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二)全民買股嘎外資?8 月房市移轉棟數再創高
摘要整理
台股市場動向
- 台股成交量創 7 個月新低,僅 2,862 億元
- 外資累計賣超 4,000 億元,但散戶持續買入
- 台股維持在 22,000 點附近平台區整理
製造業 PMI 表現
- 台灣 8 月製造業 PMI 回升至 53.6%,連續 4 個月擴張
- 新增訂單、生產數量、雇傭數量等指標都在擴張
- 反映 AI 帶動的訂單增長持續,但增速略有放緩
超額儲蓄支撐股市
- 台灣超額儲蓄率達 16.8%,創歷史新高
- 小型戶持股比例持續提升,顯示散戶長期投資信心
- 超額儲蓄流入 ETF 和房地產市場,支撐資產價格
房地產市場現況
- 8 月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創 14 年同期新高,年增 21%
- 二手房待售量從 10.5 萬戶降至 7.5 萬戶,賣方惜售
- 建商推案量大增,2024 年北台灣暑期推案 2,762 億元
中國經濟與股市表現
- 中國股市持續下跌,上證指數跌至 2,800 點附近
- 官方和財新 PMI 出現分歧,財新 PMI 回升至擴張區間
- 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拖累整體 GDP 表現
央行調控房貸政策
- 央行邀請 22 家銀行「喝咖啡」,討論房貸政策
- 強調不應限制首購族申貸,但可能限縮第二戶以上貸款
- 設立專線處理首購族陳情案件,確保撥款順利
台灣資金流向分析
- 外資持續賣超台股,但本地投資人買超抵銷
- 投信 8 月買超 1,232 億元,幾乎抵消外資賣超
- 散戶持股比例上升,顯示長期投資信心增強
全球經濟環境
- 美國勞動節休市,台股成交量明顯縮減
- 中國經濟復甦存在分歧,各行業緩步復甦但房地產拖累
- 全球資金流動受到各國貨幣政策影響,呈現複雜局面
投資策略建議
- 關注景氣循環指標,避免在非理性繁榮時期過度投資
- 長期持有策略仍可獲利,但需留意市場波動
- 分散投資於 ETF 和房地產市場,平衡風險
市場觀察重點
- 關注中國經濟復甦進程及其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 持續追蹤台灣製造業 PMI 及出口訂單變化
- 留意央行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及銀行業的影響
投資心態建議
- 在市場量縮時保持耐心,避免情緒化決策
- 理性分析基本面,不過度追逐短期波動
- 保持長期投資視角,關注超額儲蓄對市場的支撐作用
觀點整理
- 市場總覽:
- 在 2024 年 9 月 3 號,台北股市聚焦於中經院公布的製造業 PMI 擴張表現,並觀察是否能帶動下游的終端商品。
- 同時,也關注 8 月份全台移轉棟數再創新高,以及央行談話後,限貸令對首購族(新青安政策)的影響,和對第二戶、第三戶房貸的抑制效果。
- 在每個季度或長假後,應重新審視過去的投資框架,檢視是否有重大改變。
- 台股追蹤:
- 從年初至今,景氣擴張格局並無拐點,但有增長趨緩現象。
- 台股成交量創 7 個月新低,市場激情消退,呈現死魚盤。
- 外資從 8 月初開始進行高強度買超,但今年前 7 個月仍為賣超,長期以來外資持續拋售台股。
- 散戶因外匯收益不斷買入,台股創高似乎取決於外匯收入和超額儲蓄。
- 外資近期雖有回補,但賣壓又回歸,期貨未平倉口數來到 4 萬口,顯示外資對台股充滿敵意。
- 台股要有底氣,需有持續性的超額儲蓄擴增,即外匯收益。
- 台灣 8 月 PMI:
- 台灣製造業 PMI 連續 4 個月擴張,指數回升 1. 4 個百分比來到 53. 6%,但非製造業 PMI 下滑 2. 8%。
- 製造業 PMI 是本輪超額儲蓄的重要原因,即 AI 帶貨潮。 中經院指出訂單和生產增速已趨緩,AI 出貨適度下修。
- 目前製造業 PMI 仍處於擴張格局,但速度不如過去兩個月。
- 建議將股票市場週期與 PMI 對比,觀察是否有端倪。
- 2021 年底曾出現非理性繁榮,領先指標下彎,股價卻不跌,當時的台灣製造業 PMI 從 67 一路下滑到 41。
- 目前製造業 PMI 在 53、 54 左右,並非特別高或低,需多加思考。
- 大部分領域仍在擴張,如新增訂單、生產數量、人力雇傭,但供應商交貨時間下滑。
- 整體而言,台灣製造業 PMI 數據佐證了 AI 帶貨潮,訂單並非虛假。
- 半導體空窗:
- 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季增 9. 6%,顯示 AI 帶貨潮明顯。
- 第二季度通常為 3C 電子產品空窗期,但此次急單導致晶圓代工產值大增。
- 前五大晶圓代工廠為台積電、三星、中芯、聯電和格羅方德。 中芯取代聯電或格羅方德成為第三名,顯示成熟製程在中國市場已成紅海。
- 先進製程方面,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為主要競爭者。 英特爾可能分拆業務,將廠賣給格羅方德或台積電。
- 超額儲蓄:
- 要讓台股撐住,除了 PMI 要發力,還需對未來超額儲蓄有更多期待,才能吃下外資拋售的股票。
- 今年外資持續賣超,投信則買超接盤,櫃買指數雖創新高,但外資買超不多,體量較小,波動性大。
- 超額儲蓄率目前仍處於歷史最高值,達 16. 8%。
- 超額儲蓄是台灣的經常帳,即出口減進口。 景氣指標好,獲利會變超額儲蓄,投入 ETF 和房地產市場。
- 疫情後,小散戶參與台股熱情提高,且未因短期股災崩潰式下滑。
- 小型戶持股比例明顯提升,長期投資者多數留在市場。
- 本輪景氣循環若無領先指標拐頭下彎,資金將持續流入,外資拋售也擋不住,若外資不賣,則容易創新高。
- 願者上鉤:
- 外資並非針對個別散戶養套殺,市場是博弈狀態。
- 美國 10% 的人口持有 84% 的股票市值,買大盤已算半隻腳踏入富人行列。
- 不玩股票者錯過長期資產增值,壓力更大。 參與資本市場遊戲,就要承受波動。
- 資本市場是「有錢人與有錢人的遊戲」,有錢才能投資。
- 不一定要在景氣高位調節,可留在市場累積本業收入,等待下一輪投入。
- 央行又喝咖啡:
- 超額儲蓄的外溢效果來自 ETF 和房地產市場,8 月份房地產移轉交易棟數持續衝高。
- 央行邀 22 家銀行喝咖啡,討論不動產貸款過度集中的風險,但表示不應限制首購族。
- 公股行庫房貸放款過當,尤其已簽約或對保的首購族應盡量撥款。
- 央行設置專線處理民眾申貸問題,特別針對首購族和無自用住宅的陳情。
- 新青安政策持續,房貸緊縮問題需同時兼顧銀行法和新青安實施。
- 8 月份移轉棟數創 14 年同期新高,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年增 1 到 3 成。
- 央行可能在 9 月理監事會議中,進行全國性第二戶、第三戶房貸限縮,並加強對土建融的搜索。
- 全面惜售:
- 中古市場賣方並未全面拋售,反而惜售,導致市場待售量減少。
- 新青安上路後,七都成屋待售庫存明顯下降,建商成為市場主要賣方。
- 建商推案量大增,北台灣暑期檔期推案量創歷史新高,達 2, 762 億,年增 5 成。
- 建商知道市場上沒有對手,所以大膽推案。
- 全台開工量回到疫情前水準,但主要反映 9 個月前的新案情況,當時建商專注於現有推案和惜售餘屋,因此供給並未完全打開。
- 景氣不停,錢就不會停,最終會流向資產。 景氣下行時,房地產和股市會有均值回檔空間,股市波動通常大於房地產。
- 陸股追蹤:
- 陸股近期表現不佳,跌至 2, 800 點左右關卡,持續下行可能喪失價值投資味道。
- 中國 8 月財新 PMI 回到 50. 4 以上,重回擴張格局,但幅度有限。
- 大陸統計局 PMI 仍在收縮,顯示中國製造業復甦產生分歧。
- 官方 PMI 以國有企業為主,財新 PMI 以沿海中小型企業為主,可能因內需不振和台商獲利影響。
- 中國各行業 GDP 緩步復甦,但房地產市場拉低整體 GDP。
- 中國房市下行速度快,多數城市房價下跌,僅上海和西安上漲,金門對面的廈門二手房價跌幅近 2 成。
- 住房成交面積快速收縮,貸款增量大幅縮窄,每月存款量甚至有拐頭下彎跡象,可能因民眾賺不到錢,而非市場情緒不振。
- 不可能三角:
- 中國市場為穩匯,採取一定程度的匯率控制,但又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導致資本大幅流出。
- 不可能的三角指資本自由進出、固定匯率和獨立自主貨幣政策,三者無法同時存在。
- 以司法和法棍為例,說明不可能三角的概念。
- 網友追蹤:
- 量縮時市場窒息,建議大家放鬆、追劇、旅遊。
- 買股票要有想像力、理性,看現實中間要學會睡覺。
- 量縮股價不動比大跌更難熬,因為會導致投資人離開市場。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