漲勢受限,建議專注核心資產與風險管理,避免追逐短線機會
- 全球 PMI 穩健擴張,新興市場因囤貨潮表現亮麗,投資應依循景氣框架而非短期政策波動
觀點整理
川普的關稅政策及其影響:
- 川普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車關稅延後一個月,但其他商品仍照樣課徵。
- 加拿大已針對美國商品採取 25% 的報復性關稅。
- 美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壓力並非關稅造成的貿易衝擊,而是民生物資的通膨預期及其傳導速度。
-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否能提升美國本土農業令人懷疑,因為美國已出現農業赤字,且對農產品徵收關稅可能迅速引起內部食品通膨。
- 細看川普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可能對歐盟採取的關稅,稅率從 10% 到 25% 不等。
- 針對中國的關稅預計在短期內導致美國進口大幅下滑,並在今年第二到第三季度影響中國出口可能高達 50% 以上。
- 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預估會導致美國 GDP 下行 1%(假設課徵一年)。
- 高盛分析認為,每 1% 產品價格的上升,大概可以提高美國的工業產值 0.06%。
- 儘管短期關稅戰不划算,但由於美中產業重疊度高,有望在 3 到 4 年後形成整個美洲產業鏈的全面脫鉤。
- 川普的關稅戰目前更像是一種談判手段,引起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但也的確陸續達到他過去希望達成的目標,例如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問題。
全球景氣位階和 PMI 指數:
- 在全球製造業 PMI 公布後,需要了解全球景氣位階是否還在持續擴張。
- 美國 2 月份服務業 PMI 從 52.9 下滑到 51,仍高於預期 49.7,表示仍在擴張但速度減緩。
- 美國 ISM 服務業指數則從 52.8 大幅跳升到 53.5。
- 目前美國 ISM 製造業和服務業指數都在 50 以上的擴張格局,顯示美國服務業需求並未特別疲弱。
- 全球目前正在瘋狂囤貨,反而造成訂單的基期推高,這解釋了為何今年 1、2 月份中國和台灣的 PMI 數據非常亮麗,儘管通常第一季度是淡季。
- 由於供應鏈早在過年開始就瘋狂下單,近期紅海和 AI 伺服器廠商公布的營收非常漂亮。
- 台灣 2 月份製造業 PMI 持續擴張,未來半年展望也創下 7 個月以來新高,衝高到 54%,從緊縮轉為擴張。
- 台灣製造業 PMI 與台灣加權指數基本屬於高度聯動。
- 中國 2 月份製造業採購指數也來到 50.2,創下三個月以來新高。
- 歐洲整體 PMI 製造業技能採購指數約在 47 左右,一直不是特別好,但代表歐元區有持續降息的空間。
- 全球在新興市場目前的 PMI 數據非常亮麗,主要來自於關稅戰的帶貨潮。
- 目前全球景氣是穩健的,正從低點進入擴張格局。
「川普交易」下的資產表現:
- 過去幾個月,比特幣資產、特斯拉股價或川普本身的社交媒體集團並未顯著反映川普行情。
- 川普當選後真正形成資產價格暴漲的除了黃金以外,可以多留意股市的板塊。
- 今年以來表現最亮麗的資產是美債,買盤顯著拉升。
-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目前約在 4.1% - 4.2%,年初至今漲幅亮麗。
- 美債上漲的原因是市場不認為關稅戰會引起通膨失控,且川普政府即將採取進一步的削減支出方案,導致市場預期接下來幾季度的債券發行量大幅下滑。
- 特斯拉的股價在川普行情以來已正式歸零,回到 11 月 5 號的水準。
- 特斯拉在歐洲市場(尤其德國)的銷售大幅下滑,可能與馬斯克在德國支持極右派政黨有關,影響了偏左派電動車買家的意願。
- 川普政府將汽車貸款利息設定為可抵稅,並取消了電動車補貼,這反而可能彰顯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強勢。
市場情緒與投資策略:
- 最近散戶情緒悲觀,資金流出速度是 11 月 5 號以來最快。
- 華爾街相信川普的關稅戰始終是一種談判手段,因此 2025 年的降息預期已累計到 3 次以上。
- 投資最好還是依循著景氣框架,而不要依循著某種短期內的交易。
- 如果要進行短期交易,一定要即時把握成本,關注市場變動。
- 全球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指數在川普當選後一路飆高,最新數據已突破 2018-2019 年美中貿易戰的高點。
- 從 2020 年以後,全球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指數比 2020 年以前高了一個位階。
- 如果因為市場情緒而大幅調整持倉可能不明智,長期持有股票市場的報酬可能更高。
- 在投資市場中,不能僅僅依靠市場情緒或政策宣示,而應該要了解資金真實流向、內在產業變革和景氣框架,尋找那些不會變的東西。
- 投資人應廣泛閱讀,建立全面的分析框架,涵蓋財報、產業趨勢和宏觀經濟指標。
- 現在美國股市相對於海外股市的股價來看的確是高估值,這可能是過去一年漲最多的科技股現在估值卡在這邊的原因。
- 投資市場情緒起伏不定,導致消息和預期頻繁變化,容易導致過度交易。
- 面對川普震盪行情,最好就是等待,不要焦慮過度。
- 投資不要交易過度,讀書不要縱慾過度。
- 從宏觀格局來看待財經市場,你會發現每一筆投資都是在景氣循環當中的每一個點。
- 目前並非長天期最好的佈建點,但也不能說景氣榮景期就到頭了,因為 PMI 情緒指數和市場展望指數都還未到達高位階,應針對週期選擇相應動作。
- 中國股市方面,港股在今年全球市場表現最為亮麗,科技股成為領頭羊。
- 中國政府可能會加大 2025 年的財政支出預算,以避免關稅造成的內部經濟衝擊。
- 中國財政赤字 GDP 比值預計將達到 4%,為歷史新高,並將透過超長期特別國債進行寬鬆。
- 投資陸港股更類似一種抄底訊號和低基期的資產佈建。
- 投資美國股市是相信川普交易下長期美國人資產的推高,而投資陸港股更類似於抄底邏輯。
其他觀點:
- 川普聲稱要在上任第一天奪回巴拿馬運河,且巴拿馬運河的關鍵碼頭經營權確實要落入美國業者手中。
- 川普表示收到澤連斯基的信,烏克蘭很快就會做到談判桌前,市場對此的反應是 2025 年降息預期增加。
- 馬斯克的 DOGE 在川普政府上任六週內報告了近 650 億美元的支出削減。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