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五)決戰非農,美股利空罩頂,軟著陸落空?
摘要整理
美國就業市場概況
- 8 月 ADP 小非農就業增加 9.9 萬人,為 3.5 年來最低
-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22.7 萬,低於預期的 23 萬
- ISM 非製造業指數 51.5,高於預期的 51.3,連續兩個月擴張
美國服務業表現
- 標普全球綜合 PMI 從 54.3 上升至 54.6,高於預期
- 服務業 PMI 從 55 升至 55.7,消費市場持續擴張
- 新訂單指數 53,前值 52,顯示需求仍在增長
美股走勢分析
- 道瓊下跌 219 點或 0.50%,收於 40,755 點
- 標普 500 下跌 16 點或 0.3%,收於 5,503 點
- 納斯達克上漲 43 點或 0.25%,收於 17,127 點
台灣經濟數據
- 8 月 CPI 年增 2.36%,連續 4 個月突破通膨警戒值
- 最低工資明年將調升至 28,590 元,調幅 4.08%
- 實質經常性薪資今年終於出現年增長,但已連續 3 年跑輸通膨
台灣財富差距擴大
- 吉尼係數從 91 年的 0.47 升至現在的 0.61
- 最富 20% 與最窮 20% 家庭總資產差距從 16 倍擴大到 66 倍
- 有價證券已成為台灣人第二大資產,僅次於房地產
美國降息展望
- 市場預期 9 月降息一碼機率為 57%,降息兩碼機率為 43%
- 聯準會首次降息後 3 個月,美國公債平均漲幅 2.49%
- 若無經濟衰退,降息後 3 個月標普 500 平均漲幅可達 11%
全球貨幣政策趨勢
- 加拿大央行連續三次降息,最新降至 4.25%
- 加拿大失業率已攀升至 6.4%,遠高於美國
- 全球整體升息週期已接近頂點,未來將轉向寬鬆
美元霸權變遷
-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轉向美元定錨制
- 日本經濟泡沫後日圓大幅貶值
- 未來經濟霸主競爭將在美國、中國和歐盟之間展開
投資策略建議
- 長期投資美股 ETF 可能比台股更有優勢
- 科技股 ETF 長期報酬可能是道瓊指數的數倍
- 現階段不適合買入道瓊指數,可等待回調後再佈局科技股
投資心態建議
- 投資應該是生活的輔助而非重心
- 最重要的是讓資產緩步增長,而非追求暴利
- 穩定本業收入和家人支持是最可靠的財富基礎
觀點整理
對於美國就業市場的看法:
- 8 月份的 ADP 小非農就業數據僅增長 9.9 萬人,為三年半以來的最低紀錄,不如預期的 14.5 萬人。
- 7 月份的職位空缺數大幅減少,與 ADP 數據形成佐證。
- 8 月份僅有三個行業進行顯著裁員:專業和服務業、製造業、資訊服務業,其他大部分行業屬於招募放緩。
-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22.7 萬,低於預期的 23 萬,顯示就業市場並非極度惡化,而是放緩。
- 挑戰者企業裁員人數年增幅僅 1%,但相較 7 月份大幅上升。
- 科技業裁員潮主要集中在 2023 年上半年或 2022 年下半年。
- 目前的裁員現象多屬於企業內部職位輪替。
- 整體而言,就業市場不如過去幾個季度亮麗,但仍好於 2018 年和 2019 年,不如 2021 年以來的極度就業繁榮。
- 就業放緩可能更多是因供給增加而非需求減少,因為大型科技和零售企業並未顯著裁員。
- 就業數據是落後指標,應關注非製造業的 PMI 和經理人採購指數。
對消費市場的看法:
- 美國消費市場仍在持續擴大,服務業 PMI 數據持續走升。
- 標普全球綜合 PMI 總產值從 7 月的 54.3 上升到 8 月的 54.6。
- 服務業 PMI 從 7 月的 55 跳升至 55.7。
- ISM 非製造業指數為 51.5,高於市場預期。
- 服務業的就業成長放緩,下滑至 50.2,但其他如價格指數或新訂單指數仍在緩步擴張。
- 消費市場沒有放緩或緊縮的跡象。
- PMI 是企業針對未來一到兩個季度的預判而提前購買產能的指標,比就業數據更為領先。
- 消費市場的表現才是關鍵,失業的擔憂來自於人們沒有消費能力會影響企業財報表現。
對市場情緒的看法:
- CNN 恐懼貪婪指數從高點 65 下滑至 47 左右,屬於中間位階。
- 短期情緒乖離回檔層面,每年約有 2-3 次 CNN 恐懼貪婪指數掉到 40 以下。
- 市場對利空是否能順勢打底持觀望態度。
對聯準會降息的看法:
- 聯準會 9 月降息一碼的機率為 57%,降息兩碼的機率為 43%。
- 更偏好降息一碼,認為當前消費市場還沒有到需要顯著降息的地步。
- 債券市場在就業數據公佈後出現巨大波動,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重新挑戰新低。
- 聯準會首次降息後,三個月內美國股市和債市平均表現多呈現上漲。
- 如果沒有經濟衰退,但採取降息循環,美國股市表現會相當亮麗。
對股市的看法:
- 數據和財報本身並非影響股市多空走勢的關鍵,而是放大市場的慣性。
- 中期回檔或空頭市場中,任何訊息在多頭市場都是利多,在空頭市場都是利空。
- 美國股市的長期想像空間並未斷掉。
- 美國股市成分股的藍籌股估值雖高,但每年仍有增長,持續吸引海外資金。
- 美股主要參與者是 ETF 基金、養老基金和長線基金,能標準反映景氣循環。
- 資本利得稅的影響導致大家更願意長期持有股票。
- 美國股市有創新的註冊制和退市機制。
- 大型科技股風光不再,下半年中小型股可能獨領風騷。
- 過去 6 個月標普指數上漲主要由 AI 股和科技巨頭推動,但下半年小型股表現更佳。
- 聯準會首次降息後的三個月,公用事業板塊的表現通常最亮麗。
- 長期來看,科技股 ETF 的吸引力仍大於傳統防禦性類股。
對台股的看法:
- 台股盤中一度大漲 300 點,但隨後漲幅收斂,外資持續賣超。
- 台灣 8 月份 CPI 為 2.36%,連續 4 個月突破通膨警戒值。
- 蔬菜價格因颱風影響大幅上漲,醫療保健、橄欖油、停車費等也有顯著漲幅。
- 基本工資調漲,但實質經常性薪資過去幾年持續下滑,今年下半年才出現年增長。
- 資產價格遠遠跑贏通膨,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 台灣內部不缺錢,超額儲蓄仍然偏高,但由於通膨和薪資調幅的影響,市場感受不佳。
- 房地產和有價證券是台灣人主要的資產持有方向。
其他觀點: * 投資的重點在於了解自己的能力,賺取最適合的報酬,而不是追求短期暴富。 * 最可靠的財富來自於本業,並讓資產緩步增長。 * 認為市場趨勢形成後,好壞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波動性。
閱讀推薦書籍:《世界大局用錢解讀》
簡介
- 作者為大村大次郎,以金錢角度解讀世界格局
- 書籍採用段落型、主題型方式分類,適合零碎時間閱讀
- 內容涵蓋美元霸權、中蘇關係、英國衰弱等多元主題
書籍特色
- 淺顯易懂,適合各層級讀者理解複雜的國際關係
- 以金錢為切入點,提供獨特視角解讀世界大事
- 內容結構靈活,讀者可隨意翻閱不同章節
主要內容概述
- 探討美元霸權的演變,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到美元定錨制
- 分析日本經濟泡沫及日圓貶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 探討未來經濟霸主的可能性,比較美國、中國、歐盟優勢
閱讀價值
- 幫助讀者從金錢角度理解國際政治經濟關係
- 提供投資者全新視角,助於制定長期投資策略
- 增進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認識,提升金融素養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