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五)鮑爾澆滅川普交易,央行這次為何沒打房?

2024-12-20(五)鮑爾澆滅川普交易,央行這次為何沒打房?

摘要整理

央行維持利率政策

  • 央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維持在 2%
  • 暫緩推出第八波信用管制,主因是現有政策已達初步效果
  • 現有銀行房貸總量管制在 72% 附近,預期未來將透過還款釋出新額度

房市觀察與趨勢

  • 6 都第三季購屋比率普遍上升,台北市從 2015 年的 1.9% 增至 2024 年的 2.2%
  • 新青安政策持續推動,協助年輕人購屋,且不影響整體房市穩定性
  • 購屋貸款違約率持續下滑,從 2018 年的 0.2% 降至目前的 0.03%

資金面分析

  • 台灣 M2 相對 GDP 比值達 1.7 倍,僅次於中國與日本
  • 國內儲蓄從 2008 年的 0.69 兆增加到今年的 4.1 兆
  • 外匯資金持續流入為房市主要推力,目前無明顯減少趨勢

美國經濟表現

  • 第三季 GDP 終值上修至 3.1%,個人消費上升至 3.7%
  • 外資持續流入美國市場,FDI 規模維持在每年 4,000 億美元水準
  • 預估 2025 年美國 GDP 成長率約為 2.1%

台股市場展望

  • 外資持續賣壓,但內資支撐力道仍強
  • 新台幣對美元貶值幅度從 27 元一路貶至 32.5 元
  • 台股相較費半指數表現較佳,顯示市場韌性

市場量價分析

  • 房市預期進入量縮價穩階段,非價格崩跌情境
  • 房市投資買盤已被政策擠出,但自住需求仍在
  • 房地產投資者轉向股票市場等其他投資管道

政府政策方向

  • 政府傾向協助民眾購屋而非打壓房價
  • 社會住宅供給量不足,占比未達 0.1%
  • 新青安等政策持續提供購屋誘因與補貼

資金管理原則

  • 避免過度集中資金於單一時點進場
  • 建議依循大行情大做、小行情小做的原則
  • 投資應視為無限遊戲,而非追求短期獲利

風險控管思維

  • 投資策略需符合個人風險承受度
  • 長期布局應搭配景氣指標與情緒指標
  • 資金控管失當可能導致單次虧損抵銷過往獲利

觀點整理

  • 投資觀念

    • 投資是一場無限遊戲,除非資金有明確的消費用途,否則最終還是會回到市場。
    • 頻繁轉移資產可能導致過去的收益被一次性損失抵銷,因此需要清楚了解投資週期和調節的變因。
    • 投資決策應考慮當下和未來的價值,以及買入或不買入可能產生的損益。
  • 總體經濟

    • 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GDP 上修,失業救濟金申請人數下降,顯示聯準會對經濟繁榮的預期是真實的。
    • 美元仍然是全球最強勢貨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
    • 全球資金正在湧入美國本土,對美國 GDP 產生拉抬效果。
    • 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FDI)呈現流出,與股市表現脫節,反映寬鬆政策的效果。
    • 東協市場受益於美中貿易戰的轉單效應,FDI 增加;歐元區則因烏俄戰爭等因素,出現資金外逃。
  • 台灣央行利率決策

    • 央行理監事會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主要考量國際趨勢和國內通膨
    • 台灣 CPI 超標,食品類通膨顯著,加上經濟成長率上調,是央行不降息的原因。
    • 預估 2025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約為 2.8-3%,內需消費將成為 GDP 的主要支撐。
  • 房地產市場

    • 央行暫緩第八波信用管制,因為先前的管制措施已發揮效果,且不希望房價大幅鬆動。
    • 現行政策持續下,房地產市場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或中旬形成本輪循環的絕對高點。
    • 金管會針對建商的周轉金和餘屋貸款進行精簡,可能對中小型建商產生壓力。
    • 目前貸款違約率仍低,顯示已購房者有能力繼續支付。
    • 房地產市場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量縮價穩」,多頭背景因素未消失,但資金可能轉向股票等其他投資管道
    • 政府的政策是想辦法讓民眾買得起房,例如推動新青年安心成家方案。
  • 資金流動

    • 台灣國內儲蓄率高,游資充沛,難以形成對資產價格的顯著衝擊。
    • 房價的推升動能來自資金,要關注外匯資金流入的速度。
    • 要讓房價下跌,需要增加供給或減少需求,但台灣的社宅建制量不足。
  • 投資心理

    • 資金管理很重要,本金再多,沒有做好資金管控,也可能虧損。
    • 要識別何時用多大的倉位,大行情大做,小行情小做。
    • 在確定既有方向的情況下,順勢而為;如果感到膽戰心驚,可能代表投資策略不適合自己。

閱讀推薦書籍:《賺錢的交易心理》

作者背景

  • 韓國作家朴秉昌,自 1996 年進入證券業
  • 曾任大禹證券、教保證券分行長
  • 撰寫多本韓國股市教科書

主要觀點

  • 批評「本多終勝」觀念,認為資金管控比本金多寡更重要
  • 強調任何投資者的資金都是 100%,用完就無法加碼攤平成本
  • 主張投資需搭配個人風險承受度,不適合的策略應及時放棄

特色與推薦理由

  • 以小白角度分享投資心態與資金管理
  • 針對統計偏誤提出實務觀點,如上漲機率與實際獲利的關係
  • 書籍設計以段落式呈現,搭配圖示說明,易於理解與吸收

投資啟示

  • 投資前需先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
  • 資金管理應避免過早用盡,要預留加碼空間
  • 大行情大做,小行情小做的資金配置原則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