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二)科技巨頭 AI 燒錢,錢卻賺不回來?台積電吃飽?
摘要整理
科技業資本支出現況
- 科技巨頭 2024 年第二季獲利年增率從 50% 下滑至 30%
- 資本支出投入百億美元級別,但短期回收不如預期
- 市場擔憂科技股估值過高,但長期仍看好 AI 基礎設施建設
通膨走勢與貨幣政策展望
- 紐約聯準會調查顯示 3 年通膨預期降至 2.3%,為歷史新低
- 勞動市場降溫、部分貸款違約率上升,為降息提供空間
- 市場預期 9 月降息 25-50 個基點,但仍存在分歧
台積電營運展望
- 7 月營收 2,569 億元新台幣,創歷史新高,月增 23%、年增 44%
- 第三季毛利率預估 54.5%,優於市場預期
- N5 和 N3 工藝價格可能上漲 5-10%,但新廠初期毛利率偏低
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
- 台積電連續 10 季營業利潤領先,第二季為 88.6 億美元
- 三星晶片部門 47.1 億美元,英特爾虧損
- 中芯國際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市占率超過聯電
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 中芯國際二季度晶圓銷售年增 50%,但毛利率降至 13.9%
- 中國半導體自給率提高至 25-30%
- 中國在成熟製程領域競爭力增強,對台積電等廠商形成壓力
金融市場動態
- 道瓊指數下跌 140 點至 39,357 點,跌幅 0.36%
- 標普 500 指數微漲 0.004% 至 5,344 點,幾乎持平
- 台股小漲 78 點,成交量低迷,投資人觀望 CPI 和 PPI 數據
AI 對就業市場影響
- 科技業職位空缺從 2022 年高點持續下滑,目前維持在 20 萬左右
- AI並未如預期大規模取代工作,而是解放勞動力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
- 以美國農業為例,雖從業人口下降,但產量不斷提升,顯示產業效率提高
台積電資本支出計劃
- 台灣高雄和新竹寶山廠 2 奈米進度良好,台南專注 3 奈米
- 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廠投資 12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上半年投產
- 德國廠 2024 年下半年動工,預計 2027 年前量產
經濟衰退風險評估
- 就業市場仍相對穩定,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消費極速收縮
- 市場主要擔憂科技股估值修正和流動性風險
- 金融狀況指數和信用利差尚未出現失控情況
庫存循環分析
- 台灣電子業處於擴張格局,但程度不一
- 資通訊產品出口快速增長,電子零組件仍處年減狀態
- 目前庫存調整時間較長,從 2022 年至今尚未出現明顯復甦
建議投資策略
- 關注科技巨頭 AI 相關資本支出及其對供應鏈的影響
- 留意通膨數據和 Fed 政策走向,可能影響市場風險偏好
- 觀察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對全球產業格局的影響
觀點整理
- AI 資本支出與市場預期:
- 目前科技巨頭在 AI 上的資本支出龐大,但回收速度不夠快,市場正在評估這是否為泡沫破滅。
- 市場正在尋找更好的數據來佐證,目前「好消息就是好消息」,與過去「壞消息是好消息」的情況不同。
- 摩根史坦利認為,這些資本支出是在為未來 5 到 10 年的 AI 基礎設施奠定基礎。
- 由於 AI 短期內無法帶來明顯的現金流收入,市場對科技股的估值進行修正。
- 通膨與聯準會降息:
- 消費者對未來 3 年的通膨預期已降至歷史新低,降至 2.3%。
- 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降息,但對於降息幅度存在分歧。
- 部分投行已將降息預期上調至 50 個基點。
- 通膨降溫和勞動市場降溫,加上部分貸款違約率上升,暗示聯準會有更多降息空間。
- 經濟衰退與軟著陸:
- 市場對於經濟衰退和軟著陸的看法存在分歧。
- 經濟衰退是一個漸進式過程,通常伴隨長熊,時間可能長達 3 到 4 個季度。
- 目前市場擔憂的是科技股估值修正和流動性風險,而非立即性的經濟衰退。
- 美國金融狀況指數和信用利差目前沒有失控情況。
- 股市表現:
- 美股道瓊小跌,標普和那指微幅上漲,費半上漲。
- 輝達股價上漲 4.08%。
- 台股一度大漲後因台積電賣壓而量縮上漲。
- 市場交易情緒相對平淡,可能有一部分投資者因停損而離場。
- 科技股的獲利年增率從上季的 50% 下滑至 30%。
- 科技股的估值回檔主要集中在 AI 燒錢的科技巨頭。
- 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
- 亞馬遜今年的資本支出預計高達 620 億美元,微軟 500 億美元,Google 480 億美元,臉書 400 億美元。
- Google 和臉書的資本支出年增幅都高達四成。
- 這些資本支出將有助於台廠的訂單。
- AI 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 科技業職位空缺並未大幅減少,可能代表 AI 已取代部分人力。
- AI 並未導致工作消失,而是解放勞動力,讓人們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
- 部分職業如律師、會計師等,AI 無法取代。
- 台積電:
- 台積電 7 月營收創歷史新高,月增率 23%,年增率 44%。
- 台積電正處於標準的擴張週期,但可能股價已提前反應。
- 先進製程產能滿載,毛利率持續上升。
- N5 和 N3 工藝價格預計上漲 5% 到 10%。
- 台積電的客戶除了 AMD、高通、輝達等 AI 伺服器客戶,也包含手機晶片客戶。
- 在半導體代工方面,台積電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三星,而非英特爾。
- 中國半導體產業:
- 中國半導體自給率顯著提高,達到 2 成 5 至 3 成 。
- 中芯國際的晶圓銷售量和營收大幅增長,但毛利率和淨利率下降 。
- 中芯國際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 中國成熟製程產能快速開出,對台積電的成熟製程業務造成壓力 。
- 庫存循環: * 目前可能處於主動加庫存的尾聲階段。 * 製造業的景氣循環通常會經歷被動去庫存、主動加庫存、被動加庫存和主動去庫存等階段。 * 以銅金比來看,景氣還在漸進式的復甦過程。 * 電子零組件還在年減,但資通訊產品噴出太快,顯示科技業並非全面高強度擴張。 * 本輪庫存調整從 2022 年至今,時間很長,可能年底終端商品就會跟上。
- 其他觀點:
- 市場擔憂通縮風險,而非通膨。
- 資本支出如破窗效應,導致各科技公司紛紛投入,最終利好台積電。
最後更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