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三)外銷訂單衝刺,川普慶祝行情,2025 還能勇敢做多嗎?
摘要整理
今日美股表現
- 道瓊工業指數上漲 537 點,漲幅 1.24%,收在 44,025 點
- 標普上漲 52 點,漲幅 0.88%,收在 6,049 點
- 那斯達克上漲 126 點,漲幅 0.64%,收在 19,756 點
- 費半上漲 68 點,漲幅 1.29%,收在 5,378 點
川普新政策影響
- 簽發超過 20 個行政命令,包含終結出生公民權及特赦 1,500 名衝撞國會民眾
- 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威脅課徵關稅,墨西哥披索兌美元一天重挫近 2%
- 取消電動車補貼計畫,影響歐系車廠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全球資產表現
- 比特幣今年漲幅達 16%,為表現最亮眼資產
- 納斯達克 100 指數漲幅 2.1%,美國成長股漲幅 1.3%
- 能源板塊年初至今漲幅 9.2%,原材料板塊漲幅約 5%
外銷訂單表現
- 12 月外銷訂單金額達 529.2 億美元,年增幅近兩成
- 2024 年全年外銷訂單達 5,895 億美元,為歷年第三高
- 第四季外銷訂單年增幅達 9.1%
產業分化趨勢
- 資通訊產品貢獻大,台積電營收占比近五成
- 基本金屬和化學品仍處於衰退狀態
- 聯電產能利用率維持在 70%,毛利率從 30% 下滑至 25%
台股封關表現
- 台股小漲 3 點,收在 23,300 點
- 成交量達 3,810 億元
- 預期農曆年後開紅盤,過往經驗顯示有 2-3% 漲幅空間
主要國家通膨狀況
- 美國 12 月 CPI 降至 2.9%,持續趨緩
- 英國通膨率為 2.5%,歐元區為 2.4%
- 亞洲地區如南韓為 1.9%,台灣為 2%,印尼為 1.6%
債市觀察重點
- 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 4.57%,創三周新低
- 首次出現 10 年期美債滾動報酬率為負值,約為 -0.5%
- 市場對川普政府財政支出預期下調,有利債市表現
長期投資思維
- 景氣循環與人性貪婪恐懼始終不變
- 年輕時應著重資產累積,選擇成長型資產及大盤權值型 ETF
- 年長時應注重資產價格穩定性及收益可靠性
產業投資布局
- 避開產能過剩產業,如成熟製程晶圓代工
- 關注終端需求復甦效益,但中下游產業壓力仍大
- 優選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龍頭企業
資產配置原則
- 維持股債配置平衡,不過度追求短期超額報酬
- 避免過度槓桿操作,控制投資風險
- 善用 ETF 分散投資風險,減少個股選擇壓力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與分析
- 2025 年 1 月 22 日為臺北股市的封關日。
- 川普第二任期首個交易日,簽發 20 多個行政命令,並威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課徵關稅。
- 市場對關稅戰的通膨預期下降,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 4.57% 左右。
- 美股四大指數皆收紅,顯示市場對「川普交易」產生新一波樂觀預期。
- 12 月份外銷訂單高達 529.2 億美元,年增幅達兩成,全年外銷訂單為歷年第三高,達 5,895 億美元。
- 外銷訂單是出口值的領先指標,顯示美國做多情緒和臺北股市基本面均有推升。
- 年初至今,多數資產為正報酬,比特幣漲幅 16% 最為亮眼,納斯達克 100 指數漲幅 2.1%。
- 市場對川普的利多挹注,似乎比對關稅戰術引起的通膨擔憂更為明顯。
- 美元資產的持有性與偏好仍強於亞洲或新興市場。
- 2024 年全球股票報酬主要來自美國市場,但日本、新興和亞太市場的 EPS 及本益比擴張也有一定程度的預期。
- 美元的確定性來自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人偏好美元資產。
- 年初至今,能源板塊漲幅達 9.2% 最為突出,部分原因是原油價格上漲及 OPEC 減產。
- 川普第一任期,資訊科技板塊漲幅達 177%,而能源板塊下跌近四成。
- 本輪景氣循環中,消費類股和資訊科技類股仍是帶動美股創高的主因。
- 市場情緒逐步好轉,但未到極度樂觀,CNN 恐懼貪婪指數約在 40 以上。
- 美國 CEO 信心指數已回到 2022 年以來的新高位階。
- 中長期來看,市場期待 2025 年上半年資產配置能創歷史新高。
川普新政
- 終結出生公民權,可能引發新一波法律挑戰。
- 特赦 2021 年 1 月 6 日衝撞國會大廈的民眾。
- 撤銷拜登多項行政命令,凍結監管及招聘,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 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 10% 關稅,對加拿大課徵 25% 關稅,並威脅以武力佔領格陵蘭、巴拿馬運河。
- 計畫取消拜登的電動車稅收頂免計畫。
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 墨西哥披索兌美元大幅重挫,一天內跌近 2%,從去年兌美元至今已跌兩成。
- 加幣跌至 20 多年來低點,從去年 9 月下旬至今跌近一成。
- 歐洲車市受電動車補貼取消及關稅威脅影響,新車註冊量小幅縮窄,股價下跌。
- 歐盟因美國對東歐的半導體禁令,內部單一市場受挑戰。
- 歐洲經濟衰退機率為 30%,高於美國的 20%。
- 伊朗可能在短期內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
投資策略
- 市場情緒樂觀時,可考慮調節資金。
- 若川普政策造成股價短期回跌,可觀察市場避險情緒 (VIX) 是否提高,作為買入時機。
- 中期回檔或乖離顯著回漲時,可能是絕佳買點。
- 能源板塊近期漲幅較快,可能來自於原油價格上漲和 OPEC 減產。
- 美國股市主要由科技股帶動,難以由傳統產業股帶動。
- 不用過度追高,但中長期來看,美國景氣仍持續向好。
- 全球通膨預期陸續回到 2% 左右,降息格局展開。
- 美債殖利率在過去 10 年首次出現負值,但只要美國債務不失控,美債就會值錢。
- 做好股債配置,仍可有穩健投資報酬。
- 單純持有新臺幣或大量現金,可能導致虧損。
- 避免過度槓桿投資,勿為短期利益忽視長期風險。
- 不用追逐個股的超額報酬,應從週期角度尋找不會變的事實 (如景氣週期)。
- 年輕時應耐心累積資產,持有成長型資產或大盤權值型 ETF。
- 年老時更應關注資產價格的穩定和收益的可靠性。
- 臺北股市封關前,因無心追價,成交量能不大,但內資 ETF 買盤仍在。
- 12 月外銷訂單年增幅亮眼,但需注意是否會遇到高基期瓶頸。
- 產業復甦兩極化,資通訊產品為主要營收來源,需小心二線晶圓代工、PCB 等產能過剩產業。
- 中國成熟製程可能導致價格崩盤,聯電等未進行先進製程研發的公司可能面臨產能過剩風險。
- 台塑四寶等傳產受中國產能競爭影響,股價表現不佳。
- 終端復甦可能來自美國需求轉好,但受產能競爭影響的中下游產業壓力較大。
- 臺北股市開紅盤日過往經驗為年前跌則年後漲,但漲幅約 2% 至 3%,屬均值波動。
- 對新的一年保持寬容,不用過度追求目標,活在當下就好。
結語
- 呼籲投資人不要對市場有過高的預期,保持謹慎。
- 強調在長期宏觀格局中,有些事情是不變的,要找出這些不變的事實。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