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三)降息卻重跌,美債怎麼了?房市趨緩,賣不掉加價賣?

2024-10-23(三)降息卻重跌,美債怎麼了?房市趨緩,賣不掉加價賣?

摘要整理

全球股債市場現況

  • 美股呈現漲跌互見,波動不大,標普 500 指數下跌 0.05% 至 5,851 點
  • 債券市場價格持續承壓,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 4.2% 左右
  • 黃金價格創 20 年來最大年漲幅,今年漲幅達 30%,超越 2009 年的 29%

IMF 最新經濟預測

  • 2024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上調 0.2 個百分點至 2.8%
  • 美國 2024 年經濟成長預期上調 0.3 個百分點至 2.2%
  • 經濟展望從軟著陸轉為不著陸,預期將維持穩定成長

德銀對美股展望分析

  • 標普 500 指數難以連續三年維持 20% 以上漲幅
  • 當前本益比接近 2021 年高點,估值偏高
  • AI 相關產業成長速度可能放緩,輝達市值難以維持快速擴張趨勢

台灣房市降溫趨勢

  • 銀行不動產放款占總存款比率升至 26.82%
  • 預售屋建案量台北市減少 59%,新北市減少 46%
  • 房市資金轉往股市,投資買盤明顯減少,僅剩剛性需求

台灣零售商圈變遷

  • 百貨公司營收持續成長,星光三越預估 2024 年突破 1,000 億
  • 東區空置率達 11.7%,西門町空置率為 3.8%
  • 攤販就業人口從 2018 年 47 萬人減少至現今 35 萬人,減少 12 萬人

商圈板塊移轉趨勢

  • 傳統街邊店面人潮減少,轉向室內商場消費
  • 新開幕商場包括南港三井 LaLaport、林口三井 OUTLET 等
  • 捷運中山南京商圈表現最佳,消費者偏好室內空調購物環境

消費型態變化趨勢

  • 消費者平均逛街時間約為 4 小時
  • 台灣出國人次達 1,100 萬,來台旅客僅 496 萬人次,低於 2019 年水準
  • 台灣綜合商品零售額持續成長,從 2020 年起每年增加約 1,000 億,2023 年達 1.4 兆

高薪產業排名

  • 百貨零售業維持高獲利,員工年薪可達 400 萬
  • 營建業、金融業、科技業為當前主要高薪產業
  • 傳統零售業及攤販業者面臨轉型壓力

市場展望

  • 2024 年底前多數資產預期收紅,長債跌幅僅 2-3%
  • 2025 年將進入庫存循環的第三年牛市階段
  • 實體零售業及科技業實質表現將較市場反應落後 2-3 季

投資啟示

  • 資金從傳統商圈及房市轉向股市
  • 零售業轉型朝向大型商場發展
  • 建議關注降息循環對經濟形勢的影響及資產配置調整時機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與波動

    • 美國股市漲跌互見,但債券市場自降息週期以來價格承壓。
    • 市場波動反映了財報季對第四季的展望變化,以及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當選機率提升後的資金挪移。
    •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穩定在 4.2% 左右,對房地產類股和長天期國債形成賣壓。
    • 儘管降息週期開始,債券價格卻下跌;消費層面有放緩跡象,但股票市場持續衝高。
    • 黃金價格以 20 年來最強的單年漲幅表現,今年漲幅已達三成。
    • 過去兩年美國股市多頭牛市中,FOMO(害怕錯過)和 TINA(別無選擇)心態是主要推動力。
    • AI 股率先噴出,標普 500 指數創下 47 次歷史新高。
    • 市場從硬著陸轉向軟著陸,甚至可能直接不著陸,美國經濟可能重新加速。
    • 美國經濟數據顯示,GDP 卡在 2% 到 3% 的位置,並可能重新加速。
  • 德銀的看空觀點

    • 德銀認為美國股市可能短期內有顯著回檔的機率。
    • 標普 500 指數很少連續兩年漲幅超過 20%。
    • 過去兩年漲幅可能已提前反映了多頭漲幅。
    • 傳統估值可能短期內偏高,本益比也接近 2021 年的高點。
    • 經濟增長預期趨於飽和,AI 相關的增長難以大幅拉升。
    • 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都可能形成股市估值回檔的風險。
  • 債券市場承壓

    • 全球債券價格在降息週期開始後引發拋售潮。
    • 短債和投資等級債的賣壓相對較輕。
    • 長天期國債價格下跌,因其反映的是對經濟前景的變化。
    • 美國經濟難以進入衰退,長債利率上漲空間有限。
    • 市場認為美國不著陸的機率較高,沒有大量的違約風險。
    • IMF 調高了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到 2.8%,並將美國明年的經濟成長預期調高至 2.2%。
    • 首次降息後,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通常會上漲。
  • 股債配置與資產配置

    • 長期投資者應關注資產配置,而非短期資產價格變動。
    • 股債配置可以達到更好的資產波動度。
    • 可藉由利率高低和景氣庫存循環鎖定成本價。
    • 債券可作為庫存循環中缺乏資金時的抄底資金。
    • 目前市場情況是股票部位不斷增加,但債券部位增長速度跟不上股市。
    • 目前並非庫存週期的初升段,而是中段後面,進行資產再平衡是相對好的時機。
  • 房地產市場降溫

    • 房地產市場出現降溫跡象,但部分屋主仍惜售並加價賣。
    • 不動產放款佔總存款比例仍高,但市場借貸量有下降趨勢。
    • 預售屋建數減少,顯示房地產市場正在降溫。
    • 投資買盤回流到股票資本市場。
  • 商圈板塊挪移

    • 商圈板塊有明顯挪移現象,資金流向百貨公司和商場。
    • 西門商圈人流不如以往,萬華區租金也下滑。
    • 中山南京商圈表現亮眼,因其提供室內逛街體驗。
    • 攤販就業人口減少,零售商圈正在收縮。
    • 觀光人口下滑,但台灣人出國旅遊人數增加。
  • 其他觀點

    • 體能對一個人的長期成就至關重要。
    • 肺炎死亡人數增加,顯示衛生意識的重要性。
    • 癌症死亡人口比例持續走高。
    • 今年年底前,大多數資產可能都會收紅,長債可能也會來到正報酬。
    • 2025 年需留意庫存循環和債券循環的變化。
    • 百貨業、營建業、金融業和科技業是目前較能大賺錢的產業。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