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三)降息預期消退,2025 會是股債雙殺嗎?房市沉寂,資金轉商辦?

2025-01-15(三)降息預期消退,2025 會是股債雙殺嗎?房市沉寂,資金轉商辦?

摘要整理

重點摘要

市場總覽

  • 美國 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意外降溫,道瓊指數收漲 220 點,但 12 月物價下滑,搭配 1 月原油、天然氣價格上漲,整體 PPI 和 CPI 仍不樂觀
  • 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從 4.8% 下滑至 4.78%,但市場心理預期可能持續發酵,需觀察通膨預期
  • 12 月份 PPI 為 3.3%,低於市場預期 3.4%,但仍是 2023 年 2 月以來新高,月增率為 0.2%,為 9 月以來新低

原物料與能源

  • 軟性商品如可可、咖啡豆等價格大漲,可可過去一年漲幅高達 152%,咖啡豆也漲了七成八
  • 年初以來,能源資產漲幅較快,熱燃油漲 9.7%,天然氣漲 9.3%,但可可、糖、橙汁等價格開始下跌
  • 美國從中東進口原油量降至 40 年新低,可能導致 OPEC 減產以維持油價,川普可能放寬頁岩油開採來抑制油價

聯準會政策與分歧

  • 聯準會內部對於 2025 年是否降息,甚至轉升息,存在顯著分歧,部分委員認為通膨不嚴重,但也有人認為應將川普關稅戰納入考量
  • 聯準會持續縮表,但速度已放緩,預計年中可能停止縮表,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主要為抑制通膨
  • 聯準會內部對於 2025 年的政策傾向分歧加大,2024 年政策傾向為中性 3 分,2025 年則平均為 2.9 分,偏向鴿派但不明顯

美國經濟與股市

  • 美國 NFIB 小企業信心指數為 105.1,創下 20 年新高,可能受惠於川普政策,高利率環境下,中小企業仍不願意借錢投資
  • 美股四大指數漲跌互見,道瓊上漲 0.52%,收在 42,518 點,納指下跌 0.23%,收在 19,044 點
  • 市場情緒處於半信半疑,並非全面樂觀或悲觀,CNN 恐懼貪婪指數略為悲觀,但股價乖離回檔幅度不大

投資觀念與策略

  • 投資應以長期配置為主,不應過度追求短期投機,避免頻繁轉換資產,產生手續費問題
  • 債券資產應視為配息型資產,而非對賭經濟衰退或通膨失控的工具, 債券資產和股票資產應分開看待,股票週期比債券週期好掌握
  • 股票市場並非每年每月都要操作,可等待股價乖離回檔時再佈局,沒事時應休息

社交媒體與政治

  • Meta 股價受壓,下跌 2.3%,公司計劃裁撤 45% 員工,並招募新人
  • TikTok 在美國的禁令可能暫緩,中國政府可能讓馬斯克收購,但尚未有定論
  • 年輕人多透過社群平台獲取新聞,推特是新聞影音影響者最活躍的平台, 85% 受訪者在此接收新聞
  • 全球政治趨向右派,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皆有此現象,台灣則相對偏左

台灣經濟與房地產

  • 台股昨日量縮上漲 309 點,成交量僅 2,732 億,但近年台股表現仍算不錯, 2024 年台灣股市漲幅達兩成九
  • 2024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 4.17%,在亞洲國家中表現優異,僅次於中國,東亞各國央行陸續進入降息週期,台灣央行相對鷹派
  • 2024 年台灣租金價格指數僵固性高達 2.45%,且房價持續上漲,但預售屋價格鬆動, 台北市電梯大廈平均淨估值從 2,715 萬 上漲到 2,980 萬
  • 2025 年房地產市場對自助者有利,但投資客應避免過高預期,商辦交易熱絡,2024 年交易額高達 4,078 億
  • 科技業帶動廠辦需求,南港 A 辦市場成交量成長最多,南港可能成為輝達在台設立總部的選項

總結

  • 整體而言,2025 年的市場充滿變數,聯準會政策分歧、原物料價格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等,都將影響市場走向。
  • 投資人應保持謹慎,不應過度追求短期利益,應以長期配置為主,並隨時關注市場變化。
  • 台灣經濟表現良好,但仍需留意租金上漲和房地產市場變化。

觀點整理

總體經濟與通膨

  • 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雖然 12 月份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但年增幅仍持續走高。
  • 12 月份的 PPI 年增幅為 3.3%,雖然沒有到失控的地步,但相較於 2023 年已開始緩步上彎。
  • 市場心理預期可能持續發酵,引領原物料價格上漲,是造成 PPI 上漲的根本原因之一。
  • 聯準會內部對於 2025 年是否降息或升息存在分歧,部分委員認為經濟狀況良好,通膨不會過於嚴重,另一些委員則認為應將川普的關稅戰所引起的通膨預期納入考量。
  • 相較於年增幅,月增幅更能貼近體感溫度,而目前月增幅已沒有之前快。
  • 工資是 2025 年僵固性最高的通膨因素,因為工資具有強烈的僵固性,上漲後很難下降。
  • 聯準會的縮表步調可能放緩,並可能在中旬左右停止。
  • 2025 年市場對於利率走向摸不透,聯準會的任何動作都可能導致債券資產顯著波動。

原物料與能源

  • 過去一年大漲的原物料集中在軟性商品,如可可、咖啡豆、柳橙汁等。
  • 年初至今,漲最快的是能源資產,反映美國對中東石油依賴的終結,導致原油開採收縮。
  • OPEC 可能為了保持油價,不會大幅增產。
  • 川普可能採取貿易戰威脅或強制鬆綁美國石油開採等政策,以抑制原油價格。
  • 全球燃煤消費量在 2024 年再創新高,需觀察中國復甦是否會加劇原物料價格的衝擊。

投資策略

  • 債券資產應視為配息型資產,而非對賭工具
  • 應依循景氣週期的基本面,股市週期比債券週期更好掌握。
  • 減少轉換資產的次數,因為交易手續費和賭徒的心理可能導致虧損。
  • 任何投資到最後都會變成長期投資,即使有短期交易的意圖。
  • 不應過度聽信表面誘人的觀念或廣告詞,因為投資是一輩子的事。

美國股市

  • 美國股市呈現溫溫火火的行情,在半信半疑中盤整。
  • 四大指數雖在長期均線之上徘徊,但市場情緒並未完全樂觀或悲觀。
  • 現在是學習休息的時機,不用頻繁操作。
  • 中小型企業因高利率而不願借錢投資,導致 NFIB 小企業信心指數的上行不是由利率下行推動,而是由川普的匯率政策推動。

台灣股市與房地產

  • 台灣股市表現亮眼,2024 年漲幅達兩成九,在東亞市場中表現優異。
  • 台灣經濟成長強勁,2024 年第三季度經濟成長率僅次於中國。
  • 台灣是東亞央行中少數極度鷹派的央行,房貸緊縮且持續升息。
  • 2024 年台灣租金價格指數具僵固性,高達 2.45%,且租金通膨預期將持續。
  • 雖然預售屋價格開始鬆動,但電梯大樓和公寓的建估值仍顯著拉抬。
  • 2025 年對於自助買房者是很好的一年,可以趁機議價,但不宜過度預期。
  • 房地產市場交易重心已轉移至商辦,尤其是廠辦。
  • 土地交易額在 2024 年達到 2,120 億,為近三年最高
  • 台北 A 辦市場中,南港因東區門戶計畫而成交量最多,科技業占比高。

社交媒體

  • 社交媒體在美國政治傳播中越來越重要,影響年輕人的政治觀點。
  • 右派媒體崛起,社交媒體監管放鬆,使全球更右傾。
  • 臉書可能減少管制,走向推特化。
  • TikTok 禁令可能推遲生效,而中國政府可能希望由馬斯克收購。
  • Meta 因業績進行內部人員優化,計劃招募新人。

個股

  • 波音因交付量減少而股價大跌。
  • Meta 因裁員消息而股價承壓。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