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三)鮑爾重申緩降息,台灣如何成美債之王?第 8 波打炒房不會來了?
摘要整理
美國聯準會動態
- 鮑爾對降息持謹慎態度,主要關注就業和通膨變化
- 失業率持續下行,顯示就業市場仍然強勁
- 市場預期聯準會政策目標利率接近 4%,今年預估降息 1-2 碼
美國債券市場展望
- 共和黨政府債務發行量僅 1,200 億美元,為上年同期的一半
- 台灣持有海外固定收益證券達 1.7 兆美元,超過 GDP 的 200%
- 債券價格維持穩定,主要受惠於債務發行量減少及通膨預期降低
科技股走勢分析
- Intel 股價大漲 6%,主因美國支持 AI 晶片製造
- 蘋果將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中國市場 iPhone AI 功能,股價上漲 2.5%
- 特斯拉歐洲銷售量年減 30-40%,股價持續下跌
台灣房地產市況
- 台北市預售屋均價突破 4,000 萬
- 全台房貸負擔率達 46.8%,台北市高達 71%
- 2025 年全台預售屋將有 10 萬戶交屋,可能影響市場供需
資金流向趨勢
- 台灣海外投資持續增加,主要流向美債及美股 ETF
- 房地產資金有轉向金融商品的趨勢
- 建商市場集中化,前十大建商銷售總額差距明顯,第一名達 1,858 億
觀點整理
聯準會利率政策
-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國會聽證上對降息的發言謹慎,表示需要放緩步調。
- 鮑爾強調關注就業和通膨的變化。目前就業市場強勁,但通膨仍具僵固性。
- 市場預估聯準會的政策目標利率接近 4%,今年可能降息 1 碼到 2 碼,最終取決於就業和通膨數據。
- 川普政府驅逐非法移民後,對就業的拉抬幅度是極大變數。
- 共和黨內部希望干預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促使其朝降息方向走,以幫助受高利率制約的中小型製造業。
市場對通膨的預期
- 密西根大學的最新調查顯示,不同黨派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存在顯著差異。
- 共和黨人預計美國可能進入通縮,因為他們相信在川普政府領導下,能源資產價格會崩盤。
- 民主黨人對通膨的預期已從 1.8% 跳升至 5.1%。
- 這種認知差異導致多數人對美債價格的評價開始脫鉤。
關稅戰與美債殖利率
- 川普的 2.0 版關稅戰在短期內提升了通膨預期,但對股市的打擊比對債券的賣壓更重。
- 公債殖利率可能已在 11 月份反映了關稅戰引發的通膨。
- 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在被宣佈擴增關稅後,分別下跌 3.9% 和 2.7%,顯示關稅戰對這些經濟體的衝擊比對美國國內投資人的壓力更大。
影響公債殖利率的因素
- 共和黨首次執政後,發行的債務量僅 1,200 億美元,約為去年同期的二季度 2,400 億美元的一半,這有助於債券價格保持穩定。
台灣投資人對美債的配置
- 台灣投資人在美債的投資金額在東亞國家中排名第一。
- 台灣持有的海外固定收益證券(主要為美債)約 1.7 兆美元,超過台灣 GDP 的 200%,是本土債券市場規模的近 5 倍。
- 台灣的經常帳盈餘占 GDP 的比例高達近 15%,顯示台灣內部有龐大的超額儲蓄。
- 越來越多台灣人選擇直接到海外券商投資美股、美債,或透過複委託將資金匯出。
對美國股市的看法
- 在川普執政下,美國股市容易出現較大的回檔。
- 標普 500 指數在沒有股市的情況下,大約每兩三個月就會發生一次超過 5% 的回檔。
- 可考慮在多頭市場出現小幅回檔時,進行資金效率化。
對晶片股的看法
- 晶片法案對美國本土晶片業的拉抬幅度有限。
- 美國本土晶片廠面臨建廠成本高昂、成效緩慢、人才稀缺等問題。
- 企業不願意完全依賴美國,因為重壓美國會帶來極大的風險,特別是成本控制方面。
對台灣房市的看法
- 2024 年台北市預售屋均價已突破 4,000 萬。
- 在台北市購房的主力已 100% 不會是上班族或工薪階層。
- 全台灣房貸負擔率高達 46.8%,創歷史新高。
- 房貸負擔率低的地區(如金融市、基隆市)房價正在高速上漲。
- 2025 年全台預售屋預計有 10 萬戶交屋,前幾年投資客是否下車,會是房價是否鬆動的觀察重點。
- 代銷的寒冬已慢慢開始,預售屋件數明顯減少。
投資建議
- 今年美股、美債仍有股債雙漲的可能性,至少上半年是如此。
- 如果房地產買盤縮減,資金將轉向美債 ETF 或美股 ETF。
- 投資要懂得平衡,一部分資金投入高成長資產,一部分資金投入防禦性資產(如債券)。
- 在景氣高基期時,配置債券以穩定資產波動度,並在景氣低基期時將資金重新投入股市。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