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三)晶片禁令再收緊?AI 人才爭奪戰,情緒再轉悲觀,美債有救了?

2025-02-26(三)晶片禁令再收緊?AI 人才爭奪戰,情緒再轉悲觀,美債有救了?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與美股動態

  • 標普 500 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創一個月低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14 點,跌幅 2.29%,收在 4,888 點,顯示科技股賣壓加劇
  • 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 4.3%,為去年 12 月以來最低,債券價格創今年最佳表現,反映市場對通膨預期減弱與降息預期升溫
  • 輝達股價下跌 2.8%,微軟跌幅達 1.51%,科技巨頭表現疲軟,市場焦點轉向科技禁令與景氣衰退疑慮

市場情緒與恐慌指數分析

  • VIX 恐慌指數升至 19.42,為 1 月 27 日以來最高,較低點 15 上漲約 30%,顯示市場情緒轉向悲觀但未達去年 8 月日元套利平倉時的高峰
  • 美國股市因科技股估值過高與財報未超預期承壓,輝達財報即將公布,市場避險性賣壓增加
  • 台股散戶信心下滑,證券劃撥存款餘額 1 月減少 567 億至 3 兆 2,833 億,成交金額占比降至 51.4%,創 8 年半新低

美元與美債走勢觀察

  • 美元指數緩步下滑,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同步下降至 4.3%,市場不再擔憂關稅戰帶來通膨失控,反而關注經濟疲軟
  • 若川普推動關稅至 17.7%,將創 1930 年大蕭條以來新高,可能引發經濟衰退,與當前債券價格走高形成對比
  • 傳川普擬推「海湖莊園協議」,將外國持有的美債轉為超長期債券,短期或引發債券市場恐慌,中長期降低拋售壓力

晶片禁令與地緣政治影響

  • 美國計畫進一步限制輝達對中國晶片出口,H20 規格已降至極限,若禁令全面實施,輝達中國市場營收占比恐從 15%(200 億美元)進一步萎縮
  • 費城半導體指數屢破年線後回落,年線魔咒持續,賣壓反映科技禁令與景氣走疲雙重壓力
  • 中國軟體發展迅速,如 Deepseek 大型語言模型崛起,與美國硬體封鎖形成對抗,全球 AI 競爭轉向人才爭奪

人才爭奪戰與半導體產業

  • 台灣半導體人才被中國非法挖腳案件達 151 件,新竹市占 48%,國安法規範 14 奈米以下技術外洩,違者面臨 5 至 12 年徒刑
  • 中國成熟製程市占率升至 27%,台灣降至 28%,成熟製程成紅海市場,台積電靠先進製程支撐競爭力
  • 全球 AI 研究人員中,中國占比從 2019 年的 27% 升至 2022 年的 38%,人才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

半導體薪資與區域競爭

  • 日本半導體人才薪資顯著上漲,2023 年春鬥調薪 4.1% 至 4.8%,今年預估 2.7% 至 3.5%,亞馬遜 AWS 投資 2.26 兆日元於數據中心
  • 韓國三星電子與工會協議漲薪 5.1%,談判耗時 48 天,連續多年漲幅超 3%,大企業受工會壓力持續加薪
  • 台灣竹科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平均薪資達 10.2 萬,中位數 4.6 萬,薪資漲幅去年下半年超越通膨,勞動人口十年減少 100 萬

台灣薪資與產業轉移趨勢

  • 台灣經常性薪資突破 6 萬,電子業成長最快,2024 年中缺工數達 114 萬,每年新增 5 至 8 萬缺口
  • 工作人口從 2015 年 1,737 萬降至 1,600 萬,預估 2050 年剩 1,000 萬,缺工壓力衝擊房市與經濟
  • 半導體產業形成獨立生態,人才 30 萬人,擁有專屬媒體、學校與文化,理科主導台灣經濟高度與深度

美股追蹤與投資心法

  • 道瓊上漲 159 點至 43,621 點,標普下跌 28 點至 5,955 點,納指下跌 260 點至 19,026 點,科技股賣壓明顯
  • 投資策略強調少犯錯、調低預期與情緒調整,巴菲特推崇只打高機率球,如泰德式選股哲學
  • 台股小跌 38 點至 23,247 點,市場進入等待期,長期配置者因債券價格上漲與股市高位,總資產表現穩定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
    • 美國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都創下一個月低點,費城半導體 (費半) 賣壓沉重。
    • 美國公債價格,不論短、中、長天期,都創下今年以來亮麗表現,顯示市場可能轉向關注科技戰、科技禁令或景氣衰退等問題。
    •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跌到 4.3%,為去年 12 月以來最低。
    • 股票市場下跌主要集中在費城半導體概念股,輝達 (NVIDIA) 昨天跌了 2.8%,五大科技巨頭微軟跌幅也蠻重的,有 1.51%。
    • 若市場賣壓並非來自股債雙殺,而是股跌債漲,可能說明市場降息預期在緩步提升。
    • 美國政府計畫進一步限制輝達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降規到 H20,若持續對中國 AI 技術採取限制,輝達遲早會失去中國市場。
    • 費半的賣壓可能反映景氣走疲或對中國採取新一波科技禁令的問題。
  • 市場情緒
    • VIX 指數 (恐慌指數) 短期內衝高到接近 1 月 27 號以來最高水準,約在 19.42 左右。
    • 現在市場情緒在半信半疑中轉為悲觀,但不如去年 8 月或川普當選後關稅戰引起的避險情緒。
    • 美國股市更像是對科技股在過去一年估值漲高後,今年沒有給予更亮麗的預期表現,加上輝達財報將公布,避險性賣壓慢慢出現。
    • 美國股市估值一直很高,但全球投資人偏好美股 7 巨頭,即便標普 500 指數持續拉高,大家也不太可能期待輝達每年市值都翻倍。
    • 現在市場不樂觀,不管是臺北股市、美國股市、美國房市、臺灣房市,看起來就沒什麼量,這種市場心理狀態最有利於長期多頭
  • 美元美債
    • 過去的恐慌是美元指數衝高,但現在的恐慌更類似於美元指數沒那麼強,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甚至有鬆動機會,代表大家並非擔心通膨關稅戰引起的通膨失控。
    • 大家更多擔心的是經濟走疲的問題,前幾天看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及密西根大學的通膨預期都讓市場消費信心進一步惡化。
    • 川普可能擬定海湖莊園協議,迫使外國債權人將持有的美債轉為超長期債券,減低美國政府的債務壓力。
    • 現在的恐慌情緒並未伴隨美元指數衝高,也沒伴隨通膨預期升高造成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行,代表大家更多擔心經濟走疲。
  • 晶片禁令
    • 川普政府可能施壓盟友,升級對中國晶片產業的限制。
    • 半導體面臨三種處境:晶片關稅問題、Deepseek 的算力競爭、科技競爭問題。
    • 科技禁令是現在最大的風險,美國政府若限制先進晶片持續出口,輝達等企業可能大幅降規產品,或讓中國客戶轉向本土解決方案。
    • 輝達來自中國的市場營收占比已從 2022 年的 19% 下滑到 15%,但總額仍高達 200 億美元。
    • 美國透過科技禁令對中國實施嚴格封鎖,特別是高端 AI 晶片、EDA 設施出口,企圖壓制中國在人工智慧的發展。
    • 中國在軟體端的進步迅速,AI 競爭有點類似美國做硬體封鎖,中國進行軟體突破的模式發展。
  • 人才爭奪戰
    • 臺灣工程師仍是中國企業增強的對象,過去四年中國企業在臺灣非法挖角的件數約 151 件。
    • 臺灣成熟製程人才赴陸工作後,目前臺灣在 40-90 奈米的總體成熟製程市佔率僅剩 28%,中國已來到兩成七。
    • 全球 AI 競爭的核心不只局限在算力、硬體、GPU,更多的是人才。
    • 半導體人才薪資以驚人速度上行。
  • 半導體薪資
    • 7 大巨頭陸續在東亞進行擴產投資,日本的數據中心投資計畫也以驚人的速度上行。
    • 日本本土的薪資正在顯著拉高,一方面反映通膨,另一方面反映半導體人才的上行。
    • 臺灣竹科的薪資調整幅度是全臺灣最快的
    • 臺灣的經常性薪資在去年下半年已慢慢反轉,薪資漲幅已默默超越通膨。
    • 臺灣即將迎來新一輪大缺工,2050 年時臺灣大概只剩下 1,000 萬個工作人口。
    • 現在不管是台、日、韓,半導體人才的薪資都在顯著上行。
  • 產業轉移
    • 臺灣現在深度、高度都在理科,半導體慢慢有一種成立自己一個小社會的模式。
    • 每個時代都會塑造出最具代表性的明星角色或職業,看清時代趨勢非常重要,也要了解思考自身的長遠價值。
  • 美股追蹤
    •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159 點,0.37%,收在 43,621 點;標普下跌 28 點,0.47%,收在 5,955 點;納指下跌 260 點,1.35%,收在 19,026 點。
    • 科技股賣壓開始加重,費半下跌 114 點,2.29%,收在 4,888 點。
    • 從景氣循環角度來看,就算持有科技股,績效仍然亮麗,差別只在於績效很久沒有大幅創高,股債配置者的總體資產績效表現應該不會特別差。
    • 投資路上,不要因為任何一件訊息就錯過長期的景氣河流,要少犯錯,找到投資的真心、真正的價值邏輯,減少犯錯機會。
    • 對投資的預期不要太高,超越大盤是低標,情緒調整也很重要。
    • 要選擇自己的策略和方式參與市場,只投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公司。
  • 總結
    • 行情走到現在有點無聊,科技股投資人跌也跌不下去,抄底也抄不到,漲也漲不過頭,但投資路上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等待,尊重景氣循環,長期待在市場當中是投資哲學。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