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四)Blackwell 增產順利,輝達還能漲多少?美烏達成礦產協議,下一步歐亞?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財經焦點
- 道瓊指數雖回跌,但輝達財報表現順利,市場關注其市值高漲後的評價預期
- 美烏礦產協定降低不確定性,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 4.25%,創年內新低
輝達財報解析
- 輝達 2025 財年第四季總營收達 393.3 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 380.5 億美元,年增幅 78%
- Brakewell 產品營收 110 億美元創最快增長紀錄,庫存周轉天數壓至 70 天,低於 10 年平均 91 天
- 每股盈餘 0.89 美元高於預期 0.80 美元,淨利 220.9 億美元,毛利率達 73%
輝達成長趨勢與風險
- 輝達市值達 3.1 兆美元,僅次於蘋果 3.6 兆美元,但成長速度自兩季前開始放緩
- 資料中心年增近 100%,遊戲與汽車部門增長趨緩,市場聚焦資料中心帶動力
- 川普科技禁令可能衝擊輝達中國市場,中國營收占比從 22 年 19% 降至去年 15%,總額仍達 200 億美元
AI 產品轉型與應用
- AI 從模型訓練轉向推論與實體應用,機器人與自駕車成為焦點,市場關注進展速度
- 生成式 AI 如 Open AI 使用者增長趨緩,東亞免費 AI 軟體崛起,壓縮付費市場空間
- 講者推薦 Deep SRT 軟體,分析財經影片精準度高,顯示 AI 技術進步顯著
科技禁令與市場挑戰
- 輝達以 H20 降規晶片應對出口限制,但共和黨內部提議全面禁售中國市場
- 中國市場若遭封鎖,輝達短期業績或受衝擊,長期技術領先策略可能受影響
- 輝達認為降規晶片可維持中國依賴,技術差距難以突破,但成本優勢仍是中國潛在威脅
美烏協議與地緣政治
- 美烏達成礦產協定草案,降低市場對俄烏戰事的不確定性,焦點轉向美歐貿易戰
- 川普提議對歐盟進口加徵 25% 關稅,對亞洲市場也將提升關稅壓力
- 美國對墨西哥要求加入對中關稅行列,台灣廠商轉進東南亞設廠避險趨勢增強
美墨協議與台灣策略
- 美墨若達成關稅協議,台灣透過墨西哥生產可免關稅,2024 年對美投資激增至百億美元
- 川普圍堵中國政策明顯,墨西哥對中關稅風險提高,台灣廠商需靈活應變
- 主計處下修 2025 年 GDP 至 3.14%,預算凍結影響 0.2-0.3 個百分點
美股與川普交易
- 美股近期波動加大,道瓊跌 188 點至 43,433,納指漲 48 點至 19,075
- 特斯拉市值跌破 1 兆美元,1 月歐洲銷量下滑 45%,中國 FSD 更新未達預期
- 川普交易熱潮消退,比特幣與特斯拉股價自 11 月 5 日高點大幅回檔,黃金成唯一創高資產
台股與經濟展望
- 台股昨日上漲 116 點,輝達財報帶動供應鏈潛力,0050 台積電權重達 57%
- 台灣 2024 年股票 ETF 規模達 1,625 億,定期定額扣款潮推升權值股表現
- 主計處因預算凍結下修 GDP,失業率僅 3.3% 創 25 年新低,民間消費力仍具支撐
投資建議與觀察重點
- 輝達股價成長趨緩屬牛市尾段正常現象,建議關注中小型股與景氣循環股輪動
-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發酵,股票回檔屬牛市調整,投資應避免片面資訊判斷
- 台股 ETF 買盤強勁,非權值股漲幅受限,投資人需聚焦長期邏輯而非短期波動
觀點整理
輝達財報:
- 輝達的財報符合預期,但並未遠遠超出預期。
- Blackwell 110 億美元的產品營收,創下了最快的增長記錄。
- 2025 年第一季度的預估財測為 430 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
- 輝達的成長速度開始放緩。
- 市場對 Blackwell 的需求非常驚人,是公司史上賣最快的產品。
- 庫存周轉天數壓在 70 天以下,表現亮麗。
- 資料中心 (Detacenter) 是主要成長動力,其他產品部門的營收都在放緩。
- 四大 CSP 業者 (Meta、Alphabet、Microsoft、Amazon) 的資本支出維持在接近 3,000 億美元左右。
- AI 應用從模型訓練轉向推論代理實體,實現機器人、自動駕駛和工廠自動化等多種應用。
- 生成式 AI 進入紅海市場後,物理性 AI 的需求開始放大。
- 輝達股價增長趨勢在牛市尾端放緩是正常現象。
- 輝達的挑戰在於庫存循環提前調整和面臨日益嚴格的 AI 晶片禁令。
地緣政治:
- 美烏達成礦產協定,整體不確定性在未來幾個月逐步淡化。
- 市場風險從烏俄衝突轉向歐盟。
- 川普可能對歐盟進口商品增加 25% 的平均普遍關稅。
貿易戰:
- 川普政府可能針對中國採取圍堵政策。
- 川普政府也可能針對墨西哥,要求加入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行列。
- 美國本來就是長期的貿易逆差國。
- 美國和墨西哥隨時有可能達成具有誠意的關稅協議。
- 臺灣廠商可能通過墨西哥生產的方式,將產品輸入到美國,以享受較低關稅或免稅。
- 若對臺灣進行普遍性關稅,最終可能變成台積電進行終端消費轉嫁。
- 臺灣對美國的投資金額在 2023 年開始史詩級上升。
台灣經濟
- 臺灣核准對美國的投資金額,從 2023 年開始幾乎是史詩級的上升。
- 主計處下修了今年的 GDP 來到 3.14%。
- 主計處認為預算數的凍結,可能在政府支出預算層面會影響到經濟發展。
- 台股 ETF 在未來幾個季度的買盤仍然不會停止。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