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二)外資空單滿手,台股死不了?
摘要整理
美股創新高但半導體承壓
- 標普 500 指數突破 6,000 點,道瓊工業指數首度收在 44,000 點以上
- 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 2.5%,受美中禁制令影響
- 外資對台股空單增至 51,698 口,反映短期仍有套利空間
台積電營運展望
- 台積電需停止供應中國客戶 7 奈米以下製程產品
- 台積電營收 65% 來自美國市場,中國僅占 12%
- 10 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年增率達 20.9%
美元資金回流與內資動向
- 2024 年外資賣超達 4,784 億,投信買超 7,746 億
- 台灣 10 月出口達 413.3 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
- 內資買盤預期將持續到 2025 年中旬
台灣薪資與就業情況
- 9 月平均加班費上升至 2,250 元,連續 10 年創新高
- 加班工時達 8.4 小時,年增 60.6 小時
- 實質薪資年增率達 1.8%,終於追上通膨水準
台股 ETF 市場概況
- 台股 ETF 投資人突破 1,001 萬人,每兩人就有一人持有
- 國泰永續高股息投資人數達 146 萬人,居首位
- 前五大熱門 ETF 皆為高股息型,而非傳統大盤型
川普效應與市場走向
- 比特幣衝高至 8.9 萬美元,受惠於川普對數位資產立場
- 特斯拉股價漲 8.96% 至 350 美元,市值達 1.1 兆美元
- 美股維持牛市態勢,但地緣政治風險仍需關注
投資策略與心態建議
- 外資賣盤不必過度擔憂,內資買盤仍具支撐力道
- 追求長期增值複利優於高股息配置策略
- 0050 年漲幅近 50%,顯示持股不動可能優於頻繁操作
全球實質薪資趨勢
- 日本實質薪資連續三年衰退,降幅達 3%
- 台灣實質薪資近期才轉為正成長 1.8%
- 全球普遍面臨名目薪資上漲但購買力下降問題
台灣就業市場分析
- 電信工程師平均年薪 167 萬,約 1.1 萬人
- 電機電子工程師平均年薪 138 萬,約 13 萬人
- 醫師平均年薪 234 萬,全台約 5.3 萬名
市場週期觀察重點
- 台積電處於庫存週期復甦第一年階段
- 預期景氣循環可能持續到 2025 年中旬
- 建議從宏觀角度思考資產配置,不過度關注短期波動
台股盤勢分析
- 開盤下跌 337 點,收在 23,197 點
- 內資買盤表現將是後市關鍵
- 台股全年表現主要受台積電帶動,超越大盤難度高
投資人心態建議
- 避免過度反思個股選擇問題
- 關注整體市場週期性變化
- 建議採用機率思維取代直覺判斷
觀點整理
- 美股市場:
- 美國股市在川普交易的影響下持續創高,標普 500 指數突破 6,000 點大關,道瓊工業指數首次收在 44,000 點上方。
- 雖然標普 500 指數和道瓊指數頻創新高,但費城半導體指數卻承受相當大的壓力。費半指數在某日重挫 2.5%,主要原因是台積電受到美中禁制令以及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
- 外資在美股市場的空單接近 5 萬口,可能代表短期內還有更多套利空間,這可能導致外資在台北股市的態度轉向賣方,使得台北股市今年的漲幅收斂。
- 美國股市相對於海外股市更具吸引力,道瓊和標普等指數比純半導體或科技股更具吸引力。
- 美股的牛市勢不可擋,比特幣和特斯拉是川普交易中最顯著的資產,其中比特幣價格已衝高至 8.9 萬美元,特斯拉股價也顯著上漲。
- 比特幣:
- 比特幣在選後價格直線噴出,近期衝高到 8.9 萬美元。
- 比特幣的走勢通常維持三牛一熊的格局,目前正處於連續兩年百位數字的漲幅,可能暗示著 2026 年會進行高強度修正。
- 特斯拉:
- 特斯拉股價顯著上漲,市值已攀升到 1.1 兆美元。
- 市場預估川普入主白宮後,可能會改變特斯拉和馬斯克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上的關係。
- 特斯拉的股價拉抬,與其本業和AI前景沒有太大相關,而是標準的川普交易。
- 特斯拉的股價上漲也讓韓國散戶非常開心,因為他們是美國以外持有特斯拉最多的散戶。
- 台北股市:
- 外資今年總賣超已高達 4,700 億,但外資賣壓可能已不再增大,只是在短期內利用空單賺取價差。
- 外資的態度受到兩岸地緣政治、台積電問題和川普政策等因素影響。
- 台股內資買盤非常兇猛,只要外資不賣,台股就會創新高。
- 台北股市在某日一度重挫 247 點,但在台積電跌幅收斂下,最終僅下跌 24 點。
- 不應因外資短期空單驟增或地緣政治風險而全面離開台股。
- 內資買盤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持續跟上,因為出口並未停止。
- 台股 ETF 投資人已破千萬,其中高股息 ETF 最受歡迎。
- 台積電:
- 台積電 ADR 下跌 3.5%。
- 市場傳出台積電通知中國 AI 晶片客戶,暫停供應 7 奈米及更先進晶片。
- 禁制令可能影響台積電 5% 至 8% 的營收,但影響有限,因為台積電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比例本來就不高,且主要供應成熟製程。
- 台積電真正的中期利空可能來自於川普上任後是否會大幅減少或取消補貼。
- 台積電 10 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和月增率均高達兩成。
- 台積電目前處於庫存週期的復甦階段,至少要到 2025 年中旬才會達到庫存循環的盡頭。
- 總體經濟與其他:
- 美國貿易逆差國中,台灣雖在榜上,但並非首要目標。
- 台灣 10 月出口值為 413.3 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
- 台灣實質薪資年增幅終於翻正,但漲幅仍不高。
- 日本實質薪資也因通膨而大幅衰退,直到最近才翻正。
- 投資不應只關注個股,更應從宏觀角度思考,並持有資產直到景氣拐點出現。
- 不要過度在乎個人感受,要用激勵思維和機率思維來思考。
- 對於海外型ETF,內扣費用通常較高,若長期持有且不賺取價差,直接到美股券商購買或許更好。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