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二)道指再創高,2025 美股最大風險是什麼?
摘要整理
市場總覽:川普當選後的美國股市動向
- 美國股市在川普公佈財政部長人選後顯著上漲,道瓊指數收漲 440 點,創下歷史新高
- 美元開始回落,美債殖利率顯著下滑
- 市場對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關注
聯準會金融穩定報告:風險評估
- 2025 年最大風險為美國財政債務的可持續性,市場認為債務上限可能失控
- 中東局勢緊張程度從 32% 上升至 46%
- 政策不確定性仍然是市場關切的重點,但已從 60% 降至 46%
經濟衰退與通膨風險
- 預計 2025 年上半年不會發生經濟衰退,衰退可能延後至 2026 年
- 美國第四季 GDP 成長仍維持在 2.4-2.5% 的水準
- 通膨風險排在第五順位,低於政治和地緣政治風險
美股庫存週期與估值風險
- 美股已進入牛市第三年,可能面臨自然庫存週期調整
- 標普 500 指數席勒本益比目前在 25-26 倍,低於 2021 年的 30 倍
- 股市最大風險可能是漲速過快,建議放緩節奏等待基本面追上
台股表現與景氣展望
- 台股今年漲幅達 27%,表現優於亞洲其他主要股市
- 10 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 5 個月下滑,達 14 個月新低
- 上市企業獲利主要由台積電帶動,但一半產業仍在年減
投資策略建議
- 放慢投資節奏,用季度為單位觀察市場變化
- 預留現金,等待庫存週期調整機會
- 關注美國政策風險和全球地緣政治發展
川普政策民調與市場觀察
- CBS 民調顯示 57% 支持驅逐非法移民政策
- 共和黨選民中 50% 感到興奮,41% 持樂觀態度
- 52% 選民支持對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川普支持者高達 83%
海外市場不確定性
- 美國零售商和進口商加緊囤貨,擔心未來關稅政策
- 墨西哥已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進口國
- 電子零組件出口主要經由墨西哥轉口至美國市場
政治風險與實質元首概念
- 川普被視為「實質元首」,具高度個人意志
- 與賀錦麗、拜登等「虛位元首」形成對比
- 政策執行更依賴個人意志,而非官僚體系
投資心理與長期思考
- 建議投資者保持理性,避免衝動決策
- 用更宏觀角度看待市場變化
- 強調「左腦戰勝右腦」的重要性
觀點整理
- 美國股市的歷史慣性:
- 過去 150 年,標普 500 指數連續兩年上漲 20% 以上的情況發生過四次,分別在 1927 年、1935 年、1954 年和 1995 年。
- 歷史經驗顯示,股市可能適度調整或延續漲勢。
- 若第一年是牛市的起頭,第二年是牛市的中斷,通常第三年也是上漲,但漲幅可能縮窄。
- 聯準會金融穩定報告的風險暗示:
- 聯準會認為 2025 年美國股市最大的風險是美國財政債務的可持續性。
- 其次是中東局勢緊張和政策的不確定性。
- 市場擔心若參眾議院由同一黨控制,可能導致債務上限沒有局限,引起美國資產系統性崩跌。
- 美元走勢:
- 短期內,投資人偏好持有美元是因擔心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
- 通常 12 月美元會面臨較大壓力,因海外市場吸引美資外流。
- 川普政策的影響:
- 市場相信川普政策執行的可行性。
- CBS 民調顯示,57% 支持川普的驅逐非法移民政策。
- 多數選民認為應對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以支持美國製造業。
- 川普的政策目標是放大美國選民的購買力,例如透過關稅、驅逐非法移民和開採自然資源等手段。
- 與其說是右或左,川普和賀錦麗的區別在於,川普更像是實質元首,而拜登或賀錦麗更像是虛位元首。
- 海外市場的反應:
- 美國零售商和進口商正在加緊囤貨,因擔心明年可能對中國和墨西哥課徵關稅。
- 東亞系統 (南韓、越南、臺灣、泰國、印度、愛爾蘭) 大量出口至美國。
- 市場普遍預估關稅戰可能圍繞電動車展開。
- 對 2025 年風險的看法:
- 認為 2025 年最大的風險是庫存調整提前 和美國股市高估值。
- 明年不會發生經濟衰退或停滯性通膨。
- 美國股市可能迎來牛市第三年的庫存週期調整。
- 最好的做法是股價不要漲太快,讓基本面慢慢跟上 。
- 臺北股市:
- 臺股今年以來漲幅已高達兩成七,表現不錯 。
- 10 月份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 5 跌,是 14 個月以來的新低 。
- 營建業走疲,服務業和製造業受颱風和基期問題影響 。
- 臺股的復甦有點脫節,一半產業還在年減 。
- 2025 年最大的風險就是庫存週期自然的調整提前反應,要嘛就是美國股市估值短期過高所進行的均值回檔 。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