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三)微軟跳水、AMD 大漲,AI 訂單穩不穩?
摘要整理
美股財報季表現
- 近五成企業已公布財報,約八成企業獲利超預期
- 微軟雲端業務成長放緩,股價受壓,但資本支出增加至 190 億美元
- AMD 財報優於預期,股價大漲 6-8%
美國經濟展望
- 2024 年第四季至 2025 年上半年可能出現衰退
- 美國經濟已連續擴張 51 個月,實際 GDP 年增 4.5%
- 失業率開始緩步上升,但仍處於低位
勞動力市場狀況
- 6 月職位空缺 814 萬份,高於預期
- 每名失業者平均有 1.2 份工作可選擇
- 非法移民湧入可能壓低薪資水平,影響就業數據
企業違約率上升
- 美國公司債違約率升至 6%,創近年新高
- 信用卡循環利率達 17.5%,創歷史新高
- 商用不動產面臨挑戰,需關注 CMBS 違約情況
台股市場觀察
- 台股昨日上漲 59 點,電子股上漲 0.37%
- 三大法人中,投信買超 110 億,外資賣超 236 億
- 台股累積漲幅亮麗,回檔幅度與美股相當
全球經濟週期分析
- 目前經濟仍處於中段位階,尚未出現明顯衰退跡象
- 美國聯準會可能因企業違約率上升而考慮適度放水
- 預期未來仍有上漲空間,但需警惕景氣過熱風險
台股市場近期表現
- 台股昨日開盤下跌 390 點,但最終收漲 59 點
- 成交量偏低,不到 4,000 億元
- 外資累積淨賣超約 2,600 億元
投資心態建議
- 不應過度關注短期股價波動
- 建議關注整體景氣循環走向,而非單一財報
- 投資需保持耐心,避免頻繁操作
美股科技巨頭表現
- 輝達股價昨日下跌 7.04%,但盤後反彈近 5%
- 台積電 ADR 下跌 3.41%,盤後有明顯拉升
- 科技股今年整體表現仍優於大盤
全球經濟風險因素
- 美國商用不動產市場面臨結構性挑戰
- 信用卡違約率上升可能影響消費支出
- 需關注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變化
投資策略調整建議
- 在景氣擴張期可適度加碼,但不宜過度激進
- 關注不同產業的資本支出變化趨勢
- 可考慮分散投資,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市場情緒觀察
- 投資者對財報預期較為敏感,易出現過度反應
- 市場似乎在尋找調整理由,但基本面仍相對穩健
- 需警惕市場可能出現的情緒化波動
觀點整理
市場總覽與財報分析:
- 美股盤後波動加劇,微軟因雲端業務成長趨緩而股價受壓,但盤後買盤湧現。
- AMD 超微 公布財報後股價大漲 6% 到 8%。
- 微軟 的資本支出從 140 億調升至 190 億美元,顯示 AI 訂單並未減少。
- 美股似乎在雞蛋裡挑骨頭,盡可能找出不如預期的部分,讓股價有修正空間。
- 他強調, 資本支出不減少,說明 AI 訂單不會減少,這也表示台北股市的 AI 帶貨潮不會停歇。
- 科技股 從高點回落幅度大,但今年績效仍遠大於往年。
- 目前多數人都在等待適合上車的機會,而非看空股市。
- 資金流向顯示,科技股賣壓重,但 EPS 並未降低,且未來會持續增長。
- 微軟 的財報顯示,每股盈餘和營收皆優於預期,資本支出也增加,但雲端業務增長放緩導致股價下跌。
- AMD 財報亮眼,營收和每股盈餘都高於預期。
- 華爾街的預期值有時並不精確,股價波動可能純粹是情緒反應。
- 目前二季度財報季,標普 500 指數近八成公司獲利超出預期,但因大型科技公司表現不如預期,整體動能不足。
- 應區分股價的長期下修和中長期邏輯下的均值回檔。
- 週期投資者 應關注景氣拐點和庫存循環,而非短期財報預期。
對經濟衰退的看法:
- 美國經濟自 2020 年以來持續成長,但 2025 年可能面臨基期偏高,導致成長放緩。
- 美國股市通常在經濟衰退前一到兩個季度出現絕對高點。
- 勞動力市場 是觀察經濟是否衰退的重要指標。
- 目前美國職位空缺數仍高於失業人口,但相較於 2022 年已不那麼緊俏。
- 海外移民大量湧入 美國可能導致薪資通膨受壓抑,就業數據失真。
- 企業違約率和住宅貸款違約率 是引起衰退的最大因素。
- 目前美國公司債違約率為 6% ,相較前兩年高,但並未創下新高。
- 信用卡循環利率 創下歷史新高,可能影響消費。
- 商用不動產 面臨困境,難以解決。
- 聯準會降息可能緩解這些問題。
- 現在的股價回調更像是資金寬鬆下的景氣衝刺。
台股分析與操作策略:
- 台股昨日開盤下跌,但尾盤拉升。
- 投信 大幅買超, 外資 賣超。
- 台股回檔幅度與美股那指和費半相似。
- 中期回調 的定義:標普 500 指數跌幅在兩成以內。
- 建議景氣差時低基期佈建,景氣擴張時回檔加碼,景氣過熱時不再加碼。
- 提醒投資人不要死盯股價,應關注景氣循環是否到盡頭。
- 投資應保有情緒波動空間,不要握太緊。
- 目前台股似乎缺乏市場熱情,但這並不代表泡沫將至。
總結
- 要以週期投資的思維看待市場,並依循著低基期的佈建、高基期的調節,來達到超越大盤的目的。
- 投資是長期的,不要被短期波動影響,應保持淡然。
最後更新於