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五)對美出口暴增 4 成,末升段到了?房市沉寂,反成 ETF 買盤?
摘要整理
台股總體概況
- 台股昨日下跌 326 點,成交量 3,819 億,外資賣超 162 億
- 外資今年仍維持淨買超,總計買超 288 億
- 外資已連續 4-5 年維持賣壓走勢
出口表現亮眼
- 12 月出口金額達 435.9 億美元,連續 14 個月正成長
- 資通訊產品出口 117.2 億美元,年增 16.2 億美元
- 電子零組件出口 172 億美元,年增 8.6%
產業分化明顯
- 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產品為主要成長動能
- 基本金屬、機械、化學品等傳產持續衰退
- 紡織品僅增長 1.5%,電機產品增長 1.4%
金融業創新高
- 14 家金控 2024 年稅後盈餘突破 6,000 億
- 富邦金 EPS 年增 128%,國泰金年增 115%
- 元大金年增 34%,多家官股行庫維持雙位數成長
房市趨勢觀察
- 全台房價季減 2.9%,台北市季減 3%
- 六都 12 月買賣移轉量年減 9.7%
- 剛性需求買盤回籠,台北市月增 24%,桃園月增 11%
2025 年產業展望
- 碳費政策上路,年排放量 2.5 萬噸以上企業受影響
- 中央政府預算重分配,釋出 3,753 億予地方政府
- 老屋換新需求增加,全台約有 500 萬戶老屋存量
對美貿易重要性提升
- 2024 年對美出口達 1,113 億美元,年增 46%
- 對美出口占比達 23%,創新高
- 全年對美輸出 648.8 億美元,創歷史最大值
ETF 投資趨勢
- 年輕世代投資以 ETF 為主,相較長輩偏好個股
- 各世代投資偏好分歧,X 世代及嬰兒潮世代偏好傳產股
- ETF 買盤以高股息及權值型為主要標的
觀點整理
台灣經濟與出口
- 出口表現:2024 年 12 月出口額達 435.9 億美元,雖未超越 8 月份的歷史高點,但仍為去年次高。資通訊產品和電子零組件是出口主力,分別增長 16.2 億美元和 8.6%。
- 對美出口: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在 2024 年創下歷史新高,達 1,113 億美元,年增幅高達 4 成 6。這顯示供應鏈轉移,台灣出口市場正在進行大洗牌。對美出口比重已達 23%,為 24 年來新高。
- 進口狀況:12 月份進口值創下歷史新高,達到 375.1 億美元,年增幅高達三成,顯示台灣經理人對未來一季的市況持樂觀態度。
- 產業表現分化:多數產業表現平淡,主要靠電子零組件、機體電路和資通訊產品推動。資通訊產品是唯一一個年增幅達到五成九的產業。
- 與其他經濟體比較:台灣的出口和進口年增幅均呈現顯著拉升,相較之下,南韓內需市場受衝擊較大,進口衰退。
外資與內資
- 外資動向:外資在 2025 年初雖有賣超,但全年仍為淨買超,是否能突破過去長期賣壓,值得關注。
- 內資買盤:內資買盤的根本原因是出口表現,出口好才能擴大定期定額投資力度,並吸引新散戶進入市場。
產業前景
- 半導體產業:
- 二線晶圓代工持續衰退,成熟製程報價大幅下降。
- 全球晶圓廠擴建,台灣在 2025 年將有 3 座 8 吋廠和 15 座 12 吋廠興建,北美和日本也將分別興建 4 座。
- 其他產業:
- ABF 載板產業預計在 2025 年開始復甦,但難以回到 2024 年的水平。
- 水泥和塑化產業今年可能因去年的重度衰退而開始復甦,但預計難以回到過去幾年的高峰。
- 貨櫃航運業在經歷 2022 年和 2024 年的快速飆漲後,2025 年獲利可能回歸均值。
- 電子五哥:
- 電子五哥 12 月份營收年增超過六成,全年營收年增兩成,表現亮眼。
- 廣達的 GB200 伺服器已開始小量出貨,預計今年將大量出貨,推動營收增長。
- AI 伺服器:AI 伺服器的帶貨潮預計將在上半年顯著拉抬獲利。
投資觀點
- 投資重點:
- 關注外資賣壓:只要外資賣壓不重,台股就有持續走高的機會。
- 內資買盤動能:內資買盤的關鍵在於出口表現,這將影響定期定額投資的意願。
- 對美出口:對美出口是值得特別留意的方向,其數值高且穩定,能推動經濟增長。
- 選股策略:
- 避免誤認投資標的性質,需充分研究資產特性。
- 應關注大盤的權值結構,了解股價上漲的原因,並非所有產業都同步增長。
- ETF 買盤是重要趨勢,被納入 ETF 的股票更容易獲得市場青睞。
- 風險意識:
- 個股風險不可控,投資者應有清楚認知。
- 傳產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中國產能傾銷和碳稅問題。
- ETF 投資:
- ETF 是當前市場主流,吸引了年輕世代的資金投入。
- 投資者應關注高股息或市值夠大的 ETF。
其他觀點
- CEO 信心:2024 年樂觀的 CEO 人數終於超過不樂觀的 CEO,形成黃金交叉,但多數民眾的感受可能不同,因為多數人所處產業與科技行情脫鉤。
- 地緣政治:台商海外投資首選東南亞,而非美國,除非受到川普政府的壓力。
- 川普政策:川普上任後,可能要求台灣在國防、貿易和技術等領域加強合作,並加大對美投資。
- 碳費政策:2025 年碳費上路,對高碳排放企業造成影響,特別是傳統製造業。
- 房市現況:
- 房價出現全線下修,但剛需買盤開始追上。
- 老屋換屋需求將成為未來剛需買盤的重要來源。
- 房市緊縮不是系統性風險,資金只是轉向更有增值機會的 ETF。
- 週期性投資:投資應尊重經濟週期,而非預測短期市場變化。
- 倖存者偏差:投資決策容易受到倖存者偏差的影響,應保持批判性思維。
- 心理聚焦效應:人們容易在事件發生後回想之前的異常現象,並將其視為因果關係,但事實上兩者可能沒有關聯。
總結
台灣經濟呈現兩極化現象,部分產業表現亮眼,部分產業則面臨挑戰。投資者應保持清晰的認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並關注市場的長期趨勢,而非短期的波動。同時,應避免心理誤區,理性分析市場信息,不盲目跟風。
閱讀推薦書籍:《玄學華爾街》
書籍基本資訊
- 作者:馬克思岡瑟 (Mark Gunther)
- 作者過往作品包含《這樣思考》、《好運交朋友》及《刻意致富》
核心主題探討
- 聚焦投資領域中的倖存者偏差現象
- 分析非主流投資策略的實際效果
- 結合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的跨領域研究
特色重點
- 透過批判性視角檢視投資迷思
- 探討看似無關但實際相關的投資現象
- 以非主流投資策略解析市場行為
案例分享
- 探討安海瑟薇獲奧斯卡提名與波克夏股價漲跌關聯
- 分析動物異常行為與地震預測的因果關係迷思
- 討論技術分析指標如黑三兵等傳統觀點的可靠性
投資啟示
- 提醒投資人應關注週期性變化而非短期預測
- 強調因果關係判斷在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
- 建議理性區分市場現象的科學基礎與玄學成分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