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五)鮑爾緩降息,美債還要跌?陸股政策利多,不敵川普賣壓?
摘要整理
Fed 主席鮑爾談話重點
- 目前經濟表現強勁,無需急於降息
- 降息預期延後,市場預期降息一碼機率從 80% 下滑至 60%
- 主要考量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包含關稅戰和移民政策影響
美國 10 月 PPI 分析
- 年增率 2.4%,高於市場預期 2.3%
- 核心 PPI 年增率 3.1%,高於預期 3%
- 服務部門貢獻最大,包含專業服務及工資上漲
美國就業市場現況
-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21.7 萬人,低於預期 22.4 萬人
- 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187.3 萬人,低於預期 188 萬人
- 就業市場仍維持穩定,裁員情況未回到 2023 年初水準
台灣通膨與薪資情況
- 10 月 CPI 年增率 1.69%,創三年半新低
- 實質薪資從 5 月開始轉正,漲幅約 0.5-0.6%
- ICT 產業 2.9% 從業人員貢獻近 13% GDP
中國經濟現況
- 10 月出口年增率 12.7%,達 3,090 億美元
- CPI 年增率僅 0.3%,PPI 年減 2.9%
- LV 第三季在大中華區銷售衰退 16%,日本則成長 36%
股市表現
- 美元指數升至 106.64,創 2023 年 11 月以來新高
- 滬指跌破 3,400 點,成交量僅剩 10 月的一半
- 台股開盤上漲 112 點至 22,828 點
美債市場動態
- 債券價格表現相對大盤遜色,但加上配息收益仍有合理報酬
- 可轉債全年漲幅達 10.8%,歐洲非投資級債上漲 8.7%
- 美國非投資級債成長 7.72%,新興美元主權債升 6.15%
- 全球金融債漲幅 4.8%,整體債市表現優於預期
美債投資觀察重點
- MBS 及美國公債表現相對較差,主要反映整體經濟預期
- 短期政策利率變動主要影響短天期債券
- 長期美國公債價格反映市場對景氣走向判斷
- 購買長天期債券意味著預期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期
投資建議策略
- 若非看空經濟,建議投資投資級債或短債
- 直接利率相對較高,價格波動風險較小
- CSP 業者資本支出持續成長,Google 增 57%、微軟增 50%
- 市場資金持續流向具備成長性產業,而非避險性債券資產
觀點整理
聯準會 (Fed) 的降息預期與步調: 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談話顯示,對於未來的降息預期將更為謹慎。鮑爾認為目前美國經濟強勁,沒有急於降息的訊號,因此未來幾季可以更謹慎地做出決策。雖然聯準會預期通膨將逐步回到 2% 的目標,但由於政策的滯後性,降息速度可能會放緩。
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的上漲: 10 月份的 PPI 年增幅為 2.4%,高於市場預期,核心 PPI 年增幅更高達 3.1%。PPI 上漲的主要原因並非原物料價格上漲,而是核心服務部門的成本拉升,例如工資上漲。服務業的 PPI 年增幅高達 3.6%,其中航空、軟體服務、門診費用和衛星訂閱服務等價格都在走高。
就業市場: 雖然就業數據有波動,但過去三個月的平均值顯示就業市場仍然穩健。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為 21.7 萬人,低於市場預期。今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就業人口數的大幅變動主要是由於氣候因素造成的影響。
通膨風險: 即使有通膨再起的風險,也不會來自原物料價格失控或中東戰事引起的能源價格上漲,而是由於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可能導致工資大漲。他對工資上漲帶來的通膨衝擊並不悲觀,認為工資上漲會增加購買力。
美元指數: 美元指數近期衝高至 107,這反映了市場對川普新政府政策(如關稅、收緊移民政策和財政支出)的預期,以及市場對海外資產價格流出、流入美國本土的擔憂。
債券市場: 今年以來,債券價格表現不算太差,只是漲幅跑不贏大盤。表現相對較差的資產主要是 MBS 和美國公債,這反映了市場對整體景氣的預期。長期美國公債更多反映的是對景氣走向的預期,而非聯準會短期利率政策。
原物料價格: 今年大宗資產價格平均來看沒有漲多少,但部分軟性商品如可可豆(上漲 151%)和柳橙汁(上漲 55.7%)已顯著上漲。能源資產價格大多下跌,如天然氣價格下跌 4 成,農產品如大豆和玉米也下跌。
美國股市: 美國股市整體波動不大,道瓊指數、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小幅下跌。市場關注輝達的財報展望,預期標普 500 指數將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開始迎來擴張段。預計 2025 年標普 500 的每股盈餘 (EPS) 成長率將顯著超越過去均值。
人工智慧 (AI) 應用: 各大 AI 廠商開始針對終端市場進行營收,例如 Google 的 Gemini 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推出。軟體商的產品實際上是客戶的注意力或數據,並將其賣給廣告商或需要的人。
新興市場賣壓: 新興市場出現賣壓,台灣是今年賣壓最重的市場之一,外資累計賣超高達 130.5 億美元。亞洲新興市場的外資累計買賣超已大幅減少。
台灣經濟: 台灣 10 月份的 CPI 年增幅為 1.69%,為三年半以來的新低。主計處認為國內物價局勢已平穩,未來通膨再起的可能性不高。台灣的實質薪資在今年 5 月份開始翻正,但幅度不大,約為 0.5% 至 0.6%,台灣的經常性薪資漲幅約為 3% 至 4%,但過去三年實質薪資為負值,台灣的 ICT 產業貢獻了 GDP 的 13%,但從業人員只佔總就業人口的 2.9%,顯示出產業間的貧富差距。
中國市場: 中國股市成交量萎靡,資金流出明顯。中國 10 月份出口值表現良好,但資金並未回流到資本市場。中國 10 月份 CPI 年增幅僅為 0.3%,PPI 為負值,顯示出通縮壓力。大中華地區的奢侈品銷售疲軟,例如 LV 在大中華地區的營收衰退,但在日本的銷量則大幅增長。
投資建議: 建議投資人可以透過購買台灣科技股或 0050 ETF 來分享生產力圈子的財富。他還強調消費和投資是相輔相成的,並鼓勵大家多看工具書。
閱讀推薦書籍:《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看懂投資本質》
作者背景與專業
- 作者張明輝擁有美國德州大學會計碩士學位
- 畢業於台大商學系會計組
- 現任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所長
書籍內容架構
- 以三大財報表為基礎: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 運用實務案例說明不同產業特性
- 針對投資人需求設計閱讀架構,有別於傳統會計教學
實務應用重點
- 透過資產比重分析企業營運模式,如鴻海應收帳款占比最高
- 以全家便利商店使用權資產為例說明零售業特性
- 從銀行業放款資產比重解讀金融業營運重點
投資研究方法
- 教導如何從最大資產科目瞭解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 分析產業別資產結構差異,如證券、壽險、銀行業
- 提供散戶投資人簡易財報解讀方法
延伸價值
- 適合各行業投資人閱讀,不限於會計專業人士
- 提供實用的財報分析工具與方法
- 與作者前作《大會計師從財報看懂經營本質》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