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二)大選過後,美股怎麼走?出口失衡,只剩 AI 救台股?

2024-11-05(二)大選過後,美股怎麼走?出口失衡,只剩 AI 救台股?

摘要整理

美國大選情勢觀察

  • 川普與賀錦麗民調膠著,分別為 48.5% 與 48.4%
  • 賭盤顯示川普勝率 57.7%,賀錦麗為 42.3%
  • 搖擺州中亞利桑那、喬治亞州、賓州和內維達由川普領先,威斯康辛和密西根則由賀錦麗領先

美股現況分析

  • 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257 點,跌幅 0.6% 收在 41,794 點
  •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6 點,跌幅 0.28% 收在 5,712 點
  • 輝達加入道指 30 成分股,將在本週生效

巴菲特投資策略解讀

  • 目前持有短期國庫券佔比 47.37%,股市部位降至 44.68%
  • 長期國債持有比例僅 2.64%,顯示並非看壞美國景氣
  • 波克夏持股水位與未來市場報酬率相關係數僅 0.14-0.25,顯示參考性有限

台灣經濟與產業現況

  • 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達 3.97%,優於市場預期
  • 製造業 PMI 指數上升 0.8%,回到 50 的榮枯線
  • 電子零組件出口佔比達 41.7%,資通訊產品佔 13.5%,合計超過六成

台灣勞動市場特色

  • 年平均工時達 2,008 小時,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
  • IC 設計工程師平均月薪達 10 萬元,IC 製造工程師約 9.4 萬元
  • 65 歲以上人口達 32.6 萬人,2022 年退休人數達 10.45 萬人,顯示人力市場結構性轉變

台股市場展望

  • 外資今年累積買賣超接近 4,900 億至 5,000 億
  • 加權指數年漲幅達 27%,優於多數亞洲市場
  • 六都房市交易量下滑,顯示資金可能持續流入股市

企業資本支出趨勢

  • AI 相關產業資本支出持續擴張,已確認至 2024 年全年獲利通道
  • 企業持續進行資本支出對維持科技生產力週期具重要性
  • 短期產業復甦速度較慢,可能延長整體牛市循環時間

外商在台投資動態

  • 2022 年外商投資金額達 133 億,2023 年達 122 億
  • 外資雖因地緣政治風險減少台股投資,但外商實體投資持續成長
  • 台灣製造業優勢與供應鏈完整性仍具吸引力

台灣產業結構轉變

  • 服務業占比從 70% 下滑至 60%
  • 工業製造占比持續提升,與全球趨勢相反
  • 顯示台灣持續朝向工業大國轉型

薪資調整展望

  • 半導體產業薪資預期在 2026-2027 年有顯著提升
  • 產業獲利通常領先薪資調整約一年
  • 勞動力短缺問題持續,有利整體薪資上揚

全球經濟政策觀察

  • 聯準會 FOMC 會議將是市場關注重點
  • 地緣政治因素持續影響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
  • AI 產業擴張速度快於其他產業復甦進度

市場風險提醒

  • 股市創高格局維持過久可能影響資金配置效率
  • 產業復甦速度不一致可能增加市場波動風險
  • 勞動力結構改變將持續影響企業營運成本

觀點整理

  • 美國總統大選與聯準會(FOMC)決策
    • 大選前夕,民調顯示川普與賀錦麗的支持度相當接近,但賭盤顯示川普的勝率較高
    • 選後,市場將關注美國股市的慣性走勢,以及川普交易是否如預期般反映在資產價格上。
    • 選後,市場將關注聯準會的 FOMC 利率決策會議,以及其對於經濟形勢的看法。
    • 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消除後,市場將回歸基本面,而聯準會的政策談話將引領美國經濟的擴張。
  • 川普交易與資產價格
    • 川普交易包括購買川普媒體集團(DJT)、比特幣、黃金、美元,以及出售國債。
    • 市場也關注監獄股、歐洲國防股、銀行股和傳統能源股。
    • 然而,DJT 股價在選前下跌,私人監獄概念股也沒有顯著資金流入
    • 比特幣和黃金的走勢,更像是地緣政治緊張和短期不確定性的避險情緒所致。
  • 選後經濟格局
    • 川普可能在上任後立即處理烏俄戰爭,並可能減少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轉由歐洲彌補。
    • 川普若當選,可能加徵關稅,導致通膨加劇,並可能引發市場對黃金等通膨產品的做多。
    • 若川普當選,台灣將面臨較大壓力,可能需要加快在美設廠速度、擴大資本支出,並向美國購買武器。
    • 美國股市的政治週期影響不大,無論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標普 500 指數的年化報酬率都約為 10-11%。
  • 美國經濟與聯準會
    • 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具有滯後性,現在的升息可能在半年後才感受到影響。
    • 聯準會目前面臨通膨接近目標值但經濟過強的矛盾狀態。
    • 聯準會可能採取更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根據後續數據再做決定。
  • 歐洲市場
    • 歐洲製造業 PMI 持續萎縮,經濟疲弱。
    • 歐洲市場擔心川普的保護主義政策會損害歐盟的出口。
    • 歐洲股市表現不如美股,資金大量流向美國。
  • 美股追蹤
    • 輝達(NVIDIA)加入道瓊工業指數,有助於穩定市場。
    • 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的財報和會計問題可能引發市場波動。
    • 整體而言,科技股的獲利通道已經確定,市場對股市週期後半段有些擔憂。
    • 股市的均值回歸是一種常態,未來經濟向好,但股價可能提前反映 2026 年的庫存調整。
  • 巴菲特與股市
    • 巴菲特持有大量短債,表明他並不特別看壞景氣。
    • 巴菲特的投資績效並非來自選股,而是資金槓桿倍數。
    • 投資人應關注情緒回檔EPS 上升速度過快,以及股價盤整過久的訊號。
    • 不宜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盲目跟隨巴菲特逃頂。
  • 台股追蹤
    • 台股表現強勁,內資買盤明顯
    • 外資對台股的態度保守,但並不影響台股的熱情。
    • 台灣的房市交易量明顯收縮,資金可能轉向股市。
    • 台灣製造業 PMI 回到 50 大關,主要由 AI 帶動,但整體產業復甦較慢。
    • 台灣的工業製造佔比不斷提升,勞動力成本相對廉價。
    • 半導體產業的薪資將顯著提升,但整體薪資調整可能落後產業獲利約一年。
    • 台灣目前面臨缺工問題,退休人口增加,勞動人口減少。
  • 總結
    • 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將消除,真正的重點是聯準會的決策和談話。
    • 產業輪動會帶來短期震盪,但不會改變景氣擴張格局。
    • 目前只有 AI 產業處於高強度擴張,其他產業復甦較慢。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