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四)為何費半又崩了?2025 牛市還會持續嗎?

2024-10-31(四)為何費半又崩了?2025 牛市還會持續嗎?

摘要整理

美國經濟數據

  • 第三季GDP年增率達 2.8%,高於歷年平均 2.1-2.2% 水準
  • 消費支出年增率達 3.7%,超過市場預期的 3.3%
  • 核心PCE物價指數降至 2.2%,較前期 2.8% 下滑

就業市場展望

  • 民間企業就業人數增加 23.3 萬人,創 2023 年 7 月以來新高
  • 留職人員工資年增幅降至 4.6%,轉職者維持在 6.7%
  • 就業市場持續穩健擴張,但漲幅已較疫後復甦期緩和

微軟營運成果

  • 營收達 655.9 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 645 億美元
  • 雲端業務年增 33%,其中 12% 來自AI貢獻
  • 資本支出預計增加 10-15%,AI年營收可望達 100 億美元

Meta表現

  • 營收達 405.8 億美元,年增 19%
  • 獲利成長 35%,優於營收成長
  • 2024 年資本支出預估 243 億美元,2025 年將再增加 10-15%

權值股表現

  • 台積電今年漲幅 74%
  • 鴻海漲幅達 102%
  • 聯發科漲 27%,富邦金漲 47%

產業趨勢

  • AI 相關產業持續擴張,帶動台積電等龍頭企業成長
  • 終端市場尚未全面復甦,聯電等成熟製程廠商承壓
  • CSP 業者資本支出持續擴張,支撐半導體產業成長動能

選情動態

  • 47 個州提前投票累計達 4,800 萬張選票
  • 共和黨提前投票較 2020 年領先民主黨 43.5 萬票
  • 搖擺州如賓州、亞利桑那州出現選票轉向共和黨趨勢

市場影響

  • 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緊縮格局
  • 關稅政策可能引發通膨疑慮
  • 新政府將籌組政府效率部門,計畫進行 2 兆美元債務減降

大型科技股十年報酬

  • 輝達累計報酬率達 32,282%
  • 特斯拉上漲 1,616%
  • Netflix 成長 1,279%,亞馬遜漲幅 1,102%
  • 微軟上漲 10 倍,蘋果成長 8 倍

投資建議

  • 避免過度交易及頻繁轉換持股
  • 建議年輕時適度使用槓桿,鎖定成本
  • 投資期間建議拉長至 40-50 年,享受長期複利效果

科技股領漲

  • 輝達年漲幅 182%
  • Meta上漲 68%
  • 亞馬遜成長 27%
  • 特斯拉雖遭遇挑戰仍上漲 2.9%

指數走勢

  • 道瓊下跌 91 點,收在 42,141 點
  • 標普下跌 10.9 點,收在 5,813 點
  • 那斯達克下跌 104 點,收在 18,607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重挫 3.35%,主因美超微會計師事務所辭職事件

歐洲成長動能

  • 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年增 0.4%,略高於二季度 0.3%
  • 德國車市衰退影響整體表現
  • 賓士、BMW 下調年底財測,影響歐元區經濟前景

市場展望

  • 預期通膨壓力將持續影響歐洲經濟
  • 產品競爭力衰退問題尚未改善
  • 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對歐洲製造業形成挑戰

觀點整理

  • 美國經濟與 GDP:雖然美國第三季 GDP 年化季增率為 2.8%,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3%,但仍顯示美國經濟處於穩健擴張的格局。 他指出,過去美國年平均成長率約為 2.1% 至 2.2%,因此 2.8% 的增長仍屬良好。 此外,進口額大幅提高是導致 GDP 數據略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但這也暗示美國消費正在高速擴張。
  • 個人消費支出與物價:美國第三季個人消費支出的年化季增率為 3.7%,高於市場預期的 3.3%,顯示個人消費支出強勁。 同時,核心 PCE 物價指數為 2.2%,較前值的 2.8% 有所回落,表明通膨並未失控。
  • 就業市場:10 月份小非農 ADP 報告顯示,民間企業就業人數增長 23.3 萬人,遠超經濟學家預期的 11 萬人,為 2023 年 7 月以來最高。 這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表現亮麗,且有大量職缺開出,可能帶來生產力提升。
  • 薪資增長:美國留職人員的工資年增幅放緩至 4.6%,而更換工作者的年增幅約為 6.7%,顯示薪資通膨趨緩. 目前的薪資漲幅介於 4.7% 至 6.7% 之間,與 2% 至 3% 的通膨數據相比,並未明顯落後。
  • 牛市展望:根據目前的經濟數據和趨勢,牛市延續至 2025 年並非難事。 他強調 2025 年需關注的重點包括:牛市能走多遠,資本支出是否會影響下游產業復甦,以及庫存週期調整。
  • 科技股財報與資本支出:微軟、Meta 和 Google 等科技巨頭的財報表現亮眼,營收和獲利皆創下新高。 這些公司在 AI 領域的資本支出持續增加,預計明年將比今年更高,這對台廠的訂單將有所助益. 微軟在雲端業務的成長中,有 12% 是來自於 AI. 輝達的 Blackwell 晶片訂單中,微軟和 Google 佔了近六成。
  • 費城半導體指數:費半因美超微會計問題而出現賣壓,但上游端的 CSP 業者並未調降資本支出,因此對台積電等供應鏈廠商仍持樂觀態度。
  • 總統大選與地緣政治:美國總統大選提前投票中,共和黨的投票率顯著拉高。 川普在選戰中重新成為焦點,但其當選後是否會導致地緣政治緊張,仍不確定。 川普可能成立一個部門來削減政府支出,並可能邀請馬斯克參與。
  • 美債與日元:市場擔憂關稅戰可能引發通膨,但共和黨上任後不一定會無限擴大美債供給。 若美國利率走升,而日本央行維持寬鬆政策,可能導致日元貶值。
  • 台股表現:台股權值股中,僅聯電收跌,其他如台積電、鴻海等均有亮眼漲幅,顯示 AI 帶動的資本繁榮。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