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二)川普終結出生公民權,今年跑贏大盤有多難?

2024-12-10(二)川普終結出生公民權,今年跑贏大盤有多難?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

  • 美國股市在 2024 年持續創下歷史新高,且漲勢未結束
  • 台股今年漲幅已達 3 成,台積電單一股票漲幅高達 8 成
  • 市場預期 2025 年可能是牛市第三年,但漲幅可能不如前兩年

美國總統大選與移民政策

  • 川普計劃在 2025 年 1 月 20 日終止出生公民權
  • 目前美國每年約 5,000 萬移民,其中 2 成為非法移民,約 1,100 萬人
  • 可能驅逐 130 萬至 800 萬移民,可能導致薪資上漲 1.9% 的通膨效果

科技股表現

  • 七大科技巨頭 2024 年 EPS 年增幅從 5 成遞減至 2 成 4
  • 輝達今年股價漲幅達 181%,為表現最亮眼的科技股
  • 美國 00757 ETF 今年漲幅高達 5.4%,比傳統指數型 ETF 略高

台股表現

  • 台積電今年股價漲 8.2%,紅海漲 8.6%
  • 前十大科技股多數表現亮眼,如富邦金漲 4.8%,國泰金漲 5.1%
  • 連電股價跌 1.6%,反映二線晶圓代工市場競爭激烈

出口與經濟展望

  • 11 月出口 410.9 億美元,年增 9.7%
  • 台灣對外投資金額持續攀高,對中國投資從 2010 年 146 億降至 30 億
  • 2025 年經濟前景取決於終端訂單復甦和地緣政治風險

投資建議

  • 強調長期投資和週期性投資的重要性
  • 指數型投資可作為穩定的投資策略
  • 建議分散投資,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股票或產業

美國股市展望

  • 摩根史坦利預估 2025 年標普指數可達 6,500 點,約有 10% 漲幅
  • 領先指標 OECD 已連續 12 個月走升,並突破 100 關卡
  • 美元淨空單創 2017 年來新低,反映市場對美國資產的信心

地緣政治與經濟影響

  • 川普目前積極與歐洲領導人會晤,政治聲量明顯高於拜登
  • 預估明年上半年經濟環境相對穩定
  • 地緣政治緊張程度將影響 2025 年經濟走向

投資風險與策略

  • 強調避免追求短期高績效,關注長期資產增值
  • 提醒投資者不要過度羨慕個別股票高漲幅
  • 建議保持資產多元化,降低單一投資風險

crypto 與資金流向

  • 川普當選後,比特幣相關 ETF 已吸引 100 億美元資金流入
  • 資金流入速度創下歷史新高
  • 反映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偏好

國際股市比較

  • 美股:道瓊漲 1.8%,標普漲 2.7%,納指漲 3.2%
  • 亞股:上證漲 1.4%,恒生指數漲 1.6%,日經指數漲 1.6%
  • 拉美股市表現較弱,巴西指數跌 6.1%

觀點整理

  • 美股與臺股表現:美國股市持續創歷史新高,儘管量能稍有收縮。臺北股市今年漲幅已超過 3 成。相較於其他指數,費城半導體指數表現稍有落後。

  • 超越大盤的困難:今年臺積電的漲幅已達 8 成,超越大盤並不容易。中小型股的疲弱,可能在 2025 年出現轉機。

  • 聯準會利率決策:儘管 CPI、PPI 數據將公布,但預計聯準會 12 月的 FOMC 會議仍可能符合市場降息的預期。

  • 川普政策的影響

    • 川普計畫取消在美國出生的嬰兒的公民權。此舉可能影響美國的移民政策,並可能拉抬美國本土薪資。
    • 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可能導致美國生產力衰退。
    • 市場對 2025 年股市的波動性主要集中在川普身上,但預計不會影響景氣擴張格局。
  • 美元走勢:美元淨空單水位創 2017 年以來新低,反映市場可能看好製造業回流與海外對美國的投資。

  • 比特幣:大量資金流入比特幣相關 ETF。

  • 摩根士丹利 (大摩) 的預估

    • 大摩預估標普在明年上看 6,500 點,約有 10% 的漲幅;MSCI 歐洲市場或新興市場的整體回報約在 10-12% 左右。
    • 股市正式進入牛市第三年,但由於前兩年漲幅過多,2025 年的漲幅可能不會超過 2023、2024 年
    • 領先指標 OECD 已經連續 12 個月走升,突破 100 關卡,代表景氣進入全面復甦格局。
  • 大盤的重要性

    • 大盤是週期投資的重要指標。若年初配置的資產至今漲幅未超過 3 成,可能不如投資大盤。
    • 今年最大的風險在於「抱不住」。
    • 長期投資者最終會殊途同歸。
  • 科技巨頭

    • 七大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在 2025 年預計將放緩。
    • 明年可能是非七大科技股進行終端產業復甦。
  • ETF 投資

    • 00757 統一 FANG+ ETF 近期定期定額戶數創新高,資金流入速度快。
    • ETF 投資有助於分散個股風險。
  • 臺灣出口

    • 11 月出口額為 410.9 億美元,年增 9.7%。
    • 臺灣對中國的投資金額下降,資金流向美國市場。
    • 明年能否將數據推到最高峰,取決於傳統產業訂單,也就是終端復甦。
  • 總經與股市:總經研究者與股市基本面的判斷可能存在誤差,因為判斷的時序不同。

  • 投資心態

    • 年輕時在乎相對績效,但當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應更注重總資產報酬率,避免過度波動。
    • 不需過度羨慕他人績效,應關注自身總資產報酬率。
    • 要了解自己如何走到現在,是景氣投資還是其他原因
    • 在邁向牛市第三年,如何預留資金非常重要。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