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二)台積電 ADR 創史高!末升段到了?台灣大缺工,榮景期到來?
摘要整理
美國股市聖誕行情展望
- 美股進入年底傳統聖誕行情時段,大型科技股表現亮眼,台積電 ADR 創下歷史新高
- 聖誕行情分為大行情 (11-12 月至元月) 和小行情 (耶誕節前兩天至元旦)
- 外資年底量縮讓中小型股有表現空間,台股受外資賣超達 7,000 億元
全球資金流向分析
- 美國 ETF 資金流入超越 2021 年高點,達 9,130 億美元
- 被動型 ETF 市占率達 54%,主動型基金從 2009 年 80% 降至 46%
- 美元成為 2024 年唯一收漲主流貨幣,帶動資金流向美國資產
台積電產業地位鞏固
- 三星承認在晶圓代工業務上落後台積電多年
- 韓國考慮成立半導體製造公司 KSMC,分拆三星晶圓代工業務
- 台積電 ADR 較台股溢價達 25%,顯示海外投資者信心
台灣勞動市場現況
- 11 月失業率為 3.36%,創 24 年同期次低水準
- 全台職缺數達 114.4 萬個,每年以 10 萬個速度增長
- 海外移工數已達 80 萬人,東南亞僑生較疫情前增加 3 倍達 6,500 位
公部門人力缺口問題
- 公務員報考人數從 2011 年 36 萬人降至 2021 年 15 萬人
- 台北市公車駕駛缺額從疫情前 1,000 名增至 1,500 名
- 台鐵 2023-2024 年預估缺額 2,775 人,近兩年已離職 994 人
薪資調整趨勢
- 2024-2025 年有 49.9% 企業預計加薪,平均幅度 3.2%
- 高鐵從業人員起薪 3.7 萬元,台鐵從業人員起薪 3.4 萬元
- 赴美工作人數創新高,2023 年女性 7.2 萬名,男性 5.6 萬名
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態勢
- 中國汽車產量占全球 32%,美國 11%,日本 9.6%
- 本田與日產簽署合併協定,面對中國車廠競爭壓力
- 台灣車廠採取代工策略,主要車廠毛利率普遍下滑,如裕隆下滑 4%
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
- 比亞迪在全球電動車銷量超越特斯拉
- 中國電動車市場已進入內卷狀態,競爭激烈
- 極越汽車等品牌出現資金問題,導致突然停業
台灣製造業結構變化
- 11 月工業生產指數達 102.35,年增 10.29%
- 製造業年增 10.73%,連續九個月正成長
- 產業分化明顯,電子零組件成長但面板、基本金屬等仍在衰退
台股市場展望
- 台股走勢與實質經濟體感溫度相關性較低
- AI 生產力週期及美國市場消費為主要影響因素
- 傳統產業如塑化股面臨較大壓力,台塑化跌幅達 52%
觀點整理
- 聖誕行情與台股:美股聖誕行情分為大行情(11、12 月至 1 月)和小行情(耶誕節前兩天至 1 月)。台股的聖誕行情反映外資量縮、放假,中小型股有更多空間,內資趁勢拉抬。
- 景氣過熱與 2025 年風險:美國經濟數據顯示景氣可能過熱。2025 年市場最大風險聚焦於貿易戰和通膨引發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美元資產流入或聯準會升息的風險。投資人可能因害怕錯過行情(FOMO)而持續投入股市。
- 耐久財訂單:11 月耐久財訂單放緩,但商業設備訂單超乎預期成長,顯示美國總體經濟可能從上游端向下游端或中小型製造業移動。
- 2024 年主流交易:
- 比特幣:經歷三牛一熊的格局,雖已收復 2022 年的跌幅並創歷史新高,但根據過往經驗,第三年牛市的漲幅可能被吞噬。
- 美國股市 ETF:資金流入量非常亮麗,已超過 2021 年的高點。但因聯準會利率仍高,資金可能來自海外投資人。被動型 ETF 佔據主要交易規則,市佔率高達 54%。
- 債券:純債券持有者是 2024 年唯一的輸家。
- 美股表現:美國股市出現顯著反彈,幾大巨頭創下歷史新高。台積電 ADR 創下歷史新高價,相對於台股股價溢價幅度高達 25%,可能帶動台股股價走高。
- 台股市場:
- 2025 年概況:11 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幅創連九紅,但產業分化趨勢持續。電子零組件和機體電路快速增長,而面板、基本金屬、化學材料、汽車零組件仍在衰退。
- 台積電: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領先可能形成壟斷。韓國考慮組建類似台積電的半導體製造公司 KSMC。
- 產業分歧:塑化股股價下跌。二線晶圓代工廠面臨來自中國產能的競爭壓力。
- 汽車產業:中國汽車產能崛起,可能導致市場紅海化。台灣車廠轉向海外車廠代工。本田和日產簽署合併協定,反映日本車廠面臨的壓力。
- 台灣勞動市場:
- 缺工現象:台灣失業率處於低週期,市場缺工現象持續。海外移工數量持續創高。
- 薪資:近半數公司 (49.9%) 都在加薪,平均幅度為 3.2%。
- 公務員缺工:公務員報考人數下降,政府機關可能面臨過勞和霸凌事件。公車司機、台鐵員工等也面臨缺工問題。
- 投資建議:要清楚定義問題,了解產業好壞不代表台股一定會創高,重點在於台積電、聯發科、鴻海以及全球 AI 生產力週期的推升。投資要確定賽道,選擇有潛力的公司。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