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三)人行寬鬆救市,外銷訂單暴增,台積電噴出!
摘要整理
中國大規模寬鬆政策
- 中國人行宣布降準 0.5 個百分點,並向金融市場提供 1 兆元人民幣長期流動性
- 預計年底前還會再降準 0.25-0.5 個百分點
- 房貸利率下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從 25% 降至 15%
全球投行上調中國經濟預期
- 高盛將中國今年 GDP 增速預期從 4.8% 上調至 5.2%
- 摩根士丹利從 4.7% 上調至 5.1%
- 小摩從 4.9% 上調至 5.4%
美股續創新高
- 道瓊指數上漲 83 點至 42,208 點,創歷史新高
-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14 點至 5,732 點,同樣創新高
- 納斯達克指數上漲 100 點至 18,074 點,距歷史高位不到 5%
台灣外銷訂單亮眼
- 8 月外銷訂單達 502.2 億美元,年增 9.1%
- 資通訊產品年增 16%,電子產品年增 13.2%
- 美國訂單占比 33.2%,中國及香港占比 22.3%
台灣內需消費強勁
- 2023 年台灣新車銷售量 47.6 萬輛,創 18 年新高,年增 11%
- 2024 年 7 月汽車銷售年增 41%,多數品牌呈雙位數增長
- 進口車市占率首次超過國產車,達 50.1%
台股資金動能充沛
- 外資近期轉為買超,過去一周累計買超近 300 億元
- 散戶多空比終於翻空,成為反向指標
- 台積電 ADR 大漲 4.17%,有望帶動台股上攻
台灣財富增長顯著
- 2010-2023 年台灣人均財富增長 108%,全球排名前 15
- 台灣百萬美元富豪達 60.9 萬人,全球排名前 20
- 2024 年五星級飯店尾牙訂位已近滿,多數酒店漲價 5-20%
台股後市展望
- 台積電 ADR 大漲,有望帶動台股挑戰千元大關
- 內資持續流入是台股上漲的主要動力
- 關注出口數據與內需消費表現,評估經濟復甦力道
全球貨幣政策轉向
- 中國採取大規模寬鬆政策,預計短期內市場資金充裕
- 日本可能退出寬鬆政策,資金流向或有變化
- 台灣游資充沛,整體東亞市場貨幣環境正在改變
投資思維建議
- 避免被單一指標束縛,嘗試從多元角度分析市場
- 保持謙虛學習態度,不過分自信於自身才華
- 關注宏觀經濟趨勢,不被短期市場情緒影響
投資策略提醒
- 評估個人投資策略是否需要因應市場變化調整
- 關注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及其影響
- 持續關注台灣外銷訂單、內需消費等經濟指標變化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與景氣週期:
- 在中國重錘救市的背景下,美股和中概股都出現全面噴出。
- 台灣 8 月份外銷訂單創下今年新高,可能代表整體景氣週期進入末升段或終端商品復甦。
- 需留意中國市場能否帶動內需,拉抬淨額,進而帶動全球消費市場。
- 中國人行貨幣政策:
- 中國人行總裁潘功勝宣布降準 0.5 個百分點,並向金融市場提供人民幣 1 兆元的長期流動性。
- 此舉是為了因應聯準會降息後的寬鬆政策。
- 預計年底前可能還會再持續降準 0.25 到 0.5 個百分點。
- 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從 25% 調低到 15%。
- 中國銀行採取海量貨幣寬鬆政策,預估約有 5,000 億人民幣注入市場。
- 大股東可將舊股票抵押給央行換取資金,增加市場資金。
- 此輪寬鬆政策力度為 2015 年以來最大。
- 中國經濟成長:
- 多家投行同步調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如高盛從 4.8% 上調至 5.2%,大摩從 4.7% 上調至 5.1%,小摩從 4.9% 上調至 5.4%,花旗從 4.7% 上調至 5%。
- 中國內需佔 GDP 的權重已大幅提升至五成左右。
- 中國消費品零售額年增幅僅 2.1%,低於預期。
- 中國 70 座城市整體房價相較去年下跌約 8%。
- 全球寬鬆與美股表現:
- 全球大寬鬆時代來臨,中國人行採取史詩級海量貨幣寬鬆。
-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和標普 500 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逼近歷史高位。
- 費城半導體指數表現相對較弱,但也有上漲。
- 台股與外資:
- 台股在昨天收漲 146 點,嘗試挑戰季線。
- 外資賣壓減少,近期有買超現象,但今年以來累積賣超仍多。
- 微台散戶多空比終於翻空。
- 台股要創高需觀察出口金額與外銷訂單是否持續創高,內資的投信買賣超也是關鍵。
- 外資對台股興趣缺缺,因台股本益比高於其他新興市場,可能寧願回補韓股。
- 台灣人均財富增長速度快,在過去十年內成長了 108%。
- 台灣內需與消費:
- 台灣五星飯店尾牙接單情況非常亮麗,許多熱門場地已客滿。
- 車市方面,2023 年台灣新車銷售量創下 18 年來新高,年增幅達 11%。
- 2024 年 7 月台灣汽車銷售報告顯示,幾乎所有品牌年增幅都是雙位數。
- 進口車市佔比已超過國產車。
- 台灣內部有一群人在半導體帶貨潮中賺取了龐大的超額財富,這些資金是推動內需和股市的動力。
- 外銷訂單:
- 8 月外銷訂單高達 502.2 億美元,年增 9.1%。
- 外銷訂單成長不單純依賴資通訊和 AI 產品,有中端復甦跡象。
- 資通訊產品年增 16%,電子產品年增 13.2%。
- 中國訂單占比適度回升,但美國仍是最大占比。
- 外銷訂單是出口金額的領先指標,預計 9 月 10 月出口表現會更亮麗。
- AI 與終端商品:
- AI 是否會影響實質購買意願仍有爭議。
- PC 出貨量緩步增長,預計今年上行通道會完全打開。
- iPhone 16 預計會比 I15 和 I14 賣得更好,因基期較低。
- AI 工具在文書工作和數據整理方面有明顯優化。
- 投資觀點:
- 投資人應尊重趨勢,不隨便下車,並在景氣指標出現拐點時才進行調節。
- 學習投資永遠不嫌晚。
- 股價會領先景氣反應,需觀察 2025 年的景氣形勢。
- 不應被舊有的單一數據束縛,應從多元視角進行分析。
- 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枷鎖,鎖住行為習慣、思維模式和心念,要能從不同數據得出宏觀結論。
- 要謙虛面對市場,並持續提升自己的觀點。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